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中年的逆袭之路
繁体版

对社区店的思考

    自从我任命店长后,我的基本工资调整到了5000一个月,感觉终于迎来自己的机会了,干活的劲头猛增,每天都早早地到店,跟阿辉,新来的阿旺也搭配的很好,门店业绩略有起色,但是也并没有大的改善,营业额稳定在三千多。

    方琼知道我在深圳当店长之后,开心到不行,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她爸妈,从内心来讲,方琼是爱我的,这一点一直都没变,我的落魄给她带来了太多额外的压力,来自父母的,来自亲友的,她何尝不想我们一家三口可以体体面面地过日子,只是作为老公身份的我,担当不起这份责任而已。

    前两个月加班费挣了不少,住到宿舍之后,也省去了交通费一项,我的存款终于突破一万块。时不时打开手机看一看余额,内心窃喜的同时,也感觉更有信心去面对明天了。

    安排自己休息了一天,两个多月以来的第一次休息,睡到中午12点才起来,洗漱完毕随手做了个菜,青椒炒蛋,昨天下班的时候买的,一块五毛钱青椒,三个鸡蛋一块八毛钱,三块多的成本,吃的饱饱的,下午决定去附近的社区店看看,学习学习别人的模式。

    走了这附近最大的几个小区,社区店的分类基本上都是围绕生活服务来的,面积大的商铺基本上都的是药店,房产中介,这两类门店几乎可以占到一个社区门店总数的四分之一。另一个是餐饮,多数以轻餐饮为主,粉面,早餐或者小吃,以中等大小铺面为主,这一类也可以占到四分之一。剩下的行业就比较杂,有服装,宠物,水果生鲜。而跟我们同行业的生活超市,除了一些物业自营的外,基本上都是开在城中村或者老旧小区为主。

    药店,房产中介,餐饮,这三类门店的共同特点是毛利率高,这一点保障了它们的生存基础,他们复购率并不高,比如你并不会每天都买房子,买药,多数住户也是以做饭为主,偶尔才会光顾餐饮店。而生活超市只能开在租金较低的城中村,这也是保障生存的基础,因为毛利率低,但好在复购率高,买蔬菜水果是每个家庭的刚需。

    综合分析下来,我们店就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粮油,冻品,零食类商品,本该出现在生活超市的,这些商品利率低,30%左右,复购率也低,我们却让它出现在租金不菲的社区店,显然不合理。其次,我们之前一直主张做社区品质店,但何为品质呢,贵的东西就叫做品质吗,我看并不是,东西价格高,对消费者来说,难免有点曲高和寡,购买的人群非常有限,即使是在深圳这种一线城市。我们做的是社区店,社区是生活的地方,很难产生高消费,对于住户来说,外头再消费高,回到家也难免精打细算。综合以上两点,我感觉我们的经营思想,模式都有大问题。

    晚上我跟老周通了电话,把今天的调研跟所思所想一起给他汇报了,老周听后表示赞同,第二天上午就过来店里当面跟我讨论。

    “我们公司的主张是拓展线下店,在增加公司影响力的同时,零售板块也能让公司找到新的赢利点。这几年以来做实体的举步维艰,投资上千万在网点,车辆,人员方面,利润还没有银行的利息高,股东们焦头烂额,一致认为必须寻找新的商业,新零售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开始考虑过做大型商超,后来股东会上否定了,投入大,风险大,社区店不错,靠近消费者,布局最后一公里也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的效果大家都看得到,上次会议还特地讨论了这个事情,都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你也知道,指望一帮跷二郎腿坐办公室的人肯定是行不通的,纸上谈兵,你昨天分析很有道理,有没有具体的方案”

    “具体的目标就是把门店做成专业的社区生鲜店,要做首先就是更换商品的类目,撤销粮油。为何做生鲜,我昨天也说过,这东西是刚需,对消费者来说粘性大,我观察过那些买菜买水果的,基本上认准了一个地方,天天都是去那里买。具体说,就是大家餐桌上有什么,我们就卖什么,蔬菜,水果,肉蛋,前期要做的就是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靠服务,品质吸引住户”

    “嗯,思路很清晰,光做生鲜的话怕是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要单独买点米都得跑老远”

    “这个不碍事,四十多平方的面积,我们不可能在这里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只能做一个大类目,把它做精,做尖,而不是什么都做,什么都做的结果就是做的不伦不类,你说别人要来我们这里买蔬菜吧,蔬菜没几样,要来买粮油吧,粮油也没多少可供挑选,这就是不伦不类,给不了消费者任何理由来我们这里。如果要做全产品,我们永远比不了对面的生活超市,人家四百平方都不止,我们不可能吃掉它,最多从它身上割一块肉,这就很不错了”

    一番讨论下来,老周认可了我的想法,他表示下周的股东大会会提出来。我坚信自己的判断,等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