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南赴

    阿鸾和六丫头在深山观音古刹中悠然自得,阿鸾疼爱自家的六妹妹,让其在禅房内安心读经,自己则随着几位尼姑上山砍柴烧火,做饭时则让擅于厨艺的六妹妹帮忙,寺中的尼姑们都十分喜欢这两个勤快和善的丫头,也时常陪着她们。

    这一日,阿鸾正在烹茶,六丫头陪着她说话,渐渐入夜了,六丫头刚要关上窗户,却瞧见夜幕下一个黑影往她这里赶来,丫头刚想回头叫自己的二姐姐,自己的手就被那黑影一把拉住,六丫头忍不住低低的惊呼了一下。

    “啊!你是谁啊?”六丫头神色中满是惊吓。

    阿鸾自然也是听到声音赶忙过来,连忙喝问:“何人在此?”并手里紧紧攥着青花剑。

    只听那人气喘吁吁道:“我的两个好妹妹,你们这俩臭丫头都听不出来你们二哥的声音了吗?”只见这人手紧紧扶住窗棱,费力的站起身。

    这俩丫头这才秉着烛光,看到了眼前黑影的面庞,两个丫头都忍不住低声叫出来:“二哥?这黑灯瞎火的你怎么突然过来了?不在家里好好的孝顺长辈!”

    只见明瑜着急忙慌的让她们二人开门,并做手势示意她们小些声音。

    二人心知自己的二哥此次前来恐怕并非是什么好事,便紧忙压低声音,蹑手蹑脚的开了房门让二哥进来。

    待明瑜进屋后,别一把拉住自家的两个妹妹小声说道:“两位妹妹,京城发生了大变动,你们恐怕都不知道吧?久居这深山里不问世事,如今皇帝驾崩,成王如今被关押在天牢之中,连同咱们的父兄因为向着成王也被一同押进去,此时正在受罪,咱家人也面临着性命之忧!如今是英王如日中天,代理成王摄政!我来不及多说了,这是陛下临去世前交给汪总管又交给太后保管的半面虎符和遗诏!英王如今满京城在搜索,这两样东西是太后外祖母将此物交付于我,托我送出京城,一定要送到远在江南治水的桓伯伯手里!”

    “桓伯伯在朝中素有威望,若是他能出来主持政局勤王救驾,想必定会一呼百应,能够对抗英王,解救成王!今日我乔装打扮出京城送此物给你们,结果出城时便被英王手下认出,一路追杀至此,若不是我趁夜色将马匹丢掉自己只身躲避逃走,使追兵往反方向追寻,二哥恐怕就不能与你们再相见了!”

    两个丫头仔细看了看,自家二哥身上有几处刀伤,显然是打斗所致,两个丫头同是满脸惊诧,未曾想她们在深山之中悠然度日,却不知京城已是换了天!

    阿鸾当机立断:“二哥放心,将此物交于我和六妹妹,我与六妹妹一同将此物送到江南桓伯伯那里!只是这追兵定然不会放过你,你如今又身负有伤,当今之务便是赶紧收拾行李离开此处,免得也将祸乱引向这无辜的寺庙!六妹妹快去收拾咱们的行李!二哥,那你该怎么办?现在包扎可能都来不及了!”

    明瑜难得的冷静说道:“两位妹妹你们赶紧收拾收拾,便赶紧趁夜离开这里,千万要小心那一伙追兵,二哥身上只是有几处刀伤,不打紧,我也好歹上过战场,受过比这还要严重的伤都撑了下来,二哥只要躲起来便可以了!那些追兵往反方向去,一时半会儿追不到这里来,只是你们快些离开才安全,这样我才能放心!”

    六丫头闻言便抓紧收拾细软简单的包裹一下便出来了,听闻二哥的话,不免的有些担忧。

    明瑜急忙将皇帝半面虎符和遗诏连同自己在出京之前伪造的假出关凭证揣进自家妹妹的怀中,嘱咐二人:“快些走吧,再晚走一会儿恐怕都不一定来得及了!你们二人向山的西面走去,他们是往东面追的,虽然绕远,但也能南下!切记一定要注意好自己!”明瑜说着便迅速的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阿鸾与六姑娘紧忙将烛火熄灭,将屋内大致整理一番,因为事出紧急而尼姑们都已经歇下了,便只能翻墙而出。

    阿鸾与六妹妹一路背着小包袱,一路点着火折子往明瑜指的方向奔跑着,顾不得许多担忧的事情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明瑜这一面跑着跑着便又碰到迎面而来的追兵,只身一人往相反的方向引着追兵,免得使追兵与自家的两位妹妹碰面,但最终还是被追兵赶上,并且身负重伤,被追兵带回京城,向英王复命。

    英王看到身负重伤且满脸不屑的明瑜后,不由得大为恼火,一把拉住明瑜吼道“好啊,萧明瑜!你把这虎符和遗诏到底藏匿于何处?说!否则我便将你与你的父兄们一起斩杀!”

    萧明瑜冷笑一声,反而不屑的啐了一口,“英王!你这个心狠手辣的家伙!你就别痴心妄想了,那半面虎符和遗诏早已被我送出京城外了,包括我妹妹你也别想得到!”

    英王大怒,一把将重伤的明瑜推向地上,咬牙切齿道:“好,真是好样的,你们萧家人个个都是硬骨头!本王看在鸾儿的面子上饶过你们一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将他押下去!跟他父兄关在一起,好好尝一尝天牢的鞭刑!”

    众多侍卫应命,将萧明瑜拿下,送进天牢并施加鞭刑。

    萧家的三个父子兄弟在一起,早已受过苦刑,尤其在得罪过的荣国公的暗害下使得萧民德腿被打得几乎落下残疾,萧民衡和萧明瑾也被打得伤势不轻。但幸亏英王殿下下令没将他们向其他反抗的朝臣一般被处死,反而被暗中保护着,以免荣国公暗自下手。

    这三人身上带伤躺在暗无天日的天牢里,一向养尊处优惯的三人,从来没进过这等阴暗潮湿且处处惨叫的天牢,而且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难言的腥臭味儿,他们已经被关押在此处已有数日了,甚至几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对抗英王,他们对英王的残暴亲眼目睹,周边的不少朝臣被英王或是荣国公命人斩杀。

    父子三人看到伤痕累累且几乎奄奄一息的明瑜被人粗鲁地拖到他们的面前时,不由得十分震惊,震怒的呼喊道:“丧心病狂,尔等简直是禽兽不如,竟将我萧家子弟一个都不放过!”

    狱卒冷笑道:“嘿呦!三位大人啊,你们可知足吧,你们只是受了些皮肉苦刑罢了,连同这小子也是如此,竟敢对英王殿下那般出言不逊!若不是英王殿下看在你们家郡主的面子上,你们此时早已身首异处了!”说完便将门锁死,径直离去。

    萧家众人紧忙看看被一把扔在地上的明瑜,此时明瑜有些意识的睁开眼,看着也是身负鞭伤的父兄们,突然虚弱的笑了笑,知道他们想问什么,便笑道:“父亲,二叔,大哥,我来陪你们了!……孩儿将太后托付的半面虎符和遗诏都交给两位妹妹了,她们如今正往江南去寻找桓伯伯了。”

    众人一听心里仍然是提心吊胆,但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又紧忙问道:“孩子啊!你受苦了!但这俩丫头如今赶赴江南,想来一路上追兵重重,只是这两个女孩能行吗?怕是到时候不仅性命堪忧,连同东西也不能送到江南去。”

    明瑜笑道:“父亲二叔大哥,你们尽管放心,别人不知道,可我却知道六妹妹虽不会武功却是机灵的很,而二妹妹自小在从文习武,那武艺不知比孩儿强出多少!有阿鸾在自然能护六妹妹周全!”

    众人听闻,都心下不由惊骇,一脸吃惊的问道:“明瑜你说什么?二丫头还会武功?”

    明瑜笑道:“正是!当初二妹妹见我从军,并不放心,领我当年去了桓伯伯那里与她的大师兄李子通也便是桓伯伯的贴身护卫长相比,我竟落下败仗,而二妹妹的大师兄却说他自己的武功比不上咱们的二丫头,自然而然便是十分厉害的,所以请你们放心!”

    众人听闻忍不住长舒一口气,但心里还是担忧,毕竟二丫头是可以的,为人也是机灵且会武功自然不怕,只是生怕六丫头不会武功,反而会连累她。尤其萧民衡最是担忧,但其他人都纷纷安慰他,这才放下些心来。

    阿鸾与六姑娘连夜奔跑,在天色渐亮后没看到追兵,二人出了深山,进了县城买了两套男士衣服,找到偏僻的地方,快速的换上男人的胡服,简单挽了男人的发髻便继续出发。

    接连赶了一整天的路,在路过一关口时,发现前方竟有士兵拿着画像不断的检查比对,姐妹二人这才庆幸自己换了身行头又沾了假胡须,又多画了几颗痣,经过关口与士兵的画像相比对不像,才得以通过。

    姐妹二人一路互相扶持,不过乔装打扮又连续经过了好几个关口,才堪堪来到淮水一处渡口,这是阿鸾之前回家经过的地方,这里只有一个人口稀少的村落,来都靠这里的几艘破旧渡船渡江到对岸,阿鸾顺手扶上六丫头到一口旧船,六丫头坐好后阿鸾便开始摇桨向南面驶去。

    姐妹一路风尘仆仆,总算赶到了淮河南岸,但因为思虑到京中家人的安危,又是马不停蹄赶路,她们一路打听到桓远父子等人治水居于淮水南岸淮安郡守府。

    姊妹二人终于经过连续七日马不停蹄的奔波赶到桓远面前,恰好此时大师兄李子通刚出郡守府门口,阿鸾瞧见紧忙喊道:“大师兄!”

    李子通听到有人喊他,便转过头来寻觅,一回头看到两个身形纤瘦,清秀俊雅的年轻公子,正向他挥手。

    李子通有些一头雾水,难道是自己的师妹或二师弟来了?不像啊!

    正当他疑惑时,那两个年轻人紧忙过来,一把扯下胡子,“大师兄!你好好看看我俩!我俩可是一个是你的小师妹,一位是萧家的六姑娘啊!”

    六姑娘此时也是气喘吁吁道:“是啊,李公子你好好看看我们姐妹二人!我们俩是乔装打扮一路至此的!”

    李子通一看面前的二人,可不就是京城中萧家的两位千金吗?

    李子通紧忙将二人迎至府内,桓远一看这二人,立马便看出来这两丫头,不由得惊诧:“二丫头,六丫头,快坐,喝点水,歇歇气儿!不过你们咋来了呢?本来京城就已是换了天,我也是前天才知晓,你们两个姑娘家的如何能逃出英王的掌心来我这里?”

    阿鸾和六丫头紧忙作揖,又在桓远的介绍下与当地郡守也便是桓远的学生见了礼。

    阿鸾先让一直气喘吁吁的六妹妹坐在一旁喝口水歇歇气儿,自己则说:“桓伯伯,阿鸾和六妹妹本来在京郊的深山中,寄居于观音寺一段时日,后来京城中出现动乱,英王篡权夺位,成王殿下被关入天牢,陛下驾崩,而我的父兄们也都因据理力争被英王关入天牢,二哥将太后转托给他的虎符和遗诏冒死送至我们二人这里,命我们二人赶赴江南找到您,将此物交给您,也好匡扶朝政!”

    桓远一听,同时又接过两个丫头手中递来的虎符和遗诏,同时又将遗诏打开看了看,最后小心翼翼的将虎符和遗诏收好。几乎是神色肃穆,眉宇间泛着隐隐的怒气,一旁的两个儿子也是怒气不减。

    “岂有此理!英王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谋逆!竟敢诬陷成王?成王殿下是什么样的人,老身也是清楚的很!更可气的是竟然将反对他的人格杀勿论!”桓远拍桌子怒道。其他两个儿子见状忙劝慰自己的父亲,不要因此过分愤怒而伤了自身,阿鸾与六姑娘以及李子通也是纷纷劝解,连同当地耿直清正的郡守也不断的安慰自己的老师。

    此时却见一名官吏拿着一份文书慌慌忙忙的跑进来禀报:“禀报宰相大人!郡守大人!小的收来一封来自京城的文书,上面写着要永懿郡主及时回京,如今已晓谕各地,并称郡主如若十日之内无音信,便要将东海萧氏满门抄斩!”

    众人不由得更加愤怒,阿鸾听了,几乎不可置信的问道:“这这封京城文书,可,可是英王亲自下令?”阿鸾几乎艰难的问道,着实不敢相信彼此心仪之人竟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家人!

    那名官吏回应道:“回小姐的话,正是英王亲自下令,上面都盖上了龙玺的玺印!”

    阿鸾笑了,众人见她的状态不好,紧忙扶住,“好啊,真是好!如今要灭我满门的竟然是他!”

    在场的多数人都知道眼前的这个姑娘曾经与英王情投意合,并且曾有婚约在身,心里都忍不住感到痛惜。

    六丫头进忙抱住自己的姐姐,神色疼惜的说道:“二姐姐!二姐姐!你千万要挺住啊,为了咱家人你也不能这样悲痛欲绝!咱家人那么关怀你,他们若是看到了心里该多难过啊!”

    阿鸾定了定神,眼神坚毅道:“没错,家人疼爱我,京城里还有那么多的至亲好友,我必须要保住他们!”

    桓远等人都纷纷的劝慰,阿鸾笑了笑:“伯父,大哥,二哥还有诸位,我萧明鸾有那么多的至亲好友在京城里,我不能让他们因为我的缘故而无辜被害!如今我也是顾不得许多了,今日便稍作歇息,明日我便孤身一人回往京城!”

    众人一时间都不知该怎么劝慰她,他们都不想让阿鸾回京城,一旦回到京城,英王便会立马将她囚禁起来,但如果不让阿鸾回去,这英王的性子便是说杀便杀,如今更是杀红了眼,一定不会善待东海萧氏!

    阿鸾此时心意已决,便郑重其事地朝众人叩首,众人皆慌,纷纷劝慰她,阿鸾却要坚持叩首,桓远也不再阻拦。

    “诸位!如今事已至此,希望以诸位之力能够力挽狂澜!如陛下遗愿拥立成王殿下为帝!我相信成王殿下必然会是一位明君,而不是如当今英王这般名不正言不顺的大开杀戮!我和六妹妹能做到的事情便已至此,如今这遗诏在手便是证明英王篡位的有力证据!又有半面虎符与在伯伯手中的另一半面虎符相契合,能够集结天下勤王军队!我相信伯伯作为我朝德高望重的宰相必然会保护江山社稷!”

    桓远郑重其事地念了捻胡须,坚定说道:“丫头!你尽管放心吧,你若要此次回京城,保护你的家人便去吧,兴许日后你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身为我朝的宰相!定当不负我陛下所托!臣等定当按照陛下遗旨,全力辅佐成王殿下登基大统!”说罢,桓远朝天辰京城的方向郑重其事的跪拜叩首,众人见此也纷纷仿照其也跪拜叩首。

    众人起身后,桓远无奈的摇摇头,语重心长地对阿鸾说道:“丫头此次回京,我命子通乔装打扮,随你一道回京,子通武艺高强且机变无双,潜伏在京城,这样也方便我们在京城有个内应!”

    阿鸾点头,觉得也十分有道理,“伯伯这般做法也十分妥当,京城中向来也有不少对英王颇有微词,但被迫妥协的大臣,像镇国公等人,而镇国公手里也有一定的兵权,还有太后坐镇,想来英王不敢轻易对其下手。等时机成熟时,内有镇国公而外有伯伯,里外夹击,杀他个措手不及!”

    桓远抚掌欣然道:“甚哉!丫头与我想到一处了!如今这情形,我便算是号召天下勤王军队强攻京城,但凭借秦川八百里易守难攻的地势,强攻乃是下策,若是将英王逼急再以成王为人质直接将杀掉更是不可行!只能想办法智取,而且当务之急是先将成王殿下救出!故我想子通这等身手一流机变无双之人,前去京城探听消息,若是能救出成王便是更好了!届时再联络各个反对英王的大臣,尤其是镇国公,来个里应外合,一起剿灭英王势力!”

    众人听后无不点头称赞。次日清晨,阿鸾与六丫头依依不舍惜别在渡口处,又是与自己的公主嫂子相拥,并托付公主嫂子照顾好自家的六妹妹。阿鸾和李子通直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