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光王叛乱

    萧家和桓家因为桓长润和六丫头的婚事敲定而沉浸在欢喜中,只有曾经一直心仪桓二哥的五姑娘心里未免还是泛着阵阵酸楚,尽管其已嫁为人妇。不过,此事连同明瑜也变得精神爽快,虽然他一直还是感怀自己与柳姑娘的那段情谊。

    此时萧家也就剩阿鸾和明瑜尚未商议人家,其余的孩子们都已经敲定婚事了,但他们并不着急,这俩孩子年纪还算好。

    此时的前朝后宫却是波涛汹涌,前朝结党营派者数不胜数,而后宫明枪暗箭更加厉害。

    皇帝和太后时时为此感到担忧,尤其皇帝病情已更加严重,也十分担忧成王殿下的日后情形,近来光王殿下势力愈加突飞猛进,光王的名望也越来越随着水涨船高,而英王却是一直十分低调,反而与东窗事发之前的光王和英王平分秋色的情形完全不同了。

    成王殿下的压力也十分大,眼见着光王的名望愈加高涨,而自己的实力和光王相比,哪怕英王相比,也是有一定差距的,唯有更多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和名望才是根本。

    阿鸾近来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几日便入宫去探望太后外祖母与皇帝舅舅。

    阿鸾见太后外祖母身体还算康健,心里便也高兴,只是看到皇帝舅舅拖着一副疲惫的身躯,眉眼深锁,脸色微黄,虽仍是威严,但气势却远不如前些日子那般爽朗,心下不免担忧了几分,便也好生劝慰了一番。

    阿鸾此时正与自己的两个贴身丫鬟刚出寿康宫,便好巧不巧的碰到了前来的光王殿下。

    阿鸾避之不及,便面上恭恭敬敬的笑言道:“臣女拜见光王殿下。”

    光王殿下虽不及英王殿下那般风姿和俊美,但也生的英姿俊逸,身上一股浓郁的华贵之气,平时甚少碰上阿鸾,如今不由得笑道:“阿鸾表妹可是刚看过皇祖母和父皇了?如今出来可是要往家中走?”

    阿鸾笑道:“回殿下的话,臣女正是从寿康宫看望完两位长辈要回家呢,没想到在此碰到了您,真是巧了!”

    光王哈哈笑了:“是呀,真是巧!这天下的事情可不就是无巧不成书吗?不过这天下的事情也不尽然全是巧合而成,还是要在于人事。表妹,你说是吗?”

    阿鸾憨憨地笑了笑:“光王殿下说得对,臣女受教了!殿下若是没什么事,臣女就先告退了。”

    光王扬了扬嘴角,只是笑了笑:“无事了,既如此,你回去吧!”说罢,便摆了摆手。

    阿鸾笑着向光王殿下作揖,便带着两个丫头稳步向宫外走去。

    光王殿下看着离去的身影,不由的摇了摇头,眼里尽是算计的精光,心下不由的慨叹,这阿鸾是一张多么好的底牌,那英王生生的给浪费掉了,要知道她的背后不仅是东海萧氏这名满天下且门生故吏遍布的势力,更是连接着宰相华国公桓远这一脉的势力。

    但如今自己的名望与日俱增,那成王和英王一个根基尚浅,另一个实力受损,怎能与自己相比?看皇帝如今身体渐虚,相信自己假以时日便可以荣登大统!

    思及此处,光王殿下可谓是嘴角高高扬起,眼里满是算计的精光愈加闪烁,殊不知,光王殿下的这一幕表现被隐藏在暗处的太监德胜所获悉并暗告给英王。

    阿鸾带着两个丫鬟出了宫口,上了自家的马车,总算是将挺直的脊背松懈下来。

    “姑娘,您怎么这般紧张呢?刚才奴婢看您同光王殿下讲话也是自然的,并没像现在这般。”春词疑惑道,秋语在一边也是有几分困惑地看向阿鸾。

    阿鸾笑道:“傻丫头们,我这不是后怕吗?”随即眼神暗了暗,心下叹光王殿下刚才此言可是话中有话,如今这野心怕是愈加膨胀了。

    阿鸾的父亲和二叔以及兄长可谓是战战兢兢,时不时悄悄地谈起皇帝龙体近来欠安以及光王殿下的势力愈加变强,近来总是光王殿下势力与成王殿下势力起争执,英王殿下势力反倒行事低调,皇帝虽然暗中支持成王殿下,这是两家都知道的事,但是明面上皇帝的态度还是暧昧不明。毕竟一日储君不立,一日国本便是风雨飘摇中,然而陛下心心念念想要成王为储君却并非易事,成王殿下自身实力不及光王和英王双方,一旦成了必然会受到更大的打击。

    如今光王殿下几乎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这一派势力反而有些躁动。因此光王殿下在拜见太后和皇帝时眼神里的躁动,对老练的太后和皇帝瞧了出来。光王殿下拜见太后和皇帝无非是为了探究虚实。

    皇帝看到光王殿下如此龙虎生威又异常躁动的从近况来看,又根据朝堂上光王一派的势力的表现,心下愈发的十分不满。现在光王一派的势力悄悄动作逐渐频繁,据安排的人暗报,光王殿下也是频繁乔装进出于酒楼歌肆,而后也常有官员乔装进出,若不仔细观察,一般还真发觉不出来。

    皇帝更加不满和紧张,决定用计试探,与太后合谋一出诱光王上钩的戏,借自己的病情愈加严重的情形,假装突然称病不朝,委派成王监国,以此试探光王以及英王。

    阿鸾回到家,便是放松地伸了个腰,六丫头此时也过来,见到这一幕便笑道:“让姐姐因何如此呀?”

    阿鸾笑了笑:“小六,姐姐我刚从宫里回来,没想到巧遇光王殿下,与他说了两三句话感到紧张罢了,毕竟我素日与他不怎么说话,突然碰到见他发问不免会有紧张。”

    阿鸾而后便笑着将事情的原位说给六丫头听,六丫头听完后也有几分紧张,便笑了笑压下声音:“姐姐,难怪你紧张,想来这光王殿下怕不是个安分之辈呀!我都听闻陛下现在身体并不大好,光王难道是趁此机会想要进一步谋划皇位?”

    阿鸾不可置否,“一切都不好说,依我看以后会是什么光景都不得而知,这三个王当中若是谁先动,那么谁必会失败!自古以来急心吃不得热豆腐,何况皇帝舅舅如今虽说病得不轻,但仍旧思虑精明,怎么会让逆臣贼子从他手中夺权?”

    两个丫头也不再讨论了,毕竟议论朝政大事在朝臣当中都是忌讳,更不用说一帮女儿家在议论这些事情,让别人听去更是叫人多想。

    皇帝的计划说实现便实现,皇帝真在见到光王殿下之后第三日便开始称病不朝数日,以成王殿下监国,暂行处理政事,光王和英王辅佐。

    一时间朝堂可谓是热闹非凡,一向素有威望的桓远宰相如今去南方治水,群臣中几乎各派都出现不少活动频繁的大臣,朝堂上经常能听到不少朝臣党派互相的口舌之争,成王面对这样的乱局却仍旧面不改色,只是静静的在一旁听着看着,而英王殿下更是冷眼旁观,光王殿下则是时常看似劝告各位大臣,实则语气中往往绵里藏针,更有几分煽风点火之意。

    萧家人几乎是难得的清静,他们本身作为文臣一向是以低调著称,此时朝堂上经常是吵的不可开交,可是他们却不参与其中,只是心里有些战战兢兢。

    如此几日下来,朝堂一直都是这样,成王殿下除了处理重要的政务,如南方水灾的情况和各地大事汇总,这些处理得井井有条之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听各大臣互相参告。

    与此同时一直看似复闲在家偶尔去办公事的英王殿下此时收到了宫里的密信,只见英王那双精致而骨节分明的手打开了密信,脸上淡淡露出嘲讽的笑容。

    “呵,这皇帝还真是豁得出去,这么一来朝堂可不就大乱吗?不过该说不说,这皇帝的病情确实是日渐重了,叫德胜继续暗中注意太后和皇帝的动向,本王不会轻待他!”

    那身形矫健,一身黑衣的心腹暗卫很快便领命消失了。

    英王那双摄人心魄的桃花眼微微的眯了起来,泛出道道的寒光,令从小与他一起长大的贴身护卫子忠,反而感到有阵后背发寒的感觉。

    只见英王殿下突然笑了笑,“快了!时机快到了!这皇帝真是偏向成王!不过以成王的势力不足为惧,本王就算是受过折损,但还元气未伤,本王在京城里扎根多年,还是有一定信心的,只要一直小心谨慎行事便不会出差错。”

    “如今在本王的掌握中,这光王怕是已经焦躁难耐了,父皇称病不朝的事恐怕在他心里早已掀起了阵阵风浪,如今他们的动作也是越加紧密,用不了多时他便会谋逆,届时成王定会以监国身份来平判这次叛乱,父皇道是打了一手好算盘,让成王借此机会立下大功,在朝野上下能赢得更好的声望。我的好父皇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他不是要传位给成王吗?那本王就偏偏不让他如愿!”只见英王殿下越说眼神愈发的狠辣,连子忠都不由的在心下颤了一颤。

    子忠不由得在心下感叹,他自小陪伴英王殿下长大,一直忠心的守在他的身边做他的贴身护卫,英王殿下的变化他是十分了解的,从前的英王殿下是那般温文尔雅,恍若谪仙一般,如今的英王殿下却变得心机深沉、狠厉如斯。如果英王殿下是个富贵闲人该多好啊,如那不得皇帝和太后重视的平王殿下那般自在逍遥,有心仪之人红袖添香并相伴此生。可惜殿下却偏偏托生在皇帝所忌惮又不得不重视的高贵妃身下,从一开始便注定着成为皇帝制衡光王势力的棋子。

    朝廷上下暗流涌动,但此时的阿鸾看着暖意融融的春景,相约与自家六妹妹和二哥一起出城去郊外踏青。

    春风轻拂,暖意荡漾,在一处静谧丛林又临着清澈而汩汩流淌的溪水边,二哥明瑜则习惯性的坐在席上,喝着自己喜欢的烈酒。六丫头拿出自己喜爱的箜篌,端坐于席上弹起了清空幽灵的曲调,那认真的模样显得愈发灵秀迤逦。

    阿鸾此时便应景的拿出自己青花剑跳起剑舞,衣袂飘然,裙摆飞旋,在刚刚抽出新芽不久的翠柳下,阿鸾一身梅子青衣裳显得格外的青葱灵动。

    旁边的三个丫鬟在主子的允许下放下松来,也坐在地上,边看着马车边看着眼前的佳人美景。这次明瑜没带上自己的小厮,更来没带家丁过来,众人不喜欢人多,便也就轻车从简的出了城。

    合该如此美妙的春景一直在悄然延续着,可偏偏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静谧的美好。

    眼看着这急速的马蹄声像他们这边逐渐奔来,阿鸾眼神一紧,飞快的停下了剑舞,二哥也紧忙起身,从身上抽出佩剑,六姑娘在二人的示意下,紧忙收拾好进了自家的马车,只是隔着帘子的细缝偷偷的向马蹄声那边看去。丫鬟们也紧忙向自家马车靠拢,害怕且警惕着看着呼啸而来的马蹄声。

    远远的看到一身玄色衣裳打扮的人,骑着快马奔驰着冲他们跑来,在看到这一行人后便突然勒住了马。

    阿鸾见他没有要伤害自家人的意思,但仍然没有放松,小心问道:“说!你是何人?对我们可是有什么意图?”

    只见那人松了松面前的遮布,露出一张清冷的面庞,拿出英王府令牌,随即便倒身跪拜:“小人见过郡主!小人乃是英王殿下的护卫,此番乃是殿下派小人过来告诉您不要回城,现今京城突然暴动,乃是光王发生叛乱,如今有重重人马围困了皇宫,皇城乃至外城都守备森严,有多处发生了厮杀,满京城都是兵马,家家户户都闭门不出,请郡主等人暂时安置在城外,过些日子再回京。”

    阿鸾等人闻言,不由的面露惊色,阿鸾又仔细看了看这护卫的令牌确定是英王府无疑,心下感念英王情意,便缓了缓神色温和道:“多谢了,替我转达对你家殿下的谢意,今日之恩,回头必当相报!”

    那护卫也是恭敬作揖后便应下了,转身便骑马飞驰离开。

    二哥明瑜此时像是想到了什么,有些急切的跟自家人说:“嗨,那人走的太快了!何不趁此人带话,让他告诉咱家人咱们的处境?”

    阿鸾笑了笑:“二哥,这不太可能,咱家本身已经是暗中支持成王殿下了,父兄等人在朝堂已是如履薄冰,此时若是借此机会与英王之间又相互联系,叫人知晓会引起陛下的猜疑,何况……唉。”言及此处又不由得叹息,眼神有些呆呆的望着远处。

    六丫头也是点头道:“二哥,姐姐说的有道理,再者说,英王殿下能专程派人给咱们送信那是因为对姐姐的情谊,想来怕是英王殿下知道咱家已经是支持成王殿下的势力了,因为姐姐的缘故,我也数次接触到英王殿下,像他那般聪慧机敏的人物怎会不知朝堂上下哪些人属于哪派势力?”

    阿鸾抽回了自己的神思,听到六妹妹此言,便不由得赞许的笑了笑:“我家六丫头就是聪慧机敏,二哥跟妹妹学学你这大脑别总是一根筋的抻着。”

    听闻此话的二哥不服气的撅了撅嘴,“好吧。”

    阿鸾笑了笑:“先顾好自己,不让家人担心才是正经的,既然英王殿下已派人传话,咱们便快些赶马车去往山中观音古刹去避避风头。”说着便吩咐丫鬟们上马车,自己驾起马车开始赶路。

    二哥也骑上自己的马,边小跑边有些担忧的问道:“唉,那家人……”

    阿鸾笑道:“二哥你就放心吧,听闻父兄平时从未得罪过光王殿下,自然不会拿咱家怎样,尽管宫城被乱军包围。还有你想想,这一切来的太突然,怕是在陛下的意料之中,毕竟他称病不朝己数日,兴许便是为了试探。而光王叛乱必然是成王殿下或英王殿下平定。况且光王此人自小便有这心机虽深沉却是脾气焦躁的齐淑妃抚育,也随了他母妃这般脾性,注定是成不了大事的,放心吧,光王叛乱兴许是个开头,之后的事儿还都不好说呢!”

    “二哥,六妹妹,咱们得快些了!驾!”阿鸾喊了一声便顿时加快手中的鞭子,使马儿快起来。

    明瑜见状,也便觉得如同妹妹所说,先把自己顾好才能让家人放心,家人也不会因为这次叛乱而受到伤害,便也放心的扬鞭快马。

    一直在英王府中静待成王平叛的时候,英王听闻自己的暗卫回来禀报,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来,别人都不知道,英王殿下心中怎能舍下心仪之人,如今又是波涛汹涌的时候,尽管他知道萧家人是暗中支持成王殿下的,但他仍旧念着自己与心仪之人的那份情谊,对萧家人不做计较,再者萧家人从来不与自己针锋相对,也没理由去伤害对方。

    光王叛乱来的十分汹涌,又十分急促,虽然皇帝有所预料,但他仍然不免有几分慎重和担心。不过,也正如皇帝所料,成王殿下毕竟是在西北军队里摸爬滚打十年的皇子,自然是有能力将光王叛乱平定下来,但免不了在城中一番搏杀了。

    城中的百姓家家户户见街上有将士搏杀,便无一不吓得的闭门自居。成王殿下有条不紊的部署和安排人马,一面去解救被围困的宫城,另一面派出人马在各条街巷安排兵力,只要见到光王的人马便立刻攻剿,还有人马专门偷袭重兵把守的光王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