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浮光
繁体版

第2章 准备过年

    上一章提到在新年的烛光中疯跑的场景,我就想写写过年,觉得这种传统的过年方式可能会随着时间日渐消失,不如我就用文字记录一下。

    从腊八开始写吧,俗话总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天大家多少都会腌点腊八蒜,但不是像现在这么讲究,就是随便扒几头蒜的皮,然后把蒜瓣子丢到醋里去,有的人家不爱吃也不多泡,大人随手泡一两头就得了。我们那边很少有人熬腊八粥,主要是腊八粥要好多种豆子,一个是农村可能很难凑到这么多样豆子,买也不好买还得花钱,另一个是太费火了,那时候都是用柴火烧大铁锅或者用蜂窝煤炉子做饭,要想熬八宝粥那可就费劲了,要是火候不到有的生有的熟就又耽误饭又心疼东西了。

    然后各家最主要的就是过年要采购了,买菜买肉卖鱼,买对联爆竹香火烧纸什么的,那时候大家很少买衣服,盼着过年买件新衣服但是也挺少如愿的,一般都是捡大人或者哥哥姐姐的衣服穿。

    买菜得买又好看又能放的,啥叫好看呢,北方农村基本上一到冬天就老吃白菜咸菜,那就得买点红的绿的,比如西红柿黄瓜蒜薹芹菜啥的,对,就这些现在看起来很普通的菜,不敢太早买韭菜之类的,因为很容易烂,然后用塑料袋包起来放在凉快但是不结冰的屋子里,又怕坏了又怕冻了,要是屋子里容易结冰就给菜盖上破衣服被子啥的。对了,还得买好多香菜,过年大炖菜得放香菜,上供为了好看也要放好多香菜。为了保存和凑样数儿还得买好多干菜,比如干黄菜花、海带、粉条、粉片等等。我那时候最盼着的就是买点蒜黄,因为这个菜那时候我只在过年的时候吃到过,特别嫩颜色又那么黄所以就很喜欢,但是大人也不是每年就买,农村买东西很多时候要取决于有没有卖的,有时候又太贵了或者买了怕坏了等等原因没有买。

    还得买肉呢,基本上就是买猪肉鸡肉鱼肉。羊肉吧,一个是有膻味再一个是好多羊肉都是假的,据说有一次我爸买羊肉还插着羊尾巴呢结果好像是猪肉还是什么肉,总之并不是羊肉。牛肉呢,还是不好炖费火,我记忆里好像家里买了牛肉就没有炖好过,尤其是农村的牛肉可能都是老牛肉没有高压锅基本上是不可能炖烂的,撑死了就是买点牛肉绞成馅儿包饺子,但说实话除了吃着有点硬有点油感觉不出来啥,据说也有拿老母猪肉假装牛肉卖的,因为老母猪肉发红。猪肉一般买好多,做方肉也是它,做馅儿也是它,舍得花钱的时候就买点猪蹄子猪腿啥的,快过年那几天用大灶锅放水调料一顿猛煮,熟了之后再熏一下,然后放在铁盆瓷盆里放院里或者配房的缸里盖好了,怕老鼠或者猫偷吃。鸡我们一般需要买几只烧鸡,或者干脆自己家养了鸡啊鹅啊的,自己宰了炖了熏着吃。鱼会买两三只大点的鲤鱼,杀了后要裹面炸了。这些猪方肉、熏鸡、炸鱼除了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上供。

    对了,还得买水果零食呢,水果我记得基本就是苹果和橘子,香蕉也会买但是得仔细放,因为香蕉一受冻就会发黑,不管是上供还是待客就不好看了。得给孩子买点糖葫芦和甘蔗啊,这都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的好吃的。再有就是得买瓜子和糖,我妈喜欢买一大袋子瓜子好像是10斤还是20斤一袋,因为大家可以边嗑瓜子边唠嗑再喝点茶水,糖买的越来越少,孩子长大了就都不爱吃糖了。我爸爸还喜欢自己炒花生,要去河沿边挖沙子,然后把沙子滤干净,倒在大铁锅里,放上花生一起炒,得特别注意火候,火小了没香味火大了就会糊了,好几次都糊了,因为看着正好了,但沙子花生都有余温就给整糊了,糊了也得吃啊,就是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了。哦,还得买点柿饼子和黑枣,这个也是几乎每家上供都得用的,和橘子糖摆一碟一碟的,又好看又不怕冻坏了。

    然后杂七杂八的也得买不少,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三轮车甚至走路去赶集,买不了多少东西的。我们那边的集一般是镇上才有,5个地方轮,比如某地是每月初一初六是集,另一个地方就是初二初七是集,离我们村比较近的有2个集,即便是这样也是得赶好多次集才能把过年的东西采购完,有一些大家都要买的东西偶尔会有人走村串巷的卖,比如锅碗瓢盆啥的,这个买的人也不好带所以会用驴车拉到村子里卖。村里倒是也有小卖铺,但是那时候小卖铺进货很少都不卖菜的,一直到我初中左右村里的小卖铺才开始卖菜。在临近过年的最后十天里,买东西进入冲刺阶段,集上几乎就是人挤人了,自行车都只能推着走或者存在集市外面的存车处或者寄存在熟人的摊位上。前面的时候光怕买东西买多了浪费钱,最后几天又开始担心买东西买少了缺啥少啥的不方便了,最后一顿狂买,还可能和家里其他人买重了,反正一般都会买多。

    我忘了是二十几贴对联了,把水烧沸倒进面粉里,赶紧搅和就是浆糊,然后用刷子在墙上刷一层把对联贴上,大门上要贴对联横批福字或者门神,迎门墙家里的窗户上也得贴福字,门上得贴喜庆的福娃娃,有时候还会贴上小对联,反正一眼望过去红通通的。除了贴对联还得挂柏树枝呢,这是北方少见的冬天还绿油油的树了,村里有一片老坟场,里面种了好多的柏树,树上有好多野鸽子,拉的地上都是鸽子粪。平常很少有人进老坟场,赶上过年了,大家就会三五结群地去掰树枝,一家抱一堆儿回家,然后再把细树枝掰好捆成一串一串的,除了门两边挂两串,每个上供的地方都要挂上一串,除了好看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插细香。

    对了,还得蒸馒头呢,要蒸好多的馒头,过年那几天是不再蒸馒头的。除了普通的馒头,还有花馒头和花糕,花馒头就是普通馒头用筷子点上颜色,花糕就是一层面一层红枣再一层面,上面再做各种花朵造型,熟了之后也点上颜色。颜色是年前集上买的,一小包一小包的,一般就红绿黄三个颜色,拿小酒盅搁点水化开就能用。有的还会蒸点黏窝窝吃,是用一种很黏的米磨成面蒸熟,有的还会放点红枣或者做成红豆馅儿的,熟了之后热的时候什么都粘,凉凉了之后又很硬,但的确很好吃,但是做起来麻烦做的人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