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缘裂

    自从黄氏母女二人被好生处置以后,没多久黄姨娘便因伤势过重在柴房中结束了这罪孽的一生,而四姑娘则一直被死死的关在自己的闺房中不能出来。

    因为黄姨娘乃是带罪之身,所以便只是草草的葬去了,四姑娘在房间知道此事后,便忍不住失声的哭了起来,心里便是狠狠的恨上了这一大家子人,丝毫没有悔过的意思。

    同为黄姨娘所生的儿女,其子四哥明瑞为自己的母亲感到罪过和忏悔,更是发愤图强的读书用功,将自己的花花心肠狠狠的收起,家中的其他人看见他如此用功,便也纷纷的关心他,这一切反倒让这个位公子哥对自己之前那般任性的行为感到羞愧。

    阿鸾虽说仍然放不下对英王的感情,但也自己和六丫头整理了心情,整个人变看起来也是相对精神了许多。

    阿鸾去皇宫探望皇太后外祖母,见太后身体恢复的很好,心下便也放开许多,同时又见到了自己的皇帝舅舅,由于东窗事发的愧疚,皇帝亲口承诺允许阿鸾日后有心仪之人,便由皇帝亲自赐婚,并赐予以公主之礼出嫁。

    阿鸾也因此心情好了许多,最后决定亲自去一趟英王府,得到皇帝的应允。

    阿鸾看着往日一向庄重典雅的英王府,站在门口,如今却觉得有几分寂寥,派看守门口的下人先去进屋禀报,一直在病中的英王殿下,如今可算是大病初愈,终于能够在书房里坐上一会儿,听下人禀报说永懿郡主到来,心中虽说是高兴,可却有几分复杂的感觉,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面对。

    “去吧,叫郡主进来吧。”只见英王有些慵懒,有几分病态的模样,倚在书房的卧榻上。

    阿鸾凭借着自己熟悉的记忆,一步步向英王的书房走去,下人见她到来,十分有礼的退下去了,将虚掩着的门口开开。

    阿鸾推开房门,继而又关上房门,虽然这与理不合,但天气如今已快要入冬了,英王的身子刚好,万万是见不得凉气的,况且有人在附近守着,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两个丫环在,这便让她放心许多。

    阿鸾和英王对视了片刻,只见英王有些虚弱,但又温柔中带着笑意道:“鸾儿,以后我便只能私下里这般叫你了,不管你愿不愿意听,但我依然想要这么叫你。来,坐下来喝点热茶吧!”

    阿鸾笑了笑:“只要私下里不被别人听到的情况下都可以这么叫我,阿英。”边说着边笑着坐下来看向英王,手里端起一盏热茶细细的小酌几口,英王命人给泡的这壶茶,便是她最爱的普洱。

    英王笑道:“我知道咱们二人的婚约已经解除了,自然也不复从前了,只是我对你的心意还是一如从前那般,但日后我要独自一人面对着世间的风风雨雨,做着违心的事,说着虚伪的话。希望日后你能嫁一个欣赏你,爱护你的人。”言及此处英王殿下却是眼神中万般不舍,动作却没有丝毫冒犯之意。

    阿鸾放下茶盏,眼神黯淡,“其实我相信你的,但是那次中秋是的的确确让人接受不了,如今,正如你所言,我们的婚事已经不再作数了,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再追究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是希望你日后一切小心,一定要防好明枪暗箭。我进过宫了,我看太后外祖母和皇帝舅舅他们的怒气已经彻底平息,听他们的言语间到底还是看重你,即便高贵妃仙逝,但希望你节哀顺变,还想要继续重用你。”

    只见英王殿下听闻此言,一片平静苍白的面色却是忽然间笑了两声,让人听起来有些不自在,“原来是这样啊,既然陛下愿意原谅我,那便是我这个做儿臣的福分了,我也定当效犬马之劳罢了。”

    阿鸾知道他心下仍然纠结于自己母妃的逝世而不可自拔,更是心痛于自己的祖母和父皇不信任他,以致在他生病期间从未有过任何的探视或询问,这皇家的凉薄与无情想来在英王殿下心中也是产生了不小的伤害。

    自古以来这皇家的无情便是如此,只是英王一直太沉浸于自己的宠爱与顺遂当中,也许生在皇家是一种悲哀,不能将事事都看得那般真实,很多时候是虚无缥缈的,也许成王殿下便是如此看开了,才能在西北那苦寒之地待了十年之久。

    英王情不自禁的拉住了阿鸾的手,俊美清冷的如同谪仙一般的人,如今却是落寞地恳求道:“鸾儿,这恐怕是我最后一次对你这般了,你,你能不能抱抱我,我其实真的很冷……”

    阿鸾心里怎不知道他是被冤枉的,而且自始至终恐怕英王殿下只是一颗被制衡的棋子,而英王却一直沉浸于曾经的荣光中无法自拔,心里一直都纠结着、痛苦着,心中也是为他难过很多,生在皇家有多少个迫不得已和荒凉无奈。

    想及此处阿鸾轻柔的笑道:“阿英,好。”说罢便上前抱住英王大病初愈而削瘦不少的身子,整个人的心都是心疼,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一直在一起,该多好?可惜世事弄人,终究是要被就外界所强迫。

    英王殿下此时眼角湿润,无声的滑下一行清泪,紧紧的抱住眼前温热的人,这世间除了他母妃能给予他最多的温暖之外,便是眼前倾心相待的姑娘,如今他也明白了眼前这个心仪之人的真心,鸾儿并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一时间受到刺激才无法接受,再加上她在情爱之事并不是很通窍,之前也曾给自己造成过一种心仪之人并非真心与他的误解。如今是自己小人之心了,但母妃去世,而自己与鸾儿的婚事又被作废,只能是以后遥遥相望了。

    阿鸾与英王终究是在这一刻相拥后便分别了,从此心有灵犀却只能在世间情同陌路。

    眼看着时间飞快的转世,一下子便由秋日慢慢的转进初冬时节,不久便下了一场小雪,增加了一层寒凉。

    “圣旨到!英王殿下接旨!”

    只听得一道洪亮的声音打破了英王府初冬时节的寂静。

    英王身子已经好了多半,那日阿鸾的劝慰下使英王心情好了不少,故而身子也日渐恢复加快。这一日,听闻圣旨到来,英王率领阖府一起迎旨。

    “儿臣接旨!”英王心中虽是仍然记恨着自己的父皇那般冷漠无情,甚至逼死自己的母妃,更是不满于自己父皇,竟然在母妃去世没多久就要自己娶王妃!但考虑到那日自己心仪之人阿鸾对自己说的话,便表面上却是恭恭敬敬的。

    皇帝身边的汪公公看见英王如此,便笑眯眯地念起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上苍有好生之德,朕感念父子之情,昔时英王虽犯失德之罪,然念在其素来尽忠职守,克己复礼,又痛思己过,故而恢复先前部分主事,并赐婚兵部尚书之女李氏为正妃,礼部郎中第四女萧氏为孺人,钦此!”

    “儿臣多谢父皇隆恩!”英王殿下接过圣旨后,只是面上淡然的笑了笑,心下却是十分不满,心里又不禁想起心仪之人劝解他的话,日后确实是与以前的日子不同了,需要他一人前行,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坦然接受和面对,包括如今要迎娶并非心仪之人做王妃。

    大监看英王殿下神色并无异常,便满意地回去复命了。但无人知晓英王殿下心中在隐隐作痛。

    不久之后,虽然英王得到重新的任用,但不比原先荣宠最盛的时候,并同时按礼节迎娶了英王殿下并不心仪的女子也就是兵部尚书之女李氏,同时又是李德妃的亲侄女为正妃。

    英王府上下满满红色喜庆的氛围,红烛高照,绫罗遍布,喜气的洞房中端坐着一位手持轻罗小扇的新嫁娘,英王特意将自己灌的醉醺醺,只见他摇摇晃晃的被人送了洞房中,旁边的两个下人都不住的吆喝道:“快来人了帮帮忙,这殿下今日可是被贵客们给灌的醉糊糊的,赶紧扶床去休息罢了!”

    只见新嫁娘身旁的两个丫鬟紧忙搀住英王殿下,英王殿下的身子如同重石一般压了过来,直接倒床上便开始睡过去了,两个丫鬟见状,甚至十分着急,想要摇醒睡在床上的新郎,但见新娘放下手中的罗扇,一张俏丽的脸露了出来,但见她暗示两个丫鬟下去,不要惊醒床上的新郎。

    两个丫鬟得了命令,便也只能替新娘简单收拾一番便下去了,这位新嫁娘脸上洋溢着几分笑容,但也有微微的苦涩,因为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虽然曾经有过东窗事发的污点,但仍然抵不住他俊美绝伦、清冷卓然的姿容,更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更多是希望自己能够安安稳稳的做一个王妃,而并不要多想其他事情,因为眼前这个男人心里已经深深住进一个让他一生都为之心仪的女子:永懿郡主萧明鸾。

    而令这个男人一生心之向往的女子,是可望而不可求,更是自己这个女子所不能匹及的。

    新娘此时已经只穿着一层中衣,妆容也退下,但仍然掩饰不住她俏丽的容颜,只是静静的坐在新郎的一边轻轻的为他掖好被子,自己则蹑手蹑脚的躺在他的身边,静静的看着眼前男人,无论眼前的男人怎样,都抵挡不住这个新嫁娘的浓浓的爱意。

    次日,英王殿下早早的醒来,看到身旁的新嫁娘那俏丽的容颜,心下只是平平无奇,而这位王妃李氏,今日一早便要随他一起入宫谢恩,自己只会将她作为王妃的摆设,更不要妄想这辈子会住进他为自己心仪之人所设的鸾园,那才是他真正心仪王妃所住之处。

    思及此处,但为了不让人生起疑心,英王悄悄的在手指尖划出一道小口子,将浸出的血滴在床上,见旁边的女子被这个动静惊醒,睁开双眸看向眼前的他。

    “殿下!臣妾这便侍候您!”只见这个新嫁娘急急忙忙的要起身侍候英王殿下,而英王殿下却是十分平和,但脸上并无丝毫的笑意,“不必了,本殿自己会弄,王妃,你快自己起来梳妆吧,待会儿还要进宫与我一起谢恩。因为昨夜并未圆房,所以我便略施小计,以此作为圆房的物证。”

    只见眼前的女子愣了一愣,随后便微微笑了一笑便答应了,然而心下却是万分苦涩,“是,殿下,臣妾知道了。”

    英王殿下丝毫波澜不惊地继续说道:“嗯,很好,日后王妃你只需记着,你一切尽忠职守,安分守己,我便与你相敬如宾,给你该有的体面,不要存非分之想,更不要忤逆本殿。你是一个名门望族的贵女,相信你也知道,既然嫁给本殿,那么你与本殿将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也便言尽于此。”

    这位新嫁过来的英王妃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并应下英王殿下的要求,随即二人匆匆一起入宫拜见皇太后和皇帝。

    阿鸾早便知道英王殿下被赐婚的事情,在英王殿下成婚那一夜,那日特意有六丫头陪伴着,两个人一起闲聊,阿鸾倾诉了心中的种种苦闷无奈,六丫头则温婉的劝慰,二人在这一夜便对着天上的皎皎明月,伴着外头时而呼啸的寒凉夜风,算是熬过了这一夜。

    次日清晨六丫头醒来,看见仍然在沉睡不醒的阿鸾,心下并未以舍得唤醒,只是看见她手里仍然握着那块儿英王送的半壁玉佩,六丫头无奈的感叹了一下,心中不免为自己这位痴情的二姐感到悲伤,自然是晓的二姐手中的这块玉佩,看起来并非是完整的玉佩,但确确实实是二人的定情之物,而且这块玉本身不仅有着价值连城的身价,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

    不久一切便随着一阵阵的风雪停止而停歇。但自从萧家把四丫头送到英王府上,便也不再关心四丫头的生死存亡,但仍然还会知道那头的消息。

    据下人说,英王与王妃二人始终是相敬如宾,然而府中的下人们却都知道,这二人实际上也并未有过深情实意,一切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彼此的尊荣罢了,无人不感慨英王殿下的痴情。

    但嫁到英王府上做孺人的四丫头却是远远没有这般幸运了,每日英王便让其如同丫鬟一般,借着四丫头的样貌,便日日让她成为自己的暖床丫鬟,让其褪下所有衣物,日日为英王暖床,又要受尽英王的折辱,每次英王回想起东窗事发的事情,便狠辣的凌辱四丫头,故而房间总能不断传出缕缕的尖叫声,哪里有真正该有的欢愉的声音?因此在这位四姑娘身上在看不见的地方总会有被施暴的痕迹。

    阿鸾只是漠然,萧家人更不在意,倒是那位生的俏丽又很端庄的英王妃,曾经与阿鸾有过接触,二人其实给彼此心中留下了算是比较好的印象,每每碰到面也会十分礼貌的招呼,偶尔会聊上几句。

    但自从英王成婚之后,阿鸾便不再做其他想法,而是与英王府上的人保持了距离,自己倒是开始潜下心来继续读书练武,像六丫头等其他亲近之人,看到她有如此好的状态和表现,便也放心了许多,一时间也并不着急为阿鸾议亲,尤其是一直在默默的关心着自己妹妹的平王妃也更是心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