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X幻
繁体版

8.禅师

    九月五,初秋,风大,阳光充足,体感适中。

    一辆大巴,正在省道上行驶。

    大巴车身上,贴着大字报“二十届禅修班,十五天心灵苦旅。”

    车中,一短寸僧人,拿着扩音喇叭,说着种种注意事项。

    靠窗的12号座,方庚正读着《止观浅说》。

    大巴上,并不是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只看了半小时,方庚便放下书来。

    在这大巴中,约二三十人,都是这一次参加禅修班的成员。

    大多都是参加了数次的。

    这些都是资深会员,通晓了戒律,也了解一部分的禅书。

    像方庚这样,第一次来的,反而很少。

    听说有参加十次以上,可直接成为“拿塔院”的录名施主。

    这种的,不必报名,能随时入院中,随侍禅师,聆听讲法。

    “会员,资深会员,录名施主。”

    方庚默念道。

    这三种身份,基本上算是构成了“拿塔院”的信众群体。

    在这之上,也就是弟子了。

    第子不轻授,六支禅师自打建院以来,也只收了三名弟子。

    这三位第子,分别是十国,十闻,十长。

    这十国僧,方庚已经见识到了,其手段和伎俩的确非凡。

    十闻便是阿泽先生。

    阿泽先生虽不在禅师身边侍奉,但料想作为弟子,也当不差。

    而十长,就是大巴中,正拿着喇叭,说着注意事项的小僧人。

    “山中贫苦,院外险峻,第一次入山的会员,请一定注意安全。

    功课之余,不要结伙散步。

    还有,某一些老会员不要仗着来过一两次,就满山乱窜。

    也不要带零食,荤食,这是山中禅修,不是露营野炊。”

    方庚侧过身,看了两眼这小僧人。

    初秋的时节,竟穿着一灰色棉质僧服,似乎体质并不怎么好。

    脸庞倒是白净,不过身形偏瘦。

    这小僧人似乎感受到了方庚的目光,对他友善的笑了笑。

    他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好似这初秋中的暖阳,澄澈而暖足。

    方庚不自觉的回以笑容。

    路程颇远,方庚又看了一会儿书,便已经昏昏然睡了过去。

    等他醒来,已到了山麓下的村镇。

    “大家有序下车。”

    那十长小僧人,端着喇叭,不断重复道。

    “呼!”

    下了大巴,方庚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不得不说,坐久了大巴,真是会让人头脑晕沉,食欲不振。

    车外,僧人十国,着一身轻薄的海青衣,笔挺的立在道旁。

    他早早在此等待,负责引导乘客。

    见了方庚,他异常欢喜的道:“方居士,果然将你候到了。”

    “十国。”

    方庚心中警惕升起,但面上不表,反而热切的打着招呼。

    “自那晚一别,我便知你和我之间,存在极深的缘法。”

    十国欣喜道。

    “望您指引我。”

    方庚双手合十,礼敬道。

    “先去用饭。”

    十国哈哈一笑,略过这话题,将方庚请入乘客队伍之中。

    “师兄,他就是师傅点名的吗?”

    十长小僧人蹦跳到十国身边,好奇的问道。

    “哼,点名。

    不过是十闻举荐,不然师傅怎么从入定醒来,特意点名见他。”

    十国轻哼道。

    “哦!”

    十长小僧人小声道。

    他可不敢掺和到两位师兄的争斗中,尽管这争斗是十国单方面的意愿。

    饭馆中。

    临近饭点,这村镇上的小饭馆中,已经是坐满了客人。

    “这里。”

    十国招呼着乘客坐下。

    就他们这一行人,就坐了三桌。

    饭桌上,有荤有素,但以素菜居多。

    方庚默默举筷,便听有人提议举杯共饮,他便只好端起杯子。

    有年长者为他斟酒,他连忙婉拒,并为自己倒了一杯果汁。

    轻抿了一口果汁,又举筷。

    这个时候,又有年长者提议,大家一起向十国僧人敬酒。

    于是,他的筷子又放下。

    十国连连推辞,但盛情难却,只好倒一杯开水,以水代酒。

    “终于吃上了。”

    方庚举筷,夹了一个干脆炸鱼,嚼在口中,心道。

    在这饭桌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一副好不热闹的样子。

    十国作为“东道主”,被连连敬酒。

    他虽以水代酒,但也闹得一个满脸通红,好不窘迫的样子。

    看这样的十国,方庚很难将他与那一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唉!”

    方庚心中不由一叹,竟产生了一种失望的情绪。

    这一种没由来的失望,不知是在针对十国,还是他自己。

    用过餐食,已是下午一二点。

    在休息了半小时,让肠胃舒缓之后,这才开始动身启程。

    一行人背上了背包,准备攀登山道。

    初时,山道宽阔,两边立有护栏,并植有观赏性的林木。

    这一个时候,方庚还有心思一边走,一边观察山道情况。

    他发现,许多人自备了登山杖。

    大半小时后,方庚有一些气喘。

    他平时虽也有锻炼,但并没有规律的坚持下去,这时便显出差异来。

    吊在队末的一两人,大多都是初次参加的,要不就是年老体衰的。

    在队首的,自然是十国。

    他脚步如飞,没有一点疲感,还不时的帮助年老的会员。

    又过半小时,队伍转入小道。

    没了宽阔的山道,在这崎岖的小道上,便更加显得吃力了。

    方庚额头上,已微微冒汗了。

    他刻意保持呼吸,手上抓着一根木棍,吊在队伍的末尾。

    “到了吗?”

    他问一旁蹦跳似猴的十长小僧人。

    “这才到哪里?”

    十长道。

    “好吧。”

    方庚叹道。

    他觉得自己该锻炼了,就连一个孩子,都在体能上碾压他。

    队伍在小道之上,时而穿林,时而越沟,时而淌过溪流。

    更危险的是沿断坡而行。

    “多久才能到?”

    如此走了十几分钟,方庚已大口喘气着,两腿颤颤的了。

    十长小僧人摇了摇头。

    他对方庚的身体素质,表示一种担忧和鄙夷。

    他道:““拿塔院”建在山穴之中,左近处,山涧流淌,溪水环绕。

    你只要听到水流声,就证明快到了。”

    “已经到了。”

    身旁,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柱着登山杖,笑呵呵的道。

    “小伙子,得多锻炼。”

    另一边,背双肩包的大妈,拍着方庚的肩膀,爽朗的道。

    方庚已累得虚脱。

    他拄着木棍,汗流浃背的,就连回话的力气似乎都没了。

    不多时,果真听到水流声。

    穿过一片林,便见一面山壁,以及扑面而来的氤氲水汽。

    在左近处,有一股飞流,哗啦啦的,从高处倾泻,并挂在山壁一旁。

    而山壁下,则是溪流经过。

    队伍从坡上下来,虽走在硌脚的溪流石滩上,但都放松下来。

    越过石滩,有一条人工铺设的青砖道,这一条道通往山壁下。

    道边,有两列雕琢成型的石灯。

    上刻祥纹,画瑞兽,苔痕遍布,有一种古朴自然的意境。

    道尽头,有发散暖光的穴洞,也有一老僧。

    老僧立在洞口,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

    他着了一身灰白色的僧袍,不断掐着手珠,并单掌施礼。

    “诸位居士,老僧有礼了。”

    老僧改单掌,为双掌合十,而拜道。

    “不敢,禅师多礼。”

    队伍中,几个资深会员纷纷上前,合十礼敬道。

    “见众居士,一路穿林跨水而来,不言辛苦,便知禅定已入。”

    老僧,也就是六支禅师,欣喜道。

    “素斋已备,众居士先去舍中,放下各自行李,洗漱一番。”

    禅师侧身请道。

    方庚已是累极,正要随队入内,却被禅师喊住:“你来了!”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