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到底好不好
繁体版

内耗

    四叔四婶一直有个心结,不能理解,为什么一路跟着三叔走街串巷过来,直到了如今的兴旺发达时刻。好比三叔拥有“瓦房三间”,而四叔却连个“狗窝”也没有,这是为什么?此时企业的“大厦”已建成,每日钱银大把进账,难道不应该进行论功行赏,让大家都过上共同富裕的好日子吗?

    四叔四婶不能理解,心结难以打开。

    胆大心细,能掐会算,运筹帷幄的三婶娘家人,更不能理解,为何辛辛苦苦共同打拼出来的企业,怎么就成了陈老三一个人的呢?

    三叔三婶的结合确是强强联合,她们婚后,三叔专心负责产品技术研发,三婶负责财务,小舅子负责销售,小姑子负责工厂管理,就连三叔的岳父也移师北上,坐镇工厂。

    十年磨一剑,从三叔与四叔两人游走,到婚后的三叔两口子,带着四叔,三人一起创办小厂,然后群雄逐入,企业大厦落成(娘家人全来了,同心同德共成大业),终使企业成了北方明珠最大木制品厂,三叔成了剡城县十大企业家之一。名利双收,人生巅峰。

    然而就在这么一个人人称赞,盛极一时,名利双收的时刻,工厂内人心窜窜,明争暗斗赫然登场。对于一个成熟企业,应该有一份合理的利用分配制度,但对于突然富裕起来的三叔他们,起初真没有想过怎么分的问题?

    四叔自知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他和四婶就出去单干了,不到一年,又回来了。

    矛盾激化,三叔以一对四,以一对八,三婶完全倒向了娘家人一边。要求给弟弟妹妹合理分配股权。

    然而三叔并不乐意,他认为这完全是无理取闹,没有他老三,三婶娘家人连个屁都不是,如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却要欺负到了他的头上了。

    争论虽然激烈,但问题还是要解决,三婶的娘家人先妥协了,不分大厂,把初办的小厂,转让给了三婶的弟弟和妹妹,三叔也同意了这个方案。

    然而争论结束一年后,娘家人把同样的问题又抛了出来。这一争就又是好几年。直至今年初,三婶带着货,一走了之。

    这一走,群龙无首,下面乱了套,三叔还被三婶告上了法庭,要求分割工厂和门店。一时间,让一直负责产品研发的三叔,还真不知改如何应对。幸得一老家朋友出谋划策,三叔找了此时还是司机的老吕他们为其作证,指证三婶携货出走。这样一来,双方的官司便打不起来了,最终不了了之。

    虽然保住了工厂和门店,但三婶和她娘家人突然的离开,资金、管理、销售一下都成了问题。

    于是帮三叔作证的人,纷纷走上了这些空缺的岗位。

    但这些人中,大多私心太重,手脚也很不干净,有几个甚至吃相很是难看,有的自认劳苦功高,更是肆无忌惮……

    全国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反观三叔这儿停滞不前,内耗不断,前路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