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山
繁体版

第3章 神渊

    黑夜终于过去,蒙蒙的晨光开始普照大地,落城经过昨夜的一场风雪,更添秀丽。

    城中的镜湖西岸,垂柳通幽处有一座庭院,院中景象素雅,看起来就像普通大户人家的宅子,然而,但凡江南六州十三郡的大小官员,都知道这座庭院的不凡之处。

    这里是大周定国侯的府邸。

    大周天庆元年,太祖率三十万铁骑南下,大将军李怀远随军百战而回,从此开创了大周千年的基业,天庆三十一年,将军告老,落城镜湖的湖畔便多了这间宅院。

    ……

    此时,世袭的定国侯大人,李承清正站在这间宅院的正堂中,他望着院落中的雪景,脸色却难看到了极点。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现在,整个落城都知道,定国侯府那位出了名的小侯爷昨夜在醉花间风流快活的时候,忽然被一道天降神雷给劈中了,遭了天谴,到现在还生死未知。

    落城的大街小巷就差没有放鞭炮庆祝了,都说这是报应。

    “我儿……还没有醒吗?”李承清的声音透着苦涩,苦涩中带着担忧,担忧中夹杂着一丝怒意。

    老管家李仲卑谦地站在定国侯的身后,连忙点点头,答道:“昨夜接回来的时候,老奴请了城里最好的大夫诊断过,小侯爷全身上下完好无损,应该是劳累引起了昏厥,所以……老爷,用不着太担心。”

    “劳累?整天沉迷于烟花之地,能不累嘛。”李承清自嘲一笑,声音低沉地说道,“想想这几年,这个败家子干得一桩桩、一件件破事,好歹老子堂堂一个定国候,尽替他擦屁股了。”

    “老爷言重了……其实,小侯爷的本质还是好的,就是贪玩了一点。”

    李承清摆摆手,摇了摇头,一屁股重新坐回到檀木椅上,他手里摸着早已冰凉的茶盏,沉默了很久,终于重重地叹了口气,愤愤说道:“人闲则生事,看来,是该找个地方,弄个人管束管束他了。”

    李仲望着定国侯郑重的神情,微微觉得有些错愕,心中却想着在这江南六州十三郡之地,还有什么地方,会有什么人能管的住这位定国侯府的小侯爷。

    ……

    淡淡的冬雾中,定国侯府的仆人赶着早,开始小心翼翼地清理庭院内的积雪,不一会功夫,庭院中便显出盈盈绿意。

    沿着绿意穿过廊亭,便是一间东窗临湖的房间,虽是凛冬,但铺设地龙的房内却温暖如春,此时,李浪躺在大床上,鼻息奄奄,面容憔悴。

    自从在醉花间见到了那道神辉,李浪便对自己的这具身体失去了控制,只剩残留的一缕意识在无尽的黑夜中飘荡着,他感觉到海棠的芬芳已经飘远,也嗅到了镜湖边垂柳的清香,但就是无法睁开双眼。

    人就是这样,因为未知,而感到迷茫,因为迷茫,而感到畏惧。

    黑夜无边无际,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也不知过了多久,这缕意识中的畏惧渐渐褪去,然后被一种渴望的情绪取代,他依然留恋人间的烟火,渴望光明。

    和大多数的世家公子一样,李浪虽然纨绔,但却在侯府教渝的戒尺下,读了很多的书,尤其是净土传入世间的那些经文。

    八百佛法,三千道藏,这些都是大道的基石,也可以说是修行世界的敲门砖,然而,这世间没有人能做到研读所有道藏,精通全部佛法。其实,那些有资格推开那扇门的人,他们要做的只是找到一部适合自己的经书。

    先人的经验证明,李浪没有资格推开那扇门,但现在,黑夜中漂浮的那缕意识,此时无比的渴望着光明,所以,他下意识地想到了自己最熟悉的一篇经文:一切经。

    之所以熟悉,是因为《一切经》是这世间流传最久、也是最广泛的经书。

    据传,太古年间,天外有神石落在人间,上面镌刻着古怪行文,有先贤拓其文,得名天书,然而,书成之时,神石崩毁,天书化成碎页散落世间,有人拾碎页而窥天道,从此衍出道藏三千,佛法八百……

    而《一切经》据说正是这部天书的总纲,只不过,这部总纲是残缺的。

    《一切经》共分三卷:开元卷、光明卷、永生卷,每卷各有三百字。神石崩毁的那一刻起,最具奥义的永生卷就再也没有在人间出现过,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天道可窥却不可得。

    所以,《一切经》虽然流传广泛,但因为内容的驳杂和残缺,从来没有人能用它去叩开修行世界的大门。

    李浪早就对门后的那片世界失去了幻想,现在的他只想挣脱眼前的黑夜,回到光明的怀抱。

    唯有一切经,才有光明卷。

    六百字的经文,几乎本能的在意识中浮现,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闪过,最后投向无尽的黑暗。

    黑夜中渐渐有了风,这缕意识如同一片枯叶,被风轻轻带起,向着远方飘去……

    时间慢慢流逝,意识感受到了风的轻抚,于是,无声的经文被反复诵念着,然后一遍又一遍的融入周围的夜色,直到某一刻,这片夜色终于出现了一缕若有若无,玄之又玄的波动,接着,远方的天际出现了一丝光亮。

    夜色顿时如同一块黑布被扯开,云海翻腾,光亮渐渐放大,轰隆隆的雷鸣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字大如斗的经文又开始慢慢浮现,每出现一个字就会响起一声古老的钟吟。

    黑夜终于被光明取代,六百字的经文绽放出夺目的金光,像是活过来了一样,不断飞起,然后破碎,接下来又不停地重构……忽然,天空传出一阵剧烈的波动,重构的经文顿时化作碎雨,逐一湮没在中央处,最终,那里多了一面水波荡漾的“镜子”。

    镜子里有神辉溢出,下一秒,李浪的意识被一股莫名的力量扯了进去,镜子的后面,是另外一个世界……

    一座孤峰,一缕神辉。

    一片枯海,一道银弧。

    神辉跃于孤峰之巅,银弧悬于枯海之上,这就是光明世界里所有的景象,除此之外,尽是虚无。

    这里是……神渊!

    这里的山叫做虚山。

    这里的海叫做气海。

    修行世界的大门被推开,所有修行者见到的第一眼景象就是自己体内的虚山气海,人间早有丹青妙手将这种景象绘成画卷,供人参研。

    李浪九岁行文,研读过的道藏不下百部,可十年时间,他连修行的门槛都没有摸到,但现在,他竟然以一切经叩开了道门。

    和画卷中的景象相比,自己的虚山不够巍峨,气海也不够浩瀚,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那扇门后面的世界,也隐隐感觉到周身天地气息的玄妙波动……

    他,已入知微境,成为了一名修行者!

    融入一切经道文的那缕意识,穿过了“道门”后,终于脱离了普通的范畴,他化作神识,成为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桥梁……

    这也是“知微”的含义。

    道门后的世界里,虚山气海自成小天地,它和真正的大天地形成了某种奇特的关联,如果修行者想要强大自身,就需要用大天地本源的力量,去改造自己的小天地。

    “唯无垢,方入道;唯心坚,方证道。”

    想起了净土的这句箴言,李浪不由地望向虚山之巅的那道神辉,从那里褶皱的空间和散发出的恐怖高温来看,这应该是一株只有拳头大小的透明火焰。

    醉花间的风雪之夜,透明的火焰和这道银弧同时出现,现在为什么又会同时出现在自己的神渊中?

    好奇因子冒了出来,神识不敢靠近火焰,所以,它向着气海上方那道极其简单的弧线飘了过去,

    即将触碰的刹那,弧线闪烁了一下,下一刹那,一声清脆的剑鸣在这片天地间骤然响彻,顿时,虚山震颤,气海翻腾……

    几乎与此同时,定国侯府东窗临湖的房间内,传出了丫鬟青芽震惊刺耳的叫唤声。

    “少爷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