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AI,我教棋圣下围棋
繁体版

第40章 唐长老的围棋教学

    五天来,杜若飞揪着那件事不放,一直没给陈义和张永元好脸色。

    在临战纪孟飞前,又提出“不能用点三三”的怪要求,更显得不可理喻。

    经过张永元提醒,陈义才发现杜若飞或许出于好意,才绕着弯子提醒。

    如果她不是女的,不是梁少卿的妹妹或师妹,陈义觉得三人说不定能交个朋友。以后在西湖道场这个大磨坊里讨生活,互相能有照应。

    没曾想,杜若飞竟在最后关头跑了。

    陈义隐隐有些失落——少了一个尖酸刻薄的对手,有点不好玩。

    张永元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一个女孩子能抽出七天时间参加入学比评,已经非常了不起。至于日复一日地参加道场轮弈,根本不可能。

    轮弈缺席太多,迟早会被道场劝退除名,还不如不领腰牌,至少留个体面。

    陈义道:“也是,反正她家肯定很有钱,不缺一两、二两例银。”

    “可不是吗……别说话,胡老板来了。”

    胡肇麟是扬州有名的大盐商,富甲一方,性格却十分直爽。

    系好腰牌后,还在陈义肩膀上重重一拍,说了一个句“好好干”,惹得旁边的棋士羡慕不已。

    发完所有身份腰牌之后,便是正式为新弟子授予棋份,分配甲、乙、丙三等的环节。

    西湖道场非常大,划分为桃花、听秋、青霞三堂。

    其中,桃花堂的屋舍最为明亮宽敞,园内种满桃树,景致极佳。因甲等棋士在内习棋和居住,又被称为甲子园。

    听秋堂次之,供乙等棋士使用,两人一间屋。

    青霞堂最差,除了棋室和大通铺什么都没有。

    除了习棋环境不同,主讲教授也有区别。

    桃花堂的主讲教授是二品棋士曾井山,据说能和程兰如、梁魏今、徐星友等一流国手掰手腕,分先对弈不落下风;

    听秋堂的主讲教授是三品棋士卞相杰,异域人士,胡肇麟花重金挖来的高丽国手;

    青霞堂的主讲教授叫唐伟,新晋没两年的四品棋士。相比前两位高手,可算“不知名棋手”。

    不过,张永元私底下介绍过,唐伟虽然只有四品,却经常跨品赢棋,堪称棋坛的一股泥石流,绝对不可小觑。

    陈义惊讶问道:“不是品级越高越厉害吗?”

    张永元不以为然道:“升品也要时间呀。唐伟那么年轻,攒不够正式对弈的盘数,暂时没法升上去而已。你以为谁都像老范、老施那样,以四品棋士的身份拿棋圣头衔,直接晋升超品?我看,以曾井山之老迈,唐伟赢他不足为奇。”

    “原来如此。”

    陈义恍如大悟,棋品只是一个头衔,不能完全代表实力。棋品高者实力固然毋庸置疑,棋品稍低者却未必差,只是缺少时间攒盘数而已。

    很快,新弟子的棋份也按比评时的战绩定了下来。

    其中,杜若飞以十九战全胜,连斩四员六品棋士的傲人战绩,被授予五品下棋份(缺席),分到听秋堂;

    陈义战胜包括纪孟飞、胡金科在内的四个六品棋士,不过输给了张永元,只授了六品中;

    张永元就更不用说了,只授了六品下。

    和大部分新弟子一样,陈、张二人都分到了青霞堂。

    陈义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因为他听说青霞堂的教习内容更加基础,很适合他这个“新手”涨棋。

    张永元完全不想睡大通铺,不过听秋堂内的乙等棋士都是杜若飞那样的怪物,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就不敢说什么了。

    按约定,晚上在酒馆摆了一桌烤全羊。除陈义、张永元之外,席上还有陈星、张世昌、小月琴等五人。

    陈星长那么大,从来没见过一整只烤羊,吃得不亦乐乎。

    张世昌也举杯祝贺陈、张二人成为同席。

    众人兴高采烈,喝得酩酊大醉。

    可惜范西屏受钱长泽之邀,已匆匆赶往松江,只留下“日后再吃”的寥寥数语。否则,整个庆功宴就完美了。

    三天后,陈义收拾包袱前往道场,正式修习棋艺。

    他本以为,道场的修行一定奥妙莫测,没想到出乎意料地基础。

    主讲教授唐伟一上来便丢下一本《玄玄棋经》,要求所有新晋弟子抄一份,并将里面的《棋经十三篇》全部背出来。

    《棋经十三篇》里,全是类似于“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这一类的文字,看得人头晕眼花。

    陈义还算好的,能认得所有的字,意思能猜出个三四成,不识字的新弟子就抓瞎了。

    比如张永元就不识字,只能求着陈义一字一句地解释,然后死记硬背。

    总的来说,《棋经十三篇》就是围棋的基础理论。比如说常见的“立二拆三”、“立三拆四”,里面就有论述。

    此后一连三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背书中渡过。其枯燥乏味,让陈义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部分时间,用于与青霞堂内的其它棋士轮弈。

    轮弈不用抽签,就照着唐伟每日公布的对弈名单抓对下就行。

    青霞堂总计三十名新老棋士,每日一人,一个月内总能轮流下个遍。

    陈义打算修炼棋艺,于是不再唤醒绝艺,凭自己的实力去下。

    结果显而易见,一连输了三局。

    因为在青霞堂净输八局会被劝退除名,吓得张永元高呼邪门,然后连夜帮他恶补围棋定式。

    不帮不行,如果没有陈义,就没人教他背棋经了。

    就这样,直到所有人将《棋经十三篇》背得滚瓜烂熟,才开始下一项修行内容——做死活题。

    所谓死活题,就是在棋盘上摆下黑白残子,或考虑白先如何杀黑棋,或考虑黑先如何做活。

    总而言之,就是考虑一个局部棋块的死活问题。

    所有死活题均出自《玄玄棋经》,总计有100道。

    陈义在背棋经时占据优势,成绩在所有棋士中名列前茅,做死活题就难了。

    好几次做不出来,不得不迫唤醒绝艺帮忙,否则连饭都没得吃。

    在做死活题的过程中,他第一次理解什么叫“团四死,丁四死,板五花五点就死”,什么“拳六死,圭七活,眼大过七不怕杀”。

    第十天的时候,陈义终于忍不住对张永元道:“早知道这样,不如花几十文买本《玄玄棋经》自己学算了,何必来道场?难道就为了大通铺躺着舒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