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三请三辞王亲政

    趁刘公公解释之际,刚走出集贤殿正门的卫城夫和季叔历也绕道来到了走出侧门的黄尚身边。

    听完刘公公的解释,黄尚继而又问向季叔历:“丞相与大将军方才摇头,也是希望寡人三辞之后再接受亲政?”

    “此乃后土惯例,虽没有明文规定,却被历代先王及万民所默认,故而微臣与大将军才有方才之举,还请大王见谅。”

    “既是规矩,寡人自当遵循,凡遵礼者,当谦恭礼让,这点寡人还是能理解的,若今日没有二位及刘公公提醒,寡人险些闹了笑话,哈哈,看来寡人还是太稚嫩了,即便亲政之后还要多多仰仗诸位才是啊。”

    “大王英明!”

    早朝结束,按惯例,黄尚需要去议政殿与丞相及大将军一起处理一些要事。

    去议政殿的路上,黄尚突然问道:“此次平乱时,敌方表现突出的将官都来了吗?”

    将官奉诏进王城,属军务,卫城夫闻言立刻答道:“败军之将,俘虏之将,俱已遵王命传至王城,随时等候大王召见。”

    “既然已经到了,就让他们来议政殿吧。”

    “喏!”

    半个时辰后。

    东部二族万夫长农敬、耕常,西部二族万夫长冶久熔、铸大器,四人齐齐跪伏在黄尚面前。

    败军之将或被俘之将在胜者面前是最没有尊严的,别人都可以站着,而他们却要跪着,这,是一种对战败者的羞辱。

    看着跪伏在地的四人,黄尚面色冷峻的说道:“汝四人犯我王族之地,杀我王族子民,罪大恶极。不过,寡人念尔等并非主犯,实为奉上令以尽忠,虽有过,却无错,事到如今,可曾悔过啊?”

    黄尚之言辞虽颇为严厉,实则有宽恕之意,这让四人一直提着的心顿时都松了下来。

    “末将俱已诚心悔过,不敢再与王族堂堂威武之师为敌。”

    “嗯,能屈能伸,是大丈夫,起来回话吧。”

    “谢大王!”

    “寡人听闻,艮河平原一战,农敬、耕常率军与王族大军血战,令我王族大军难以扩大战果,最终更是拼死护得粟立、谷满二族长逃出生天,若今日是东部二族胜了,恐怕两位将军也将荣耀至极吧?”

    这句话黄尚说的态度不明,言辞含糊,不知是在责怪他们与王族大军为敌,还是在称赞他们作战勇猛,一时之间,两人也不知如何作答,只是低着头闭口不言。

    看两人如此反应,黄尚很是满意,转头又看向另外两人道:“寡人又听闻,西部二族万夫长冶久熔者,为助族长拿下兑河城,扭转不利局势,竟是不顾坚固城安危,破釜沉舟,千里奔袭兑河战场,若是金戎、铜方晚退兵几日,寡人之兑河城,恐怕就真的被汝攻破了。”

    冶久熔战后被俘,心态自然与农敬、耕常不一样,无论黄尚说什么,他都觉得黄尚是在责怪自己,不等黄尚说完,他就立刻低头躬身道:“王者雄师,岂是末将能够撼动。”

    看着冶久熔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黄尚突然笑道:“呵呵,将军不必如此紧张,来人,给四位将军赐座。”

    待四人一头雾水的坐下,黄尚继续说道:“诸位不必紧张,寡人年幼,从未亲赴前线参与过战斗,所以对诸位的战绩颇有兴趣,诸位千万不要多想。”

    看四人脸色凝重之色稍解,黄尚看向铸大器说道:“兑河平原一战,有万夫长铸大器者,代二族长坐镇兑河南岸,又于危机之时煽动族民救二位族长脱离困境。坚固城之战,冶久熔、铸大器等将官与族长铜方在围城大军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真可谓勇将啊。”

    心态稍松的二人听黄尚似有夸赞之意,也适时的回应道:“末将惭愧。”

    “只可惜,汝二人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最终也难逃伤重被俘的下场。东西四族,有四位如此忠义勇猛之将材,真是令寡人好生羡慕啊,若寡人之将帅个个都能如四位这般,那这后土之上,四山之内,王族大军怎有敌手啊!”

    说到这里,黄尚突然升起无限豪情来,让在座的几人颇受感染,豪情壮志这种东西最是能打动武人之心,即使这些武人曾经是自己的敌人。

    黄尚说高兴了,诸将也就完全放松了下来,趁此时机,季叔历突然起身说道:“诸位将军,大王已在庆丰宫设下酒宴,请!”

    季叔历说话的功夫,黄尚就已经率先昂首阔步的走出了议政殿,四人闻言哪敢不去,立刻跟在黄尚的后面就往庆丰宫走去。

    但凡为将者,战场统兵最为擅长,只是这权谋之术,就稍欠火候。

    庆丰宫,本是为了庆祝丰收所建,后因丰收之事一年也仅一次,庆丰宫常常闲置无用,故而但凡后宫中有值得庆祝宴饮之事也会在此处。

    一个用于庆祝宴饮的场所,今日却被黄尚用来招待四位败军之将,其用意也绝非仅仅只是吃顿饭那么简单。

    宴饮之事,无非推杯换盏歌舞升平罢了,自无需多言。

    次日。

    “卯时已到,众臣早朝!”

    刘公公尖锐到极致的嗓音再次在集贤殿中响起。

    与昨日一样,众位本该不会出现在朝会上的族长,今日又来了。

    看着和昨日一样的架势,黄尚心中了然,虽然不太喜欢如此虚伪的谦让行为,但是礼制乃后土根本,不遵循也不行。

    这次朝会上,八大氏族族长没有再交出兵权的举动,武将这边也是鸦雀无声,倒是文官这边有些异样。

    待讨论过一些后土大事之后,一个站在季仲文身后的文官突然走出席位大声道:“微臣仁望叩请吾王提前亲政!”

    这个文官,黄尚还是认识的,仁望者,大宗伯也,掌管王族礼仪祭祀之主官,大宗伯作为礼官中的主官,其地位仅在丞相之下,此时作为大宗伯的仁望都开口了,就表示文官这边也认可了黄尚提前亲政之事。

    仁望一带头,众文官自然也跟着叩请,跟着,武官自然也要坚持自己昨日的态度,再次请黄尚亲政。

    在黄尚看来,这个过程是无趣的,自然也只会按惯例,再次拒绝臣下所请。

    第三日。

    继文武官员之后,代表后土万民的各族族长也识趣的献上了万民请愿书,再次请黄尚亲政。

    到了这次,黄尚看着手中的万民请愿书,感觉突然就变了,那书上居然真的盖了密密麻麻无数的红手印,还真有种被万民恳求着亲政的感觉。

    虽然感觉不错,但是这次还是不能答应啊,无奈的黄尚只好再次表现出了不能亲政的百般为难的心意。

    三请三辞已毕,端坐王座之上的黄尚只见身为文臣武将之首的卫城夫和季叔历同时起身走出了席位。

    走近时,黄尚才看清楚,卫城夫手里正捧着一块龙形符文,季叔历手中则捧着一枚金印。

    按后土传统,武者为尊,亲政之事,当由武将之首的卫城夫率先表态,只见卫城夫手捧龙形符文双膝跪地大声念道:“臣受先王遗命执掌龙符以佐新王,六载以来只感责任重大,恐负先王所托,所幸后继王者黄尚者,德被后土,才绝古今,今日臣,护国大将军卫城夫叩请新王即刻亲政,唯有如此则下可解臣夙夜忧虑之苦,上可慰先王在天之灵!”

    待卫城夫说完,季叔历手捧金印双膝跪地也大声念道:“新王继位以来,聪敏好学,遵礼守制,秉承先王遗风,受万民称颂,实乃一代贤主,后土999年5月3日,新王黄尚者更是团结百族于月内平定大乱,实乃古今罕见之大功,臣黄壤氏代族长丞相季叔历叩请新王即刻亲政,受王者金印于朝堂,继先王遗志于后土!”

    两位辅政大臣说罢,堂下众臣及各族族长再次出席跪倒在地,齐声叩请黄尚亲政。

    堂下二人说的是慷慨激昂,众臣也是叩请之声不绝,还是少年的黄尚又怎能不心潮澎湃。

    这时就连站在黄尚身边的刘公公也跪倒在黄尚面前道:“老奴代众奴才叩请新王亲政。”

    刘公公话音刚落,侍奉在集贤殿各个位置的太监、宫女、侍卫也齐齐拜伏在地。

    此时此刻,不会有一个人反对黄尚亲政,此时此刻,就连最不希望黄尚亲政的八大氏族族长也不得不叩请黄尚亲政。

    这对于黄尚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满足感,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到此时此刻,黄尚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王者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兴奋,迷茫,惊讶,各种情绪在这一刻齐齐涌上黄尚心头,让他一时之间竟是说不出话来。

    如若是平时,黄尚只要一走神,就会听到季叔历或者卫城夫的咳嗽声,而此刻,所有人依旧拜伏在地,整个集贤殿鸦雀无声,没有人再来提醒黄尚应该怎么做。

    没有听到咳嗽声,黄尚在短暂的意外之后,立刻调整了情绪严肃又豪迈的说道:“既然众臣及万民期盼寡人亲政之情如此浓烈,寡人若是再推辞,便是有负先王所望,更是有伤列位之心,是故,寡人准众臣万民所请,即刻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