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了丞相大人得加钱
繁体版

第五十章 种云要活的长久

    种云从陈群嘴里知道了,杨修做过的的“奇闻异事”。

    曹操领兵与刘备争夺汉中,兵至潼关,见一曹娥碑图轴挂于大堂。

    蔡邕在碑后,写有“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而杨修比曹操更早猜出这八字之意。

    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乃受五辛之器。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

    曹操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

    杨修自恃才思敏捷,比谁都快出三十里,而种云一语道破杨修的命运,杨修太过卖弄,彰显才华的同时无疑贬低了他人,容易树敌。

    “如今大争之天下,夫为不争,故天下不能与之争,杨修连猜谜都要跟曹操一争高下,不会有好下场的。”

    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在盒上写了个“一合酥”放置台上,杨修拿来就吃,说丞相命“一人一口”,此事曹操已动大怒,仅因惜才而并未怪罪。

    这些尚属小聪明无关痛痒,那么一旦关系到军国大事,就另当别论了。

    公元219年,曹操亲率大军,进军汉中,刘备据险坚守不出,有一天部下向他请示军中口令,竟答以“鸡肋”。

    杨修听后立即收拾行装,别人忙问其故,杨修答:“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

    曹操得知,勃然大怒,终于不忍了,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处斩了杨修。

    曹操早已心生退意,杨修此举无异于公之于众,看破不说破都不懂。

    种云更重视的是曹丕。曹丕因《洛神赋》与《七步诗》,被描述为一个阴刻之君。

    “诗人”曹操也一直偏爱,才华横溢的文人曹植。曹丕虽为长子,身后多为大族势力,颇受忌惮。

    曹丕能够夺得世子之位,也并非一人之功。曹丕更像一个不被爱的孩子,换做今天,在公司里,应该说他就是一个不受器重、心怀怨气的员工。

    曹丕虽文采不及曹植,但与曹植不同,曹丕也算得上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中,也曾说曹丕“潜龙在渊”。

    曹丕的厉害之处,也的确是韬光养晦,然而没有什么是平白得到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草船也借不来箭。

    曹丕有一段自评,“五岁学剑,六岁学射,白日习武,夜晚读书,多年以来,日夜不辍,不是一人之得失,一家之天下。上乘父志,下安万民,匡扶时还,还天下以太平。”

    曹丕有一次外出游猎,巧遇崔琰。崔琰是朝中老臣,用世家的话说是“当世大儒,真正把清高活进了风骨里。”

    崔琰见曹丕留恋游猎,便直言到:“为何袁氏拥百万民众,地跨整个河北,为何三年就被击溃?袁氏兄弟放纵作乐,暴虐乱法,不应忘国家社稷。”

    崔琰本是曹植岳父,曹丕愤然于心,经点拨大悟,烧了所有猎具。

    曹丕叹到:“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认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从此用功朝政,而后,曹丕还亲自去寻崔琰,下跪请罪,终俘获老臣之心。

    而崔琰也的确站队曹丕,可见曹丕有一定人格魅力。

    不论曹操还是曹植,都把一同打天下的元老当做爱人,对待他们,比对自己的妻子还真切。

    荀家是曹操最仰仗的臣子,“衣带诏”事件刚过,荀家对汉臣多有包庇之意。

    曹操曾与荀彧有如下对话:“我给了令君绝对的实权,也就要给令君绝对的信任,宛若民间夫妻,互相谁没个小心思。但临大事,则能同甘共苦,肝胆相照,你我之间,亦该如此。”

    不得不说,曹操一生除了多疑外,是个非常爱惜人才的君主,曹操还有三哭郭嘉的故事。而反观如今,企业合伙人互撕,情况屡见不鲜。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死于讨伐袁绍的途中,同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

    种云的教训是,成功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学会隐忍。在不顺之时韬光养晦,只要足够有能力,总会有出头之日。

    荀彧为汉朝老臣,终身以匡扶汉世为己任,种云的消息是,荀彧为突发疾病而死。

    三国演义说了一个故事,曹操迁都之后不臣之心暴露无遗,荀彧接到曹操的空食盒,自知已无汉禄可食,自尽而亡。

    这个故事是说一个道理的,很多东西是原罪,一步错步步错。而后想转型,也是非常困难。

    世家子弟内部矛盾很多,司马懿与杨修在月旦评,争论《咸有一德》是否纳入《尚书》。

    当东汉乱世,很多书简已遗失大半,此前,司马迁、郑贤等圣贤认为《咸有一德》原本不是《尚书》中文。

    司马懿认为圣贤也会犯错,《咸有一德》中称“为君者要常修德”。

    在司马懿看来:“研究著书,怎么能说做无用之功,学识之对错,不仅关乎于文字,更关乎于态度。”

    很多事情,人们总是敏小事而不顾全大义,态度绝对比细节重要。

    三国时代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不管曹操还是孙权、诸葛亮还是周公瑾,都是输家。

    统一天下的,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如果没有后期的五胡入华,司马家族或能统治天下更久。

    要知道,一个家族要想实现点儿理想抱负,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历史上,司马家族是高寿家族,司马懿活到73,熬死了曹魏几代皇帝,而其弟司马孚更是活到了93岁的高龄,经常看到司马家的人练五禽戏。

    种云也很奇怪,明明华佗的秘密在他手里,为啥世家也都有华佗的五禽戏!看来他低估了华佗,也是狡兔三窟。

    种云也在练习五禽戏,不过效果不是很明显,他试过,不能一夜七次郎!这可不行,他的世家好女太多,可得雨露均沾。

    这边曹魏是勤换CEO,自身实力越来越差,根本压不住场子。另一边世家则是逐渐积累人脉,不断蓄力。

    最后的结果,即使司马家得不了江山,也会被其他世家夺取。种云也有想法,他也想问鼎中原。只有活得久,才能等到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