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落寞

    阿鸾自从那日起,便大病了一场,一直在自家府上休养,她的眼泪几乎也流干了,时不时枯坐着看着窗外渐渐入秋的景色,也不言语不悲喜,更是几乎不吃不喝。

    六丫头明鹰和嫂嫂们亲自照料,家人看到如此憔悴而悲情的阿鸾,心疼的甚至暗自流泪。

    一连多半个月来,阿鸾的病好了大半,成王隔三差五地派最好的太医去萧府上问诊,也是日日挂怀派人问候她的病情,甚至自己时常来探望,一并准许柳侧妃回萧府宽慰阿鸾。

    阿鸾最近才知晓,自从那日英王去世后,荣国府以及一干支持英王的势力或被处死或被流放以及女眷入奴籍,肃清了朝堂,发布新政令。

    英王后宫终于彻底进行处置了,前些天,英王妃被迫剃度出家为尼,其他孺人姬妾或贬为奴籍或遣散出宫。

    其中萧家四姑娘以及大胡孺人怀有身孕,被强灌下红花汤后贬为宫婢,胡氏姐妹不堪受罪而自杀,萧四姑娘没了昔日富贵,一时间想不开,竟终日在冷宫变得疯癫了。

    阿鸾叹了口气,朝堂的波云诡谲,让人心惊胆战,这次萧家虽得安宁,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知未来会如何。

    阿鸾与父亲在自家花园里闲聊时提过自己的顾虑,萧民德深以为然,决意自己待朝廷兴盛几年后以乞骸骨,萧二爷在朝中继续供职并受到嘉奖,自家子弟中瑾哥因忠正得新登基不久的成王欣赏与信任,升任三品京兆府尹,很得京兆地区的百姓之心;瑜哥因救驾有功而升迁为六品昭武校尉,准许继续在西北军供职,并赐婚镇国公家嫡幼女婉卿为妻;璋哥将在一个月后赴地方花垣郡司马;瑞哥继续准备考取进士,以迎娶未来的董氏为妻,希望留任地方为官,平和顺遂就好。

    阿鸾心中放下些,慢慢地用了些许日子渐渐疾病痊愈了,愿意开口与家人多说说话,只是脸色一直不太好。此时家中因有受到褒奖和升迁官职而多了几分喜气,二哥明瑜一听几乎差点炸了起来,但陛下赐婚,还是皇后的亲妹,自是无法更改。

    阿鸾这一日入宫亲自向新帝登基表示祝贺,并来向新帝对自己的照顾表示谢恩。

    成王殿下已然结束了建兴之乱,经过一个月的整顿,内外清平,天下归顺,又恢复到建兴时的安定,一切朝着平稳态势发展。因新帝登基故而改元:兴和。

    新帝看到阿鸾来十分高兴,携皇后元氏亲自相迎。

    “阿鸾!来!”新帝一张被阿鸾几乎治好的俊脸上写满了喜悦,眉眼间俱是春风得意,温和地朝阿鸾伸出手。

    皇后元氏知道陛下心中对这位郡主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却是落落大方地坦然面对,毕竟日后后妃可不止她和柳贵妃二人,不妒之德乃是皇后该有的。

    阿鸾恭敬地浅笑:“臣女恭贺皇帝陛下、皇后娘娘荣登宝位之喜!”并没有接受皇帝伸来的手,反而恭敬地跪拜叩首。

    “臣女感念陛下和娘娘的惦念,托您的福,臣女已然身体康健了。”

    皇帝眼里的失落转瞬而逝,只是温和笑道:“瞧你这般客气,妹妹快起来吧!”

    皇后元氏被阿鸾的恭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浅笑着附和道:“是啊,郡主不需这般客气!”

    阿鸾笑道:“谢陛下、娘娘。”

    皇帝和皇后与阿鸾谈笑,阿鸾都是淡淡点头浅笑,皇帝不禁有些伤怀,他知道阿鸾的性子变了,怕是阿鸾的心随着那东方玄英的死而灭了。

    最后,皇帝亲手将拟好的圣旨交给阿鸾,“阿鸾,你有功于我朝,朕即刻起封你为太平长公主!你看看想住哪处?朕好为你建立府第!”

    阿鸾再次恭敬地跪谢:“臣女谢陛下隆恩!臣女希望陛下能将已故英王府邸赐给臣女做公主府,主要是臣女想以此做个念想,不必修整。”

    皇帝微微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笑言道:“好啊,既是阿鸾想要,那朕满足你。”但皇帝心下的苦涩还是忍不住蔓延。

    阿鸾浅浅地笑着,“如此,臣女多谢陛下。”

    皇帝看着阿鸾那离去的倩影,心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懂。皇后元氏见皇帝如此深凝的眼神,透着满满的无奈,她的心下也微微苦涩,所谓帝后亲睦其实都只是相敬如宾罢了!因此她对阿鸾充满羡慕,能有一个至死不渝的爱人。

    在圣旨正式下达后,萧家人都惊呆了,“姐姐,你被封为太平长公主!而我被封为遵义县主?还被赐婚与桓二哥!”六丫头明鹰几乎都不敢置信。

    阿鸾轻轻笑道:“是啊,陛下记着你的功劳呢!好人终归有好报!”

    六丫头看着自己姐姐,感慨万千地抱了抱阿鸾,“姐姐,谢谢你,还有祖母和哥哥们,小六才最终能有这般归宿。”

    阿鸾笑了笑:“小六,自家人说什么客气话!不如今日下午陪我去看看公主府吧。”

    六丫头知道姐姐对英王的思念,便也爽快答应了。

    王夫人不禁有些艳羡地感慨:“这六丫头真是走了好运,一个庶女竟得了陛下的赏赐,又是册封又是赐婚!如今比我的燕儿还要体面。”王夫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心里到底重视嫡庶,觉得六丫头合该比嫡女明燕要差。

    身边的嬷嬷只能好言宽慰她说是没有郡主,也就是如今的长公主,以及大房的人帮衬着,六丫头何来这般幸事!

    话说阿鸾和六丫头又约上云之初,此时云之初也处理完家事,整个人精神不少,但看着大病初愈还忧郁的阿鸾,却是收起些许兴奋,耐心地陪着自己师姐。

    阿鸾笑道:“师妹,最近如何?看你有几分精神奕奕我很高兴。”六姑娘明鹰也含着淡淡笑意。

    云之初浅笑:“师姐,六妹妹,自从回家中不久后,一向作恶的许夫人因娘家是英王势力的牵连,而被我那无情的父亲厌弃休掉后自杀了,我也算是看着仇人死掉了,连当初对我母亲无情的父亲也被降成九品京兆录事,勉强留在京城。只是我那位哥哥是不错的,本来前途大好,却被连累贬成外放花垣郡下的绩溪县县丞。”

    阿鸾和六丫头都叹息:“恶人罪有应得,可是却白白瞎了云家公子这个好人了!”

    阿鸾笑道:“师妹莫叹息,我家三哥也即将赴花垣郡出任司马,你哥哥何时出发上任?若是可以一起,凭此二人关系,也好有个照应。”

    云之初笑道:“那可是巧了,我家兄长一个月后赶赴花垣绩溪县。”

    六姑娘笑道:“我家兄长也是,这下可以一起了!”

    云之初点头笑着:“善哉!巧了!我家兄长与你家三公子私交不错,的确可以相互照应!”

    三人一起到了已故英王府邸。一抬头看到门顶没有了匾额,从前用烫金写有英王府的匾额早已被人扯了下来,因为刚刚册封为长公主,匾额还尚未赐下来,故而门口处空落落的。

    此时已近深秋了,阿鸾驻足看着,心中感慨良多,“二位妹妹,从前这座府邸是多么气派,如今却随着它的前任主人而失去光彩,真是斗转星移物事非。”

    六姑娘和云之初都掺着她,也是望着门前萧瑟的景象也是感慨。

    推开尘封了已有数月的大门,宽阔的庭院如今是秋叶飘落一地,却是无人打扫,旁边的枝叶已是凋落,连一个人的气息也未曾感受到。

    阿鸾一直从前院穿过回廊转向后院,六姑娘和云之初静静地跟着,心中也是感叹曾经荣宠一时的英王会陨落,连着曾经气派也人去楼空。

    阿鸾似乎看到了从前雅致清新的庭院,自己与英王时常并肩在走在宁静的甬道上,穿梭在满是翠色的丛林中,以及欢颜笑语时的模样,犹如画卷般在脑海中浮现。

    阿鸾眼睛微微的湿了,一阵阵秋风吹过,落叶无声地飘落,阿鸾又看到曾经满目盎然的荷塘如今已是残花烂叶,水上浮萍浮在荷塘上,萧瑟得让阿鸾心下倍感凄凉。

    “二位妹妹,这里的鸾园其实是他留给我的住所,可惜我们有缘无份,我没能成为他的妻子,他如今也不在了……”阿鸾边走边看着眼前那个人为她修葺的庭院,如今却是竹林寂寂,池塘默默,眼角的泪滑落一颗。

    六姑娘和云之初都挽着阿鸾叹道:“姐姐,世事无常,节哀顺变,姐姐已然身体初愈,如今还是这般伤怀,英王若是泉下有知,想来心里该是多悲伤啊!”“是啊,师姐,六姑娘说的有道理,这日子还是要继续呀。”

    阿鸾叹了口气,拍了拍身边两个妹妹的手,“我晓得,会好好的振作起来,毕竟我要来这府邸就是为了怀念他,人死不能复生,为了所有关心我的人,我也该不再沉溺在悲伤中了。”

    二人见状稍稍松了心,陪着阿鸾去了英王生前的书房。

    阿鸾等人推开门,屋里仍旧典雅,博古架仍放置着整整齐齐的古玩,书架上的各类典籍书册仍然完好无损,案几上的紫砂茶壶和种种茶具静静地存放着,由英王少时所绘的山水泼墨屏风也矗立着。

    毕竟数月无人清扫了,一进来除了有淡淡的书房遗香,还有的就是灰尘。

    阿鸾和六丫头以及云之初简单地清扫一番,书房便清亮不少。

    “姐姐,这书房清扫后可真是雅致整洁啊!”六丫头感叹。

    “是啊,师姐,英王殿下书房的可是处处有风雅。”云之初点头道。

    “他就是这么个风雅之人,这府邸各处都是典雅不失朴实,深得我意。”阿鸾浅笑道。

    阿鸾同时找到一个精致的紫檀镂空匣子,拂去上面的灰尘,打开一看却是一幅画,阿鸾将画小心翼翼地铺开,只见上面一位丽质天成、英秀脱俗的少女,身着湖蓝长衫并配了荼白百褶襦裙,显得十分娴静,手持轻罗莲花团扇,紧挨着画中女子是一位身着宝蓝锦袍的俊美贵公子,剑眉星目、温润俊逸,有着谪仙般的绝尘。

    画中美人坐着,男子一只手搭在女子的肩上站在女子身旁,二人眉眼浅笑着。让人不禁赞叹一句:佳偶天成。

    六姑娘和云之初都细细地看着,忍不住叹道:“好一幅丹青!这画中的人可不就是姐姐和英王么?”

    “‘东海萧氏,有女阿鸾,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这画中题词说的是姐姐,这题词也是表现了英王对姐姐的爱慕情意。”

    阿鸾浅笑着,眼中的湿润阵阵,忍不住喃喃自语:“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这一切,终究是过往了。”阿鸾叹了口气,将画缓缓卷起,放回匣内,并说:“我们回去吧。”说罢,便携两位妹妹退出书房,并离开府邸。

    阿鸾悄然回头望了望,看着如今萧瑟冷清的英王府,落叶片片,寥无人音,此刻的阿鸾没再落泪,恰好摸到腰间的两半半璧并蒂莲花玉佩,只是清浅笑了笑,仿佛似看到了英王对她的温柔缱绻,默然片刻便转身走了。

    东海萧氏从今年五月太夫人去世起,一直在为太夫人守孝,故而皇帝为萧明瑜与元婉卿和桓长润与萧明鹰赐婚以及萧明瑞与董缘的婚事,只能一年孝期满后方可行。

    话说宁安候府因支持英王而遭抄家夺爵,好在三房于建兴之乱时在南方经商而得以幸免,如今单独支起了济阳董氏,董缘作为三房的唯一嫡女,不必受到大房二房的压力,然而其他女眷就远不及她幸运。

    宁安候府家女眷多数被充为官婢,才貌出众的闺秀被些许官宦人家买去沦为贱妾,太夫人苏氏禁不住打击而撒手人寰。

    其中有一位姑娘算是幸运,便是林氏蕙兰,因才貌极佳且脾性善良被三房救下,并使其养病于家中,林氏身体虽孱弱,却因三房董氏的照顾,身体反而比以前好转,可惜与疯癫的恋人相离。近日宫中开始选秀,林氏奉旨入宫被封为婕妤,颇得几分帝宠。

    萧家虽是亲戚,却并未给予帮助,萧家本就对宁安候没什么好的印象,只是伸手帮助为人和善又与世无争的三房脱离祸乱罢了。如今随着三房成为嫡系,加上俩家有婚约,更是私交频繁了些。

    同时,由阿鸾牵线欲将自己师妹云之初许给自家五堂兄明珏的事也早已为萧家知晓,东海老家的三房冠军伯民徽表示等孝期过去,自己不仅来看望大哥二哥,顺便领着儿子到京城与云家会面,以商定两家儿女亲事。也领着自家女儿去相看好友桓远力荐给自己的女婿人选,就是因功新封的禁军备身李子通,以定下二人婚事。

    阿鸾除了守孝,便偶尔进宫去探望皇后元氏和贵妃柳氏,因为前几日选秀,皇后娘娘忙着宫里的事,柳贵妃偶尔帮着打理,阿鸾也不好打扰,故而探望的次数有限。

    建兴之乱结束后,一切都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