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神族
繁体版

十六章 往事15

    我在祭祖仪式上给祖先磕头的时候偷偷许了一个愿“让姑姑快点找到接班人,快点跟陈教练结婚。”结果祖先显灵了,虽然比一个月期限多了四天,但我们总算看到了希望。

    姑姑在网上看祭祖视频,其中有几个拍的是杨杰雯飒爽英武的劈叉动作,标题是“父亲生病,女儿代父亲祭祖。”姑姑和我作为大宗,走在队伍前面;杨杰雯是小宗,走后面,队伍太长当时我们是看不到她的。正如标题所写,杨杰雯的父亲杨天浩得了重感冒,发高烧,卧床养病;虽说青壮年男子不少,但这些人做劈叉动作痛的呲牙咧嘴。杨杰雯从小跟着父亲练习,能力上没问题,可她是女孩,按规矩祭祖这么重要的场合,女孩是不能上场的。好在小宗排在后面,不引人注目,杨杰雯被拉上去救场。没想到,自媒体发现了她,作为祭祖仪式中唯一一个担当重任的女孩,认为非常有看点,被曝光。姑姑看了视频,看到评论区很多人议论女孩是否有出场资格。守旧派认为女孩是要出嫁的,嫁出去成了别家的人,肯定没有资格;开明派认为男女平等,况且杨杰雯未成年,并没有嫁出去,当然有资格。

    姑姑觉得要出事,跑到族长家去打听情况,碰到杨杰雯这一支的房长带着杨杰雯一家正跟族长说明情况,请求原谅。自姑姑在修路修祠堂两件事上表现出的能量和能力,自然而然成了“话事人”之一。

    姑姑跟族长说:“我没嫁出去,还是杨家人,说两句话应该可以吧。我认为小姑娘(那个时候姑姑还不知道杨杰雯的名字)肯定没有错。她身不由己被推上去,就算有错也不是她的错。我们家杨云济按以前的规矩没有戴大红花的资格。现在规矩改了,对杨氏有功的可以戴大红花。杨云济出钱修路修祠堂,功劳不算小,因为没结婚没进族谱,就把他排除在外,肯定不公平。族长说的好,我们要与时俱进,规矩改了,后人为杨氏增光添彩才有动力。小姑娘,勇挑重担,替父亲上场,那是尽孝,是正能量;我想她也是头一次走那么远,动作很漂亮,对我们杨氏是一种很好的宣传,网上点赞有几十万,大家看到杨氏有这么守传统的年轻人,多好。既然小姑娘宣扬正能量,替我们杨氏露了脸,就没有惩罚的理由了。”

    姑姑的发言起了关键作用,没人再提惩罚的事。当天晚上杨天浩、吕思纯(杨杰雯的母亲)携女儿,带着礼品来祖屋对我们表示感谢,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杨杰雯,觉得就是一个普通女孩,话不多,挺懂礼貌,与她视频中的“强悍”完全不同。姑姑跟他们拉着家常,我陪聊,不知道聊什么,只捡些跟运动有关的话题。杨杰雯说,“我对网球不太懂,不算云叔叔的粉丝。”按辈分她叫我云叔叔,没毛病。

    姑姑却马上纠正:“你们只相差几岁,在我家里,不讲那些。”

    杨杰雯:“使不得,姑奶奶的心意领了,规矩还得守。”

    杨天浩:“姑姑读书多,见的世面多,非常开明。但我们是共一个祠堂的本家,如果乱了辈分,传出去,抬不起头的,请姑姑理解。”

    吕思纯:“是的,请姑姑不要在意。”

    话说到这份上,姑姑当然明白。我觉得姑姑有些小题大做,村里有三岁小孩,我见面也得叫“叔叔”,人家小孩答应得挺好,我这么大人怎么就不能当叔叔?

    讲辈分也有好处,我和姑姑以长辈的身份,第一次见面给小辈打红包,小辈是不能拒绝的。杨杰雯很痛快收下红包,全家人说着感谢的话,姑姑把他们送了很远才回来。姑姑对杨杰雯的评价是:“不做作,挺均衡,肯努力,能吃苦,有想法的好孩子。”虽然评价不低,当时我并没往接班人那个方向想。

    过了几天,姑姑主动问我:“你觉得杨杰雯怎样?”

    我说:“挺好啊,一个小女孩劈叉那么远,裤子磨破,皮磨破动作不变形,不容易。”

    “我托人到学校了解了,学习成绩体育成绩很好,各方面老师评价都不低。”

    姑姑这句让我有所醒悟。

    “你想让这个小姑娘接班?”

    “是的。”

    “太小了吧?外语过关吗?你那一摊子事,我看了脑袋都疼,小姑娘真能摆平?”

    “只要肯学,年龄、外语都不是问题,有我这个师傅带,还怕她成不了才?先做助手,什么时候能独挡一面,不好说,但感觉不会太长。”

    “会不会风险太大了,万一她几年后才能独挡一面,姑姑你等不起啊!”

    “我为什么等不起?嫌我太老了?”

    “没有,没有。姑姑永远年轻,永远正确,姑姑选的人我必须支持啊,我永远站在姑姑这边。”

    “你搞的一个月的期限,就这样跟我站在一边?”

    “那个……特殊情况……为了姑姑好。”

    “皮皮,每个人有每个的命,命里该你的跑不掉,不该你,强求没有用。杨杰雯命里注定碰到我们,我已经跟他们讲清楚了,团队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完全不是外人想的那么光鲜。她愿不愿意跟我们走还不好说;跟我们走,是好是坏,也不好说,只能听天由命。”

    杨杰雯非常愿意跟我们走,毫不犹豫,父母也非常支持。其实突然中止“跳龙门”的人生进阶方式,提前进入职场,大多数家庭会很谨慎。后来我问过杨杰雯为什么一点都不犹豫,她说:“姑奶奶已经走过的路,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不去,村里想去的人比我痛快的人多的是,我怕失去机会。”

    作为陈教练和姑姑之间“御用”传声筒,我把杨杰雯加入团队的消息告诉陈教练,征求他的意见。

    他说:“只要你姑姑满意,就是最节约时间的了,我们就盼着小姑娘早点成才吧,别的什么也做不了。”

    陈教练尽管讲的很无奈,却是实情,既然姑姑选择了杨杰雯,我们只能相信她的眼光,除此以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