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神族
繁体版

十五章 往事14

    陈老师来到“老于作坊”借买面包的机会跟于大海谈梁一方的前途,陈老师认为,“小伙子的前途在运动场上而不是送外卖。”陈老师怕于大海怀疑他的结论,做了自我介绍,“我是法网冠军杨云济的教练,我说的话你可以相信。虽然小伙子现在练网球有点迟了,但别的项目应该是可以的,如果老板同意,请让我跟他谈谈,说不定他愿意当运动员,现在送外卖只是因为没有机会。”于大海心里,新店即将开业,这个时候“拉人头”简直太不像话,但面对著名教练七十岁老人,他还是很客气,“陈教练,不是我不相信,是我做不了主,小梁送货回来,你可以跟他聊,不过,时间很紧,只能聊几句。”

    陈老师在店里等了一个多小时,等得助手不耐烦,几次提出“下次再来。”陈老师坚持等到梁一方回店。

    梁一方说:“三年内我不会考虑当运动员,新店要开张了,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

    这个答案是于大海早就预料到的,但从梁一方嘴里说出来,仍然很得意。

    陈老师:“小伙子,再等两年就真的没有前途了,我可以把你推荐给最好的自行车教练。不喜欢自行车也没关系,运动项目我们可以请专家组来帮你选,你的事业是为中国升国旗奏国歌,送外卖浪费你的才华。我一个七十岁老头不会乱说话的,请相信我。”

    “对不起,我的工作很忙,暂时不会考虑当运动员的事。”

    对话到此为止,陈老师眼见梁一方实在太忙,只好悻悻地离开。

    如果说我的生活方式像被鞭子抽动的陀螺,那梁一方就是一只自我旋转的超级陀螺。他不光送货,跟于大海夫妇学手艺,还要负责新店的装修。对梁一方来说新店装修不仅不是一件辛苦的事,反而乐在其中。装修工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梁一方手绘了二十几张图纸,从总体方案到局部细节,装修工人看了以为梁一方是专业设计师。于素贞全权负责招聘工作,在网上先把设计图纸发给对方看,看懂的进入下一轮;第二步:审查业绩,调查曾经做过哪些装修工程,能不能提供装修现场的照片等等。招聘人是很繁琐的,于素贞却也乐此不疲。梁一方说,“我没有时间守工地,装修必须一次过关不能返工。只要活干得好,工资高也请过来,一旦返工,损失远远超过工资。”帮助梁一方找到满意的装修工人对于素贞来说充满挑战,她干这件事的动力远远超过替父亲面试员工。白天梁一方边骑自行车边用耳机与装修工人通话,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晚上到店查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把不满意的写纸条上,第二天装修工人按纸条整改。如果时间允许梁一方就自己动手干水电工、木工、泥瓦工的活。百忙之中,利用吃饭短短几分钟时间指导于素贞功课,三两句话让于素贞点头不止。

    于大海抽空到新店看了一次,被装修效果震撼了,虽然店铺外表看起来跟老店差不多,但里面的布局、格调完全变了。新店实际面积与老店差不多,给人的感觉却更大更敞亮,高效利用面积的结果是在角落僻静处开辟了专门的顾客休息区,新型号的烘焙设备配合合理空间设置让制作间工作环境大为改善。于大海晚上情不自禁地拉上顾海蓉和于素贞又跑到新店看。

    于素贞说:“我有一半功劳,我找的人,活干得多细致,多漂亮。”

    于大海:“我采购的设备,世界一流,保证好用,我有三分这一功劳。”

    顾海蓉:“我脸皮没你们厚,你们抢小梁的功劳,我回去告诉他。”

    父女异口同声:“别,别,我们开玩笑的。”

    我爷爷,爸爸通过两代人的努力与家乡渐行渐远,成了真正的“城里人”,原有的族田和祖屋都放弃了。我住姑爷爷家,相当于认姑爷爷为本家,鸠占鹊巢的我,却凌驾于姑爷爷之上成了家长,理由是我对杨氏宗族的贡献大。祭祖仪式上家长走在一家人的最前面,而我的功劳实在太大,不仅代表本家,更代表本宗,所以我一个走路要人扶的伤员戴着大红花走在本宗队伍的第二位。按规矩我应该第一位,但第一位要完成祭祖仪式中的“标准动作”,双手捧着香炉,上下摇两次往前“走”一步,此“走”非同寻常,准确地应该叫“劈叉走”,整个人用舞蹈中的劈叉动作一屁股坐地上,在地上再摇两次香炉,站起来,重复以上动作,一路劈叉走到祠堂前坪坝。别说我有伤病,就算腿脚利索要我完成也不容易。所以本宗一位年纪跟我差不多的“专业劈叉选手”代替我行使职责,搞的我怪不好意思的,不过很快发现戴大红花的前面都有一位专业选手,顿时就好意思起来。

    杨氏宗族的人全体出动,舞狮舞龙队和乐队走在队伍最前头,一路锣鼓喧天,大宗小宗各路人马跟在后面,淋着雨向祠堂进军。“劈叉步”太影响速度,队伍慢慢蠕动。姑姑让我“就当好玩”参加仪式,开始挺新鲜挺好玩,但速度太慢了,不断重复的劈叉造成审美疲劳,新鲜劲很快过去,感觉有些乏味。经过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族长站祠堂大门前讲话,因为年纪太大,实际由他六十多岁儿子拿着扩音喇叭宣读族长写的发言稿,人多嘴杂,我站在前面也听不太清楚,大意是杨氏宗族从中原迁来有二千多年,不断繁衍壮大,人才百出。古代的人才我不熟悉,现在的,我听到爷爷和爸爸的名字。

    先回顾过去后展望未来,杨氏宗族要好好继承传统,将族谱编好,将子女教育好;也要与时俱进,为本族和国家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发言稿宣读只花了几分钟,雨越下越大,大家都赞扬族长父子善解人意。随着两声炮响,祠堂中门大开,穿着传统服饰新婚不久的十对夫妇走进祠堂,新郎排队走到放满贡品的大桌前,递给主持人一张写着自己名字和新娘名字的红纸,主持人宣读红纸内容,村里书法最好的老先生将新郎新娘的名字写进族谱。十位新郎在前,新娘在后,跪在蒲团之上,向祖先牌位磕三个头,新郎新娘按家庭组合,给祖先上香,上香的时候可以默默许愿,祈求祖先的保佑,入族谱仪式至此完毕;戴大红花的代表走进祠堂,跪地给祖先磕头,上香,祭祖仪式至此全部完成。坪坝上已经拉起油布挡雨,油布下摆桌椅,全族人在此会餐,贡品撤下来热一热吃。我的伤病再次成为挡箭牌,由房长代我给本宗的族人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