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兑河火熄故人归

    卫城夫的安排很是稳妥,但是以军事力量扬名后土领域的西部二族也不是能轻易拿下的。

    虽然卫城夫在接到敌军撤离的消息之后,立刻从兑河城抽调了一万人马分别驰援上游和下游的战斗。

    但是不论四人如何攻打,西部二族的防线依旧难以撼动。

    兑河之上,金戎、铜方在最初的惊慌中清醒过来之后也组织起了人手反击。

    南岸上仅有一万人马,金戎、铜方各自却率领着三万人马,北岸西部二族负责防守的也只有五千人。

    在人数上,渡河的金戎、铜方明显占有优势,一反击起来,南岸的秦有志和赵高远也没捞着什么便宜。

    兑河上杀声震天,兑河城人头攒动,西部二族驻守南岸的万夫长铸大器要是还不知道族长渡河受阻,那也就白打了这么多场仗了。

    虽然不明白族长因何受阻,但是铸大器也不敢耽搁,让自己手下两名千夫长各自率领五千人马往兑河上游下游驰援而去,铸大器对面就是王族的护国大将军卫城夫,他是万万不敢轻视的,坐镇南岸驻地的他自然也不能轻易离开这里。

    铸大器派出去的部队理所当然的遇到了卫城夫早就埋伏好的人马,双方一交上手,金戎、铜方自然就见不到自己的援军了。

    战事对双方来说,打的都非常艰难。

    卫城夫虽然安排的很好,但是王族的主要军事力量不是抽调给了卫亚卿就是驻守在东北防止青碧国入侵,他目前能调动的人马已经到了极限,伏击铸大器驰援部队的人马加起来也就不到一万人。

    装备上的弱势,兵力上的不足,无论是北岸的进攻,还是南岸的阻击,王族大军打的都十分吃力。

    金戎、铜方虽然在人数和装备上有优势,但是不稳的军心加上突然遭遇的阻击以及青铜装备的沉重,都减缓了他们渡河的速度。

    就连最安全的兑河城和西部二族南岸的留守大营,现在也是剑拔弩张,一副随时可能开战的样子。

    艰难的战斗,缓慢的进程,注定了这一场战斗无法快速结束。

    从戌时初刻开始,一直打到卯时初刻,从月亮高悬到旭日东升,战事一直在持续着。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22日的清晨。

    这时金戎、铜方的部队终于有一部分已经顺利登岸并在南岸铸起了一道小规模的防线。

    经过一夜的拼杀,双方都已经精疲力尽,看着已然升起的朝阳,金戎、铜方相继下达了停止渡河的命令。

    大家都需要休息,不单单是金戎、铜方的部队,王族大军更是如此。

    看似进攻的王族大军,实则已经难以招架,暂时休战,他们是求之不得。

    只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有一样东西总是会在各种时候突然出现,并左右着后土领域所有大事的走向。

    休息不到一个时辰。

    卯时末。

    王族在南岸的阻击部队便发现,南方似乎突然出现了一支大规模的部队。

    不对,那不是正规部队,没有统一的装备,没有统一的军服,当秦有志和赵高远发现来的是一群拿着锄头、锤子、镰刀的农民或者匠人时,撤出战斗的命令便已经下达了。

    为什么农民和匠人会出现,答案很简单,秦有志和赵高远带着敌人来到了西部二族的地盘,正在残杀他们的手足同胞。

    作为同宗同源的骨肉血亲,他们岂能坐视不理,夜里各个村庄、城市离战场比较远,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天亮之后,当他们发现是王族和自己的大军作战,又听到铸大器连夜派出来的人说两位族长被困在兑河北岸,此等大事,这些人岂能隔岸观火。

    西部二族的族民是彪悍的,作为铜匠金匠的鼻祖,与金属同样的强硬的性格在此时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些人虽说战力不强,奈何人数众多,十多万男女老幼一起杀来,南岸的王族大军如何招架得了。

    在后土领域,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秦有志和赵高远都知道该怎么做。

    撤出战斗,这是唯一的办法。

    族民加入战局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族长被困了。

    族长是他们的精神领袖,就算有罪有错,也只能是让族内所有长老进行惩处,外人如果要杀自己的族长,所有族民便要奋起抵抗,这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同样的,只要族长安全了,这些西部二族的族民也不会对王族大军怎么样,他们本就只想好好生活,不愿意制造仇恨,更何况,他们既是西部二族的族民,也是后土领域的平民,王族的人他们还是要尊重的。

    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任何一个称霸或者曾经称霸过后土领域的氏族族民的一种特权,只要王族大军撤出战斗,非但西部二族族民不能追击,就连金戎、铜方也不能追击。

    南岸的战斗,便因为西部二族族民的参战而宣告结束。

    南岸虽然结束了战斗,但是北岸的战斗还没有停止,族民的特权只能在本氏族的族地生效,在王族的地盘,西部二族的族民自然不会起到任何影响。

    十几万族民聚集在兑河南岸,场面也是十分的壮观,一直站在城楼上的卫城夫自然也是看到了这一场景。

    面对氏族血缘的力量,就连这个后土第一勇士也不得不避其锋芒,没有南岸大军的牵制,北岸的进攻便已经毫无意义,装备上的差距已经让何据、川袭、江震、兑西山四人焦头烂额,再继续缠斗下去,只会是毫无意义的消耗战。

    看着滚滚流淌的兑河水,向来沉稳的卫城夫不得不长叹一声,随即终止了北岸的进攻。

    至此,兑河平原之战结束。

    此战,西部二族投入兵力八万人,战死或重伤致死者两万,轻伤三万,没有人被俘。

    王族投入兵力六万三千人,战死或重伤致死者近两万,轻伤四万,没有人被俘。

    整场战斗由于西部二族渡河人数众多,只要中箭坠河,基本就难以生还,因此死亡人数较多,但是由于装备上的优势,受伤者反而比王族大军少。

    王族这边由于都是在岸上击敌,受伤者能得到及时救治,所以死亡人数较西部二族少,但是由于装备和人数的劣势,王族大军几乎是全员负伤。

    这样的结果虽然让卫城夫不太满意,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也是无可奈何,能拖住西部二族这八万精锐整整一夜,其实卫城夫也没有太多的不满。

    22日午时,西部二族所有人终于回到了兑河南岸。

    休整了一日,金戎和铜方便于23日辰时启程开始返回坚固城。

    大战之后全员负伤的王族大军此时已无力追击,也只能就这么看着金戎、铜方撤离。

    兑河平原之战结束并不意味着西方战事的结束,王族将士的不甘并不代表卫城夫心中是不甘的。

    就在金戎、铜方渡河后不久,东方战事结束的消息就送到了卫城夫手里,算算日子,这一夜的鏖战正好牵制了金戎、铜方回援的时机。

    只要卫亚卿进军顺利,22日就应该进入了中部二族族地,25日应该能到坚固城下。

    而金戎、铜方带领着疲惫之师,进军速度再快,也要在26日夜到达坚固城。

    在这样一个靠马传递消息的时代里,通信总是慢的。

    卫城夫不知道的是,粟立、谷满在兑河平原之战结束的时候,已经把东部二族的虎符交给了黄尚,收到了虎符的黄尚在季叔历的建议之下命令城卫军统领许国与粟立、谷满一同前往精农城调兵围剿坚固城。

    就在金戎、铜方离开兑河平原的时候,狮伏、虎温的大军早已进入中部二族族地多时,再有一天便能与医明会师。

    至于巫生的两万人马,当然是随着王族与东部二族罢兵而撤退了。

    23日,看着巫生的部将带着人马回到仁义城,黄医谷哪能让巫生闲着,各路人马都在往坚固城集结,巫生的人马若是不动,黄医谷那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后土领域九个顶级大族,近二十万大军,此时此刻都在朝一个地方进发。

    那是被称为后土第一坚城的地方,一个从未被攻破的城市。

    正站在坚固城城楼上的金锐、铜炼根本就不知道,一场后土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将要在他们这里上演。

    他们是否能如同后启王时期一般,抵挡住围城大军的进攻,继续保持着不可能被攻破的神话。

    是否这次,围城大军能够一鼓作气剿灭西部二族,打破这个神话。

    或者,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呢?

    能够回答的这个问题的,恐怕只有时间,或者,还有这后土领域唯一的王。

    当大军行进的烟尘消失在无尽的岁月中时,一位肩负重任的使者终于停止了他长达半个多月的征途。

    他的归来,是否会影响这后土领域唯一的王,让这个少年王者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战马长嘶,轻轻落地,来人看着半月未见的王城,竟然生出了些许眷恋之意。

    来到宫门前,整了整还没有弄乱的衣冠,在侍卫军恭敬的目光下,他大踏步的走进了这后土领域最高权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