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
繁体版

第二十九章 人忽变王解心结

    为将者,得胜之时尽可以得意一些,为王者,得胜之时却是问题凸显之时。

    坚固城被破,西部二族投降,金戎、铜方不知去向,妥善处理西部二族后续事宜,就显得尤为重要。

    后启王安插将官入军伍,实则是为了加强对八大氏族的控制,以期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对后土领域的统一。

    如今西部二族新败,正可借此机会拿西部二族做个试验,看看现在统一后土领域的时机是否已然成熟。

    试验的地方有了,那么实行这项试验的具体执行人又该是谁呢?

    西部二族的问题亟需解决,对待其他六大氏族的态度是否要改变,是否要进一步突出小氏族的地位,一场大战虽然胜利了,但是问题却是层出不穷,为了理清这些问题,就让仅仅十五岁的黄尚有些失眠了。

    冥思苦想者最需要的,是外物的刺激,这外物说来也就来了。

    经过数天的行程,卫亚卿一行人终于在昨夜回到了王城。他们,也是第一批来到王城的一群人。

    经过一夜的休息,第二天早朝刚过,黄尚就把卫亚卿和季仲文给召进了宫。

    听书斋,在这个三人再熟悉不过的地方,黄尚看着月余不见的两人,心中十分开心,脸上也挂着淡淡的微笑。

    “昔日寡人赋予汝二人大任之时,可曾想过有今日之成就啊?”

    跪坐在黄尚下手右手位的卫亚卿闻言倒是有些感慨,轻叹一声,却是不说话。

    跪坐在左手位的季仲文倒是恭敬的答道:“微臣二人之成就皆是大王所赐,微臣二人唯恐有负大王所托,岂敢居功自傲。”

    向来直来直去又缺乏耐心的卫亚卿,今日居然如此的沉默。一直爱耍小聪明的季仲文,今日却又是如此的恭敬有加。

    两人如此反常的举动,让黄尚颇为失望,随即不悦道:“汝二人今日怎么了,月余不见,如何像变了个人?在寡人面前用得着这么拘束吗?”

    “大王恕罪,卫亚卿年幼时,不谙世事,不晓事理,妄图与大王称兄道弟,实乃大罪,今日卫亚卿已然非昔日孩童,万不敢再亵渎王者之威。”

    “仲文,你也是这么想的?”

    “回禀大王,仲文与讨逆大将军皆属臣下,当恪尽臣下本分,今日微臣二人已是朝中之人,又岂能再行逾越之举。”

    本来听到二人回归,黄尚心中十分高兴,可看到二人如此大的转变,此刻黄尚的心中真是五味杂陈,哀叹不已。

    起身走到当年三人就读时的位置上,黄尚有些伤感的叹道:“哎,孤家寡人呐,真是一点都没有叫错,至尊者为王,为王者最寡,寡人难道终究逃不过这宿命吗?”

    哀叹了几句,黄尚也冷静了几分,遂又转过头看向两人道:“说说吧,是什么让汝二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竟是换了一副心肝,寡人很想知道,亚卿不善于言辞,还是仲文先说吧。”

    “喏,既然大王垂询,仲文就斗胆直言了,昔日与大王相处时,仲文只知书中之后土领域,自恃才华横溢,除了对大王和家父之外,仲文几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此次出行,仲文见识了昔日之王城,也见到了王下至尊之八人,实觉自身见识过于短浅,尤其是说服南部二族族长之时,仲文方知,成大事,非当初之想当然尔。昨日晚归,听完家父之训诫,仲文方才如梦方醒,从今日起,仲文愿从一小吏做起,细细品味世间百态,人情道义,方不负大王厚爱。”

    季仲文说完,黄尚也不做任何反应,只是转过头看向了卫亚卿。

    见黄尚看来,卫亚卿了然,当下便说道:“微臣虽无仲文之诸多感悟,但数战下来,微臣最大的感受就是,大王乃是真正的后土之主,一言一行便能让后土领域风起云涌,世间之人之生死似乎尽系于大王之手,如此一比较,微臣这个讨逆大将军在大王面前,便如蝼蚁一般,岂敢再如昔日般造次。”

    听完两人的话,黄尚不禁失笑道:“哈哈,听汝二人之言,寡人已知道症结所在,没错,寡人贵为后土至尊,掌握着后土万民之生杀大权,自从寡人继位以来,每每坐朝听政之时,有时也会有些飘飘然,自觉这世间无有寡人不能为之事。可是汝二人难道忘了?后土之根基在于礼制,寡人之权柄只能在礼制约束之下才能行使,如果寡人真的无所不能的话,又怎会到今天还要自称寡人呢?”

    自嘲了一番,黄尚看着依旧恭敬的二人继续说道:“八大氏族,源远流长,自成一系,那八位族长自出生起就犹如你我一般,接受着长辈之教诲,修习着本族之精粹,如今八人均已是不惑之年,不论学识还是见识,都不是你我三人能比的,称他们为人精,寡人也不觉得过。汝季仲文虽才华横溢,但不通人情世故,自然对这八人的一些行为不能理解,为何狮伏、虎温表明了态度之后不及时出兵?为何汝初次与二人交锋之后,二人没有直接表态?又为何,似乎一切的一切都不在汝季仲文的掌控之中,却又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些问题想不明白,所以你慌了,你忧了,没了自信了,以至于现在见到寡人,有压力了,害怕了,是也不是?”

    “这...大王所言,字字诛心,微臣佩服!”

    “昨日丞相是不是告诉了你一些处世之道,还替你分析了此次内乱中八位族长的诡异行为?”

    “大王明鉴,昨日家父之言,令微臣如梦方醒,现在回想起当日,以微臣之无知竟然没在兽炎城犯下大错,实乃万幸,以微臣之能,的确只适合为一小吏,此乃微臣肺腑之言,绝非谦卑之词。”

    “汝想为一小吏?不急,待寡人解了亚卿之心结,再与你计较。”

    听到黄尚说到自己,卫亚卿立刻坐直了身子。

    “艮河平原之战,汝冒奇险置七万大军于险地,此乃一错;坚固城之战,被铜方冲破防线,以至于军阵大乱,此乃二错;两战虽胜,却未抓获击杀任一族长,此乃三错。有此三错,你卫亚卿即使胜了,也胜的不舒坦,即使胜了,也胜的心不安?是也不是?”

    “是。”

    “艮河平原之战胜利之最主要原因在于黄医谷先生说服巫生起兵攻打精农城,致使粟立、谷满仓皇撤退,才让汝有机可乘。坚固城之战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皆因三道王令下达,使得敌人军心大乱,我军兵力气势大涨,才有汝今日之大功。胜者,非汝之功,错者,皆汝之过。于是,一个气馁的卫战神便出现在了寡人的面前,是也不是?”

    “为将者不能替王上分忧,更是错误频出,险些误了大事,微臣羞愧万分,岂能居功!”

    看着趴服在地的二人,黄尚再次露出了微笑,一手扶着一人就站了起来。

    “当日寡人令汝说服南部二族保持中立,汝办到了,非但办到了,还办的很好,以至于东部二族一败,狮伏、虎温便立刻兴兵西进,如非汝之唇枪舌剑,仅凭东部之大胜,寡人之王令,又怎能驱使得动这两位族长?说服任务一完成,汝便可安然返回王城,可是汝并没有如此做,而是为了推动王族的最终胜利,继续留在兽炎城游说南部二族。汝十四岁直面两位尊者而不惧,岂非无功?功成不顾私利,为王事再启唇舌,岂是无能?有功者不赏,有能者不用,汝当寡人是昏庸之主么?”

    “微臣不敢。”

    “当日寡人令汝月内击破东部二族,汝13日到达艮河战场,16日便大败东部二族,仅仅四日,汝便提前完成了任务,此乃一功;坚固城之战,金戎、铜方夜袭,汝提前设防,致使敌人损失殆尽,25日众族长拖延战事,汝为王事一力承担战事,致使攻城大军万众一心,二者一起,乃是二功;小氏族前来,汝礼遇有加,为寡人日后清除八大氏族隐患增添了胜算,自坚固城之战开始到结束,汝仅用了不到十日就攻破了这后土第一坚城,二者一并,乃是三功。有此三功可抵三错。”

    “谢大王宽恕。”

    “不急,寡人还没说完,汝率大军奇袭东部二族,虽有奇险,最终却是收获奇效,出奇制胜,本就是为将者惯用之战略,既然结果是好的,何错之有啊?再者,后土领域大族之族长,其尊位,皆非虚名,他们身后有着几十上百万的族民支持,我王族护国大将军尚且不能擒杀金戎、铜方,汝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又岂能在敌人之领地擒杀敌人之首领,汝难道不知,铜方最后能安全撤离,皆因巫生有意为之?”

    这一问,让卫亚卿吃惊不已。这时卫亚卿似乎想起了什么,又猛然看向了季仲文。

    见卫亚卿看过来,季仲文只是微微点头,并不言语。

    看着二人各异的神情,心中了然的黄尚继续说道:“汝乃武人,不知其中利害关系,也是常理。杀大族族长,即便是寡人,也是难以办到,故汝逃脱了族长,实非过错。至于铜方大军最后近似疯狂的冲杀,乃是氏族血缘之力量作祟,当日兑河平原之战,十数万族民为保金戎、铜方公然与护国大将军作对,何故?亦是氏族血缘之力也。被冲破军阵,虽有错,实则是经验不足,对后土全局不甚了解所致,所幸汝及时弥补过失,也不算大错。如此一来,汝虽有小错,却屡建大功,对于有功之臣,寡人不重重的奖赏,难道还要寡人把你这位世人传颂的战神下大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