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镇八族四地易主

    凡新王亲政,需先由武将之首亲自手捧能号令后土所有兵马之龙符交予新王,其后再由文臣之首亲自手捧象征至高权力的王者金印交予新王。

    有了龙符,黄尚便亲自掌握了兵权,从此之后,护国大将军卫城夫便无权再直接大规模调动后土任意兵马,但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卫城夫都需要请示黄尚,由黄尚定夺。

    有了王者金印,黄尚便亲自掌握了政权,从此之后,丞相季叔历便无权再独自签发任何批文,但凡朝中大事,都需要经过黄尚决定之后盖上王者金印才可批准。

    二人亲自献上龙符金印,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二人真心诚意交出权柄,并无贪权夺利之心。

    两项事毕,再由文臣武将之首率领朝堂之上除了新王之外的所有人行五体投地大礼,以示祝贺。

    待朝会结束,便会有无数斥候将新王亲政之消息传遍后土全境,并在王宫之内设宴庆祝新王亲政。

    宴会之后,黄尚还要进黄壤氏祖祠祭拜黄壤氏列为先祖先王,用祭拜的方式告知祖宗,黄壤氏后继有人。

    至于各种其他小礼仪,繁复至极,自不必多言。

    亲政,是后土领域的大事,等所有亲政礼仪都结束,就已经是十天之后了,在这十天里,朝堂之上除非十分紧要急切之事,其他的事都是不准提的,尤其是不好的消息,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因为新王亲政是大喜事,亲政期间若是出了不好的事情,便是有损新王之威,是犯大忌讳之事。

    大事不急着说,坏事不可当面说,于是八大氏族族长交还兵权之事也要等到亲政完毕之后再说,八位大族长和几十位小族长自然也要继续留在王城之中耐心等候。

    在后土同庆新王亲政的日子里,王城内外每天都像过年一样,热闹非凡,进王城朝贺的大臣,来王城沾沾喜气的族民,闻风而动的商贾,无不聚集在这后土第一大城里,让这个本就热闹的城池显得更加的热闹异常。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的,各位族长也没有因为十天的等待而焦急。

    后土999年5月21日,年仅十五岁的黄尚正式亲政,从此后土领域正式进入了后尚王统治时代。

    后土999年6月1日,黄尚亲政后的第一次正式朝会准时在卯时开始。

    这次朝会参与之人与十日前稍有不同,由于是亲政后的第一次正式朝会,但凡在王城之中的各级官员,不论大小职级,都会聚集到这集贤殿之中,以示新王之时代是繁荣昌盛之时代。

    偌大的集贤殿在卯时正朝会正式开始之时便已跪坐了上千人,这上千人里,自然也少不了每次都会突然出现,然后又突然消失的刘公公。

    自从黄尚继位之后,每次刘公公都会在关键的时候出现,早熟的黄尚此时若再不明白刘公公帮扶爱戴之心,便就说不过去了。

    人总是如此,在逆境不顺之时,对什么都很敏感,对不喜欢的人或事总是会习惯性的去放大自身的厌恶之情,可一旦顺遂欢快之时,却又发现,那些曾经十分厌恶的人或事竟是如此的有趣可爱。

    对于黄尚而言,刘公公就是那个在他继位之前最厌恶的人,每次只要他出现,黄尚就要被父王叫去考察一番,可继位之后,这位曾经最厌恶之人却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站在自己身边,给予支持和帮助。

    看着堂下的众人,再看看已是两鬓斑白的刘公公,黄尚的心境似乎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随着刘公公的尖锐嗓音传进自己的耳中,还在沉思的黄尚才发现堂下众臣已经在给自己行礼了。

    “免礼!”

    后土领域虽有近千年的历史,却还是处在未真正统一的阶段,氏族血缘关系任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此时的王者更像一个慈祥的长者,王权也少了几分霸道和威严。

    在家中长者面前,做臣子的自然无需时时跪拜,平时臣子见到黄尚也就拱手躬身便足以,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臣子才需行跪拜这样的大礼,如王者赐下大恩,臣子第一次单独参见王者这些情况才需要行跪拜大礼。

    新王亲政是喜事,新王的态度自然要柔和些,臣子的心态自然要轻松些,至于礼仪,自然一律从简。

    于是,此时此刻,堂下众臣只需拱手躬身向黄尚行礼便可。

    礼毕,众臣就坐。

    既然等了十天的正式朝会开始了,八位族长自然要再次请求交还兵权。

    这次,黄尚已然亲政,八族即便不主动交还兵权,黄尚也要去收回来,既然八族族长如此识趣,黄尚自然也就却之不恭了。

    一方愿还,一方愿收,整件事进行起来自然也就十分顺利。

    看着摆在木盘内的虎符,黄尚并没有拿起看看的打算,而是十分严肃的说道:“寡人既已亲政,后土一切事宜当恢复往日之状态,南卫军万夫长齐冉何在?”

    “臣在!”

    “西卫军万夫长秦有志何在?”

    “臣在!”

    “寡人今特封万夫长齐冉为镇东将军,主持东部二族之军务,特封秦有志为抚东将军,协理东部二族之军务。”

    语毕,齐冉和秦有志双双跪伏在地大声回道:“臣等谨遵王命!”

    “北卫军万夫长赵高远何在?”

    “臣在!”

    “寡人特封现任兑河城守将万夫长兑西山为镇中将军,主持东部二族之军务,特封北卫军万夫长赵高远为抚中将军,协理中部二族之军务。”

    在后土军中,四方守卫军的万夫长闲时并无太大职权,而城池守将虽同为万夫长,却是一城之主,战时可治军,平时可管民,故而兑西山这个兑河城守将的地位其实是在赵高远之上,兑西山为主赵高远为辅的安排自然也是与现在两人的地位相匹配的。

    由于兑西山此时还在坚固城,此刻就只能由他的顶头上司卫城夫代为接受任命。

    “望江城守将万夫长江震何在?”

    “臣在!”

    “南部二族素来与王族交好,故而寡人特封望江城守将江震为抚南将军,将军今后可与两位族长共同协理南部二族军务。”

    南部二族与位于北部的黄壤氏并不接壤,历来进水不犯河水,这次平乱,狮伏、虎温配合的还算积极,黄尚也有意交好,故而做如此安排。

    江震自然是欣然接受王命。

    同时,听到黄尚王令的狮伏、虎温也是走出席位跪地伏身道:“吾王真乃一代贤主,南部二族定不忘今日吾王大恩。”

    “嗯,二位族长既知寡人心意,寡人也相信二位族长能与江震将军和睦相处,使南部二族再无战事。”

    “我等谨遵王命!”

    待狮伏、虎温退下,黄尚继续说道:“讨逆大将军卫亚卿何在?”

    “臣在!”

    “招抚使季仲文何在?”

    “臣在!”

    “西部二族乃后土关键之所在,寡人今特封讨逆大将军卫亚卿为镇西大将军统领西部二族军务,不得有误!”

    “臣谨遵王命!”

    “卫亚卿年少,寡人恐其经验不足,故特封暂辖东部二族军务之许国为抚西上将军协助卫亚卿统领西部二族军务。”

    许国此时还在精农城镇守一方,领命的自然还是卫城夫。

    “如今西部二族族长金戎、铜方者不知所踪,新族长金革、铜正者尚幼,寡人唯恐西部二族无人主持日常政务,故特封招抚使季仲文为安西丞,主持西部二族所有政务。”

    “臣谨遵王命!”

    安西丞,乃安抚西部二族之丞相,就官职名称而言就可见其重要性。

    八大氏族虽然已经猜到黄尚会对西部二族有所动作,却是没想到动作居然这么大,不但派了一个大将军和一个上将军前去镇守,更是将西部二族之政权也夺了过来,此令一出,让八大氏族族长不由的脖颈发凉,却又不敢说半个不字。只能徒叹奈何。

    接着,黄尚又将韩文武升任王城城卫军统领任命在众臣面前宣布了一遍。

    兑西山和韩文武调离,兑河与艮河边境的两座军事重镇如今也需要派人镇守,上河城守将何据和下川城守将川袭则分别接任了兑河城和艮河城守将的职务。

    何据、川袭虽是城池守将,也是一城之主,可是军事重镇和内部城池比起来,自然是军事重镇的城主地位更高,此次平乱,兑西山和韩文武得到的封赏高于其他人便是最好的体现。

    封赏到这里,黄尚刻意停了下来,看着堂下众臣良久,方才继续说道:“万夫长农敬何在?”

    “臣在!”

    “万夫长耕常何在?”

    “臣在!”

    “寡人听闻民间有一俗语,叫入乡随俗,齐冉、秦有志初入东部二族之地,寡人恐其二人行事多有不便,故特封二位为佐东将军,还望二位本土将军多多协助齐冉、秦有志治理好东部二族军务,莫叫寡人失望。”

    “这......臣等领命。”

    黄尚收回兵权就是为了防止东部二族之人掌兵,如今又特地当众交兵权于耕常、农敬,其中用意,让众人是浮想联翩。

    尤其是东部二族之人听到这个任命,更是立刻想起了前日黄尚宴请耕常、农敬之事,这两件事一联系起来,总有一种耕常和农敬已经被王族收编的感觉。

    感觉终究只是感觉,这种感觉无法证实,更是无法证伪,黄尚贵为大王,谁人敢问?耕常、农敬这两个当事人还不能解释,只要一解释就更会显得可疑。

    此时朝堂之上的气氛是诡异的,东部二族的疑心,农敬、耕常的不安,季叔历的了然,黄尚的泰然,数种情绪一时间交织在这集贤殿中,显得诡异异常。

    这其实是黄尚和季叔历为了离间八大氏族族内关系而种下的种子,这颗种子一旦种下,日后必然会结出让黄尚满意的硕果。

    硕果既然是满意的,那就不能只有一个,接着,黄尚再次在这样诡异的气氛之中大声道:“万夫长铸大器何在?”

    通过耕常、农敬的事,铸大器心中早已是焦虑万分,当日被宴请的可不止耕常、农敬,还有自己和冶久熔啊,也就是说,被算计的人除了耕常、农敬,就还有自己和冶久熔。

    刚想到这里,铸大器就听到了黄尚的声音,这位久经沙场的大将此时居然突然被吓的浑身一抖,良久,方才底气不足的回到:“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