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四十四章 英王篡位

    众大臣散去后,英王又遣散了皇帝身边的宫人,并将汪总管关押起来,自己则一人来到皇帝面前,一双满是冷意却又笑着的脸呼喊道:“父皇!父皇!儿臣来侍候您了!”

    皇帝微微地睁开疲惫的眼,转睛一看却是英王,剧烈地咳嗽两声,急促地喘着气,“怎么,怎么是你?成,成王呢?”

    英王眉眼俱是冷冽的笑意,嘲讽地说:“父皇,你如今身体都这般了,还惦记着成王做甚呀?今天早朝他蓄养私兵的罪行,以及从前污蔑我和谋害我母妃的罪行全都败露了,这样居心叵测、意图谋反之人早已被大臣等反对,儿臣没有办法,只能顺着众大臣的意思将成王押入天牢,如今等候发落呢!”

    皇帝听到此番话,一双浑浊的老眼瞪着,脸色惨白,费力地抬起胳膊:“逆子!放了,放了成王!”

    英王笑了,眉眼嘲讽更深,偏偏一张清润俊美得不食人间烟火的容颜,却是令人失了神。

    皇帝看着英王那嘲讽的笑意,然而感到更加愤怒,双目圆瞪,几乎嘶吼道“逆子!听到没有?”

    英王殿下此时仍旧抱着那嘲讽的笑意,出奇般平静的话语道:“父皇啊,当年我母妃嫁入东宫时多么风华绝代!是,她爱慕权势,但她也真的是爱慕你!我自小就听母妃的诉说,听她每每回忆着你们初见的惊艳和曾经的恩爱,当年更是为了你倾尽母家的力量来襄助你保住那风雨飘摇的太子之位,并铲除熹国公府和毛氏母子的势力。”

    “你却忧惧高家势力,你没能防住,我母妃不仅生了我,后来又生了我五弟,而你对我一直都是十分宠溺,后来我才明白,那是你为了制衡齐淑妃母子而对我和母妃那般宠信,而我五弟的出生本身就超出了你的预想,再加上他的确并不成才,你是不待见他的。”

    “随着当年我的名望越来越好,再有高家的势力,我们这些皇子逐渐的长大了,而你心中盘算着的成王仍然在西北边疆受苦,想来不久后燕凉国的那次进犯,却给你重新召回成王的机会,成王果然也不负你的厚望,一举在西北边境立下大功,因此得以回京,后来也便有了如今的这般三王之争!”

    英王像是讲了一个故事,边回忆着边平静的说道。只是突然间英王的眼神突然变得狠了起来,嘴角也是微微上扬冷冷地哼了一声。

    皇帝愤怒又着急的敲着床,不想听英王的娓娓诉说,看到英王突然变脸,见此便忍不住更加愤怒起来。

    英王却凶狠地看着躺在床上愈加脸色惨白的皇帝,冷冷的说道:“可是呢,可是你这个父皇是怎么当的?竟然在成王回归之后为了使其继承大统,甚至不惜暗中支持甚至隐瞒成王对我的诬陷,致使中秋宴会那次使我名声败坏,并且使我与鸾儿的婚约就此告吹!”

    “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削夺了我的声势!还将我母妃不管不顾地打入冷宫幽禁起来!而你在知道成王不肯放掉我母妃,命人扮起邪祟并利用口技致使我母妃精神恍惚且噩梦连连,最终一病不起而香消玉殒!我的好父皇?若是没有你的纵容,成王怎会如此顺利的做下这些事情?要知道他可是整整十年不回京城了,怎会如此快的能与我和那光王平分秋色?”

    “只是我万万没想到父皇你十分狠心与成王谋划要进一步削弱我的势力,最终是要除掉我!我不可能坐以待毙,主动上书解除权柄,只是为了迷惑你们,同时又在你们有所放松的时候,我便悄悄派人散播成王的流言,又联合光王叛乱的那次余孽,利用他们是传播流言的人来借机被成王抓捕,以此机会得以见到成王,并重伤他。”

    “只是你们没有想到在他身边有安插我的棋子,没想到竟然还因此知道蓄养私兵一事,后来成王重伤,不得已让我出来暂时代理朝政,同时我便悄悄的利用进出宫内外的机会将自己手中散去的权力渐渐收回,并暗中将诸多势力安插进去,如今在整个京城内外都暗藏我的势力,连一只鸟都逃不出去!我会让德胜好好的伺候你!哈哈哈!”

    皇帝听闻英王出言不逊,此时也是幡然大悟,原来英王一直如此低调,竟是麻痹自己以便谋划篡位!

    皇帝气的几乎是浑身颤抖着却倍感无力,只能低低嘶吼着,声音被什么堵住,不能发出响亮声音反而呜呜的,整个人的脸色也被憋的铁青。

    英王愈加嘲讽的笑了笑,俯身悄悄地像是跟皇帝说什么笑话一般,笑意盈盈的说:“父皇啊,想你也算是英明一世,没想到最终因为中了毛贵妃的剧毒,而余毒当年未能彻底清除而留有后患,如今已经是毒入心髓,你彻底没救了!父王啊,喝完这碗药,你就放心的走吧,这大好河山儿臣定不辜负您的!”

    英王殿下说完,先是硬生生的控制住皇帝,用力撬开皇帝的嘴,便将太医早就端好的药给他灌下,皇帝苦苦的挣扎却是无效的,怎能抵过一个年轻力盛的英王?此时被迫喝下那碗已经凉透的药,可怜皇帝身边没有其他值得他信任的心腹,他更不知道这药里面早已被英王动了手脚。

    不多时皇帝一双浑浊的老眼死死的盯住英王,在无声无息中死去,最后无力的双手垂落,眼睛缓缓的闭上,看上去仿佛如睡着一般,脸色也渐渐变得苍白,却看不出端倪。

    英王得意的笑笑,脸上的冷意也慢慢收住,似是悲痛欲绝般的呼嚎着:“父皇!父皇!来人啊!”英王满脸泪痕,接着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整个人跪倒在龙榻边,显得极为悲伤。

    紧接着便有人冲进来,被英王收买的许多太医也是着急忙慌的赶过来为皇帝查看身体,不料却是悲痛的话:“陛下,陛下本就旧疾复发的十分严重,如今是深入骨体、药石无效而驾崩了!”所有人都跪下来,脸色悲哀的哭泣着。太后闻讯赶来,却偏偏听到这句话,几乎是一下子晕死过去,被人紧忙抬回寿康宫。

    汪总管被人押着看见一动不动似是安详睡着的皇帝,他陪了皇帝几乎大半辈子,却从未想过皇帝竟然在这一刻驾崩了!此时也不由得流出许多泪来,不禁悲痛:“陛下呀,老奴陪了你大半辈子,您便这样撒手人寰了!这让老奴还有成王殿下如何是好啊?”

    汪总管看了看身边的哭的十分哀伤的英王,阴沉道:“英王!必是你这个逆臣贼子将陛下谋害了!老奴时时守着陛下最清楚不过了,否则陛下身体即便是这般地步,也不至于一命呜呼!”

    英王转头阴鸷的看着汪总管,沉声道:“汪总管可不要血口喷人,众所周知父皇得病来势汹汹,龙体每况愈下!你不要因悲伤过度而到处指摘,当时确实是我与父皇独处一室,但你有何凭证就说是本王害了父皇?本王为父皇喂完药之后,只是与父皇说起三弟的事情,没想到父皇不经刺激晕死过去,我赶忙去安抚父皇,没成想父皇只有出的气儿没有进的气儿了,须臾之间驾崩了!”说到尾处英王更是忍不住悲泣。

    旁边的小太监德胜也是十分悲伤的抹泪,“师傅,想来您必是悲伤过度,总以为有人要谋害陛下,可太医也诊断了,陛下确确实实是正常驾崩了!”

    汪总管脸色悲哀却十分阴沉,他断定定是英王从中作梗导致皇帝情急之下病死的,可是他确实是没有任何凭证能够证明自己的猜测。

    皇帝驾崩,举国哀伤,成王因为谋逆诬陷之罪而被关押,无法为皇帝主持丧礼,此事自然而然便落在了英王头上。

    英王主持朝政,同时又为皇帝发丧,亲自在皇帝棺椁前痛哭流涕,披麻戴孝,群臣见此,都不禁心下感慨英王的孝顺。

    萧民德和萧民衡以及明瑾也是披麻戴孝送皇帝棺椁出城,但他们心里都十分疑惑,前日还私下里见过尚为安稳些的皇帝,今日皇帝的病情竟汹涌到一命呜呼的地步了?要知道偏偏当时成王被问罪,而后听闻英王对面见皇帝,门口守着的只有小太监德胜,太医等人只能在远处静候。

    此时的京城陷入一片死气沉沉,英王同时暗中下令自己的势力将众多文武百官在暗处死死地看住,众多文武百官的居所都被英王势力在暗处包围,尤其是曾经支持成王殿下的文武大臣。

    皇帝的葬礼浩浩荡荡的完成之后,一切朝政仍然需要有条不紊的运行。这一日早朝有部分大臣仍然质疑英王,认为英王与皇帝共处一室,皇帝说是病重到驾崩,可却还是十分怀疑皇帝几乎转眼间驾崩的事。

    英王仍然披麻戴孝的上朝,面对部分支持成王对他表示反对和怀疑的大臣,他十分阴沉的看着这些人。

    不久便悲痛又面色阴冷说道:“如今父皇驾崩不久,尔等竟然不思悲痛,反而一心想着如何质疑本王,怕是想为成王逆贼平反而借口怀疑陛下驾崩吧?可见尔等居心叵测,用意不良!来人!将这等佞臣通通幽禁起来!”

    朝臣一个个面面相觑,如今英王主持朝政以来井井有条,没想到早已对他们这等支持成王殿下的臣子发难,今日却趁机将他们这等人一网打尽!

    萧民德也是支持成王的一股重要势力,自从桓远离京后,他便成为支持成王殿下势力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眼见自己的兄弟和儿子皆被绑了起来,被侍卫强行拖走,十分不满的喊道:“英王!你到底做过什么天地可都是看着的,别昧着自己的良心!早知道你看我们这等大臣不顺眼,你便开始排斥异己!”

    英王冷冷的笑了笑:“萧大人,你和你的家人都好好冷静冷静吧!来人!将这伙人都押入天牢!让他们反躬自省,谁愿意归顺本王不再兹事,本王必定对他加官进爵!”

    萧民德是朝臣里出了名的倔强性格的良臣,听闻此言,更是怒气冲冲,但却被侍卫直接将麻核塞入他的口中,只能发出呜咽的声音。

    也有几位大臣骨头软,不敢得罪如今摄政的英王,跪地求饶,愿以归顺英王。英王笑笑,命人将这几位大臣松绑,并且赐下不少赏赐。

    众人见此面也就安静下来,只能心惊胆战的看着一众忠于成王的大臣被紧紧的绑着并口中塞入麻核扔进天牢。他们都知道,只要是进了天牢的人必然不死也是一身是伤。

    英王下了早朝之后在宫中踱步,早已将太后幽禁的他,此时也将汪总管进行严刑拷问询问皇帝身上半面虎符的去向。

    汪总管虽然是一把老骨头了,却是十分的刚硬,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竟然将自己的舌头硬生生的咬断。

    英王大怒,一看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的汪总管,没有利用价值便命德胜将其杀掉。

    英王思前想后,只能去威逼利诱太后,太后也是拒不肯说,但英王也越加确信皇帝必将随身携带的虎符,甚至可能还留有遗诏给太后保管。

    太后此时十分压抑,一直心心念念自己的宝贝外孙女阿鸾,庆幸自己这位宝贝外孙女在京城之外的深山中休养,只是需要想办法将皇帝给自己的虎符和遗诏转到京城外面,但心中仍不免挂怀。

    太后传讯给英王,说自己想要见自己的外孙子明瑜,想要问问他自己那位宝贝外孙女的近况。

    英王听闻后心下百转千回,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时机,应允后便将明瑜接进宫中与太后叙旧,便命人暗中监听他们的谈话。

    太后何其明智,只是跟自己的外孙子聊着这些时日身体状况,并询问自己宝贝外孙女的状况,一面又偷偷的将虎符和遗诏不经意间塞到明瑜的袖口里,明瑜虽然感到奇怪,但知道皇太后如今的处境,如开窍一般没有任何惊异,只是平常般的同太后讲话,后来被英王令人将其送回。

    英王命人给其捎口信,“萧二少爷,英王殿下有话,希望您能够规劝自家的父兄,别执迷不悟,现在他们关押于天牢中受苦,若是想解救他们并保住你们府上下几百口人的性命,就要乖乖的归顺于殿下,同时希望你们能够将永懿郡主接回京城送入宫中,如此,不仅会放过你们,还会将你的父兄们重新重用!就看你们家的表现了,别想轻举妄动!英王殿下的势力如今将你们家如铁桶般的层层围住!”

    明瑜心中恨的直痒,碍于自家的父兄以及全府上下数百人的性命正被英王掌控着,就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硬着头皮应下,心里盘算着如何出京将虎符和遗诏送至城外的姐妹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