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繁体版

第五百九十二章 讨要稻草

    看着张安家还在掼谷子,张建文也没好意思站着闲聊,走过去搂起稻子一起掼。

    哪怕张安跟张建国一直说不用,张建文还是坚持着要帮忙。

    “张安呐,我记得去年的时候你们家田里的谷草好像都没要多少,最后全部烧成草木灰肥田了吧。”

    掼谷子的时候,张建文突然跟张安说道。

    “是的老叔,我家一年要打不少米,光是糠就有不少,那边窝地里还种了几亩地的黑麦草,入冬之前也准备了不少青储,所以这谷草就用不到多少,堆在田里还得占几窝粮食的地方,直接烧成草木灰肥田,一了百了。”

    张安不大清楚张建文为什么会问起这个,不过还是点点头回答道。

    “那今年的呢,是不是也用不到了?”

    张建文一听张安这话,眼神猛然一亮,连忙追问道。

    “今年也差不多,最多就是冷天的时候,拿一些回去给圈里垫一垫。”

    冬天很冷,牲口们虽然有厚实的毛皮防寒,但张安还是担心它们被冻着,会给它们在圈里垫一层稻草。

    “那你们家这谷草就别烧了,到时候我来弄回去喂鹿,现在村里大大小小的鹿加起来也有二十几头了,单吃苞米有些挺不住,得找些谷草回去一起喂。”

    听到张安说他们家不需要谷草了,张建文顺口就将谷草给讨要了过去。

    这年头的谷草可是个宝贝,春夏秋三季倒是没什么,可以到处割草回来喂牲口,但要是到了冬天的时候,这谷草算的上是家家户户喂牛马牲口的口粮。

    别看它们不咋地,一个冬天几个月下来,可是能够给养了牲口的农民家里节省不少粮食。

    而且谷草放进圈里,牲口吃不完,还能沤成草粪,是来年种庄稼的时候最好的底肥。

    当然了,还可以用来铺床或者其他很多用途。

    所以现在谷草在农村的地位一点都不低,不论是谁家,收割稻子的时候,都会把自家的谷草全部扎起来,然后堆成草垛,冬天的时候,再来挑回家喂牲口。

    有的人家养的牲口多的,怕自家谷草不够用,连地里的玉米杆子也利用起来了。

    拿回家用铡刀铡碎,牲口们都喜欢的很。

    但是张安家不一样,他们家虽然牲口养的多,但是平时储藏好的青储和米糠更多,并且不论是青储还是鸡血稻的米糠,对牲口来说都极为营养。

    跟那些一比,这谷草对他们家那些牲口来说就有些食之无味。

    所以张安家这几年早已没怎么利用田里的谷草,基本都是来年的时候,全部烧成草木灰,用来肥田。

    如今村里养了那么多头鹿,虽然冬天就那么几个月,但天天吃苞米他是真心疼。

    正好冬天没人来鹿园看鹿,那些梅花鹿也不用特地养膘,张建文就想着该省省该花花,让它们跟其他牲口一样,搭配着谷草和苞米面一起喂。

    毕竟就算来年还得耕地的牛马在冬天都是吃的谷草拌苞米面,这些鹿又不劳作,自然也能吃的。

    只是即便是这谷草,单单只有他们一家的也肯定不够鹿园喂一个冬天,还得找其他人家要一些。

    但村里虽说家家都有谷草,可基本谁家都养了牲口,他也不大好去讨要。

    这时候他想起打田之前,张安家田里可是一连烧了十来堆草垛,于是乎他就直接过来找张安问问。

    尤其是张安家的谷草还是鸡血稻的,比普通稻子的谷草要好得多。

    “嗨,这多大点事呢,老叔你要到时候直接来拉就好了,放在这里我也是要烧掉的。”

    见张建文想要这些谷草,张安很大方的就将自家的谷草都送给他了,反正家里也用不上,烧了也可惜。

    见到老叔为了这些谷草还郑重其事的跑一趟,张安不得不感叹,时代不一样,物品的地位就不一样。

    要知道这谷草在机械化普及的后世,就是没人要的秸秆,烧也不能烧,放着也愁人,哪像现在这样,被大家重视。

    “那要的嘛,叔也不白拿伱家谷草,等来年的鹿粪你直接去拉来肥田。”

    张建文一听张安把所有的谷草都送给了自己,当下高兴的不得了,这些又能省下不少粮食。

    这一高兴之下,有些投桃报李的把鹿园的鹿粪都送给了张安。

    “这不用的老叔,我们家的粪够用了,这鹿粪您老也别看着谁就送,那玩意儿沤好以后可是个好东西,不比那些花钱的肥料和油炸效果差,放进田地里,庄稼都要好上一截,这要是放出消息,肯定有人愿意花钱来买,到时候老叔你也不要不好意思。”

    听到张建文要把鹿园的鹿粪送给自家,张安当即有些哭笑不得,赶紧开口回绝了老叔的好意。

    因为他们家的粪真的够用了,农家肥这玩意儿可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反而会起副作用。

    而且鹿粪他们家本来就有,甚至还有猪粪、羊粪、马粪和鸡鸭鹅粪等等。

    平时自家的都已经用不完了,还多余了些分给两个叔叔家里。

    不过他也给张建文出了个主意,就是把鹿园的鹿粪卖给村里的其他人。

    “用来卖?真的有人会买吗?”

    张建文对此倒不是特别意外,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谁家的农家肥都不够用。

    那时候城里就有了卖这玩意儿的先例,只不过很多农村人都买不起,大多都是自己背着箩筐,挨着大路上去捡牛马的粪便。

    不过捡粪这种经历也就只到张安他们这一代人就结束了,而张安因为是家里的独子,王芳没舍得让他去,所以他也没有这方面的经历。

    “放心吧老叔,沤好的鹿粪效果很好的,你可别忘了,咱们村现在有多少人种猕猴的。”

    如果是单纯的种庄稼,可能有些人还不大舍得花这个钱。

    但一说起猕猴桃,村里那些人怕不是要争着来买。

    毕竟现在长箐村的猕猴桃,就是个下蛋的鸡母鸡,很多人家都依靠着猕猴桃赚了不少钱。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会希望这猕猴桃越长越好。

    早在之前张安三叔家里种的那些猕猴桃,产量可是比其他人家的还要高一些。

    而其中的原因,就是用了张安家的鹿粪和羊粪。

    很多村民也来找张安家问过,想要购买一些,可张安家的羊粪和鹿粪就只处于自家用不完,又供应不上几家的程度,只够分他两个叔叔家里。

    而且张安也不想因为那点钱,再去折腾,所以就拒绝了。

    “这好像可以搞一搞诶,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灵光。”

    本来没多大的用的东西,现在竟然可以卖钱,张建文更高兴了。

    “不过老叔,鹿粪这玩意儿,跟羊粪一个样,得沤好发酵好才行,不然也是会起反作用。”

    见到张建文对这事心动了,张安还是特别提醒了一句,省得最后给村民们带来不该有的损失。

    “放心吧,这个你老叔知道的,毕竟我也是种了一辈子地的人了。”

    张建文示意张安不用担心,沤肥的常识,他们这种地地道道的农民比谁都清楚。

    毕竟在以前,要是农家肥沤不好,把地里的庄稼苗烧了,那可不只是一家人饿肚子那么简单,还交不上公粮。

    随后没花多少时间,割在田里的稻子就被掼完了。

    其实本来就没剩多少,张安他们自己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解决。

    后面有了张建文的加入,速度就更加快了。

    “建国,这些谷草你们也别费功夫扎草了,我到时候会喊人来扎。”

    等掼完谷子以后,张建文看到张建国要去扎谷草,当下就让他们家不用费这个功夫,到时候他这边会喊人过来扎。

    毕竟白得了这么多谷草,再让人家给扎好,他是真不好意思。

    张建国也不坚持,开始把田里装满谷子的口袋扛到田埂边。

    把掼斗里的谷子装完,张安就扛着掼斗回家,把大黑给拉出来。

    田里三十多将近四十包谷子,用马驮的,一次只能驮五六包,速度太慢了。

    张安索性给大黑把马车架起来,来到路边,两三车就拉完了。

    等张安拉着最后一车谷子回到家里的时候,苏颖已经放学,带着儿子回到家里。

    “爸爸~”

    小思齐一看到张安,就伸开双手要他抱。

    小家伙有个习惯,不管是家里的谁,只要半天没见到就会开始想念,对苏颖如此,对张安也是如此。

    “儿子乖哈,你先自己玩着,爸爸还要干活呢,等干完活再抱你。”

    张安肩上还扛着装满谷子的口子,自然没有手空出来抱小家伙。

    就算把谷子都搬回家,他也不会朝儿子身上,因为他今天在田里忙活了一整天,身上全是谷子的毛刺,他可不想扎到儿子。

    等把所有的谷子都搬回家里,张安才拿起苏颖给他找的衣服去冲了个澡,出来以后,顿时感觉舒服多了。

    只是脖子下领口里面被稻草叶割到的地方,显得有些发红。

    “好了,吃饭了。”

    等到张建国和张一行两人都洗好澡出来,王芳也做好了晚饭,从厨房里把菜往外端。

    小思齐还是跟以前一样,一听到吃饭两个字,立马跑到桌子边上找个椅子坐好。

    论起吃饭,家里最积极的人,他能排的上第一号。

    “先不急,我去喊一声老叔。”

    张安没着急,而是转身出门要去喊一下张建文。

    不说干多干少,人家刚才是去帮了忙的,于情于理都应该要去喊一声。

    只不过不巧的是,他来到张平家的时候,人家一家已经在吃饭了。

    “小安来了,快来跟我们吃饭。”

    张建文看到张安以后,率先开了口,而老婶子也已经起来准备要去拿碗筷。

    “别别别,老婶你别忙活,快坐下吃你的,我家那边也做好了,我还打算来还老叔过去吃几口的,怎么你们就已经在吃了。”

    张安赶紧把老婶喊住,他原本是过来请人回去吃饭的,可别人没请到,自己还在别人家吃了。

    “哎呀,我说你啊,这么客气干嘛,我们下午回来的早,你老婶做饭也做的早,你也别回去了,在这吃得了。”

    “这不得行,我是来请您老的,结果还在你们家吃饭,这要不得。”

    最终张安人没请到,自己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苏颖去学校的时候,照样把儿子给带走了。

    不用照看孙子以后,王芳也跟着一起来到田里割稻子。

    刚到田里割了没一会儿,就有几个人跑到田里来了,其中一个还拿着照相机到处拍。

    “老乡你们好,我们是县里农业农村局的,听说今年丰收,我们下来做个访查。”

    其中一个女的,走进田里就自报了家门。

    这年头作为农业部门的,如今难得的丰收之年,自然要找点存在感。

    所以派了些人下来做个访查,到时候些几篇报道,登一登报纸,也算是他们的成果。

    如今整个县城里,要说发展最好的村寨,自然非长箐村莫属,这两年来早已声名在外。

    也正是这样,他们这些人便直奔着长箐而来,一进村就看到张安一家在割稻子,因为近,自然就直奔而来。

    “哦,你们好。”

    因为今天的活儿要不了一天时间,张安才打算配合他们一下。

    要不然的话,他一点也不想搭理。

    并不止他一个人是这样想的,其他人也如此。

    因为大家本来就要忙着收割,结果他们还来耽搁大家的时间,真没多少人会搭理他们,主要也是搭理之后什么好处都没有。

    在随后的几个问题里,张安都简单的回答了一下,想要快点把他们送走。

    当然了,这几人好像也很有经验,并没有拖沓,问完了以后就走了,应该是以前在其他地方碰过壁。

    张安家这里因为昨天已经割了大半,所以今天只剩下两亩多一些没收割。

    而今天的张安,比昨天还要投入,才到中午,田里剩下的稻子就全部给割好了。

    下午只是掼谷子,速度也快,不到四点钟,所有的谷子都收回家里放好了。

    今年因为不用扎稻草,倒也省了不少时间。

    这一季,也可以宣告到这里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