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月之南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 幕后

    这《澜依记》三个字,都快成了本朝禁忌之语。今天要是换了另一个人说出来,皇上根本不会善罢甘休。

    袁胤老大人干咳了两声,说:“陛下,恕老臣无礼。臣敢断定,《澜依记》绝不是墨海所为。墨海要的,无非是权力和威名。若是当政者能容得下他,他自然不必起二心。若是真要有二心,以墨海的性格,断不会搞这些舞文弄墨之举。直接发兵京师,岂不省事。弄个天崩地裂,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他,一无必要在皇上血缘这件事上搬弄是非,二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影响天下风评。说句孟浪的话,他墨海还没修炼到这个份儿上。”

    袁胤略一沉吟,继续说:“《澜依记》能在短时间内闹得天下人皆知,其背后必有人推波助澜。虽然不能确定此事是否与范岐有关,但门阀之中有人参与其中是可以想象的。如若不是近些日子朝廷使了雷霆手段,恐怕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皇上‘嗯’了一声,说:“此事确实颇为棘手。舆情遑遑,若弃之不顾,总有覆舟之时。若压制过甚,不免落人口实。实在是投鼠忌器,朕这半年来也是颇为苦恼,寝食难安啊。”

    这时站在一旁听了多时的炳南,再也安耐不住,马上插了一句,“方法错啦!”

    “什么?!”皇上和袁胤同时疑惑的问道。

    炳南想起了曾经面试过的几位市场和自媒体的候选人,当时听他们滔滔不绝的谈论各自的成功之道,感觉眼下的《澜依记》跟自媒体骂战和舆论公关非常相似,一边回忆着他们的话,一边不紧不慢的说:“这舆论啊,一靠内容,二靠渠道,三靠收割。这内容嘛,就是要吸引别人的眼球。要吸引眼球,就要制造冲突。现如今《澜依记》的冲突是有了,就是当皇上的,不一定是皇上,这种大转折的题材,老百姓当然爱看了。而这渠道嘛,做的也不错,外面写书的,唱小曲儿的,都在传播这件事,嗯,算是全渠道营销了吧。但这收割,一直没见动静,值得注意。你想啊,人做事必然要有目的,他们不能就是为了给别人茶余饭后添个闲聊的素材才干的这事吧,肯定要有个目的啊。好好想想,这个目的是什么?实现了吗?如果还没实现,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皇上和袁胤听了炳南这番分析,顿感认可,不住地点头。

    袁胤眼睛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抢先说:“陛下,太子殿下刚才的话,提醒了老臣。这《澜依记》最狠毒的就是暗示您得位不正,搬弄是非之人自然是瞄着这大位来的,这点其实咱们早就想到了。可是有两个疑点,却是之前未曾深思的。其一,想谋大位的人都有谁?其二,就像太子殿下刚才说的,他们做局后却迟迟没有大动作,颇为可疑。”

    “老……头……老大人说得对!”,炳南差点改了称呼,顿了一下,继续说:“第一个问题很简单,你就看谁有动机嘛。谁能得利,谁就有动机。看看谁能做皇上,谁想做皇上?”

    还不等袁胤说话,皇上‘哼’了一声,说:“这天下想做皇上的,恐怕不少!”

    此时袁胤突然接话,“陛下,不然,太子殿下说的有理。想做皇上,还要能做皇上。自古以来逐鹿中原,登顶宝座,不外乎两个法门。要么靠血统,要么靠势力。若讲势力,当今天下除了皇室之外,魏国公在军中的势力,门阀大族在江南的势力,可谓三足鼎立,其余封王、属臣和江湖之人,都不足为虑。但若论血统,除了当今皇室之外,可还有一支血脉,恐怕也会被一些人称作是真命天子。”

    皇上听到最后这句话,顿时脸色阴沉,不再说话。

    但炳南却听的一头雾水,下意识的问了句,“谁啊?谁还能有当皇上的血统?”

    袁胤看了看皇上的脸色,又看了看炳南,说道:“太子殿下,您忘了?我朝还留有一支前朝伪帝的血脉,此事一直是老臣心中的隐痛啊。”

    袁胤看皇上并未做任何反应,继续说:“想当年,先帝围困京师,为免城中百姓遭灾,纳降了前朝伪帝的叔叔。让他率领府内亲兵,偷偷打开城门,这才兵不血刃的拿下京师。伪帝虽然在宫中纵火自焚而亡,但他叔叔的这支血脉却因先帝的一念之仁,而活了下来。虽说这样也能安抚住前朝遗臣的心,但毕竟是前朝伪帝的叔叔和侄子侄女,按理说,他们是有资格继承伪帝衣钵的。虽说这些年我暗中观察,他们并未串联朝堂或有逾矩之举,但毕竟血统在那摆着,且朝中之臣半数出自前朝,实在让人难以心安。”

    皇上脸色更沉了,缓缓的低下了头。

    袁胤看了皇上一眼,用颤巍巍的声音说道,“陛下~!老臣斗胆一言,先帝哪都好,就是对别人太宽厚了,把这些个难题都留给了陛下,陛下难啊……”

    皇上看了一眼袁胤,心中不是滋味,缓缓的说了句:“袁卿,莫要乱言。”

    “陛下……”,袁胤似乎还想说点什么,可自己也有点哽咽住了。

    皇上摇了摇手,示意不必多说了。

    炳南对这段故事一无所知,也就没往心里去,看着他俩都不说话了,插嘴道:“那咱们说说第二个问题吧,他们怎么还不动手?”

    听到炳南的问题,皇上和袁胤都抖擞了一下,从过往的回忆中被拉了回来。

    这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一会儿,又都各自陷入思考。

    这次是皇上先打破了静默,说,“哼哼,恐怕这次还真是托了他墨海的福啊。”

    说罢,意味深长的看向袁胤。

    袁胤略一思索,顿时领悟,道,“是了,是了。墨海这次回京邀功闹得动静太大,大军突然回师,宵小们一时不敢造次。况且,他突然提出让公主下嫁功臣之子,再让婿养子继承大统的法子,太过激进,太过违背人伦纲常,彻底打乱了这背后之人的计划。墨海要打破纲常,他们就只能保纲常。怎么保?保谁?那不就只能保陛下和太子了吗?呵呵,恐怕这幕后之人也没想到,费尽心力做了这么大的一个局,最后却保下了要对付的人。真是奇也怪也~!”

    皇上此时已经恢复了神色,说:“哼,这些都是暂时的。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而已。”,说罢,看向炳南,“你这竖子,平日里不学无术,此事上倒还说的有点模样。好吧,这个难题虽说并未解开,但好歹也是打破了对手的谋划,赢了一局。竖子,今日大殿之上,你既然接了将令,还算是有点眼力价。朕连夜拟招,让兵部和北大营多派些精兵强将,助你过关。”

    炳南尚未来得及回话,就听袁胤说了句,“陛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