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华章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 朱温处境

    汴州

    朱温的手中撺着几份密信,面上阴沉不已,眼中的冷意似乎要迸发出来,怒道:

    “小儿欺我!!!”

    将桌案的东西全部掀翻。

    面前的诸将都战战兢兢,不敢说话,李振也是沉默,没有阻止,他知道,殿下需要发泄。

    朱温脑中仿佛有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京畿未取,长安却已经被平复,河中又陷入了焦灼战,自己的谋划居然全部落空,这都是因为一个人——萧天行。

    可再怎么乱,唯有一点是朱温认定必须做的,就是萧天行必须死!还有杨行密和赵匡凝,也一样要死,他们已经触动了朱温的逆鳞。

    自己的拉拢居然被拒绝!

    稍稍冷静后,朱温陷入了沉思。

    “让朱珍和李唐宾来见我。”朱温吩咐道。

    不一刻,朱珍和李唐宾相继来到朱温的书房,朱温沉道:“你们两人带领三万人马经汝州攻打李克用,计划你们自己定,不过在一个月之内一定要拿下河中,我希望你们两人要精诚合作,不要让我操心。”

    朱珍和李唐宾两人都听出朱温的心情不太好,特别是朱珍平时跟朱温的关系还算好,笑道:“李克用这两年虽然闹的挺凶,可根本经不住咱们的大军,我这就带兵把太守那老小子生擒来,让殿下放心。”

    朱温脸上没有丝毫笑容,只是淡淡的道:“不需要生擒,就地处决就好,然后进军京畿,兵入长安,将萧天行的人头送至吾的桌案上。”

    朱珍这才明白朱温为什么生气,当下道:“殿下放心,怎么说我俩都是身经百战之人,那李克用独眼龙一个,早就老不中用了,我们知道分寸,一定会火速攻占河中河北。。”

    李唐宾倒是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干净利落的道:“王爷放心,末将一定会协助朱将军完成王爷交代的事情,不辜负王爷的信任。”

    朱温点点头道:“李将军,你骁勇善战,心事缜密,足以独当一面,可若论攻城略地,还是朱珍稍胜一筹,不过朱珍有一个弱点,就是为人有些粗枝大叶,你要多担待一些,也要时常敲打他一下,别以为他是主帅你就什么事都依他,该敲打的时候就敲打,怎么着你也大他几岁,犯不着给他留面子。”

    李唐宾想笑,但没有笑出来,只是答应了一声:“末将遵命!”

    朱珍却撇撇嘴道:“我说殿下,现在我怎么说也是征战了十余年的老将了,不是当年跟你初出茅庐的小屁孩儿了,如今我儿子都七八岁了,您就放心吧。”

    朱温道:“除了你们两位主帅和副帅之外,张存敬、丁会、牛存节等会跟随你们前去攻打同州,华州,千万莫要轻敌!”

    交代好了朱珍和李唐宾他们,又是沉默良久。

    朱温突然对李振道:“李长史以为,陛下待我们如何?

    李振不知朱温为何会突然问起这个,可李振是一个实在人,当即如实答道:“陛下对我等有知遇之恩,若不是当初陛下招安我等,恐怕也没有如今的梁王,如今陛下怨恨我们,无非是李克用那老贼的怂恿和污蔑。”

    自己跟朱温是多年的老关系了,有些话还是要自己说出好些,他们虽然现在坐着李唐的官,王爷可对李唐这个朝廷根本不怎么感冒。

    “好一个知遇之恩,好一个李克用,这个理由不错。”朱温冷笑道。

    “振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李振出言道。

    “讲。”

    “振以为萧天行虽可恨,但此时仍然需要拉拢。”李振说完这局话,头上的冷汗止不住的冒出来。

    “你可是我为何生气?”朱温面无表情道,越是这样李振的心绪也就越紧张,但还是道:

    “振知道。”

    “说吧,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吾治你一个通敌之罪!”朱温面如冰霜。

    “振以为此时局势不同于往日,所以拉拢之。”

    “怎么不同?”

    “当初谋划之时,殿下坐拥天下第一军镇之名,内有李宗正,崔胤以为内应,岐王李茂贞亦不能与之衡,外有杜洪阻赵匡凝杨行密,背有殿下以为援,天子亦惧殿下也,京畿平,河东归,入住长安指日可待。”李振条条举出,朱温听的也十分认真。

    “然如今李宗正踪迹全无,杜洪为拘,赵匡凝、杨行密阴险之徒连成一片,势失于南而亡于北,北方无路,京畿未取,而宦官韩全诲素与岐王交好,两人联合,欲制霸长安朝野,而殿下无能为之,崔胤之人,唯权臣耳,不可以口头许之,如今书信甚少,可见离心之举,归帝之意。”

    李振层层解剖,局势顿时无比清晰,朱温也陷入了思考,不禁思忖道:

    “为何要继续拉拢萧小儿?”

    “据朝中消息可知,崔胤怂恿皇帝不拔萧正,已见打压之意,又冒出个李翩鹤,萧天行虽然掌北衙禁军,但有十分八九的军队神策军在韩全诲手中,此何之争之?看似恩宠,实则危机重重,帝党猜忌,宦官欲除之,这不是给殿下的好机会吗,若能拉拢其人,内外联合,则长安之行可推进数月。”

    “说的不错,你说服了我。”朱温点点头,自己不是数月前的梁王了,如今实力不足以威慑天下,能交好就交好吧。

    “此次不能派书信,那应该派何人去说服他?”

    “振愿意亲自前往。”李振跪道。

    “你倒是主动。”朱温难得一笑。

    “吾准了,你带黄金百两前去,七日后前往吧。”

    “遵命。”

    朱温见他还未离开,又问道:“还有事吗?”

    “振觉得王爷还是早日选出世子比较好。”李振说出此言,是想让朱温重视立世子一事。

    “这个不急,你无需操心。”朱温不耐道,这个还要同夫人商量,不能着急。

    李振知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告退。

    出了营,正巧遇到长子朱友裕,其人高大英俊,是个人杰。

    “见过殿下。”李振行礼。

    “先生不必多礼,粮草的运输已经完备,先生借一步说话。”朱友裕温和的将李振扶起。

    一路上,总有士兵行礼。

    “见过殿下。”

    “见过殿下。”

    “见过殿下。”

    朱友裕一一微笑点头回礼。

    李振暗道长子军中威望甚高啊。

    朱友裕是朱温七个亲生儿子当中较为出色的一个,他性情温和,厚待士兵,加之其自幼精通骑射,在军中威望很高。年纪稍长时,朱友裕便开始跟随朱温四处征战,他表现出色,很得朱温的欢心。

    来到营帐,朱友裕端了杯茶给,才缓缓问道:

    “先生,父亲接下来的计划可需要我出力?”

    “无需劳驾殿下,振一人即可,王爷已经做好了筹划,殿下将后勤粮草调兵事宜做好,就是最大的助力啊!”李振笑道,比起阴险暗弱的二子朱友珪,他更喜欢长子朱友裕。

    “那好,劳烦先生了。”朱友裕恭敬道,这位李先生智谋出色,自己有许多东西要向他请教。

    两人交谈许久,涉及书经,战略,谋划,交谈甚欢。

    两个时辰才离开。

    李振出了营,有一双阴沉的眼神盯着他的背影,正是二子朱友珪。

    “老家伙,不肯替我效力,别怪我对你不义。”朱友珪咬牙冷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