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世宗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李湀其人

    大明宫紫宸殿内,皇帝武曌刚刚忙完一天政事,七十多岁的人了,难免有些疲惫,便准备安寝。这时内卫大阁领肖清芳前来求见,说有要事禀报,武则天只好打起精神,接见这位倍受自己信任的近臣。

    一番繁文缛节,两人聊起了正事,武则天舒服的靠在椅背上,闭眼假寐。“说吧,有什么事。”

    “圣人,李湀身份现已查清。”

    听到这,武曌才有些感兴趣,“哦”了一声,然后让肖清芳将调查的结果讲给她听。

    武曌一向疑心很重,对于突然出现在狄仁杰身边之人,自然要细细调查一番。

    李元芳的身份她是知道的,也是她准其在狄仁杰身边戴罪立功。至于李元芳的具体信息,早在狄仁杰汇报后的第二天,就放在了她的案上。

    虎敬晖是她派过去的,身为左千牛卫中郎将,其身份要就做过详细调查。皇帝的侍卫,可不是什么来历不明的人就能担任的。

    只剩下一个李湀。

    圆觉寺两人会面之时,狄仁杰并没有向她提起此人。而会面后,却突然出现在其身旁,再加上姓李,武曌便下令内卫秘密彻查其身份。

    “李湀,凉州人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生人,居于凉州城内槐园之中。永昌元年(公元689年),突厥寇边,国朝征调府兵出征,彼时李湀虽未成丁,因其父早丧,家中无丁而被征调。以勇力过人,于右鹰扬卫中担任队正一职。”

    国朝规定,男子二十岁成丁。李规当时只有十九岁,还不算丁男。但因为他已经丧父,征调府兵时,必须出丁的李家只能由他顶上。

    “期间履立战功,阵斩贼酋数人,积功升至旅帅。曾赋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右鹰扬卫上下遂称其为龙城飞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武曌细细回忆片刻,将诗念了出来:“清芳,是这首诗吧?”

    肖清芳恭维道:“圣人明见万里,正是此诗。”

    “原来是他。”武曌喃喃自语道。这首诗,经众人之口,已传遍天下,武曌亦有耳闻。接着看向一旁的肖清芳,问道:“那他现在为何会跟狄怀英牵扯到一起?”

    将相和那是传说,真要将相和睦,该忧心的就是她这个皇帝了。

    “圣人容禀,长寿元年(公元693年),李湀随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出征西域,大破吐蕃军队,收复安西四镇。二年,突厥与吐蕃联合犯边,伐逆道行军副大总管王孝杰与之战于冷泉、大领谷。延载元年二月(公元694年),王将军于青海湖附近,大败吐蕃与突厥联军。”

    “李湀率部冲杀,击溃吐蕃中军,阵斩贼酋勃论赞刃。”

    勃论赞刃,前吐蕃大论噶尔·东赞幼子,现任大论噶尔·钦陵赞卓五弟。

    噶尔·东赞即是禄东赞,太宗时,曾入朝迎文成公主入藏。

    噶尔·钦陵赞卓即是大论钦陵,先(打)败薛仁贵,再败李敬玄,又败王孝杰。大唐名将被他锤了个遍,威震河湟。

    逼得武曌下令对吐蕃君臣实施离间之计,如今计策已初现成效,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非常忌惮大论钦陵的势力,欲除之而后快。

    听得李湀竟然曾阵斩勃论赞刃,这让武曌察觉到了不对劲。阵斩贼酋,还是国朝大敌大论钦陵的季弟,这么大的功劳,自己不可能不清楚。

    而且这件事才过去四年,武曌显然还有记忆。她依稀记得,当初报上来阵斩勃论赞刃之人并非李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在朕印象里,阵斩贼酋另有其人。”

    肖清芳闻言,立刻跪倒在地,战战兢兢的说道:“臣不敢言!”

    武曌知晓其中必有猫腻,哼了一声,然后说道:“说吧,今日之言,出的你口,入的朕耳。不管有何忤逆之言,皆赦你无罪。”

    皇帝打了包票,肖清芳再怎么不敢说,也只能硬着头皮说了出来。

    原来此事和武曌自己有关,准确来说,是和她的第一个面首薛怀义有关。薛怀义此人因得武曌宠幸,被册封为梁国公,曾多次担任行军大总管。

    突厥和吐蕃联合犯边时,薛怀义就是伐逆道行军大总管,副大总管王孝杰便在其麾下效命。薛怀义见李规生的魁梧,又勇力过人,便想收他做螟蛉假子。

    薛怀义是什么人?本来只是一个贩卖野药为生的小货郎,因受武曌宠幸,才让他冒领了河东薛氏之姓,当时还让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认他做季父(伯仲叔季,季父即是最小的叔叔)。

    李规又是什么人?太宗皇帝亲孙。

    让一个皇孙给一个皇帝面首当义子,也亏他薛怀义想得出来。

    当时李规破口大骂道:“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湀虽不才,不过一校尉,却知祖宗之姓不可弃。湀就是死,也不会拜你这等佞幸之人为父。”

    肖清芳说这段话时,非常谨慎,时不时的偷瞄一下武曌的神色。薛怀义是佞幸,那皇帝武曌是什么,宠幸佞幸的昏君?

    这话谁敢说啊!

    见武瞾并没有因此生气,肖清芳才放下心来,接着往下说:“王将军爱其才,据理力争之下,将其保了下来。但李湀的军中仕途,也就此断送。”

    三年前,薛怀义因失宠而怀恨在心,一把火将建成没几年的明堂焚毁。大火烧毁了洛阳宫多处宫殿,武曌只能暂离神都,移驾西京长安的大明宫。

    明堂焚毁不久,薛怀义坐罪赐死。

    事关薛怀义,肖清芳不敢直说也很正常,毕竟这牵扯到皇帝私事。

    “因事关圣人威严,尽管李湀多次立下战功,却始终不得升迁。直到今年,突厥派出议和使团,我大周和突厥就此停战。停战后,李湀上书王将军,以伤重为由请求归田。得王将军同意后,李湀便离开了右鹰扬卫。”

    “后王将军因功升至左豹韬卫大将军,再之后的情况,探子们也语焉不详。只是听说李湀在返回凉州之时,路遇被人追杀的李元芳,因二人同在右鹰扬卫中效力,李湀便护送李元芳前往灵州治伤。”

    “这段事情的经过,是潜藏于钦差卫队里的内卫打听到的,真实性臣不敢妄言。至于后面的事情,圣人应当已经知晓。”

    武曌点了点头,“嗯”了一声,然后说道:“朕乏了,退下吧。”

    肖清芳恭敬的说道:“是!”然后悄悄的退出了紫宸殿。

    只剩下武曌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