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萧府嫁女

    到了柳婧祎嫁进成王府的日子,萧府上下虽然张灯结彩,红绸遍布,但因为柳姑娘和明瑜的事而倍感无奈和叹息,再加上府中的老太君也因此事病得更加严重,甚至卧床不起,众人只是面上强带着带着笑意,毕竟这是皇帝赐婚。

    萧府虽说是一片红火的喜庆,虽然也请了一些关系较好的世家和同僚,却远不及同一时间的镇国公府那般喜庆热闹,此时的镇国公府更是高烛映照,红绸高挂,宾朋满座,锣鼓喧天,长街的尽头便远远听到了镇国公府的欢声笑语。

    因为柳姑娘是侧妃,所以只是需要由萧家派人将其送至成王府即可,而正妃元氏出自镇国公府则需要成王殿下亲自迎娶。

    此时在柳姑娘的卧房内,好几位丫鬟和婆子手脚麻利地为柳姑娘精心梳妆着,还有阿鸾几位姑娘们在此守着柳姑娘,时不时的与她聊天。

    铜镜映着一位清丽又不失妩媚的面庞,微蹙秀气的柳眉,一双如水波荡漾的清澈凤眸,眼含愁思,惹人怜爱,秀气又小巧的鼻,配上一张时而微张或闭合的樱红小口,一双纤长的柔荑正带着老太君陪送的华贵玉镯,秀气的脖颈带上老太君陪送的如意金项圈,秀发挽起并戴上典雅的凤冠,身着绿色嫁衣,脚上穿着珍珠镶嵌、彩绘纹饰的红色绣鞋,此时的柳姑娘看起来贵重典雅,本来脸色发白的柳姑娘因为上妆的缘故,所以整个人显得多了几分娇嫩又带了几分忧愁,如西子一般的风韵和美丽。

    阿鸾自己拿出一个匣子,面上撑着淡淡的笑意:“六表姐,咱们姐妹一场妹妹,如今看你出嫁,送你一份礼物,聊表心意,希望表姐日后能与成王殿下相敬如宾,另外姐姐你须记着,咱家永远是你的依靠,莫要委屈了自己。”说罢边打开了精巧的匣子,里面装着阿鸾亲自去京中最好的首饰店铺挑选的一支合欢玉簪。

    柳婧祎见状,不禁含泪道:“妹妹你我姐妹一场,今日终究是要分别了,姐姐谢过你的心意,望你日后好自珍重,切莫因情而伤了。罢了,也希望各位嫂嫂和妹妹能够好自珍重。”

    情谊也十分深厚的六姑娘拿出了自己精心用上好的丝绸绣的一副手帕,只见这方手帕绣了一对戏水鸳鸯,六丫头依依不舍的说道:“愿姐姐嫁入成王府后,能够与成王殿下琴瑟和鸣,就如这手帕上的鸳鸯一般。”

    柳姑娘见此更是泪水滑落,“六妹妹,谢谢你,你是家里算得上最小的姑娘了,希望日后你能得到一个如意郎君!”

    众姐妹更是依依不舍的互相拥抱,尽管五姑娘之前并不是十分待见柳姑娘,此时见状也是心生悲戚,与柳姑娘第一次破天荒的拥抱彼此。

    随着喜婆的一声“请侧妃娘娘拜别长辈!”打破了这姐妹之间依依不舍的惜别,在种丫鬟婆子的簇拥下,柳姑娘拿好了团扇遮住自己的精致的面庞,便与众姐妹告别。

    众姐妹按规矩,将柳姑娘送到正堂后便抽出身来,只能在后面看着。到了正堂有姑娘自己拜别坐在首位的诸位长辈,而老太君因为病的厉害,不能亲自送她一程,只是命自己的心腹婆子来亲自送柳姑娘一程。

    家中的诸位长辈对柳姑娘好生叮嘱了一番,希望柳姑娘能与成王殿下百年好合,嘱咐柳姑娘要克己复礼,与夫婿有商有量,同时若是日后有了难处,一定要记住自己背后的倚仗便是这文国公府,最后便命众多婆子和丫鬟们送柳姑娘出门,诸位长兄们和嫂嫂们也都是依依惜别。

    而明瑜在家中长辈的授意下,以兄长的身份背起纤瘦的柳姑娘,以便将其送出门,好再把她放在成王府派来的喜轿上。顺着门口能看到后面又是跟着长长的队伍,多数是抬着柳姑娘丰厚的嫁妆赶赴成王府,虽然气氛并不够喜庆,但柳姑娘的嫁妆可谓足了十里红妆的气派。

    明瑜深深的看了看隔着的团扇,深吸了一口气,温和道:“妹妹此去成王府,若是受了委屈,记着文国公府永远是你倚仗的娘家,有什么事记着要找娘家为你撑腰!毕竟还有我。”

    柳姑娘听闻此言,眼圈红了红,几乎要感动的落下泪,但硬生生憋了回去,只见她脆生生的答道:“妹妹多谢二哥的好意,万望二哥日后能够寻一个好姑娘,不负此生!”

    明瑜红了红眼眶,但很快便恢复正常了,略微低下头又弯下腰,将柳姑娘背了上来,二人本来似有千般话语诉说,却偏偏戛然而止,二人从正堂到府门口,这一路虽然不是很长,但偏偏却无言以对,只是彼此默然。

    最后柳姑娘上了喜轿,随着一声“起轿!”,唢呐声欢快的响起,此时的气氛十分热烈,长长的队伍沿着长街向成王府侧门走去,最终消失在明瑜和众人的眼前。

    明瑜眼前一片落寞,呆呆的站在府门口,失神着望着柳姑娘出嫁的方向,明明这条长街并不是无尽头的,可是在他的眼中却是犹如隔了漫天海水一般的遥远。

    阿鸾走了出来,倍感伤怀地和二哥并立了好一会,才将他拉进府里……

    自从柳姑娘嫁进成王府之后,成王殿下当天夜里与王妃元氏先是圆了房,后来第二日晚上与柳姑娘才圆了房,王妃与侧妃相处的也较为融洽,能够尽心尽力的安于后宅,使成王能够专心于前朝。

    自柳姑娘出嫁后第二个月,府上应王家的请求,为五姑娘准备嫁妆,按照婚嫁的六礼,快速的择了吉日进行完婚。

    在东海萧家认为,自家的五丫头嫁到江陵王家,虽说算是回了自己的舅舅家,但自家的长辈却打心底下并不满意这门婚事,但木已成舟,何况皇帝也是有意将王大娘子做下的蠢事进行到底,萧家也不敢不照做。

    王大娘子细心地为自己女儿准备嫁回娘家的丰厚嫁妆,阖府上下也自然不能清闲,准备着这位嫡女五丫头的丰厚嫁妆,后来选定吉日便将自家的五姑娘嫁了出去,虽说阖府上下对这门婚事并不满意,但终究是自家闺女出嫁也慢慢不可轻待,尤其还是嫡女出身,更是足了十里红妆的气派,不比柳姑娘当时陪嫁要少。

    王大娘子心中虽然憋闷很久,对自己这个侄子兼女婿也并不是很满意,也确实意识到自己被娘家人忽悠了,但又自己安慰自己,终究也算是让自己女儿能够有个平稳的着落。

    嫁过去以后,五姑娘依照家中长辈的嘱咐,收敛了不少自己的小性子,每天都是恭恭敬敬的如同其他的几位儿媳一样站规矩、问安,确确实实得到了自己舅舅的喜爱和照顾,但也没少受到自己公爹身边那一群莺莺燕燕的叨扰,同时两位妯娌帮衬着对付那些莺莺燕燕。

    五丫头唯独最大的烦恼就是并不喜欢自己的丈夫,虽然自己丈夫生的相貌周正,为人老实,却如同自己的父亲所言,缺乏上进心,整天附庸风雅,又不好读书,无所事事,尽管自己的丈夫对自己也是体贴关心,但终究在五丫头心中是处处比不上心仪之人。

    五丫头曾在回门的时候向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倾诉过这件事,但在家人的劝慰下,也只能选择踏踏实实面对现在的情境,与丈夫共同相处。此后日子里,五丫头和并不相爱的丈夫,过得也算是平稳顺遂。

    一直到新帝登基,因为江陵王氏曾积极支持英王殿下得罪过新帝,新帝自然而然不愿意放过王家,但终究是因为东海萧氏求情使得新帝勉勉强强放掉王家,但仍然遭到了贬斥而免去封号,王家家主工部尚书遭到革职,其余子孙也遭到不同程度的贬黜。因此五丫头的丈夫被外放在地方做县令,虽远离京城,王家这位子侄虽然有心纳妾,但碍于五丫头这位正室大娘子而往往都不了了之,五丫头此生过的也算是舒心顺畅,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萧家如今待字闺中的只剩下二姑娘和六姑娘了,即阿鸾和明鹰。这两个丫头倒是一点都不着急,家中的长辈和兄嫂们都是十分疼爱她们的,虽然也希望为她们快一些议亲,但毕竟是自己家女儿,不能随便许配人家给打发走。因此这两个女儿的婚事萧家长辈们也未少留意相看。

    老太君身体仍孱弱在床榻之间,病始终没有见轻。家人知道这近来的两门婚事刺激不小,一个来的太突然,一个确实是让人惋惜,更不用说老太君这个岁数的人,当年力主让柳姑娘嫁给自己家二哥还是老太君的主意,老太君受到的刺激怕是比他人更厉害。

    阿鸾与六丫头都是尽心尽力的侍奉着自家的祖母,王氏依旧被关禁闭,家中的大小事如今一直由两位嫂子操持,终于在一阵繁忙过后,也算是消停了一阵子。

    萧二爷开始为自己家的小女儿开始寻亲事,萧二爷始终并不对这个小女儿报以厚望,只是想让她嫁个条件好的、人品端庄的人家足矣,毕竟这个庶出女儿可以说在大房长大,感情还是很淡薄的,只是因为六姑娘生母的事有一些心中愧疚罢了。

    说来也巧,阿鸾带自家的六妹妹去拜访桓远,桓家大哥大嫂和桓二哥正好都在家中。

    桓远一家上下都十分热情的招呼着两个姑娘,这两个姑娘也是如同进自家门一般熟悉。

    “桓伯伯,大哥大嫂,二哥!晚辈们有礼啦!”阿鸾和六丫头笑道。

    “好,好,好!你们两个小丫头快进来吧!”只听桓远笑呵呵道,心下忍不住叹道,这两个小丫头不再是几年前那般稚嫩的小丫头了,如今都快及笄年纪了,这时间一晃可真快呀,自己如今都已经四十出头了。桓远喜欢安静,不喜欢与小辈儿一同嬉笑,便让这些晚辈聊天,自己则进了屋。

    同辈的哥哥们和嫂子也都是十分开心与这两位世交的妹妹互相打着招呼,聊着天。

    “妹妹们,阿瑜呢?我知道这次陛下将柳丫头许给成王做侧妃实在是伤了他的心,也并非是替陛下说话,这外头人确实是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陛下的决定也的确是太突然了。只是不知他最近可恢复的好些了?”桓二哥急急忙忙的问道,他这几日一直有事在身,未能去萧府去拜访,而桓大哥更是忙碌,心里也惦记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弟弟。

    “唉,我这哥哥是个死心眼儿的,不过该劝他也劝了,最近也好多了,只是不愿意多出来走动,却也能静下心来练练武或看看兵法。家里其实也要给他娶亲,毕竟二哥的年岁不小了,同龄人该娶亲的基本上都娶亲了,虽然二哥并未说话,但是家中没有强求他,二哥如今的意思是希望尽快的能够赶赴西北军。真是劳烦伯伯还有两位哥哥和嫂嫂的惦记。”阿鸾笑言,看着六丫头在和桓大哥的夫人正在聊天,这位嫂嫂也就是当今皇帝的掌上明珠:阳阿公主(先皇后之女,成王胞妹)。

    这位公主嫂嫂见这兄妹三人大致聊完往他们这边走来,拉着六丫头的手,便笑道:“聊完啦?唉,我也听到了你们的谈话,确确实实这事情是我父皇太过于急促了,给我哥哥这么快便选定了侧妃,我这当女儿的如今也早就嫁人了,不好再说些什么,只希望你们二哥能够好好的振作起来。”

    阿鸾笑回道:“多谢公主嫂嫂的好意,这事确实也不是皇帝舅舅的过错,毕竟这事情我们家也没有对外宣扬,只有咱两家知道罢了!”

    六丫头也是此时无奈的笑言道:“也许这便是命数吧!二哥近来恢复的也算不错,还能静下心来看看兵法练练武。”

    兄弟俩人也都笑了笑:“嗯,这还像样,再怎么着这事儿已经发生了,总不能一直死寂沉沉的,他也是个男子汉大丈夫不立志要镇守边疆吗?差不多也该去实现他的抱负了!”

    在场的人都点点头,连两位姑娘也都觉得自家的二哥的的确确应该重新整装旗鼓,及时娶亲放下这段感情,也好安心的建功立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