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博弈

    光王叛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光王自以为皇帝是逐渐病重,不能再理朝政而委托成王监国,而自己已是十分焦灼等不到皇帝驾崩,其一派势力也是热血沸腾的支持着他,便提前便来逼宫好来继承大统,而他的母妃齐淑妃也在后宫中洋洋得意地以为掌控了整个京城。

    哪想皇帝已然知道光王的诸多动向,只是找个借口引他入坑罢了,面对成王手下汹涌的人马,那宫城内外惊天动地的喊杀声,骄傲的光王此时和得意的齐淑妃才知道自己如今陷入了重重包围,成王身上满是血污,拨开重重人群,后面跟着鱼贯而入的士兵都押解着自己一派的大臣。

    只见成王金盔铁甲,气势汹汹但又恭恭敬敬地向皇帝和太后道:“皇祖母,父皇,儿臣救驾来迟!请您宽恕!儿臣已将光王叛乱的相关人等,该消灭殆尽的便消灭殆尽,该查封解押的便查封解押,一切全凭父皇下旨!”

    皇帝的身体确实已经不大好了,在汪总管和太监德胜的搀扶下,才得以站在地上有力气说话,听闻成王禀报便十分欣慰的笑道:“好,好!我的成儿!做事干净利落,朕哪里治你的罪?你这是护驾有功!日后便还是由你监国代朕处理朝政!”太后在一旁也是欣慰的笑了笑。

    光王和齐淑妃等人,听闻皇帝和成王的对话,便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心里不由得大为恼火:“好啊,真是好!好一个成王!好一个父皇!你们这双人一唱一跳完全是为我挖了个天大的陷阱!以此局故意来陷害我!”

    皇帝忍不住冷笑道:“光王!若非你急功近利、心怀不轨,怎会有如今这般下场?还有你齐淑妃!自小便教子无方,朕多次劝你的话都不听,一意孤行,如今酿成这般祸事!就是朕设此局,这局也是取决于你们自己跳不跳进来,如今尔等还有何话说?!来人将齐淑妃幽禁冷宫并赐毒酒,光王压入天牢等候发落,光王一派势力按律治罪!”

    “臣等遵旨!”成王带领众多大臣和众将士齐齐跪下接旨。不多时,京城上下许多投靠与光王势力的一众大臣都纷纷遭难,或押入天牢候审,或发配充军,或是充当官婢官妓。总之,皇帝指令下来这一刻便已是决定了多少人的生死存活,一时间满是哀嚎一片。

    光王和齐淑妃在此刻也被生生的被人拽了下去并分开,这对母子二人眼里尽是猩红一片,尤其齐淑妃是个女子,再怎么强硬终归在此刻也是泪流满面,不断的磕头请皇帝饶儿子一命,皇帝厌倦的摆摆手,让人将其拖下去赐死。

    光王实为不甘心的呼嚎叫喊着:“母妃!母妃!”又使劲的挣扎着。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在皇帝的示意下将光王押入天牢等候发落,光王便由此被人硬生生连拖带拽地拉出去,眼里写满了浓浓的不甘,愤怒的眼神可怕的充斥着血红色。

    光王叛乱算是告一段落,皇帝像是全身力气被抽干了一般被人扶到龙榻上便瘫在那里,有气无力的跟成王说道:“光王,光王就算了,本来应该将其枭首,毕竟父子一场,赐他一杯毒酒,给他最后的尊荣。他的王妃等都如今满门残破,便贬为庶人算了,其所出儿子无论大小赐予毒酒,女儿便留下来如同庶人一般。”

    成王脸上有几分讶然,心下虽然痛恨齐淑妃母子曾经对他和母后的迫害,但一想自己的父皇对待其子孙也算是狠心,听起来像是宽恕一般,实则却是真的狠,但生在皇家若是不狠也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如同母后生前那般良善,尽管身居高位,却仍是风雨飘摇,最后暗自死于他人之手!自己也被连带着过着如此悲惨的年少!

    皇帝看着成王的表情,心里知道成王的一定想法,但也因为身体日渐一日的弱下来,也无力再多说话,只是重重的叹了息。父子间一时间竟沉默下来,空气有些宁静的可怕。

    成王通过平定光王叛乱,而得以势力大增名望高涨,引得一直低调的英王一派的势力纷纷侧目。英王自然而然也开始紧张,虽然他也预想到光王会如此结果,但没算到速度会如此之快,此番带给成王的好处可谓是绝对大,英王也开始暗中谋划该如何对付成王,因为接下来成王便要对付自己了。

    成王本无意针对英王,但在皇帝的劝说下必须要将英王的势力削弱,并且已然将自己心中的盘算与成王单独说起,这样才能在其继承大统的路上确保一切顺利,成王最后也是一咬牙便答应了,想通之后便也愈加果断狠绝,并且在皇帝授意下成王开始蓄养私兵,不断巩固并扩大自己的势力。

    汪总管只要在皇帝与成王单独说话时,便永远会站在门口坚守着不让任何人靠近,除了自己那个一直从小带大又聪明伶俐的小徒弟德胜。

    英王收到了宫里小太监德胜消息,不禁冷哼一声:“呵!这皇帝竟然为了成王连蓄养私兵的招数都用上了!不就是为了制衡本王的实力么?”

    英王说罢又是一阵冷笑,身边的心腹暗卫子忠也觉得皇帝与成王做得太过,光王如今失败了,便只剩下他家殿下一位能够与成王互相抗衡了,于是在皇帝和成王眼中变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只见英王在屋中踱步,又在窗前思衬了一会儿,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阵阵的冷意。

    恰好几日前,英王的娘舅家高氏一名子弟被朝臣弹劾,称其倚仗英王声势当街施暴,只因守寡的年轻民女不小心冲撞了高家子弟的马车,那高家子弟见其貌美,竟公然将其强掠回府,并事后遗弃街头,引得民女自杀而亡。那高家子弟因为此事被夺官职,惹得高家人对处置此事的成王更加愤懑不平。

    恰好这件事还惊动了皇帝,皇帝知道此事后将英王指责,斥责他名望大却不能管好自己的娘舅家,那高家子弟竟然在京城中胡作非为,英王因为此事对高家颇有微词,同时又对皇帝心中的恨意无意中添了一把油。

    如今光王叛乱虽说被迅速平定下来,如今针对的苗头就是自己,英王决定不再坐以待毙,而是以退为进,决定亲自上书将自己手中的权势让出去,同时让高家人将手中重要兵权让出,也好让皇帝和成王的戒备心得以松懈。

    既然皇帝支持成王蓄养私兵,那么他也决定命潜伏在成王身边的心腹之人不断收集成王蓄养私兵的罪证,毕竟这可是大事,皇子私下如此做法无疑意味着谋反之意。毕竟皇帝如今的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只需要在皇帝病情几近无药可治的时候拿出这些证物,想来便可以奏效。

    如此,一来皇帝很难再为成王做主,二来朝臣即便是知道皇帝的意思,也必然不会服气,定会有人以此大做文章,不肯放过成王。

    英王自己亲手写了一份奏折,又与自己的娘舅家等一派心腹势力暗通曲款后,早朝之时以便发挥作用。

    阿鸾一行在深山观音古刹中避难,听闻山下的一些百姓议论,城中的叛乱已被平定,心中欢喜不已,明瑜着着急急的想要回家,阿鸾和六丫头这几日在深山中觉得天天听闻尼姑们的讲经说法,感到十分惬意,家中祖母这几日病情在自家的嫂子们的照顾下有所减轻,心中也不再感到担忧,反而兴致勃勃的写了封信给家中,托自家二哥带过去。

    “二哥,我和六妹妹挺喜欢在这里修身养性,京城中近来因为这次叛乱而死了不少人,我们在庙中也好为无辜枉死之人祈祷超度,这样一来咱们积了功德也都可以回向给咱们的祖母,好让咱们的祖母能够身体康健,长命百岁!我们写的这封信,麻烦哥哥你替我们给家中带个好,也让祖母不要挂怀我们!”阿鸾浅笑着说。

    “另外二哥哥,拜托你把我和姐姐身边的丫头们也都一并带走吧,毕竟我们姐妹二人在这深山之中是纯粹的想要静修一段,不需要旁人伺候,也好让她们帮我们打理庭院。六丫头笑嘻嘻的拉着二哥撒娇到。

    明瑜无奈,只能笑着说道:“你们这两个小丫头唉,好吧,我听你们的话,那你们在山中再住些时日,到时候便派家里人来接你们!”

    “如此便谢谢二哥啦!六妹妹咱们送送他们!”两个小丫头几乎没了往日端庄持重的模样,反而有几分蹦蹦跳跳且笑嘻嘻的送他们。

    二哥宠溺的瞪了瞪她们,便吆喝着收拾好行李放好马车,又带着几个丫头们跟尼姑们告别,而几个丫头虽也听从自家姑娘的话,但仍有几分不放心的回头看了看自家的姑娘,只见自家的这两位姑娘笑嘻嘻的摆了摆手送她们到了寺门口,便让她们上了马车,随二哥回往京城。

    萧家人在经过叛乱之后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因为叛乱在城外踏青的几个孩子没法归家而倍感担心,幸亏英王派暗卫当时趁夜色传来消息,告诉他们这几个孩子的状况才勉强的放下心来,如今听到门口马车的声音,又听到自家孩子吆喝声,便满心欢喜的在门口等候。

    “瑜哥,你终于回来了!可把家人担心死了,你祖母都一直惦记着你们呢!不对呀?瑜哥,怎么就你自己和几个丫鬟回来了?那二丫头和六丫头呢?”只见萧民德和萧民衡兄弟二人说着说着又瞅向别处,不见自家的那两个丫头都有些傻了眼。

    只见明瑜无奈的叹了口气,恭敬的向自家父亲和叔父作揖说道:“孩儿拜见父亲、叔父,父亲、叔父别担心,二丫头和六丫头这两个妹妹在山中呆了一段时间,感到十分惬意,赖在那里不愿意回来,我呀,说不动的,她们写了信给家里报个平安,还请家里诸位长辈兄弟们都不要担心。”说着便将怀中的信递给了眼前的两位长辈。

    “这两个丫头还说如今京城刚经历完一场叛乱,死了不少无辜之人,她们的意思是在寺中为这些枉死之人超度,也祈祷祖母能够身体早日康健!”

    兄弟二人看了看信,又看着眼前的二哥,便点了点头,深色也松了不少,眉眼间的担心也淡了几分。

    “也好,如今京城中叛乱虽然被快速平了下来,但这血光之气还未散尽,让这两个丫头在山中待一段时间也好,姑娘家的最好别在这段时间总出门,她们也是难得的有孝心,这样也好!”

    一家人见二哥回来,也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便开开心心与自家孩子吃了顿饭。

    这一日早朝,仍旧由成王主持朝政,担任监国。只见英王一身玄色金线莽纹暗袍,眉眼尽是风华却满目严肃地出来,只见他神情恳切,言辞恭敬并奉上了一份奏折道:“皇弟,如今你代父皇监国而处理大小政事,皇兄有一本奏章,还请你呈给给父皇查看!”

    成王坐在龙椅下座,面不改色地仍旧带着半面面具看向英王,尽管其面部的伤疤因为阿鸾所配置的药膏而渐渐恢复正常,但仍旧以面具示人,除了皇帝太后之外,以致其他人并不知道他脸上的伤疤已基本好了。

    听到英王此番话,成王似笑非笑的看着英王缓缓问道:“哦?皇兄这是何意?可是有什么要事要禀告父皇吗?”

    英王却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说:“此是本王拳拳之心,先前有我娘舅家高氏子弟因当街闹事害出人命是我管教不严,近来又有光王叛乱竟然不敢直面与其对抗,自觉身为皇室子弟不能为国家分忧,反而自己的娘舅家又徒增烦恼,实乃无能表现!故而我请求在家休养身心,愿意将手中之权放下!”

    朝臣听完无不惊涛骇浪,几乎是面面相觑,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平时那个温文尔雅英王如今怎么会这般胆小怕事?怕是有些反常。

    英王知道这些人不会相信自己的说辞,更何况那成王。

    因此,英王便故作痛心道:“并非是我自己贬低自己,实在是我从未上过沙场,更没见过血腥杀戮,不如成王少年时便在西北得以磨砺,犹记得当时叛乱,我刚一出府便已闻到这令人作呕的血腥之气,当时便觉得头晕目眩、心中泛呕,现在想来仍旧心头发冷……”英王说到后面时,皱着眉露出一副不忍的表情,甚至露出一副头晕目眩而感到不适的样子。

    朝臣看到此景,心下不免的感慨,这英王是京城里出了名文武双全的聪慧之人,没成想见到真场面的时候却是如此不堪!可见英王此举确实是骗了不少大臣的眼睛。

    成王看到此景,便有些不屑的叫旁边的侍卫赶忙扶住几乎要晕倒的英王,此时的英王确确实实开始干呕起来,宫人们见状紧忙过来打扫,又喂了英王一些水才好了些。

    成王此时心里对英王不屑时,又的确渐渐相信了英王这副做派。便假意关切:“皇兄如此难受,还是不为难皇兄的为好,皇兄尽管放心,我必然会如实禀告父皇,并将此奏折上呈给父皇!”

    英王这才好受些,又故作感激道:“如此便多谢三弟了!”

    成王笑着不禁摇摇头,便命人将英王殿下扶到偏殿休息,英王仍旧表现出一副头晕目眩而强挺着的感觉。

    朝堂之下群臣中,高氏父子也在心里不禁暗暗的笑了笑,他们这位英王殿下可真是一位有才华的人,自己也在此时带领一众高家子弟扑通的跪下来,诚恳道:“臣治家不严,子弟犯下此等人命关天大事!臣感激涕零,多谢陛下厚恩,饶恕臣的这位侄子,臣必将痛思己过,整顿家风!臣愿意将自家子侄掌控的禁卫军兵权上交朝廷!”说吧,又带领着自家子弟一顿磕头。

    在朝堂之上的萧氏兄弟二人以及明瑾,也是有些十分诧异的看着被扶出去的英王以及表现的十分低调恭谦的高家人,心下不由得有些怀疑,这英王殿下难道真的是如他所说这般不堪吗?还有这高家人怕不会在做戏吧?但如今这情形确实是很难让人不相信。

    但高家人确确实实将自家子侄所掌控的禁卫军权上交给成王。在散朝之后,成王立即将英王上奏的折子和高家交还的禁卫军兵权上呈给自己的父皇。

    皇帝看后,又听闻成王的描述,不禁有些皱了皱眉头,这英王竟然愿意自动放弃权柄,甚至高家放禁卫军兵权上交给朝廷,如今又有这般的说词,怀疑的同时但又不由得有几分相信,毕竟英王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自小极爱干净,所居地方连一点儿异味儿都不有。况且确实如他自己所言,从小养尊处优,算起来从文习武这等苦便是他吃过最大的苦头,更何况他确实没上过战场见过杀戮这般血腥场景。而这高家和英王乃是舅甥关系,英王有行动高家也会有所反应。

    此事不由得让皇帝在心头上将怀疑打消了好几分,但皇帝仍然坚持叫成王抓紧培养私兵,以备不时之需。

    小太监德胜又再次将消息传给英王的暗卫,英王看完后便不由的暗笑几分,想来自己此举确确实实能够将皇帝和成王二人心头忧虑打消了几分。

    英王之后便决定进一步开展自己的谋划,同时用命德胜将从前东窗事发未处理掉的人证物证转移到自己手中,命德胜继续监视太后和皇帝的举动,尤其是皇帝的病情。

    萧家人此后后不由得在暗中讨论此事,作为离皇家亲近的家族,他们也知道英王的事情,英王从小便是那般爱干净,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一个人,从小养尊处优,杀戮血腥之事从未碰过,高家又主动交出禁卫军兵权。加上如今陛下的举动,确确实实也让他们不由得相信英王的说辞,终归如今是成王势力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