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危机

    阿鸾求的英王殿下的允许,特许云之初在宫中陪伴自己左右,阿鸾甚是高兴,平日里除了与自己师妹云之初看书攀谈,便是与英王在一起用膳相伴,宫中日子虽百无寂寥,时有英王那帮妻妾争宠斗心机,但阿鸾也觉得算是惬意。

    日子便也是徐徐地过了有一个多月,阿鸾虽在宫中,却也近来闻知英王摄政以来的种种暴政,其中稍有不慎者在一夕之间倾灭,不可谓不是血流成河。

    地方一旦不能令英王满意或是引起猜忌的,无一不是被革职或流放,英王摄政以来便用严刑峻法的方式来统辖朝政。

    阿鸾也是数次委婉规劝英王,虽有所收敛,却仍严刑峻法,一时间难以收住。

    彼时的成王殿下自从在萧民德帮忙下化妆成送葬队伍的人,一路潜伏到东海萧氏祖宅,又在西北军故将冠军伯萧民徽帮助下来到桓远处,君臣自是好生谈谈攀谈一番,接着便延请药师谷神医来悉心医治成王,如今一个月过去了,成王体内毒性已基本被解除。

    淮安郡府的桓远等众人都不由地心中放下来,桓远与众人商议将要联络各路勤王军队,推翻谋逆英王的暴政。

    地方一部分有英王心腹,但很多官员还是苦于英王强势的统治,只是敢怒不敢言,如今有成王在桓远支持下,持有遗诏和虎符公众于天下,心中自是暗暗雀跃,故而私下里不断地向他们靠拢。

    英王殿下远在关中京师内,看到地方密探暗报,此时的英王正在宸极殿的明堂宝座上,整个人气势严肃,一张俊美清冷的脸愈加冷了几分,手中死死捏着折子,而朝堂下站在一旁的朝臣都面面相觑。

    “成王是怎么回事?何时窜逃出天牢了?他和桓远好本事啊?竟然与地方诸多官员相勾结!这是要推翻孤王!”只见英王眼中神色冷得几乎能凝成冰,话音也是透出几分冷飕飕的意味。

    朝堂一时间支持英王的势力都不由得大惊失色,而有个别如镇国公一家支持成王的势力脸上并未敢露出半分喜色。

    英王看着下面神色各异的朝臣们,却偏偏并没有人出来回答自己的话,不由的怒意横生。

    有几位朝臣恭敬道:“殿下!这成王怕是早有支持他的人贿赂天牢中的人或是天牢中本身有他们自己的势力,暗中寻了机会和方法将成王换出来,而我们确全然不知!”

    “殿下,成王与桓远父子沆瀣一气,又勾结地方上不忠于殿下的臣子,着实可恶!臣等请求殿下固守京师,严惩地方不忠逆臣!”

    英王冷冷笑了笑,“传孤王令!将天牢中看守成王的所有狱卒全部杀掉,另外派禁卫军加强巡守京师,尤其是京师各个城口严加盘查!至于地方官员,孤王早已派心腹之人去监视,若是敢有违抗孤王的意思,便与孤王的心腹以便宜行事之权,将这些官员以谋逆之罪处置!”

    众大臣心中不免多了几分胆颤,恭敬道:“谨遵殿下钧令!”

    阿鸾见英王冷着脸进了宸极殿后殿,心中猜测有了几分,便也故意快速走了去,假意相逢道:“阿英,巧啊,可是下了朝?”

    英王殿下一看阿鸾,冷硬的神色便多了几分柔和,“鸾儿,我是下朝了,可有何事么?”

    阿鸾笑道:“我无事,只是远远望见了你,看到你神色不悦,想来陪陪你说会话。”

    英王殿下神色愈加温柔,“好啊,难得鸾儿有如此兴致,我们便到御花园走走吧!”

    二人却是一前一后往御花园走去,英王想牵住阿鸾的手却被阿鸾拒绝,英王温柔的神色中不免黯然下来,只能随着她去,在远处的王妃李氏看到后不由得泛起一阵心酸,却也高兴阿鸾能与自家殿下保持应有的分寸。

    “阿英,我看你神色不悦,可是有什么烦心事?”阿鸾问道。

    英王知道阿鸾怕是虽有好奇之心,但更多的又是有试探的意思,一想到曾经眼前的人为先帝送去遗诏和虎符,甚至不惜以命相搏,心中多了几分悲伤。

    “鸾儿?我自是因为朝中之事而烦忧,要知道成王逃出生天,而今日我才知晓,而他又与桓远谋逆,叫我心中愤然。”英王说到此处反而多了几分试探和警惕。

    阿鸾见其神色渐变,不由掩口笑道,“阿英不要误会,我只是好奇罢了,我只是女儿家,不知也不想参与你们男人的那些事。”

    英王看着眼前装傻充愣的阿鸾,不禁多了几分怒气,一把将她禁锢在一处隐没的地方,用手臂狠狠拉住阿鸾,阿鸾差点惊呼出声,二人的脸瞬间近在咫尺。

    “鸾儿!我东方玄英真的心悦于你,你呢?不就是来试探我的么?我不希望你与我为敌!但你这般试探和伪装确实叫我伤心!你素来聪敏,如此试探不觉得笨拙了吗?”英王说着眼神中既有几分愤怒也有几分伤感。

    阿鸾直视英王,目光坚定却叹了口气,“阿英,我承认我的一些举动确实是有虚伪之意,但并不代表着情谊是假的,而我想不断的规劝你,希望你从善如流,希望你一切向好。”

    “我的家人你也知道的是追随成王的,而成王也是先帝舅舅亲传帝位的不二人选,如今更是天下知晓!何况被任命辅政的肱股大臣们更是人人称赞的忠贤!可你,为什么一定要逆之而为呢?难道你这么仇恨?为何不放弃权谋争斗活得自在些呢?”

    英王笑了,一双桃花眸子满是星辉,嘴角的几分嘲弄也扬了上来,“鸾儿,你觉得像我这样的皇子就真的可以像四弟那般,能与心爱的王妃闲云野鹤么?”

    阿鸾看着眼前的人,心中无限悲感,“当真如此?阿英,你若放得仇恨,我也便愿意与你放下这京师的种种,可是,你仍觉得要为你母妃和你自己报当日之仇才好,这种仇恨的肆虐使如今你的严刑峻法已是引起异议了,我不希望逆天而行导致你最终落个无法善终的结局。”

    “而且最后可以用计,最终隐于江湖,只要你愿意,我就陪着你。”阿鸾真诚道。

    只见英王的神色却是满满的苦涩和浓郁的不甘,“鸾儿,你真就认为我能放下这一切?其实我真的做不到,我就不相信,一样都是皇子,凭什么老三就能得到皇帝的重用和信任,而我甚至母妃都被利用,甚至落下这么一个结局?”

    阿鸾叹了口气,“既是如此,你便当我从未说过此话,但这种严刑峻法乃至逆天而为的事,却是自古以来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说罢,便趁英王松动之际,用力挣开转身离去。

    英王眼中不甘和悲愤浓郁而深邃,看着阿鸾离去的背影,神色失落却也淡然了,喃喃道:“鸾儿,你到底还是看不透我心中的愤懑和不甘……”

    阿鸾这一日夜里在宫中,因夏日炎炎与云之初逛着,走到一处寂静无人的拐角处,却见身畔的一池静谧池水突兀地伴随声音而起了涟漪。

    阿鸾和云之初对这声音十分敏感,立刻转头看到池水中微微泛起的涟漪,立时心中起了防备,同时又寻声而望。

    只见黑暗处一道人影窸窸窣窣地在动弹,阿鸾和云之初对看一眼,悄声地寻了过去。

    只见一个黑衣蒙面的人钻了出来,只见这个人悄声说道,“师妹!”

    二人皆是回头望去,不禁被这声音吓了一跳,“你到底是谁?是何缘故叫我们师妹?”

    只见那名在暗处的人,将自己的脸皮摘了下来。

    只见他在皎洁而黯淡的月光下露出了一张英俊的脸,目光坚毅而有神,“二位师妹,我是大师兄啊。”

    二人看清这张脸后,都不得惊讶一番,“大师兄?你咋进宫了?这宫里多不平安啊?”

    只见李子通微微笑道:“无妨,你看我这不换脸了么?而且师兄的轻功也还是有一定把握才探进宫来看看你们。”

    阿鸾和云之初都笑着道:“大师兄,我们可是惦记着你呢!谢谢你的关心,但你一切要小心才行!”

    李子通笑了笑,“请师妹们放心!师兄会仔细些的。”

    阿鸾沉吟片刻道:“大师兄你可知这几日发生的事情?”

    李子通笑答:“无非就是成王殿下和大人等地方官员密谋,引起英王的惊觉!”

    “那师兄你可是要保重好啊,这些日子风声很紧!”

    “好师妹们,放心,你们在宫中也要小心。”

    “另外,二位师妹,关中外情形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了吧!相信用不了很长时间成王殿下将在众人的拥护下,名正言顺地回到京师继承大统!”

    “看来成王和桓伯伯开始早有行动了,不过师兄,主要还是你,你在京城要万事当心!”

    李子通笑了笑,云之初点头,阿鸾叹了口气,“终究还是要到这一步,希望成王殿下一切顺遂!”

    二人看着略锁眉头的阿鸾,只能叹息地安慰她,“师妹,一切自有天命!二位师妹既在宫中尚可,但还是多保重,这是萧大人的信,交于阿鸾师妹,如此,师兄先告辞了!”只见李子通抱拳便转头走了。

    阿鸾和云之初紧忙也是作揖,“多谢师兄,师兄一切小心!”

    阿鸾看着手中家里来的密信,立马收好,与云之初快步回到寝房仔细察看。

    信中说及李子通与萧民德的密谈,谈到了桓远等人拥护成王之事,希望萧民德能够安守自己一家,终会守得云看见月明,也转告阿鸾说明经过盘查后,关于云之初介绍给自家五郎的信送往东海祖宅三叔那里了,以及殷殷叮嘱。

    阿鸾心中温暖,也放了下心来,可转念又想到师兄的话,感到实为矛盾,既希望成王殿下顺应遗命入主天下,又希望英王能够安然无恙,但以这二人之间的仇怨是绝无可能的,所以她一直担心不已。

    自从这一夜的相遇,李子通动作又不得不谨慎许多,本来想快些传信给镇国公等一些成王殿下势力,奈何近来风声紧的很,只得缓了些进度。

    关外的勇毅候等势力开始安安准备着,随时待命攻打英王势力。许多地方官员有不少见此而转向成王一派,其中负责监察的许多英王心腹或弃暗投明,或被暗中处置替换。

    一连半个月来,关中本是易守难攻之地,加上地方也有许多英王亲信之人在暗中把持着地方,但看似牢固可靠的形势却很快随成王到来而瓦解,尤其英王大肆打压且严行峻法的治理手段,使得人人自危且逐渐人心涣散,关中竟在不知不觉中已成孤家寡人。

    李子通也在几日风头减缓之后,又暗中将桓远的,与成王一派朝臣传信,在这半个月以来,许多以镇国公为首的势力渐渐达成一致,届时准备里应好,来接应外面。

    阿鸾与李子通偶尔碰面,知道其中计划,也暗暗帮了些许忙,将宫中情形告知他,甚至与师兄暗中简单地策划好成王进宫,为平定英王之乱而准备好。

    京城内外一片看似安然,实则暗流涌动。阿鸾坐在黄花梨灯挂椅上,手持罗扇静静地看着那天边一抹璀璨的云霞,在广袤无垠的空中如同跃跃欲试的骏马。

    “这朝堂就好似这千变万化的云,今日这般,明日又会哪般呢?”阿鸾不禁感叹。

    云之初端了两盏酸梅汁,浅笑道:“姐姐,今日明日之计怕是左右不了,不如喝下这盏酸梅汁,解一解这烈夏的火热。”

    阿鸾笑了笑,接过酸梅汁,“好!”二人相视而笑,饮下酸梅汁共赏夕阳西下,明日之计不可估,那就静待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