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一梦忆千年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两袖清风

    次日,到了处决两位贪官的时间,百姓接连不断地赶往市集口,围观斩首。

    二人被压至刑场,皆悔恨不已,可已无法挽回,午时已到,梁王下令斩首,刽子手手起刀落,二人皆被斩首,百姓纷纷叫好。

    梁王起身说道:“各位,朝廷不会不管你们的,也不会任由贪官污吏压榨百姓,如今二人已被斩首,稍后我们会将赈灾钱粮分给大家,并会派人帮你们重建房屋,治理稻田,你们可以重建家园了。”

    昨天的老人也在队伍当中,只见他说道:“父老乡亲们,你们知道此人是谁吗,此人便是当今梁王陛下,让我们好好谢谢陛下及大人们。”

    百姓闻之纷纷下跪,异口同声:“谢梁王陛下,谢各位大人,”梁王连忙让众人平身。

    贪官已除,下一步就是重建,梁王派张宁带人帮百姓重建房屋,又派杜振带人帮百姓治理稻田,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这时秦沐风上前对梁王说道:“陛下,光是如此,治标不治本,我之前巡视城内,发现城内无排水之处,码头也地势低平,倘若再有大雨,必将还会发生灾害。”

    “哦?爱卿有何方法可消除隐患,快快说来,”梁王问道。

    “回陛下,应在城内修建下水道和排水沟,疏通城内,再在城外码头修建堤坝,分挡水流,防止水患,”秦沐风回道。

    “何为下水道,何为排水沟?”梁王不解地问道。

    秦沐风说道:“启禀陛下,下水道,就是在地下形成一种连接的道路,再在地上挖掘入口,等到水过多的时候偏会通过下水道入口进入下水道,地面上便不会再存水,排水沟便是将水排至下水口,让其流入下水道内。”

    “如此甚好,爱卿立刻着手去办”,“是,陛下,”于是秦沐风便召集城内工匠,连夜绘制图纸,第二天早晨交于众工匠,并吩咐了细节及注意事项,工匠心领神会,夜以继日地修建。

    几日后,百姓房屋及工程修建过半,梁王也和众人准备离开临川,前往别处,百姓依依不舍,纷纷带着各种蔬菜肉食,丝绸器具想要送与众人,众人皆婉拒,随即驾着马车离开了临川,前往下一站——赤阳。

    路上,马车内杜灵儿发牢骚道:“来了趟临川,没有玩也没有吃喝,反而忙这忙那,”房小雪说道:“灵儿,你帮助了百姓重建家园,又惩治了贪官,不比吃喝玩乐有意义。”

    秦沐风说道:“你就知道玩,看这是什么,”随即从怀中拿出了一枚簪子,簪子精美别致。

    “好好看的簪子,你居然收了百姓的东西,”杜灵儿说道。

    “瞎说,这是我前两天在城内珠宝店里花钱买的,我看这个发簪很好看,就买来送给你,”秦沐风说罢便将发簪给杜灵儿佩戴好,杜灵儿笑了笑,顿时心满意足。

    “那我呢,”“那我呢,”这时房小雪和达瓦吃醋了,也向秦沐风索要礼物。

    “有有有,哪能少了你们,”随即又掏出两枚发簪,戴在了二人头上,二人也十分欣喜。三枚发簪,一枚朱红鲜艳,一枚碧蓝璀璨,一枚粉嫩透亮,美物配佳人,物有所值。

    杜灵儿说道:“再次我就和沐风单独出来,到时候就没你们的份了,”达瓦笑道:“那我们可要守住阿古,不让他和你单独出来,”众人皆笑,一路上欢声笑语,乐此不疲。

    很快众人便来到了赤阳,但是出乎众人所料,原本遭受旱灾的赤阳田地里长满蔬菜瓜果,河流也清澈见底,城内街道热闹非凡,街上行人密布,丝毫不像是刚经历灾害的地方。

    众人下车,秦沐风上前询问一个路人:“请问小哥,此地不是遭遇旱灾吗,如今为何生机勃勃,毫无灾害之景。”

    路人说道:“你们是外地人吧,你们有所不知,全靠我们县令大人,旱灾刚来那会,确实滴雨不下,地里庄稼蔬菜快要旱死,可当赈灾队伍赶来,有了人手,我们县令大人直接扛着锄头,带着人上山找水,又在城内挖井,所幸在山上找到了一处泉眼,随即引入泉水灌溉天地,现在不仅庄稼蔬菜茁壮生长,连河水都满了,城里也出了井水,很快就恢复了平常。”

    秦沐风回报梁王,梁王好奇地说道:“哦?原来如此,我倒要见见如此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你们快随我前去。”

    众人随梁王来到县衙,可衙役回报说县令不喜欢在县衙处理事务,除了上堂之外,都在家,于是梁王便请衙役带他们前往县令住处,衙役欣然前往。

    众人赶至县令住所,本以为虽不一定华丽富贵,起码也非寻常百姓家,可谁知却仅有两个房间,一间卧室兼书房,还有一间厨房,大门不是什么实木大门,而是普通的烂木头还漏风,走进厨房,只有一个锅和两副碗筷,几个盘子,县令在卧室看书,屋内除了一个床和一个书桌,桌上放了几本书,墙上挂着两件衣服,其余什么都没有,可谓家徒四壁。

    众人皆诧异,好奇堂堂县令怎会住如此寒酸的地方,衙役也看出众人诧异之处,便说道:“众位有所不知,我们这县令勤政爱民,又不畏权贵,大公无私,还将俸禄接济贫苦百姓,自己却住这简陋之地,我们和百姓打算出钱帮他扩建房屋,他也不愿意,只愿住在此地,我们也没办法。”

    梁王说道:“好一个贪官污吏,好一个两袖清风,前有贪官污吏欺压百姓,后有清廉县令勤政爱民,朕定要见见这位县令。”

    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两袖清风,清廉一世,令人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