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 出塞(一)

    阿鸾和亲雪域成为重中之重,相关事宜都由宫廷各司仔细准备,太皇太后和皇帝都亲自过问,竟由太皇太后主持。

    阿鸾在这多半年里基本是住在萧府里的,与家人们度过为数不多的相聚时光,同时又将不久前雪域进奉的雪莲为陛下调制药物给陛下服用,通过四十九天,皇帝的龙体已痊愈,满朝文武无不欢心。

    萧府上下因为阿鸾远嫁而气氛抑郁,但好在有萧明璋夫妇生下第一子,平添了一份弄璋之喜。

    半年多的时光在过了新年后便如流水般流逝,阿鸾的和亲事宜已经准备妥当,只待阿鸾进宫查看。

    “来来来,孩子,快进来看看外祖母为你操办的是否合你的意?”只见太皇太后十分兴奋的拉着自家外孙女的手说道。

    阿鸾心里暖暖的,还泛着几分难过,笑嘻嘻道:“太皇太后外祖母,谢谢您,只要是您安排的阿鸾都满意!”

    “臭丫头,净耍贫嘴!快看看嫁衣喜欢不。”只见太皇太后却是一脸慈爱的看着自家的外孙女宠溺道。

    只见太皇太后命人将尚服局制好的嫁衣轻轻的展开,褕翟纁袡,鲜妍红艳,用明黄缎捻金丝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展翅凤鸾,周边用不同颜色的缂丝绘成穿枝花纹为凤鸾点缀,正是用上品云锦织成,真正的极品!

    阿鸾讶然道:“外祖母,这是给我织成的嫁衣吗?太华美了!谢谢您!”心中不禁暗想这是按皇后婚服礼制来造的,这属于僭越,阿鸾自是不应,但在太皇太后外祖母和皇帝支持下便行了此事件,真是煞费苦心。

    见太皇太后和蔼慈爱的看着阿鸾笑道:“是呀丫头,你是最小的,我不向着你还向着谁?”

    阿鸾笑了笑,亲昵地向太皇太后撒娇:“外孙女知道您最疼我啦。”

    太皇太后眼里的悲伤若隐若现,毕竟自己还没疼多少年的丫头就要和亲了,从此便是两分了,心里能不疼吗?

    太皇太后此时又拿出一顶极为华贵的凤冠,“瞧瞧,丫头,这凤冠是否合适?”凤冠上镶嵌是一对鎏金展翅卷尾鸾鸟,一对鸾鸟衔着一颗偌大的东珠,尾部则镶嵌着东珠串成的红色流苏,余处点翠、錾刻有精致花草,都插嵌在凤冠之上,极为华丽雍容。

    阿鸾不禁暗自惊讶这奢侈的凤冠,宫人们替她戴好,只见宫人又将婚服在她的身前比对,只见微微泛黄的铜镜折射出一位华贵端庄、英秀妩媚的风华丽人,比平时素雅的她多出几分华美和娇艳。

    “娘娘,长公主殿下真是太美了!”宫人们忍不住叹道。

    太皇太后笑道:“那是当然了!我的乖囡囡定是美丽动人的!”但太皇太后一想到自家丫头即将远嫁,妆扮再美终究是遗憾。

    阿鸾看出太皇太后的忧伤,便安慰道:“外祖母,其实您也明白和亲的意义,阿鸾想您宽宽心,兴许并不一定是一辈子回不来呢……”阿鸾越说越无力,她感到越说越难宽慰自己的太皇太后外祖母。最后只能强扯出一副笑脸给太皇太后。

    从寿康宫出来后,阿鸾心情并不好受,接着便被皇帝召去。

    皇帝独自一人在御书房,看见步伐稳健的阿鸾进来并恭敬地行礼,皇帝待他人退下后紧忙亲自去扶阿鸾。

    待皇帝的手触碰到阿鸾时,皇帝心下微微触动般颤了颤,阿鸾则迅速地不动声色缩了手,“臣女拜见陛下!”

    皇帝的手一时间停在半空片刻,先是一愣再是微有苦涩地笑笑,“免礼吧,落座。”

    “谢陛下。”阿鸾恭敬依旧。

    “朕听闻你去太皇太后寿康宫那里,想必是见到嫁衣和凤冠了,你看看可否合心意?”

    “回陛下,臣女确实看到了,真的是极尽华美,臣女自是满意,多谢陛下的一片心意。”阿鸾老老实实地回答。

    皇帝看阿鸾一副恭谨的样子,再看四下无人,便再也不按耐心中的冲动,突言道:“阿鸾,你可知我的心意?我是真的不希望你去和亲!我,我哪怕不能娶你,留着在京城可时时见面,如今因为我而不得以让你和亲,如今若不说,怕是日后无机会了。阿鸾,我对你的情意埋藏了许久,唉,平日里你总是恭谨的样子,我想听实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皇帝语气急切,眼神直直的看着眼前的阿鸾,想要她的回应,皇帝回想起已故的英王被大火吞噬前后阿鸾的模样,加上阿鸾平时总是以君臣之别来对待自己,心中便如鲠在喉但他还是想赌一把。

    阿鸾本来眉眼微微低沉,却听见皇帝那几乎肺腑的言语后不禁吓了一跳,急忙抬头看向此时神色痴沉、目光如炬的皇帝,心中微沉,她对皇帝的心思也猜个八九分,但没想到皇帝竟突然宣之于口。

    “臣女感念陛下的情谊,臣女对陛下乃是君臣情分,请陛下放心,臣女定会为陛下排忧解难。”阿鸾恭敬道。

    皇帝听罢,心里像是被狠狠刺了一下,一双如炬的眼本来闪着期许的火光,瞬间被这番话浇灭,神色也黯然下来。

    良久,只听得:“罢了罢了,阿鸾,就当我一厢情愿……你且回家好好安享几日,所有事宜都已准备停当,五日后朕赐你从寿康宫出嫁,朕会携众人为你送嫁。”皇帝转过身背手说道,不忍再看阿鸾。

    阿鸾神色微凝,未曾想五日后便要离开生她养她的天辰故土,虽说已经做好各种准备,但这还是来的猝不及防,心中一阵叹息。

    “臣女谢陛下隆恩,一切谨遵陛下旨意。”阿鸾恭敬跪拜道,又补充一句,“愿陛下万寿无疆,我天辰社稷万代千秋。臣女告退。”阿鸾又是郑重叩拜,这一拜几乎把皇帝的心给破碎了。

    皇帝强忍眼中的泪,有些艰难道:“去吧……”

    阿鸾看着皇帝的背影,心中多了几分平和,便无声地退下了。

    阿鸾离开后,徒有袅袅无音的龙涎香在寂静的御书房陪伴着黯然的皇帝。

    五日后鸡声鸣起,萧府满堂红罗锻、红高烛,映的阖府喜气洋洋,但众人脸色不见悲喜,惟余叹息。

    阿鸾早早起来便梳妆打扮,一会宫里便要来人迎她入宫拜礼,从寿康宫出嫁。

    阿鸾端坐在铜镜前,任凭宫里早早过来最善画红妆的嬷嬷妆扮,春词秋语则在一旁与另外几位嬷嬷准备好凤冠礼服,蓁蓁也身着难得的绯色站在门口守着自家姐妹,而众人也齐聚正堂等候阿鸾出阁,一众姐妹们则在修竹苑的偏房等候。

    几位已出嫁的姑娘们特意早回娘家陪伴并与自家姐妹阿鸾告别,有一向不问世事的平王妃、生育一子随夫供职地方的三姑娘、同样生育一子随夫供职地方的五姑娘以及怀有三个月身孕的明鹰。

    阿鸾眼见得自己一张素净莹白的脸染上脂粉,画上不算厚重的妆容,额间一点梅映衬英秀的五官愈加娇艳。阿鸾在众人的服侍下又戴上华丽凤冠、穿上奢华礼服,暗香浮动,步步生花,原本便是足够令人艳羡的美貌和仪态,如今堪比绝色。

    阿鸾在半个多时辰后迈出自己的闺阁房门,迎来了众多姊妹,众人无不赞叹阿鸾的模样,但一想到和亲,众人无法再有好的兴致。

    首先是大姐明凰悲伤道:“妹妹,姐姐痴长你五岁,与你并未能一同长大,这是姐姐的遗憾,如今你明日就要和亲,姐姐只希望你万事当心,那里不比故国,这是母亲生前留给咱们姐妹出嫁时必带的长命锁,希望你能一生安宁顺遂。”

    只见平王妃拿出一个明晃晃的金项圈,上面有小巧别致用黄金打造而成的长命锁,阿鸾故作坚强地笑着并低头由自己姐姐戴上,“谢谢姐姐,妹妹也很遗憾,未能一直在家与姐姐时常相见谈心,母亲的模样妹妹依然可记,如今带上母亲和姐姐的挂念,妹妹一定会很好的!”

    姿容绝美的明凰几乎是泪珠如线,连同在场的诸多姊妹也忍不住落泪。

    “二姐姐,妹妹、妹妹会永远想着姐姐,永远都不会忘了咱们在一起的时光,唯愿姐姐一直安好,但愿,我们还可以再见!”此时已是桓二夫人的明鹰呜咽道,强打出三分笑意。

    “小六,二姐姐也是,永远都会记得年少时的烂漫,你啊,要好好保护好孩子,如今看你和桓二哥岁月静好,我也就知足了!”阿鸾勉强笑道,故作安慰地拉住她的手。

    阿鸾和其他几位嫂子姐妹也互相道别,便听的一声“恭迎太平长公主出阁!”外人来报,说是宫里面来人接长公主入宫。

    阿鸾平和道:“知道了。”

    在众人的簇拥下阿鸾持好绣着凤鸾的团扇一步步迈向正堂告别家人。

    众人见阿鸾到来,纷纷起身下拜,“恭迎长公主殿下!”

    “免礼!”

    “谢长公主殿下!”

    众人重新落座。萧民德看着自家女儿,满面平淡,可那浓浓的不舍却是肉眼可见。众人也是碍于宫里人在,不敢露出真实感情,一脸肃穆平淡中透出几分哀伤。

    “长公主殿下,请您与诸位贵人们叙完话便上轿吧。”只见子之嬷嬷面含黯然低声道。

    阿鸾心领神会,“放心吧,子之嬷嬷。”

    阿鸾盈盈下拜:“父亲,诸位长辈,诸位兄弟姊妹们,今日女儿萧氏明鸾,在此拜别诸位,愿诸位平安顺遂,我们就此别过了!”说罢,阿鸾早已眼中湿热,不敢去看他人,只得故作决绝地离开,在宫人的搀扶下上轿。

    “丫头!”萧民德几乎坚强了一辈子,此时却是老泪纵横,几乎要跟出门,幸亏萧民衡拉着他,“大哥啊!”萧民衡也心中难受,王氏也神色悲戚,在场的人无不哀伤。

    子之嬷嬷看到心中悲感,赶忙说出皇帝旨意,“皇上有旨,准东海萧氏随驾为长公主殿下送行!”

    众人听闻无不山呼谢恩,急急地准备好有序前往皇宫陪驾。

    阿鸾坐在轿上,用团扇遮好自己的面容,眼里的伤感依旧难消。蓁蓁看到哀戚的阿鸾,不禁低声宽慰她,春词和秋语也是一片伤怀。

    很快便到了寿康宫,已有太皇太后和皇帝诸人在此。阿鸾在宫人的搀扶下下了轿子,之前将该完成的礼数都完成了,现在便是拜别太皇太后和皇帝。

    “臣女在此拜别太皇太后,拜别陛下,臣女定当全力促成双邦秦晋之好,不辱使命!”阿鸾恭敬地持扇作揖。

    太皇太后眼含热泪、满脸伤感,“好、好、好,孩子,这一别不知何时可见,你在那雪域一定要好自珍重啊!”

    皇帝也眼底湿润地故作镇定道:“皇妹,此去千里,愿你一切顺遂,你放心,朕时常会着人与你相会,必不会叫你在那里孤立无援,朕和众人也好知晓你的情形。记住,天辰永远都是你的家!”

    阿鸾端庄地持扇作揖:“臣女感念太皇太后和陛下的挂怀,臣女铭记在心。”

    皇后和柳贵妃位于嫔妃之首,静静地立于旁侧,尤其柳贵妃是难舍的,毕竟那是与自己一向交好的表妹,从前还能时常与自己相会,如今怕是连面也再难见了,故而泪如断线的珠子般淌落,再想想这寂寂深宫,日后连个说话的人也不再有了,心中更是伤感万分。

    此时宫外来人已报雪域和亲使团已到城外,皇帝见状,终究是难舍的狠下心来说道:“使臣已到,和亲的队伍已在城外,朕现在便率领众人送你出嫁!”

    阿鸾作揖,身后跟着春词秋语和贴身护卫冯蓁蓁,在宫人的簇拥下,沿着红毯一步步出宫后坐上马车,驶向和亲队伍。

    太皇太后和皇帝等众人一起跟在身后,分开两批抄近道向城楼前去。而城内的众多百姓也早已立于两旁,人群中时常人头攒动,在士兵的维护下秩序序井然。

    负责护送阿鸾和亲的正是和亲卫队长桓长润和副队长萧明瑜、李子通,三人早已率和亲卫队在城外与雪域迎亲使团会面,静等皇帝率众人抄近道登临城楼和和亲公主的马车到来。

    阿鸾在马车内拿下团扇,神色却是一片平静,此时的她已经觉不出是悲是喜是苦是痛,只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渺茫。

    穿过漫长的朱雀大街,终于来到了京城的朱雀门,阿鸾需要换乘另一辆马车。

    太皇太后和皇帝等众人已经到达城楼之上,阿鸾在春词秋语的搀扶下下了马车,一步步手持团扇端庄地朝和亲队伍迈步。

    前来接应的雪域使团的代表人物正是之前来访的副使甲央格勒,此时的这位使者依旧穿着初见时的那套衣服,格外的华丽,依旧是那番沉稳不失雄浑的风采。

    他就这样看着面前的太平长公主一步步朝自己走来,在艳阳高照下仿佛身披霞光的天女,身后的倩影越来越长,即使看不到面容,也让人迷醉其中。

    不知不觉太平长公主的倩影早已深深地落在甲央格勒的心底,这一刻他永生难忘。

    三位和亲护卫队的正副队长都看到阿鸾的身影朝他们一步步靠近,心中百感交集。

    “臣等恭迎长公主殿下!”众人山呼,连同迎亲的雪域使团一起拜礼。

    “诸位免礼。”阿鸾平静道。

    “长公主殿下,臣等已与雪域迎亲使团会面,这位是丹嘉使臣。”桓长润介绍道。

    阿鸾点头,“扎西德勒,丹嘉使臣,一路辛苦,接下来还要您多多照应,多谢。”

    丹嘉使臣恭敬笑道:“扎西德勒,长公主殿下客气了,这是臣应尽的本分。”

    接着丹嘉使臣抬头向站在城墙上的太皇太后和皇帝作揖:“扎西德勒!皇帝陛下!臣乃先前到访贵国并如今负责接应贵朝长公主和亲的丹嘉·甲央格勒,请您和诸位放心,臣定将全力配合贵国护送卫队将长公主接至我雪域,促进两方交好。另外摄政活佛托臣问您,服用我们雪域进奉的雪莲可有功效?”

    皇帝简单挥下手致意,“丹嘉使臣这次辛苦你了!你可谓是促进两方交好的重要使臣!长公主这次和亲也着实是辛苦你们这些使臣和护队!替朕转达你们摄政活佛,朕服用你们进奉的雪莲之后便龙体康愈,感谢你们摄政活佛的美意,这次朕的长公主出嫁,希望你们雪域能够敬重朕的长公主并以礼相待,促进双方情谊!”

    丹嘉使臣作揖:“请陛下放心!请贵朝放心!雪域不会辜负贵朝与长公主的一片心意!祝愿陛下千秋万代!臣等告辞!”

    皇帝郑重道:“有你这句话,朕便放心了!去吧!”

    说完便看着城外阿鸾在众人的簇拥下上了马车。阿鸾在进入马车的一刹那,遥遥回头与站在城墙上相送的众人相望,眼里平静含着不舍。

    皇帝、太皇太后和诸人看见她的回眸,便都挥手相应,阿鸾一横心,便进了马车,和亲队伍之后便开始远行。

    站在城墙上遥遥相送的众人,无不默然叹息,此时萧家人暗自垂泪,无语凝噎。太皇太后泪流满面,被人扶下去歇息。皇帝负手立于城墙之上,久久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