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七章 方嬷嬷

    话说中秋时节的琼林宴已散去数日,但一时间因为皇帝的赐婚而变得有些不同寻常,高家的势力一时间更加风光无两。

    但皇帝和太后多年来的权谋制衡之术,不可能就让高家如此白白占了便宜,何况宴会上高贵妃有几分咄咄逼人,皇帝和太后一直在心里暗暗的记着。

    因此,皇帝又在这几日为齐淑妃的儿子即皇长子光王殿下,纳了一名侧妃,该侧妃为杨贤妃唯一的侄女,其父乃是当朝的刑部尚书。皇帝此举无疑是提升齐淑妃一派的势力,其意在打压高氏一派。

    但高贵妃终究还是心里十分高兴,毕竟有了东海萧氏和蓬莱桓氏的助力,这两家都是当朝文臣的代表。萧民德和萧民衡兄弟二人一个在朝为三品国子祭酒,另一个是五品的礼部司的郎中,萧家门生故吏堪称遍及天下,名望更是流传不绝,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瞻仰,背后又有工部尚书江陵王氏家族的支持,另外桓远乃萧氏世家兼姻亲之交,蓬莱华国公兼当朝宰相,虽是文人,但实力和名望同样不可小觑。

    由于高氏一族子孙手握兵权者较多,虽有吏部尚书,但文官势力的代表如萧氏和桓氏者也还是急需的。高贵妃的如意算盘打得特别好,而且她在宫中也是经常拉拢江陵王氏工部尚书的妹妹王昭仪形成一派,在宫中沆瀣一气,共同对付齐淑妃一派的势力。可谓是前朝与后宫相互盘踞,彼此照应。

    如今阿鸾被赐婚给英王,高贵妃为了进一步拉拢萧氏与桓氏,便在风和日丽的一天,在宫中特地设宴,以面见未来儿媳为名,邀请东海萧氏明鸾及众姐妹,连同寄居在萧府上的柳姑娘也被邀请了去。

    高贵妃打扮的华贵而雍容,一张美艳动人的脸庞经过多年的精心保养,并未显得有岁月的沧桑,甚至皮肤带有光泽。

    “贵妃娘娘延请诸位姑娘进见!”诸位姑娘在宫人的引领下依次进入贵妃所居的永华宫,虽说这是第二次正式入宫,但除了阿鸾之外,其他姑娘们暗暗地纷纷侧目,毕竟还是第一次到贵妃的居所,从来都听闻高贵妃盛宠不衰,从永华宫也可以看出盛宠,当真是不假。永华宫飞阁流丹,金碧辉煌,一步一景,当真是体现了皇家的华贵气派。

    阿鸾和六姑娘以及柳姑娘都自动自觉地恪守礼节,暗暗地观察着四周,因为他们知道皇宫虽豪华气派,但后宫之人究竟是否别有用心,所以还是规矩些最好,以免惹出事端。

    众位姑娘齐齐到了贵妃的永华宫的正殿,只见高贵妃坐在首席,正笑意盈盈的望着门口,“诸位姑娘都到了,本宫好生欣喜!”

    姑娘们到贵妃跟前都秉持礼法,向贵妃问安行礼,“阿鸾带领众位姊妹向贵妃娘娘问安,愿贵妃娘娘美貌永驻,福寿绵延!”

    高贵妃闻言更是笑不合拢,“瞧瞧你们这些姑娘,人倒不大,嘴比抹了蜜还要甜,都说东海萧氏的女孩教养极好,今日一见,果真如此,都快坐下吧,别站着,怪见外的!”

    “臣女谢贵妃娘娘美意。”

    于是明鸾与众姐妹齐齐端坐在席间位置。

    “还真是巧啊,没想到儿臣竟在母妃的宫中碰到了诸位娇客!”只听着一道温润动听的声音传来,只见的英王身着绛紫色华服,手持折扇,言笑晏晏地向席间走来。

    “儿臣拜见母妃!”英王温和浅笑地向高贵妃行礼。

    “唉,英儿不必如此多礼,快来母亲这边坐罢!”高贵妃看着眼前俊美绝伦的儿子,心里更是高兴。

    萧氏姑娘一时间都齐齐的看向王殿下,并施施然向英王殿下行礼“臣女拜见英王殿下!”

    英王笑道“诸位姑娘免礼。”说罢又朝阿鸾笑“原来鸾儿也在啊!”

    阿鸾被英王这句话弄得顿时无语,心下吐槽道:明明看到我了,还特意把我单独提出来,无聊多事的人!

    高贵妃见两个人眉眼相望,似乎又有些小打小闹的意思,因笑道“瞧瞧你们这些小儿女,一个个真是不矜持,在本宫面前倒是挑起趣儿来了!”

    “臣女鲁莽,让贵妃娘娘见笑了,还望贵妃娘娘见谅。”阿鸾正色道。

    “好啦好啦,本宫只是随口说笑一下,何况阿鸾你与英儿都是有婚约的人了,这又算得了什么?又不失体统。”高贵妃见状,掩口笑道。

    “谢贵妃娘娘体恤!”

    “好了,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今日本宫召你们前来,其实就是想要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毕竟阿鸾也是回京师不到一年。”高贵妃眉眼婉转道。

    “对了,阿鸾,你们家姐姊妹众多,快来给本宫和英儿来介绍介绍!”高贵妃笑说。

    “是,贵妃娘娘。”阿鸾作揖。

    “贵妃娘娘,臣女左边挨着的姑娘是臣女的表姐,乃是静武伯柳家的姑娘,右边的诸位妹妹们皆是我萧氏二房家的女儿,依次为三姑娘,四姑娘,五姑娘和六姑娘。”

    “哦,原来如此,你们家恐怕也是热闹的很,本宫很喜欢女儿,可惜啊,本宫并没有生出像你们家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儿来,倒是有两个儿子在身边。”高贵妃咯咯笑道。

    “贵妃娘娘说笑了,像英王殿下和福王殿下两位皇子这般俊才,放眼天下也都是一流人物,贵妃娘娘当真是好福气!”阿鸾恭敬道。

    “瞧瞧你这个姑娘家的,嘴真是甜,说的本宫心花怒放!”高贵妃乐得合不拢嘴。

    “对了,本宫看你们家姊妹众多,也都是才貌双全的女儿,趁此机会不如让本宫多了解了解你们,别光是阿鸾跟本宫说话,你们姐妹也别拘束,本宫向来喜欢姑娘,你们也说说话。”

    在高贵妃与阿鸾闲谈之时,英王殿下温柔和熙的眼神,就从未离开过阿鸾的身上。

    其实,萧家的几位姑娘从一开始看到英王殿下起,便被英王殿下俊美无双的容颜和谪仙般清冷的气质所深深的迷住,尤其是娇媚的四姑娘和秀美的五姑娘,都一下子被英王殿下的容颜和气质所迷倒。方才自打英王殿下进殿起,眼神就一直暗暗的随着英王殿下。三姑娘反而略略微低着头,六姑娘和柳姑娘则小心谨慎并不多看几眼,只是落落大方端坐着,因为她们二人谨记祖母和长辈所说的在宫中行事需小心谨慎的警告。然而英王殿下并没有注意她们,也是在进殿时略略扫过罢了。

    高贵妃不断的打量着眼前的众多姑娘,虽然都是东海萧氏的千金小姐,但每个人的确是不同的。虽然说礼节持重、容貌上佳,但这些姑娘除了永懿郡主阿鸾之外,就属柳姑娘和四姑娘最为出众,而最小的六姑娘因为留着碎碎的刘海掩饰着,看不出多么出众,但也看出这姑娘虽瘦小,却是十足的美人坯子,与柳姑娘和四姑娘相比,并非逊色,反而是块璞玉,而三姑娘确实入不了贵妃的眼,简直就是懦弱的庶女,姿色也就清秀。

    高贵妃也看得出来,这姑娘当中除了阿鸾在家最有地位之外,二房的姑娘中,最受宠的恐怕当属着四姑娘和五姑娘。因为这两个姑娘目光相对大胆一些,暗暗的总是看向自己的儿子英儿。高贵妃之前有所耳闻,说二房的家主颇为宠幸妾室黄氏,其所生的女儿便是四姑娘,容颜出众,才情斐然。五姑娘则是与高贵妃较好的王昭仪的亲外甥女,又是江陵王氏所出的唯一嫡女,地位自然更高一些,据说是个性格大方、活泼好动的姑娘。

    高贵妃暗自想了想,至于其他的三姑娘和六姑娘,一个是通房丫鬟生的清秀的丫头,但性子看起来懦弱。六姑娘看起来身子骨并不大好,其生母去世的早,来到京师之后,便一直养在太夫人跟前,看起来是个知书达理,谨言慎行的姑娘。而柳姑娘则是外姓家的女儿,只不过是暂时寄居在萧府中。

    高贵妃定了定神,收回心思便笑道“本宫虽是身处后宫之中,但也听闻许多传言道说东海萧家的女儿个个才貌俱佳,娴雅端庄,尤其听闻四姑娘可是才貌出众,不知在本宫面前可露上两手?”高贵妃脸上笑着话也说的温和,但眼神间也隐隐藏着对着四姑娘的一些不屑,认为一个庶女痴迷着自己的儿子,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毕竟高贵妃出身名门望族的嫡女,如今执掌后宫多年,怎会看中一个名门望族家的小庶女?

    而四姑娘到底是年轻,并未看出高贵妃眼神里隐隐流露出的一种不屑之情,听闻高贵妃的话,反而高兴的眉飞色舞,“臣女承蒙贵妃娘娘的恩泽,怎敢在娘娘面前班门弄斧?”四姑娘耍了一个小心眼,反而故意推辞一下。

    高贵妃笑“有什么班门弄斧之说,本宫要你露两手,便露两手,不必这般谦虚。”高贵妃心下哂笑,这四姑娘倒是有些小聪明。

    四姑娘见高贵妃如此言说,也不好再推辞,“承蒙娘娘的青睐,臣女不才,便献丑了,臣女愿弹奏一首琵琶曲以表敬意。”转而眉眼间有两分小得意,心下暗想道,莫不是贵妃娘娘看中我了?若是有机会我大可以成为英王殿下的侧妃也好,虽说与二堂姐共侍一夫,但终归是风光无限,也好让那王氏母女俩好看!再者这英王殿下这样风流人物,以我的容貌和才情也自当配得上他。

    贵妃笑着应道“如此甚好!来人!去取本宫的凤尾琵琶!”

    在场的人也皆是一惊,这高贵妃的凤尾琵琶是何等珍贵,竟也许得这四姑娘拿来弹奏。

    四姑娘听闻千恩万谢,高贵妃只是笑着摆手让她准备弹奏,四姑娘将宫人进呈的琵琶小心翼翼的放置好,便开始弹奏。只听着四姑娘弹奏的琵琶曲名曰《桃夭》,婉转动听,甚是好听。

    一曲罢,高贵妃笑着点点头,“四姑娘当真是弹的好,本宫听闻你的琵琶曲,感到颇为舒适。来人!看赏!”

    四姑娘欣喜“臣女多谢贵妃娘娘恩赐!”

    只见宫人拿来一个精致的镂空长条盒子,贵妃将盒子打开,将里头的翡翠发簪拿出来,颜色菁纯,做工细腻,一看便是良品。

    贵妃使人将翡翠簪子插在四姑娘的发髻上,“美人配翡翠发簪,的确使人赏心悦目。”高贵妃笑道。

    “臣女对贵妃娘娘的赏赐感激涕零,多谢贵妃娘娘恩赐!臣女必定会对贵妃娘娘的赏赐爱护有佳!”一时间四姑娘再次忙着跪地谢恩。

    “免礼吧,只要你记得本宫这份心意即可。另外,本宫初次见到诸位姑娘心下欢喜,便为你们备下礼物,本宫的一些心意,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阿鸾与其他姊妹一同谢恩,高贵妃同时也使人将准备好的礼物一一发给各个姑娘。

    如此一来,高贵妃与萧氏众多姑娘们一言一语,英王则时时看着阿鸾,阿鸾被看的脸直红红的,高贵妃和一旁宫女们也不禁暗暗笑着,高贵妃又是好一阵夸赞着阿鸾,又是与其他姑娘们唠一些家常,很快时间便过去了。

    其他诸位姊妹一同出宫,英王则单独陪着阿鸾并送她回府。英王将其送至府门口,疼惜的为阿鸾拢了拢微风拂过的碎发,轻柔道“鸾儿,等你及笄了,我就迎娶你,你可不能再喜欢其他男子了!否则我会生气的。”

    阿鸾笑着瞪了英王一眼“瞧你,像风里火里出来的,急甚么?”

    英王噙着笑道“这不怕你丢吗?”说罢,竟公然摸摸她的额头,一脸坏笑。

    阿鸾羞极,再一次瞪了英王一眼便跑了,嘴里叫着“告辞!”撒丫子就飞身进了府门,弄的家丁也在一旁捂嘴傻笑。

    英王笑得极为干净,便喊道“傻丫头,慢些罢!”

    好在这一时代风气较为开放,年轻男女互相爱慕是十分正常的,甚至时常暗自相会,男欢女爱肆意些的也多在暗地里,毕竟还是讲究礼法人伦的。

    与此同时,柳姑娘和二房姑娘们也刚好下了马车,踏进府门,瞧见这一幕,除了四姑娘都忍俊不禁的笑了,而四姑娘却是在后面眼神恨恨,不禁羡慕妒嫉,却也惹不起阿鸾,毕竟阿鸾出身高贵并且也是个厉害的主,只能告诉黄姨娘来想想法子,自己笃定也要嫁的风风光光,哪怕侧妃也是正三品品秩,也受人敬重,好让二房正室王夫人忌讳。五姑娘瞧见四姑娘,看她僵硬的神色,便是开心的哼着声从四姑娘面前过去,弄得四姑娘一脸愤懑。

    日后也正因如此,四姑娘最终如愿嫁给英王殿下,但也只是被赐封为孺人,毕竟东窗事发并不光彩,位在侧妃之下,嫁到王府却是受尽英王折辱。英王也终因此而痛失所爱,本就果断又清冷的人,从此愈加狠辣疯狂,更进一步执着于权位之争,为日后天辰建兴之乱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