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星辅仁世
繁体版

第十四章 归返广陵

    虎牢关,天下第一雄关。

    自关羽斩了华雄后,董卓便派吕布亲自镇守虎牢。

    半月以来,关东军的先锋部队里,不知有多少猛将折在吕布手中。

    直到刘备三人到来,与吕布鏖战于关下,三英共战吕布,袁绍乘机发起攻城,吕布眼见虎牢失守,不再恋战,即刻逃回洛阳。

    杨佑自来到颖川,便与周瑜一同驻扎阳城,时刻关注着联军战况。

    直到听闻联军大破虎牢关,杨佑便领周瑜,协同三千人马不紧不慢地往洛阳赶去。

    而董卓在李儒建议下一把大火将洛阳城化作一片火海,继而东入函谷,迁都长安,如此一来彻底将汉帝掌握在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待到杨佑等人赶到,洛阳城已然成了灰烬,杨佑让麾下人马安抚灾民,自己则与周瑜在皇宫遗址四处查看深井。

    直到晚上,二人在建章殿一口井中打捞上一具女尸。

    那女尸怀抱一口精致木匣,打开木匣只见一枚四方而一角镶金的玉玺,稳放其中。

    周瑜见状大惊:“兄长!这莫非是……”

    杨佑确认后即刻关上木匣,点头道:“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勿再使旁人知晓!”

    数日后讨董大军来到,见洛阳城化作灰烬,众人脸色不一。

    有失望者也有愤慨者。

    曹操和刘备便是后者,然而作为联军盟主的袁绍却满脸失望。

    刘备与曹操日日向袁绍建议追击董卓,袁绍则说董卓于关中势力庞大,恐有埋伏,不允追击。

    而曹操与刘备相识后,都以对方为英雄,见联军毫无进取之意,于是二人便在一起共商讨董。

    这日,刘备已经与曹操约定好,午时发兵追击董卓,这时刘备帐中来了两人。

    刘备见来者,拍腿大喜道:“哎呀,果是先生啊,这几日备一直在打听先生消息,得知先生早已离开,备便放心了,不知先生,怎得、怎得在此又出现在此?这位又是?”

    杨佑先向刘备介绍道:“这位是佑结义兄弟,姓周名瑜,字公瑾!乃是少年英才,武艺兵法俱都不凡,有儒将风范!”

    一旁周瑜听杨佑这么夸自己,脸都红了,毕竟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有,便被自己大哥如此看重,心里暗暗发誓“绝不辜负兄长期望”。

    杨佑又再说道:“听闻公将追击董卓?”

    刘备答道:“正是,先生有何指教?”

    杨佑笑道:“不敢不敢,只是据佑所知,董卓身旁有一人名曰李儒,此人多毒计,届时必于出逃路上设伏!”

    刘备道:“袁盟主也有此担心,莫非因此便要放董卓回去不成吗?”

    杨佑道:“非也!公既然与曹孟德相约共击董卓,届时可晚些出兵,待其将伏兵引出,公再救之,则伏兵可破!”

    刘备闻言道:“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备怎能陷孟德于险地!既然要诱敌之饵,那便让备做此饵!备这便去与孟德商议。”

    刘备说完便走出帐去。

    刘备走后,杨佑问周瑜道:“你觉此人如何?”

    “瑜以为刘备此人,虽从谏如流,但仁慈有余,远略不足。”

    杨佑闻言又问道:“何谈远略不足?”

    周瑜听自己兄长这么问,还以为是自己哪里说错了,于是又道:“瑜若有偏颇之处,还请兄长斧正,瑜以为当今天下将乱,皇权倾覆,且不说东进击董本就是吃力无好,而且诱伏之事,倘若不告曹操,则可保存自身实力,以待他时与天下群雄争锋。”

    “公瑾吾弟,所言有理,但公瑾需知,实力固然重要,故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是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如今天下将乱,但毕竟汉室四百年,今日仍旧民心向汉,董卓不肖汉室故而天下伐之!今刘玄德此举,足见其仁义之心,忠贞之志。

    今日广布恩德于四海,他日与群雄争锋,百姓岂有不箪食壶浆,开城相迎之理?昔日高祖败霸王何尝不是此理?”

    周瑜闻言点头称是,又问道:“兄长莫非真要助刘玄德?”

    杨佑反问道:“公瑾以为不可?”

    周瑜笑道:“既是兄长之志,即是瑜之志也,昔日向天盟誓同生共死,纵然兄长要逆天而行,瑜又岂敢不相追随!”

    杨佑听罢,一把拉住周瑜道:“公瑾!佑必不相负!”

    午时已到,刘备先于曹操向长安进军,曹操不久后随动。

    杨佑和周瑜带着自己那三千人与刘备一同进军,在杨佑要求下,关羽为前锋,张飞为后队,杨佑、赵云与刘备等人居中。

    入夜时分,大军行至渑池。

    忽地,道路两旁燃起火把,一阵阵杀喊之声响起。

    还好杨佑早有交代,让众人警惕。

    刘备一方迅速投入战斗。

    杨佑拼接手中“隐元”宝剑,连斩数人,杨佑迅速寻找主将,只见一旁山坡上有一徐字大旗,旗下立一八尺大汉,手握大刀。

    杨佑认定那人便是徐荣,于是一路劈砍,来至前锋部队大喊道:“云长!后方山坡徐字旗下乃敌方主将徐荣,速速斩之!”

    关羽闻言策马回头,往徐荣方向去了。

    徐荣见一大汉策马奔来,霎时觉得宛若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立马命人拦下,却都被关羽一刀斩为两截,关羽随即纵马一跃,从徐荣头顶跃过,一声惨叫,徐荣应声倒地。

    关羽一刀砍倒大旗,挑起徐荣尸体道:“徐荣已死!还不束手就擒!”

    听到此话的西凉军大乱,相互推挤踩踏。

    与此同时曹操赶到,将西凉军围堵绞杀。

    月至中天,西凉军被围杀殆尽,杨佑扶起已经累倒的周瑜来到刘备处。

    只见刘备身旁还有几人,细看之下,都有些许相似之处。

    刘备随即介绍道:“这位是奋武将军曹孟德!这两位是夏侯惇将军和曹洪将军!”

    “鄙人曹操见过光禄大夫!先生自幼抱大才,操早闻君大名,不得相识,今幸遇君,实乃三生有幸啊!”

    杨佑没想到曹操如此客套,于是道:“世人爱以虚名加于人,实则不足挂齿!曹大人谬赞了!”

    几人又客套一番后决定明日再向洛阳进军,但杨佑不知为何,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第二日,大军行至潼关下,只见城楼上插满吕字大旗,西凉军占满城楼,弓弩滚木俱备,城门大开,说不清的西凉铁骑列队城楼下,队前站一人,那人头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

    杨佑见是吕布,于是来到阵前喊话:“吕奉先!听吾一劝,董卓残暴生灵!尔当速速弃暗投明,不可再助纣为虐了!”

    吕布闻言大笑道:“杨庭辅!休得在此巧言令色!你我早已恩断义绝,今日相见便要尔命。”

    说罢吕便策马冲来,一旁张飞恼怒,大喊道:“三姓家奴!好不听劝,张爷爷要你的命!”

    二人扭打在一起,发出一阵阵金铁相击之声。

    吕布只觉得张飞比起数日前虎牢关下,武艺又有所精进,不由得大吃一惊。

    二人缠斗十几个回合,杨佑忽然发现城楼上多出一个中年文人,腰挂宝剑,手中却拿着一副令旗,杨佑当即大惊失色!

    “不好!城内有埋伏!玄德公!快让云长速去将翼德带回来!不可使敌人发觉异常!”

    “云长!”

    “得令!”

    关羽闻言便提刀上前去了。

    三人交手,关羽却心不在此,趁机对张飞说道:“三弟!大哥和先生让你回去!”

    张飞却以为关羽是来和自己抢功的,于是对关羽道:“二哥你来干什么,一会儿俺就把这三姓家奴给斩于马下了!”

    吕布听关羽来劝,出言道:“怎么了,黑鬼!你是怕了要走吗!”

    张飞闻言大怒:“谁怕你这三姓家奴!”

    吕布臂力惊人,关羽见无法将张飞带出,只得也与吕布僵持起来。

    杨佑见状暗叫不好,随即拿起弓箭朝前走去,告知刘备与曹操若见自己射箭,留子龙与自己接应关张,其余人即刻鸣金撤兵!

    杨佑随即挽弓搭箭,对准吕布,杨佑用余光看了一眼城楼上的李儒,手中令旗高举。

    忽地,吕布三人正在比拼膂力,正好将面门露出,杨佑即刻放箭射向吕布!

    与此同时,城楼上李儒令旗落下,大地开始缠斗,大批西凉铁骑从城中冲出奔向前来。

    刘备与曹操见状急忙鸣金撤退。

    吕布看面前有箭飞来,一下爆发惊人之力,震开关张!

    杨佑大喊道:“云长!翼德,速速撤退!”

    关张二人闻言,又听鸣金之声,急忙后撤。

    吕布想要追赶,杨佑又是几箭连射,吕布看清射箭之人,心中又是心寒又是恼怒。

    待到关张二人来到,四人一同策马离开。

    除了西凉铁骑,还有一伙人,轻装简骑,行动极快,对杨佑他们造成巨大伤害。

    众人一直逃到夜里,才在一座土山下会见。

    众人一路收拢人马,大约收拢了六七成左右,周瑜带来的三千人也只剩下一千九百多人了。

    此次董卓调来了羌兵助阵,又有李儒使诈,好在杨佑反应及时,众人才能全身而退。

    众人回到洛阳,只见袁绍等人在帐中饮酒作乐好不快活,曹操怒火中烧,冲进帐中大骂诸侯无能。

    “竖子!不足与谋!”

    最后众人商议,曹操原本就被封为东郡太守,故而决定回东郡招揽人马,积蓄力量,再与董卓一战。

    刘备虽然不甘心,但在杨佑劝说下也只能暂返广陵,待来日再与董卓一战!

    但是实际上杨佑可不是这么想的,这次诸侯会盟讨董后,东汉的根基已经彻底动摇,地方割据的趋势已经出现,他要用一个东西,给刘备换来更大的资本。

    那就是传国玉玺!

    自从杨佑从井中打捞出传国玉玺后便将之妥善保管,就算是逃命的时候都时刻关注着怀中玉玺,甚至已经给他胸口压出了一道血印。

    杨佑和刘备商议后决定先去颖川,把杨彪和二袁等人一起接到广陵,杨佑是不可能再回朝廷了,回去那不等着挨宰吗。

    但袁逢和袁槐却不愿与杨佑一起前往广陵,杨佑无奈只得带自己杨家人前往广陵,反倒是陈留王刘协非要和杨佑一同前去,却被杨佑严词拒绝。

    开玩笑,把刘协带过去,那不是给老刘找了个活祖宗吗,这以后是听他的还是听老刘的。

    离开颖川之后,杨佑写下一封奏表,言说刘备寻到传国玉玺,现今奉于天子,奏请天子册封刘备为扬州牧。

    并让人护送到长安。

    如今天子在董卓手中,董卓真的会册封刘备吗?

    董卓不一定会,但李儒一定会,李儒必定会让董卓借此机会安抚天下诸侯,收拢人心,况且传国玉玺这东西,杨佑也不是给汉帝的,而是给董卓的。

    董卓如今大败讨董联盟,又有十数万西凉军,其野心必然膨胀,如今杨佑又将玉玺奉上,那董卓还有什么不会答应呢?

    众人来至广陵城下,刘备望见此楼唏嘘不已,一阵慨叹。

    杨佑见状道:“明公何必如此愁苦,今虽败于董卓,但公广得民心,使四海皆知明公忠义,相信不久之后便有英才义士来投,何愁大业不兴?”

    刘备闻言一愣道:“先生!叫备什么!先生!先生你……”

    杨佑闻言大笑道:“明公觉得佑不该如此叫您?”

    刘备闻言急忙道:“不不不!备不是那个意思,备是想……哎!备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刘备纵身下马,向杨佑深施一礼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今得先生开解备之愚钝,救万民于水火,实乃万幸!”

    杨佑和刘备的君臣之路就在这广陵城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