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浮光
繁体版

第11章 蝉鸣盛夏

    写着写着零食,突然想起来好多昆虫也能吃,是不是有一点重口哈哈哈……

    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蝉了,这个我记忆特别深刻,容我细细道来。

    我们家才搬到村子外面的时候,路边有两排非常高大的杨树。那时候路边种树是村里很重要的一项收入来源,杨树长的又快又直还不怎么需要打理,而且耐湿耐旱好养活,载在路边夏天还有大大的树冠遮阴纳凉。总而言之,都是优点几乎没有缺点,于是在连接各个村落的公路土路边就都种满了杨树。

    杨树多好啊,叶子大大的,每年夏天的时候风一吹过,叶子便如海浪般“哗啦啦”的响起来,绿色的那一面光亮水滑,毛茸茸的那一面可爱矜持,我好喜欢在树下面看杨树叶子被风吹的翻转滚动,那种场景像麦浪一样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无尽的希望和活泼。

    麦收结束后,就开始有知了出现了,最早出现的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知了,我们叫做“麦知(jí)了”,这种知了的出现预示着可以开始抓蝉了。

    天刚黑的时候抓蝉开始了,我们会拿着用纱窗布做成的小袋子,小袋子上有绕着开口缝好的铁丝,可以把袋子收紧放松,还会拿上手电筒。我们全家都喜欢抓蝉,于是路两侧一起来,一边一两个人,从门口出发一直走到另一个村子的村口。蝉从土里出来后会去找树,然后从树根底下一直往上爬,我们要找的就是已经爬上树干的知了,等它爬高了就够不到了。蝉在绿色的杨树皮或者黑色的木电线杆上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树上有疤或者是柳树皮就很难看清楚了,所以我们每棵树会转着圈仔仔细细地检查。走着走着天就黑了,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手电筒的光亮才能看清楚,因为蝉爬出来的时候有早有晚,等走到尽头往回走的时候还会仔细地再看一遍。

    这样走下来每天晚上能抓到二三十只蝉,回家后用水把泥土洗干净,就可以用油炸着吃了,蝉炸完了特别香,因为还没有脱壳肉又白又嫩又好吃。有的在树上或者袋子里已经开始脱壳了,炸的时候要么是半拱着还没有完全脱出来,有的是刚脱出来还很白嫩,最不好的是脱出来有一会儿的,不知道为什么身上会有很多黑色的液体,还有的已经略微变黑了但是还不是很硬,这些炸完了都不如没有蜕壳的好吃。

    因为有这样嫩的蝉吃,我们没有吃过已经变黑了的可以飞的知了吃,但是我们也会去抓这样的知了。有两种抓法,一种是用一根竹竿尽头绑一个小网袋,等中午知了叫的时候,看到知了用网袋去扣住,然后装在袋子里,一中午也能抓不少;还有一种是晚上的时候在树底下烧一把麦秸或者干树叶,附近几棵树上的知了就会鸣叫着飞到火里去,就可以很轻易的抓住,但具体什么原理不太清楚。这样抓到的知了太老了不好吃,甚至肚子里还会有虫子,我们就会喂给家里的猫和狗吃。

    据说知了出土后不吃任何东西,除了喝喝露水,就一直唱歌,唱够7天就死了。我去抓知了的时候经常碰到在树干上死掉的知了,还保持着抓着树干唱歌的姿势,但一碰就就掉下来了,外表还是很完整的甚至眼睛还是亮的,但掰开一看里面都发霉变绿或者变白了。

    其实还有一种知了,我都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子,或者见过也不知道,我们把它叫做“伏了(le)”,因为它一般入伏的时候才出现,和一般的知了叫的声音也完全不一样,其实它们的名字就是它们的叫声,一个是“jíliǎo~~jíliǎo~~”,一个是“fúle~~fúle~~”,此起彼伏的声音成为我记忆里盛夏的背景音,一直响在我的脑海里。

    我今年夏天回了趟老家,发现现在知了真的很少了,转了好久才捡到3个蝉蜕,也只听到了几只蝉稀稀拉拉的鸣叫声,它们是怎样从我们的村庄消失的呢,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开始是路边的杨树长够个,就都砍到卖掉了,再种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种杨树,种的柳树,其实柳树根本不实用,因为它个子矮叶子细长,根本起不到遮阳效果,而且柳树枝很脆树枝很容易断裂。杨树刚砍掉的时候蝉从地底下爬出来没有树干可以爬,于是只能待在草地上,早晨又会有很大的露水,导致很多蝉一直到太阳升很高翅膀才能变硬飞走。我发现这个规律后,每天起大早把脱了蝉皮但还不能飞的嫩知了捡回来,炸一下口感也不错。与我一起行动的还有地上的蚂蚁,他们会集体行动,把不能飞的知了一点点咬死拖回洞口,我还看到有猫一早去四处捡蝉吃,也许还有其它我不知道的动物在行动吧,反正这一波之后知了的数量大减。

    中间其实知了数量反弹过一次,就是地里种的那批杨树长大后,蝉突然有了巨大的栖息地,于是数量达到了顶峰,大片的林地里蝉鸣激荡,似乎它们迎来了种族膨胀爆发的难得机遇,大量的蝉卵随着树枝落在了林地的土壤里。高峰之后很容易遇见谷底,后来有一年这些林地的杨树就全部砍倒收割了,巨大的产量把当年树干的价格打到了谷底,我记得很粗的树干才几十块钱一根,大家算了下账,发现种树哪有种粮食划算,于是把树墩都挖了出来重新种粮,为了不影响粮食生长需要把地面下四处蔓延的树根去除,大量的旋地机在之前的林地上日夜不息地工作。

    据说一般的蝉是7年蝉,也就是从蝉产卵后一直要经过整整七年,蝉卵才能变成成蝉从地下爬出来变成知了。还有28年蝉、4年蝉。我不知道老家的蝉是几年蝉,但我知道随着旋地机的深耕,好多蝉卵、幼蝉死于未见天光的地下,它们没来得及爬上树干、张开翅膀、在夏日里欢唱,就死在了黑暗的泥土里。少量命硬的蝉出土后也找不到树木栖息产卵,当时路边的树也都砍掉了很多,后续没有继续栽种乔木而是种了许多冬青碧桃等灌木。

    蝉没有家了,没有安静的土壤供它们长大,也没有茂盛的树木让它们一展歌喉,它们大量地死在了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