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发掘古人的智慧
太祖王莽粗定天下之后便下令重建石渠阁,将原先两阁残存的图书一并存入新建的石渠阁,此后数代皇帝也从民间收集了一些藏书充裕其中,目前是国家最为丰富的藏书之所。
张子轩自然不是要去研读四书五经的,他也是突然想起,长期以来自己想要搞出一些超越时代的技术,却每次都惨遭失败,究其原因就是自己所学基础不牢,而且过于脱离时代。
在梦中那个世界,有电,有网络,有各种机械设备,有各种已经探明了属性参数的材料,有无数蕴含了各种专业知识的书籍,甚至还有一些超越了“创造”本身技术水平的工具。
比如说要炼钢,但梦中那些炼钢炉及其配属工具本身的科技含量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钢铁所代表的技术水平,属于“后发”技术。而张子轩这个时代连钢铁都不达标,怎么可能照抄梦中的知识呢?
梦中的那个世界,经历了无数的迭代积累,早就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能够模仿的了,不要说是张子轩这个半吊子,就算能从梦中世界抓一个专家过来,白手起家的条件下恐怕也很难有什么作为。虽然那个世界中也曾经有过一些所谓的土法制钢,但除了真正参与过的专家,恐怕也找不到几人能够徒手将那一套东西搭建起来吧。
更不要说即便是搞出来了,单靠他张子轩一个人也不可能推行,得要将相关技术传授给其他人才行,那些超越时代的东西其他人又如何能够理解呢?
张子轩训练几十个士卒分清左右都那么困难,你要让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掌握那么高深的知识,少说也要花费几十年时间吧,张子轩可没有想过自己这一辈子就当一个“皓首穷经”的教书先生,更何况像这种很难看出作用的知识,就算他愿意教,别人恐怕也不会愿意花这么大功夫来学的。
因此他冥思苦想了几日,终于想出了一个新思路。
据说古人也是有很多智慧的,就有一些人喜欢研究那些别人不屑一顾的东西,虽然碍于时代局限性,这些东西没有被推广,但是这东西既然有人研究,那就证明它们是可以被已有的材料和技术制造出来的,而且这样的知识也是可以被当下的人们所理解的呀。
再加上一顶“先贤”的帽子,要想忽悠别人来一起研究似乎也更容易一些,总好过他张子轩一意孤行强行要求工匠们按照他的想法来做事要容易一些吧。
所以这些时日张子轩只要一有空便跑到石渠阁去看书,这一方面是历年来的人生追求,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了现实的打击,让他迫切的希望能够为这个世界做一些什么,他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技术,可以改善这个世界底层百姓们的生存状况。
这恐怕也是任何一个在经历过那种华丽的梦境之后,又看见了正在发生的惨剧的人必然会产生的一种冲动了。他张子轩不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又如何能够完全无动于衷的去当他的纨绔子弟呢?
这些天来张子轩顾不上巡门守城,推掉了几个狐朋狗友的聚会,一心扑在了这座大新朝的国家图书馆中,想要从前人的智慧之中发掘出一丝灵光来。
不过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座图书馆藏书一万多部,对于见识过人的张子轩来说这个数量似乎并不太多,但是这些书籍只有粗略的书籍目录,记录有书名、作者等信息,有一些书籍甚至连内容简介都没有。
在这个没有计算机进行检索,无法进行在线查阅的年代,这意味着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从这么多图书之中选出正确的那几本。
要知道这些书籍的名称可都不是那么的直白,像《周髀算经》这种勉强能从名字上看出用途来的也就罢了,《周易参同契》这种谁知道是炼丹书(上古医术),《冬官》谁知道是上古工程学书籍?
更何况古人并没有良好的书籍分类习惯,有许多重要的知识混杂在一起。比如明明记载与朋友一起吃喝玩乐的书,突然提到某次与朋友一起研究了某项古代技术,取得了重要成果等等。
大概对于古人来说,此类研究更多的是属于个人兴趣,是偏门,很少单独归类的。
至于大名鼎鼎的《鲁班书》之类,确实有找到几本,但是不知道原文如此还是后人附会之作,上面的内容却是稀奇古怪,不能说没有研究价值,但确实是很难读懂。
还好张子轩也找到几本看上去靠谱一些的书记,比如《墨经》、《考工记》等。不过要读懂这些书籍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其中的文字晦涩难懂,专业术语闻所未闻。
张子轩四处寻找名师请教,但真正能够给予帮助的人很少。他苦苦钻研了十几日,勉强学习了几种简单的器械,不过离学有所成依然有很远的距离。
而且对于张子轩来说,这些书籍之中记载的大部分内容对于目前的问题来说意义都不大。虽然还有大量内容无法看懂,但是也知道其中大部分内容要么是军事相关的,要么是一些贵族的精细玩物。
这些东西当然是有其价值的,即便是最终完成体用处不大的“玩具”,但是其中蕴含的知识确实有用的,不过需要完全读懂并且融会贯通之后才能发挥其价值了。
当然还是有特别有用的内容,比如张子轩就看到一个用于织锦的机械,看上去非常精妙,但同时也异常复杂,估计还是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研究明白。
张子轩一门心思研究了十几日,只觉得头晕脑胀,胸气郁结。他自幼便是佻脱,何时这般仔细的读过书?能坚持这十数日时间已是颇为不易了。
于是他便安排了家中几名识字的先生,将这些书籍转抄了下来,准备放在身边慢慢研究。
当然了,这转抄也是不易,还是张子轩说服了父亲,只说转抄这些书籍是为了研究军械器材,父亲这才同意安排人手帮忙抄录,却是要数月时日方能完成。
在决定暂停“闭关苦读”之后,张子轩突然发觉天似乎也更蓝了,草似乎更绿了,连家里的丫鬟们似乎也更眉清目秀了。他不由得苦笑了一番,叹息自己果然不是一个能刻苦的人呀。
这日一早又照常去母亲宅院请安,母亲如同往常一般念叨了一些衣食住行的事情,还特别夸奖了这个二儿子一番。
在母亲看来,这个二儿子在差事上虽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但是既然连张守敬都夸奖他“有治军之才”了,那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这些时日以来儿子的变化实在是巨大,居然能够主动的去读书了,这些事情让母亲看在眼中,只感觉儿子终于长大了,实在是打心底的高兴。
这次母亲又再次的提到了婚娶之事,张子轩这才想起来,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居然连这种大好事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于是他便兴冲冲的从母亲宅院中出来,想到接下来要干的事情,真个是神气清爽,一扫此前十几日的颓势。
今日张子轩的军屯正好白日当值,于是他便叫上了张成、张劲等人,骑着他的白马,一路缓缓朝城南的安门而去。
当然了,他并不是要去城门口巡逻的,他的计划还是让张劲去安门敷衍,自己则半路转向去找郭胥东,要和这位好友一起好好计划一下今夜的拈花弄月之道。
如今已是五月中旬,长安城的天气也开始转热了起来,那张成也是个识趣的,行至东市之中,一路上看见有漂亮的姑娘便指给二少爷,所谓“晓日杵臼静,凉风衣服轻”(注:唐·张籍),夏季自然是一个花朵盛开的季节,让人目不暇接。
不过张子轩的眼光可不是张成能够度量的,毕竟他在梦中可是见过不少绝色佳人的,一般的脂粉自然入不了他的法眼。
张成见自家少爷不言不语,心中也开始嘀咕起来,恐怕在这长安城之中,也只有少数以美艳闻名的世家女子以及那十大花魁之流方能让二少爷动容吧。
就在快要越过东市的时候,前方传来了一阵纷吵之声,张子轩循声望去,却是两个穿得破破烂烂的流民,推着一个小车,小车上放着一个半满的口袋,在一家粮铺前发生了争执。
张子轩稍一驻足,看见那两个流民之中,一个是颇为壮实的大汉,但面色却是蜡黄,看上去有气无力的,显然是长期饮食不足的缘故。另外一人却是一个女子,全身脏兮兮的,头发如同杂草一般,形容憔悴,身子弱得好似一根豆芽菜。
那粮店老板正在用一根扫把将两人推出店门,口中还一边骂着:“这些骚瘟的流民,老爷我好心卖粮食与你们,你们却是贪得无厌想要讹我的米粮。赶紧滚出店门去,否则别怪老爷我不客气了。”
新人新书,求支持,求评论,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