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辰书:太平长公主传
繁体版

第六章 柳姑娘

    回到宴席间,阿鸾悄悄入了座,想尽量减少他人的注意,太后发觉到也只是目光一扫,慈爱地看了她一眼,却没唤阿鸾。但高贵妃眼尖,看到一个极似当年长公主的姑娘,虽不认得却也猜了八九分,认定该是多年未见得神秘的永懿郡主。

    高贵妃心下算计,又看到刚刚回席间的自家儿子英王,想起当年与齐淑妃为自己儿子以求娶永嘉郡主为正妃,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永嘉郡主却不动声色地成为谢昭容的四皇子平王正妃,使得她心里不甘很久,前些时候听闻自己儿子英王殿下与归家不久的永懿郡主相遇且颇为有缘,便心里暗暗划算起来。

    于是,高贵妃故意笑着言道“太后,陛下,臣妾刚才仿佛看到有一位和昭阳长公主殿下十分相似的姑娘,不知可是东海萧氏家的千金,也就是那位神秘的永懿郡主?”

    太后不禁一时间略略沉了脸色,太后知晓阿鸾是不喜欢与宫里有过多接触,也晓得她更不希望嫁入皇室,牵扯出更多的权谋算计。因此,太后和皇帝都商议好,不勉强阿鸾,毕竟阿鸾是皇帝胞妹、太后唯一女儿所生最小的孩子。所以当太后听到贵妃此言,不禁脸色变得有点难看,觉得贵妃有些生事,皇帝也略微侧目。

    英王略愣了一下,见母妃向自己笑了笑,便不再说什么,只是暗中温柔地看看了阿鸾,阿鸾也看向英王,有几分讶然。也有不少在场的宾客见此纷纷侧目。

    皇帝见此,不得不道“哦,爱妃觉得那位姑娘该是阿玉所生的小女儿永懿郡主?”

    贵妃温柔的看向皇帝,笑道“正是呢,陛下,臣妾觉得那位姑娘像极了当年长公主的风姿,真正的无人能及!”

    太后似乎微有不悦道“贵妃眼力当真是好,就连本哀家也没有及时晓得。”

    齐淑妃看着高贵妃提及永懿郡主,惹得太后不太高兴,便有些小小地幸灾乐祸。

    高贵妃看出来太后不悦的神情,但依旧我行我素笑言道“臣妾当真是想见一见那位姑娘,刚才只是瞧见个影罢了,毕竟永懿郡主归家,可喜可贺,不光是臣妾想见上一面,该是连京城众人也想一睹郡主的风姿吧!”

    太后和皇帝对视一眼,虽然心里不悦,甚至十分恼火,但贵妃如今已经把话挑明了,也不好再推三阻四,加上参加宴会的众人也是十分好奇,但心里也对高贵妃此举的目的抱有一定的料想,但此时只能将永懿郡主唤出与众人见面。

    “阿鸾,如今高贵妃既然提出来想与众人见你一面,那你便出来吧!”皇帝略有无奈地笑道,但他此刻心里却暗暗的记下贵妃这一笔账,准备着手压制一下高贵妃的气焰,从而略进一步提升齐淑妃的势力。

    阿鸾晓得如今的情形,便不得不出来相见。

    “臣女萧氏明鸾拜见太后外祖母,皇帝舅舅,拜见诸位贵人。”只见阿鸾不惊不慌的稳步走向席中间施施然地行礼。

    英王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阿鸾,他心下明白母妃的意思,公然挑出阿鸾,是有她自己的目的,但还是对母妃此举有所抱怨。而一旁刚刚被赐婚却偏偏不如意的高云歌,见此情景,不由地面上冷了一冷,心下十分怨毒。

    此时的英王不想利用阿鸾,但深知母家的权势煊赫,早就引起皇帝太后的猜忌。而母妃热衷权势,这些年暗地里争斗与暗算没少做,自然要把自己推向皇位,而迎娶东海萧氏女也是母妃一直的愿望,毕竟东海萧氏家族千年望族,声名显赫,为天下文人士子所推崇,得到其支持便是赢得天下多半的人心,谁不眼热?然太后疼爱自己,却不代表愿意将长公主遗留的幼女阿鸾许给自己,毕竟自己乃是炙手可热的皇子,还有背后的高家让人忌惮。

    太后皇帝和蔼地笑道“阿鸾,免礼!”

    “臣女谢太后外祖母,谢皇帝舅舅!”

    席间的世族官宦人家有幸见过长公主的,无不都暗暗赞叹,不愧是昭阳长公主之女,容貌气质几乎如出一辙!

    高贵妃与齐淑妃也暗自叹服,永嘉与永懿二位郡主,真当是现在天辰的绝代双姝!前者容貌绝色,德才出众,端的是清雅端庄;后者丽质天成,虽不了解其才情如何,但端的是英秀大气。姐妹各有千秋。

    高贵妃由此更下定要为儿子英王求娶萧家二女儿为正妃的想法。英王则看看了母妃,又暗暗地看了阿鸾,心里不禁有几分矛盾。

    “东海萧家的永懿郡主还真是风姿卓绝,真是和长公主生的一模一样!”

    “是啊,我可记得当年长公主生前可是巾帼英雄,还曾创赫赫有名的破阵舞!”

    “是啊,郡主和当年的长公主真的是如出一辙,但不知道其才华是否继承了长公主?”

    “这破阵舞可是风靡一时,唉,可惜多年以来无人再复当年的盛况,若是有幸能亲睹一眼,那该是何等的荣幸!”

    席间的众多贵族官宦人家互相小声议论着,阿鸾却是听了个清楚,恐怕连同坐在首席之上的太后与皇帝也听得见。

    阿鸾见如今自己已经被推到浪口之上,倒是骑虎难下,看看这么些人议论并时时看向自己,心里早就不禁对高贵妃有些讳莫如深,高贵妃揪着自己不放,其目的性这么强的一个人,恐怕是相中了东海萧氏一族的庞大根基和名望,虽然自己才回京城没多久,但也是知晓一二的,尤其对高贵妃其背后的家族。出于不得罪人的想法,于是阿鸾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阿鸾笑着作揖道:“臣女自小体弱,因此远赴他乡习得一些简单的强身健体之术,但臣女不敢与母亲当年相提并论,就用所学之术来献丑罢了,还望太后外祖母和皇帝舅舅不要见怪!”

    此言一出,华国公桓宰相一家、四殿下平王夫妇二人以及萧民德与萧民衡夫妇等人不禁一惊,生怕阿鸾冲撞圣驾,尤其萧民德,为自己小女儿的言语感到诧异,并想出言阻挠时,就连太后和皇帝也有些微微的诧异,但只听的高贵妃嫣然地笑道“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女!太后,陛下,臣妾当真越发是想看一看永懿郡主的风姿,想来在场的人也都想看看了!”

    阿鸾笑道“能得在场的诸位贵人的欣赏也是臣女的荣幸,只不过是臣女稍稍会一些伎俩罢了,不足挂齿。”

    皇帝无奈地笑笑“既然阿鸾自己也发话了,那便试试,没关系!”

    “臣女遵旨!”

    “且慢!皇祖母,父皇,儿臣惶恐,想来问问永懿郡主想献何艺?”英王浅浅地笑着问道。

    阿鸾璀璨一笑“臣女欲试母亲生前所创的破阵舞!”

    在场的所有人听了无不惊诧,有的甚至倒吸一口气。

    ,

    “永懿郡主可是真的会破阵舞?”

    “谁晓得?据说这位郡主自小不在京城长大,到底如何又怎能知晓?”

    席间的议论声更是悄然沸腾。此时,太后和皇帝也不禁吃了一惊。

    英王殿下也笑容璀璨道“如此甚好,本王少时也曾习得这天下闻名的破阵舞,本来这舞也是多人相辅而成,不如本王相伴,也使得这破阵舞更为精妙,想来皇姑在天之灵也必感欣慰,如此可好?”

    在座的诸家贵女一时间都充满羡慕,听闻英王殿下的话,几乎都想上去与其相伴以得英王的青睐,毕竟英王殿下的容颜和才学可是美名传满京师!但破阵舞可不是她们所能会的,毕竟她们大多数人一点功夫不会,虽然曾风靡一时,但会此舞的人极少,不得不使她们望而退步。

    阿鸾笑道“如此更好,英王殿下说的有道理!”

    英王与阿鸾对笑了片刻,便准备就绪,二人皆负宝剑,因不便换铠甲,便都以身着的华服应对破阵舞,周遭的舞乐都已准备停当,唯独因为情况突发而没有准备伴舞,只有阿鸾和英王。但华国公桓宰相一家、四殿下平王夫妇二人以及萧民德与萧民衡夫妇一行人却紧张不已。

    随着鼓乐启奏,曲调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低沉婉转,连绵不绝。

    阿鸾青花剑寒光凛冽,抽出剑鞘,回想起生母曾经舞过的招式,剑锋流转,身姿绰约,虽无过多的花哨架势,但却招招矫捷灵动,英王也极好的配合着她,剑随人动,招招恰到好处,可以见的使剑人凛冽的剑法。

    二人如影相随,一青一蓝,仿如湖水涟漪阵阵荡起,飘然若仙,矫若游龙,如幻境令人沉迷。一时间众人皆痴。

    乐调停罢,只见阿鸾和英王收好架势,转身向太后与皇帝作揖。

    席间的达官贵人们还沉浸在方才的破阵舞中,猛然被二人作揖声所打断,众人方才醒过神来,连座首的太后皇帝也不禁愣了一下神才反应过来,不禁鼓掌赞道“好!好!好!”

    众人起身也跟着应和着,高贵妃更是神情嫣然,连同齐淑妃母子不禁暗自称赞,座下的高云歌几乎咬碎了银牙,却不敢如何。

    “英儿,阿鸾,没想到你们这般默契,竟生生地再现了当年昭阳的破阵舞,你们竟有如此能耐,当真是好!”皇帝满意中又带着赞许笑道。

    “是啊,没成想你们二人当真惊才绝艳!哀家果然没看错你们二人!”太后满意笑道。

    阿鸾几乎与英王同时道“太后陛下过奖了。”

    贵妃因笑道“永懿郡主当真如当年的长公主,风姿绝代!与英儿甚是相配呢!”

    在场的人听了无不心下骇然,这贵妃果真大胆!

    太后与皇帝听了,不禁微微侧目,但碍于高家在席间不好多说什么,也无法当场发作,毕竟多年的权衡之策,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前功尽弃。

    高贵妃明知太后皇帝的不情愿,却也施施然笑道“臣妾恳请太后,陛下,趁花好月圆之时,为英儿与永懿郡主赐婚!与福儿和云歌一般,双喜临门!”

    英王见母妃使了眼色,但也心甘情愿地跪求道“皇祖母,父皇,孩儿愿迎娶永懿郡主为妻,一生厮守,不离不弃!孩儿诚心如此!”

    阿鸾转眼间就发了懵,心下想着作甚么,英王心意不知是否是实在的,但高贵妃确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知一时间该如何。

    只见皇帝脸色变了变,阿鸾只是以面看地,不敢做声。僵持了有一段时间,在席间一片寂静时,皇帝的一道威严的声音传来“既然爱妃和英儿都如此坚决,那么朕也不好拒绝你们母子的心愿,那朕就为英儿和永懿郡主赐婚!但郡主尚未及笄,年岁尚轻,也不差这几年,待永懿郡主再长个两三年,再与英儿成婚。”

    高贵妃和英王殿下听罢,纷纷跪下来谢恩,连同阿鸾和家人也无可奈何的跪下谢恩。

    但太后和皇帝心里会另做盘算,毕竟高家煊赫,而齐家也是显耀,并能够相抗衡,然这两家都不是省油的灯。

    当年文德皇后去世以及后来不久的昭阳宫走水之事并不简单,皇帝虽然明知冤枉了三皇子并将其贬为庶人远发西北军充军,多年未曾召回,但因高氏与齐氏在,不好动作,只等时机成熟时再召回三皇子并配以不断为其培植的羽翼,以对得起仙逝的皇后,也保全三皇子的安危。

    而东海萧氏与蓬莱桓氏等,正是皇帝暗中为三皇子暗中培养的羽翼,因此皇帝极其不喜阿鸾与英王联姻,所以自然对高贵妃举动甚为不满,但无可奈何,只得做权宜之计。

    宴会不久后便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