三国之策瑜传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我大哥 没了

    “我孙仲谋做的每一件事,都不后悔,更不知错!”孙权依旧言之凿凿。

    吴夫人像似被抽干了所有力气,虚脱地滑倒地上,死命地拍打着地砖。

    吴夫人很自责,她这半辈子都对董思母女耿耿于怀,疏于对子女教养,才造成今日的祸端。

    现下策儿已死,无力回天,若把这件事公布于众,孙权自然死有余辜,可其余两子担不起江东的基业啊。

    “母亲,您相信我,我定比大哥出色!”孙权想扶起吴夫人,吴夫人却像躲瘟神一般,躲开了他。

    “母亲觉得,我那两个幼弟,有本事撑起江东吗?”孙权尴尬地收回手,直视着吴夫人。

    “权儿,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吴夫人咧嘴一笑,“倘若周瑜知晓你杀兄,你觉得他会放过你?”

    “那就要看母亲,是想我承继江东,还是想让江东基业落入周瑜的手里?”孙权故意道。

    “你……”吴夫人愤然指着他,“你明明知道,我没得选!”

    “母亲,周瑜的才情举世无双,我不想杀他也不能杀他。”孙权抱拳恳求道,“大哥已死,请母亲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瞒着周瑜。”

    吴夫人悲怆地仰着头,最终,她还是妥协了。

    越一日,巴丘军营。

    周瑜正坐在营帐内写着家书,一封写给石缡,问她的近况如何。一封是写给伯符的,分析当前的局势。

    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密谋诛杀曹操的事情泄露,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以及董承的女儿董贵人皆为曹操所杀。

    不久后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逃往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刘备曾举荐他为茂才,率领军队迎接刘备。

    刘备随袁谭到平原,派人告诉袁绍,袁绍离开邺城二百里来迎接刘备,停留了一个多月,刘备被打散的士卒也慢慢的集结于此。

    自去年六月开始,袁绍一直与曹操在官渡附近僵持着。

    周瑜在信上指出,现在正是江东在天下群雄面前厉兵秣马,争一方天地的好时机。

    吕蒙走入了军营,抱拳道:“将军,您找我。”

    周瑜见吕蒙来了,立刻放下手里的笔,走到他面前,并命人拿来了药箱。

    周瑜扯过他的手臂,撸起了他的衣袖,看见那一道血肉模糊的伤口,皱眉道:“你太不爱惜自己了。这么严重的伤口,为何不上药?”

    说罢他打开了一瓶金疮药正欲为吕蒙上药。吕蒙受宠若惊,抽回手来,连声道:“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怎敢劳动周将军为末将上药。”

    “听话,这是军令!”

    虽然周瑜的语气冷冷的,但吕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即便伤口被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金疮药也感受不到些许疼痛。上完药后,周瑜仔仔细细地为他包扎伤口。

    吕蒙的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他赶紧抹掉,低语道:“除了姐姐姐夫,从来没有人对蒙那么好。”

    “你哭什么!”周瑜严厉地呵斥道,“你是一名军人,切不可随意掉眼泪。”

    “吕蒙明白!”他非常规整地向周瑜行了一个军礼。

    他又将吕蒙唤到跟前,微笑着把一卷战国策递给了他。

    吕蒙接了过去就犯了难,怎么周将军一直让他看书呢?先是论语,道德经,如今又是战国策,他平生最讨厌就是看书了。

    “将军,你就饶了子明吧!读书习字,真是子明的弱点。”他无奈道。

    周瑜又拿起另一卷书,上下扫视了一遍,笑道:“子明啊!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我逼你读书的。”

    “可是......”

    吕蒙还没抱怨完,只见一名身穿孝服的士兵闯入了营帐。周瑜吕蒙看着他的打扮感觉事情不妙,互相对视一眼。

    “周将军,太夫人命你速速赶回吴郡。”士兵急道。

    “为何?”周瑜握紧了手中的书卷。

    “主公......主公他......过世了!主公过世前让二公子统领江东。”士兵痛心地低下了头。

    “什么?”周瑜手上的书滑落到了地上,他稳住了心神,镇定道,“我知道了,不日我就赶回吴郡。”

    士兵走后,吕蒙一边摇头,一边念叨着:“怎么会?主公怎么会过世呢?”他回头看着周瑜,周瑜已是满脸泪水。

    此时他感觉他头顶上的天整个塌下来了。他的世界已经黑暗,无一丝光亮。

    十年的努力,他们才走到今日,他不明白,一个月前他们还聚在一起畅谈天下大事,现在怎么能说,他死了。

    这世间再也没有一个叫孙伯符的人,再也没有。

    “吕蒙,备马,我要回吴郡,见兄长最后一面。”

    “是,子明这就集结部队。”

    “不,我一个人回去。若我此时率大军前去奔丧,你觉得二公子会如何想?你们先留在此地,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妄动。”

    “是,吕蒙明白!”

    于是周瑜一身重孝,带着满腔伤痛,马不停蹄地赶回吴郡。

    几个时辰后,天色擦亮,士兵来报周将军单骑匹马回城奔丧。

    孙权只好先退下,空空荡荡的灵堂内,只剩下石缡一人。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周瑜奔入灵堂,他见到了孙策的棺椁和灵位,才勉强相信,孙策已经不在了。

    “大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周瑜哭倒在孙策灵前,“我们才分别数月,怎的就天人永隔?大哥,莫在与瑜开玩笑了!”

    石缡一言不发,只是恹恹地给孙策烧着经幡,周瑜转身看向石缡:“缡儿,你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何事?”

    面对着悲痛到不能自已的周瑜,石缡镇定自若地站起身走到孙策的棺椁前,轻轻地抚摸着。

    “公瑾……”石缡眼中蓄满泪水,回望着周瑜,“大哥,已经自由自在了。”

    “不……”周瑜悲愤地仰天长啸,冲上去就要打开孙策的棺椁,石缡抱着他的腰身,拼命阻拦。

    “公瑾,不要!”石缡声嘶力竭地吼着,“大哥已经安睡,你要让他魂魄不宁吗?”

    “我只想见大哥最后一面。”周瑜的声音已经沙哑。

    “大哥被毁了容!”石缡痛心地说,“大哥说,他不想让你看到他现在的样子。”

    周瑜将石缡揽入怀中,二人抱头痛哭。

    孙策的突然离去,引得江东一片海啸,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为今之计,必得推选一位江东之主,稳定朝纲。

    程普等四位老将军私下联系周瑜,说只要周瑜一声令下,他们四个必定生死相随。

    此时此刻,周瑜还没从孙策之死的阴影里走出,还顾不得选择其他的事儿。

    孙策落葬三日后,一天夜里,鲁肃悄悄而来,走入周瑜的书房。

    书房内无一册,香案上供奉这孙策的灵位,周围摆满了孙策生前爱喝的酒和爱吃的东西。

    书房的地板上横陈着七八个空了的酒壶,周瑜正半倚在香案边灌着酒。

    鲁肃推门而来,只见周瑜额下蓄满胡须,依旧穿着孝服,发髻凌乱不堪,鲁肃与周瑜相交数年,还从未见他如此颓废过。

    鲁肃走到周瑜面前,盘腿而坐,凝视着他:“公瑾,你该振作起来了。”

    周瑜没有理会,仍旧自顾自灌着酒,他就想大醉一场,安然入梦,在梦里,大哥还在。

    鲁肃气急地抢过他的酒壶,狠狠掷在地上:“公瑾,别喝了,若主公在天有灵,看你这般,他该多伤心。”

    “子敬,我大哥没了!”周瑜的泪水潸潸而落,“我与大哥总角之交,比亲兄弟还亲,他就是我一切的动力源,如今,大哥没了,我的希望没了,我干的一切都没了意义。”

    “怎么会呢?”鲁肃真诚地凝视着周瑜,“主公的基业还在啊,现在唯有你周公瑾,才能撑起主公的基业,所以,公瑾,主公的基业,你难道打算不管不顾了吗?”

    “我从没那么想。”周瑜似乎幡然醒悟,笃定地说,“子敬,你放心,只要有我在,江东就不会有事。”

    “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鲁肃面露喜色。

    “子敬,请你转告主公,我周瑜和四位老将军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周瑜道。

    “主公?公瑾,你说谁?”鲁肃双眸一亮。

    “主公孙权!”周瑜沉声道,“子敬,今日,难道不是主公让你来的?”

    鲁肃被说中了心思,眼神四处飘荡,转移话题道:“郡主不在你这里吗?想来,好几日都未看见郡主了。”

    “自从大哥落葬,我就没见到她。”周瑜叹息道,“这几日我都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中,忽略了缡儿。大哥的离去,对缡儿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公瑾,你放心,郡主心思坚韧,定会熬过去的。”鲁肃劝道。

    周瑜理了理胸前的乱发,站起身,郑重其事地向鲁肃略施一礼:“子敬,先主公新丧,主公年幼,我想请你好好在主公身边,规劝提点。”

    “公瑾,你为什么不自己……”

    “主公需要的是一个有士大夫之才的,而不是我!”周瑜解释说,“我现在只想尽最大的努力,保住伯符的基业。”

    石缡失踪整整五日,周瑜亲自去寻,皆杳无音信。

    周瑜骑着马在吴郡城内晃荡,城内热闹依旧,江东易主,百姓们似乎没什么影响,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距离吴郡向西五十里一个隐蔽的村庄,被群山环绕,只有一个山洞能通向里面,这个村子的村民都死于瘟疫。

    这里的房子虽已经荒废多年,但还勉勉强强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