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六十章 平定英王(一)

    转眼间,从英王摄政以来到如今已有四个月了,此时正直盛夏接近尾声了的时候,燥热的天气,人心的浮动,如同烈火般炙烤着京师。

    阿鸾已经愈加感受到京城的躁动不安,内心也有几分忐忑,英王因为朝中人心不稳以及种种事情而愈加喜怒无常。

    躁郁的英王更加疯狂的渲泄自己情绪,由此身后的娇妻美妾们更是雨露承恩。除去大胡孺人已然有了身孕数月,连同不受待见的萧孺人也是在禁足期间查有身孕。英王妃李氏虽心有不喜,却也只能心有苦水往肚子子里咽了。

    阿鸾却对此毫不在意,甚至起了一丝悲悯,这些莺莺燕燕实际上都是达官贵人们为趋炎附势而送给英王的礼物,如今成王在桓远和勇毅候等的支持下,以“承袭遗命,匡扶社稷”为名起兵,即将入关。这些美人的下场也会随之碾落。

    “师姐,大师兄说成王殿下起兵,确定好不日攻打京城,我看后宫仍旧醉生梦死,但前朝却是人心惶惶,如今英王殿下也是焦躁不安,但只能强作镇定。我看师姐这几日可是有些愁眉不展?”云之初边轻声试图询问着边放好茶杯。

    阿鸾这几日眉头微皱,“师妹,如今打了起来,这双方都是我重要的人,我如何不忧心?”

    云之初安抚道:“师姐,关心则乱,不如走一步看一步,切莫过于伤怀。”

    阿鸾叹了口气:“是啊,阿英是不可能投诚的,而成王殿下也不可能放过他看来到时候再说吧。”

    这时的成王在桓远父子等臣子的辅佐下,早已奉诏拥兵,如近几日更是在许多地方势力的俯首称臣下,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关内京师。尽管关内素有八百里秦川的优势,但仍旧没有挡住顺应众意的成王殿下。

    这天夜里,李子通来找阿鸾,身着轻便玄衣,运着如飞燕般的身姿,谨慎的翻过宫墙,落到了一处僻静的池塘边。

    阿鸾与云之初知道李子通这几日要来,本来因夏季炎热而来天天解闷散步的习惯,这几日特意等候了她们的大师兄来。

    “二位师妹!师兄来了!”李子通一个矫健的身姿稳稳地落在二人眼前,浅笑道。

    “大师兄!”二人也是笑着说,放下心来。

    “二位师妹,成王殿下料定会这几日京师闭城自守,所以前几日大人传密信给我,说是明日四更天之前,大人要率禁军内卫十人通过暗水渠入宫中,希望阿鸾能趁明日众人未醒时接应大人,云师妹则留下来看情况,一旦有变即刻通告!”李子通几乎是沉声悄悄说话。

    “二位师妹可明白了?”

    二人点头低声道:“师兄放心,我们明白了!”

    “明日四更前阿鸾定会迎接伯父,而云师妹留下来查看情况!”阿鸾重述一句,云之初也是坚定地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李子通十分放心下来。

    “师兄,这么说伯父这几日一直在京师了?”阿鸾道。

    “没错,师妹,大人已在京师两日了,而且早已与数名忠于成王殿下的大人们暗自通信了,约定好明日上早朝一起寻机反水,京师内也必将有支持成王殿下的部分禁军和京师宿卫的力量趁早朝围困京师各个方面,与外面军队里应外合!”

    阿鸾和云之初听了不禁惊讶,“大师兄,这么快啊!”

    李子通点头道:“没错,二位师妹,一切要小心为上,阿鸾,放心吧,大人在我这里很安全,师兄我先走一步了!”

    阿鸾和云之初则抱拳道:“师兄放心,一切小心!”

    阿鸾和云之初回到卧房内,阿鸾惊叹道:“真的没想到会这般快,明日早朝就会见分晓,只是阿英,你该怎么办?”

    阿鸾一想到明日英王极有可能成为败局的情形,脸色不禁白了白,成王殿下得势,英王殿下失势,那么英王的下场最好也就是终生囚禁,这个可能很小。

    云之初看到脸色渐变的阿鸾,心疼的安慰道,“师姐,如今已然是这般情形,师妹知道你紧张英王殿下,但咱们立功了,兴许还能为英王殿下求得一命。”

    阿鸾笑了笑:“好,师妹你说的我晓得,咱们休息些时辰,切莫耽误正事。”

    云之初点了点头,二人便安置下来了。

    夏季的初晨来得较早,大约将近四更天,阿鸾紧忙换好了玄色青莲暗纹的贴身便服,手持青花宝剑,吩咐好事情后,便迅速消失在朦胧初晨中。

    桓远携李子通等心腹顺着宫城的暗水渠偷偷溜进宫中。

    “大家进宫后一定不要惊动他人,自有人会接应我们,一切要小心为上!”“是!一切谨遵大人钧令!”

    阿鸾根据李子通的示意图,守在宫中较偏僻的暗水渠旁,不久就看到一行渐行渐近的人影,阿鸾在一旁暗中观察,眼见着是桓远携李子通等心腹,便现出身形。

    阿鸾低声唤道:“伯父!”眼里却是难掩的高兴。

    “鸾丫头!唉,自你这孩子离开淮安郡,我就放心不下,你还好吗?”桓远一见是阿鸾,晓得阿鸾是来接应的,看到她时仍是忍不住心底的挂念,紧忙问了问这算是他看了好几年的孩子。

    阿鸾上前作揖道:“多谢伯父挂怀,阿鸾一切还好,伯父一直以来殚精竭虑,身体一向安好?”

    桓远笑道:“好的,好的呢,孩子,现在我们趁快上早朝之前赶去太后宫中,成事后我们两家好好相聚!”

    阿鸾笑了笑,便应了下来,引着众人根据她所探查出来的偏僻路线来到太后宫里。

    太后在贵妃榻上静卧着闭目养神,虽然表面平静,但身在宫中已久,确是今早怎么也睡不安稳,心中隐隐觉得有大事发生。

    只听此时后面小门悄悄传来嘎吱的声响,阿鸾首先跃进寿康宫的隐秘小门,并将掩饰的杂草简单扒出后,拉开了久年不用的后门,让一行人悄然进来。

    太后自己一人在寝殿内,忽然传来后门敲响的声音,“太后娘娘!”

    太后一惊,忙仔细听那声音,那是一道清脆悦耳的女音,不是她疼爱的乖囡囡还有谁?

    太后没有叫人,心下却是紧张又欢喜地下去按动机关开了后门,当初是她告诉了阿鸾这个秘密,也知晓皇帝在桓远南赴治水前也曾告了桓远,告诉心腹重臣以便防备不时之需。自然便不惊动他人自己来开暗门。

    太后快速地将佛像转了过去,只见里面出来十个左右的人,以桓远阿鸾为首。

    太后不禁愣了愣,紧忙让桓远等人进来,并将暗门关好。

    “桓大人,你们怎么来了?哀家今日心里一直都十分忐忑,没成想看来真的是要有大事发生。”

    桓远等人作揖道:“臣等拜见太后娘娘,臣等人在数日前便潜伏入京,今日一早便顺着宫中的暗水渠道得以入宫,同时又到太后宫中,臣等就今日成王攻克京师与太后商议。”

    “臣已联络好朝中支持成王殿下的各位朝臣,并商议趁早朝时,希望太后娘娘与微臣等一同前往前朝与英王对峙,利用前朝重臣齐聚之时,将英王等反贼一网打尽,同时京城中又有众多宿卫和禁军里应外合,好与成王殿下的军队相接。”

    太后听完桓远的谋划,不禁吃了一惊,却是严肃地沉吟片刻道,“哀家只知道这几日成王的军队入关,但未曾想确实这般迅速!先帝却是将另一份遗嘱秘密交于哀家,以防不时之需,这才隐瞒下来,如今,哀家定然为了这江山社稷,与尔等忠良之臣不负先帝遗嘱,助你们平定逆党!”

    桓远见状,携众人跪拜“太后娘娘圣明!太后娘娘如今能够力挽狂澜,乃是江山社稷之幸!”

    太后摆手道:“爱卿说的哪里的话,这是哀家该做的!你们先且躲避一下,哀家命人快速更衣!”

    众人依礼应下退去,太后快速在宫人的侍候下,洗漱更衣完毕,屏退许多宫人,携着子之嬷嬷与桓远等人顺着密道通向前朝。

    前朝大殿中,英王殿下正好刚刚在众臣的恭敬下昂首庄严地走上龙椅,将身子转正并威严地坐稳,群臣们或愿或不愿地山呼。

    正好群臣们已然起身站好,却见大殿门口处一阵刀剑喧闹声音。

    英王殿下喝问道:“何人竟敢来早朝上滋事?”朝臣们也是纷纷扭头往大殿门口看去。

    门口因侍卫们阻拦,便由两名亲信大动干戈地打了进来,同时一道熟悉有威严的声音传来:“怎么?哀家和丞相就进不了这政事堂了?”

    众人一听,瞧见一身正服的太后凤仪万千的走来,众人都跪地叩拜,“臣等拜见太后娘娘!”

    随着太后而来的便是桓远阿鸾等人,众人脸色各异,英王殿下见此更是变了脸色,皮笑肉不笑地冷冷问道:“太后一向近来凤体欠安,来此作甚?还有桓远!尔等逆臣竟敢来此?”

    太后冷言道:“英儿,你好歹是你家的孙子,以前你囚禁哀家可以既往不咎,如今你三弟兵临城下,京师即将成为他的彀中之物,但愿你能够悬崖勒马!”

    桓远也道:“英王殿下,臣二十余年来尽忠职守,兢兢业业,何来逆臣之说?况乎殿下摄政以来使得我朝严刑峻法,因为你的猜忌和狠戾,更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忠良之臣许多被抄家灭口,后来又违背先皇遗旨,迫害成王殿下!由此看来,英王殿下应当投诚并洗心革面!”

    英王殿下冷笑道:“哦?太后,您以为皇家的无情还会让孤王相信你真的拿我当您的亲孙子吗?从我母妃死的那刻起,我就看透皇家!三弟?呵呵!他和父皇步步紧逼孤王,何来父子兄弟?免罢!桓远,你向来无理都能辨出三分,我等岂能听你胡言乱语?”

    “既然今日你们都来了,那就别想出去了!”只见英王殿下眼神狠辣的说道,一双灿若星河的桃花眼露出凶狠的目光,嘴角冷冷扬起。

    接着便是一大队禁军亲信迅速将太后一行人层层围住,人人手里都拿着刀枪,目光凶狠的看着太后一行人。

    李子通喊道:“护住太后娘娘和大人!”众人皆回应,执起刀剑将太后和桓远护住,阿鸾将腰间的青花宝剑抽出,直指为首的子忠。

    英王见到此景,伤怀地笑了,“鸾儿!你自从回京后一直都不是真心与我!难道你就为了先皇的遗志而抛弃一切吗?”

    阿鸾悲伤道:“阿英!你难道就不能放下仇恨?放过自己吗?逆势而为终不可行!”

    英王此时脸色凝重,斩钉截铁道:“鸾儿!不可能了!来人!除了郡主和太后,其他人格杀勿论!有功者必赏!”

    只见卫兵们开始与阿鸾等人厮杀起来,一时间刀剑纷乱,人群混杂。

    过了大约一炷香多些的时候,阿鸾和李子通等人几乎是浴血打退了一批批禁军护卫,英王则冷笑着。

    这时有侍卫急匆匆地禀报,“殿下!大事不妙!成王为首的人进入宫城!如今马上要杀到大殿来了!”

    英王殿下一向镇定神色此刻也露出惊诧和慌乱之意,却被一股狠辣的神色所快速取代,吼道:“传令下去!死守殿门!有格杀成王逆贼者赏万户侯!”

    桓远笑道:“英王怕是没想到吧!成王殿下的军队这么快能攻破京师?放心吧!既然殿下能攻破宫城,那就说明英王你的手下是不堪一击!这京师已如囊中之物在成王殿下这里!别做无谓的抵抗了!你逆势而为已经不得众人之心了!”

    英王冷笑,“只要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尚不可说!众人不许听桓远胡言!将其杀掉!”

    阿鸾闻言很是悲伤,但不敢轻心,紧紧护着太后和桓伯伯,李子通眼神冷冷地谨慎护在前头,随着卫兵又一批围攻,李子通与数位已经身负有伤的亲信再次迎击。

    一片混乱中,众多的朝臣们早已是心惊胆战,此时却听殿外一声高呼:“英王等逆贼!等着束手就擒吧!杀!”随后便是一阵烦乱的脚步声传来。

    只见得大队人马进来,个个手持刀枪,神色肃穆,为首的走来一身金铠俊朗又威严的将领,此人正是成王殿下!

    此时的成王殿下已摘去面罩,脸上狰狞的伤痕只留有淡淡的印痕,露出了一张俊逸不输当年光王的脸,坚毅的目光闪烁着蓬勃,龙章凤姿中带着镇人心弦的威严与从容,在场之人几乎是无不赞叹。

    只见桓远为首支持成王的大臣们跪拜道:“恭请天子驾临!”这等场面使得朝中许多臣子望风而拜表示归顺。

    英王和些许忠于他的大臣们看了,几乎是惊诧中带着怒不可遏的神色,“一群墙头草!可恶!”“殿下白白赐给尔等荣华富贵,真是无骨气的烂泥!”

    成王笑道:“英王,尔等都错了!尔等严刑峻法,猜忌杀戮,这些臣子如何放心忠于你?他们也有家族要顾及,他们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现在孤王给诸位一个机会!只要诸位大臣以及诸位将士们能够诚心归顺于孤王,孤王定不会追究你们的种种!”成王坚毅道。

    众人一听如此,无不心服口服地跪拜表示归顺。

    英王殿下见此,双眸几乎充血地发怒道:“成王逆贼!妖言惑众!看杀!”好不容易安静一阵又开始陷入厮杀中,这次两方势力再次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