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纪事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玉家族长

    第二日天刚放亮,太后便派人来叫王爷,说要和儿子一起吃早饭。早饭桌上,果然皇上和万大菊都在,万大菊持妇礼,很是贤惠的样子,炕上炕下地盛粥剥蛋。太后连声夸赞她会做事:“有了身子了,多歇歇,来一起坐。”皇上更是一脸心疼:“要奴婢们干什么的,快坐下吃,饿着我儿子了。”王爷见不是事,只得闷头喝粥。

    胡乱吃了点,王爷准备出门,却不见大鞍子、大蹬子等四人,便站在庭中喝了一声。四人闻声从耳房里窜了出来,一边还抹着嘴。王爷走进耳房一看,七八个侍卫正围着桌子撒欢吃羊肉泡馍,糖蒜嚼得脆响。大蹬子不好意思:“王爷您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这王妃给我们安排的早饭,还没吃完呢。”又给王爷介绍:“这几个都是我们的同门。”王爷看看那四碗没吃完的泡馍,想想刚才的淡粥:“你们兄弟也难得一见,先吃吧,一会儿去三无堂候着。”说着自己走了,本欲回王妃那儿再吃点好的,转念一想,儿子也要紧,遂往练武场去。

    那儿本是自己从小去惯的,熟门熟路,老远就听到呼喝声,很是亲切。谁知到了那里,夜言和儿子都不在,银通门的屠门主领着诸人在练功。王爷看了一会,见那个小珠子也在其中,像模像样的,颇有几分天赋,于是招手将屠门主唤了过来,叮嘱说:“这个小妮子是个练得出来的,就让她练硬功,好生教导。”屠门主应声是,笑道:“王妃已经嘱咐过了,让她按着自己的路子练,以后持朔杀敌也不是不行。”又说:“这里人多眼杂,大皇子今年开始已经不大来了,怕被窥了底细去。王爷放心,我们都是他的师父,各家绝学轮流传授,大皇子学得好着呢。现在他在星坛晨练,那里清静。”

    王爷颇有点讪讪,羊肉泡馍没有自己的份,连练武都插不上手。父皇在时,星坛乃是禁地,自己从来没有去过,谁知儿子却将那里当成了练武场,不知星婆婆怎么想的。

    正在百无聊赖,忽听耳后有人来,大盖子轻声问:“王爷,要不要再进些点心?”来得正好,王爷施施然跟着大盖子去了。

    到了三无堂的小餐厅,大皇子已经坐好,一只脚搁在椅面上,两只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想是和那些江湖豪士们学的。见父亲进来,赶紧坐好,招招手:“父王早上好!”瞬间又变回一个白白嫩嫩的好宝宝。桌上碗筷齐全,已经摆了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汤粉,香气扑鼻,王爷心下暗喜,果然有泡馍吃。

    “让开让开!”王妃戴着双厚棉手套,双手举着一只厚厚的平底锅出来,砰地一声放在桌上。锅子里吱吱直响,王爷伸头一瞧,并不是饼,而是一锅子的煎饺。平菇递上一碟葱花,王妃洒一半在煎饺上,又倒一半在汤中,双手一拍:“开饭!”这边宫婢们流水般送上醋碟、辣酱。王妃介绍:“牛肉煎饺配牛肉粉丝汤,剁椒酱我自己做的。来人,给王爷上香菜。”王爷失望:“还以为咱们也吃泡馍呢。”王妃看他一眼:“那玩艺儿味道太冲,儿子一会儿去上学,怕冲撞了夫子们。明天是上朝日,和大臣们一块儿当午饭吃呗。”

    大皇子轻轻巧巧盛了一碗粉,放在父亲面前,敷衍一声:“父王好用。”再盛一碗,自己调了醋酱,开开心心吃了起来。王爷看他不先敬母亲,本想教训几句,怎奈一低头,便看到儿子拿脚搁在母亲腿上,王妃挑了底最脆的饺子放在儿子盘中,看他吃得津津有味,打心眼儿里笑出来。原是母子亲厚,最亲近之人何用客气虚礼。

    这煎饺配汤粉甚是美味,王妃边吃边说:“今天老太爷要到了,一会儿你去接接。”王爷很是迷糊,看看摇头晃脑喝汤的儿子,觉得这话应该是对自己说的:“哪个老太爷?”

    “你玉家有几个老太爷?”

    “……”王爷愣了一会,猛地站了起来:“老太爷!从祖地来的?他怎么来了。”

    大皇子吃完了,抹着嘴向老爹解释:“老太爷来吃葱焖鲫鱼的,祖地吃不着活鱼。”说完招呼一声,带着人上学去了。

    葱焖鲫鱼?王爷懵了。上回见老太爷,还是自己大婚的时候,再上回,是大哥大婚的时候。父皇崩逝,老太爷没来,这会儿倒来了。祖地远在荒漠,以老太爷的身体,坐着车慢慢过来,晃上三个月都不奇怪。这玉族的老族长此番何来,王爷大致有些猜测,算算时间又觉得不太可能。

    王妃看他惊疑不定,拉着他去了厨房,往水缸里一指。王爷一看,一缸子的大鲫鱼,游得甚是欢快,不禁气结。王妃哈哈大笑,命人备马:“王爷要往城外,多跟些人。”

    直到晚饭前,王爷才恭恭敬敬迎回了玉老族长。老族长与太宗同辈,今年已经快八十岁了,仍是耳聪目明,乃是玉族的镇海神针。

    前朝腐朽,民不聊生,世代居住在苦寒荒漠之地的玉族率先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义军主力本就是玉族子弟,大战打了一年又一年,子弟军战死了一个又一个,也因此玉族比哪家都更重视子嗣传承。

    太祖立国,开创玉朝,走出了祖地,征战天下。太祖一生未娶,战死后族中推出太宗为帝,老族长便在祖地筹谋,继续为太宗输送马兵粮草,安定后方。族中为太宗所娶的是白家女子,生下孩子后未满月便披甲上阵,为自己的丈夫儿子断后战死。太宗带着襁褓中的先皇,一路征战,打进了旧京,真正坐上了帝座。

    现在这座玉宫,原是前朝旧殿,照规矩本该烧了重建,好在太宗爱惜物力,念及这些都是民脂民膏,再加上天下动荡,无暇顾及居处,又无皇后主持后宫,索性便一直住了下来。其实太宗在这座宫里的时间不多,总是征战在外,直至战死。

    当时先帝才十七岁,扶柩归灵接过军杖,还是不时出征。族中为先帝娶了木家女为后,替他镇守京都。那年先帝带兵在外,前朝余孽围困宫城,木皇后怕丈夫分兵分心,输了全局,不让人出城报信,自己带着京卫、侍卫和宫婢弃宫而走,凭着大人峰地形,苦守一月,亲自仗剑杀敌,将敌军拖住了整整一月。待先帝回军,大人峰已成人间地狱,尸积如山,木皇后身中十余箭,至死不弃剑。

    “皇上和王爷自然没有见过你们这位嫡母,这是你们父亲的伤心事,想来他也不愿提起。只不过,凡事都有因果,想想后来宫中诸事,你们父亲对木皇后的敬重,你们也该明白。”老太爷端坐堂中,看着坐在下首的皇帝和王爷,一脸肃穆。

    玉朝学子,必修国史。这些事,本是诸人从小便听得熟的,此刻听老族长亲口道来,虽是三言两语,却比史书所载更为惊心动魄,当年先烈为了起义时的誓言一代代视死如归,不但捐躯洒血,更付出一生至亲至爱。

    “我玉族的命运,便是以自身性命乃至全部,换取天下的安定和乐,这是我们与众星的契约。做我玉朝的皇帝,注定要寸寸成灰,身如灰,心亦如灰。”老族长看看玉立,满眼痛惜:“立儿,过来,到爷爷这里来。”皇帝满眼不解,不敢违抗,勉强蹭了过去,很是嫌弃。老族人抚了抚他的肩,一声长叹,看向王妃:“泉儿,当年是我拿着后璧亲自去远景书院,将你求娶回来的。做我玉家的媳妇,最是命苦。你爹爹原舍不得,是我用天下大义说服了他,这些年,苦了你了,以后的年份,你还有得苦。是我们这些老不死的对不住你。”

    王妃靠在老人膝下,捂脸大哭:“老太爷,自从爹爹去后,只有你知道我了。”

    这一番对话极为玄妙,别说皇帝不懂得,在场的均若有所思,只是不由自主垂下泪来。大皇子一双大眼从左转到右,再从右转到左,最后落在老族长身上。老太爷不禁微笑,伸出手来,大皇子蹦上前去,靠在老太爷怀里,抬头在老太爷耳边悄悄说:“太爷爷,你是不是和星婆婆是好朋友?”老太爷呵呵笑:“玉族和历代星婆婆都是好朋友,以后你也是。”

    大皇子一拍手:“你们看,太祖爷爷战死没皇后,太宗爷爷也是战死但有皇后有儿子,我爷爷没战死是病死的,有皇后有两个儿子,我大伯伯肯定不会战死,他有皇伯母马上还会有儿子。这不一代比一代强了么,等到我,肯定是越来越好了。”

    皇帝大怒:“反了你,轮得到你小子吗,以后是我儿子当皇帝。”

    没人理他,大家都在笑,老太爷边笑边搂紧了大皇子:“这倒是!这倒是!我们玉家改命,就从你开始。”

    大皇子把老太爷往外拖:“太爷爷走,吃葱焖鲫鱼去。”

    “走走走,良儿一起。”一老一少携手出门,身后跟着一大串人,将皇帝一人留在了厅里,莫明其妙。

    晚餐果然有葱焖鲫鱼,上面满满铺着小葱,鲜香浓郁,是王妃亲手烹饪。鱼要鲜活,现剖现烧,王妃当着老太爷的面做菜,煎得满屋鱼屋,腾得满屋酒香,又焖得满屋葱香,老太爷伸长了脖子,口水差点儿就滴到胡子上了:“泉儿啊,可以吃了没有,可以了没有啊?”王爷心下嘀咕,看这样子,除了讲故事,还真是来吃鱼的,这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