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迷殇
繁体版

第四十四回 排众议故剑情深 破天罡天意难违(七)

    毕竟他已经久不带兵打仗了,虽然在坚昆王城和忽律丹过了一冬天的干瘾,但那只是演示较量阵法,哪比得上真刀真枪的阵仗来得过瘾。

    已经铁心铁意要去汶山前线一试身手的赵长信,此刻就如同一只脱缰的野马一样,谁也劝说不住,阿摩丽、张望之和霜儿也只得舍命陪君子了。

    好在张望之的武功本来就已跻身江湖一流高手行列,霜儿更是这近一年来在赵庆吉的精心调教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虽然比起张望之来还差着好大一截,但也是可以从容应付江湖中的小打小闹了。

    几个年轻人要武功有武功,要谋略有谋略,于是便信心满满地向着汶山郡进发了。

    秦正迎领着五千精兵驰援汶山郡,有程远志师徒二人的鼎力相助,更让他如虎添翼了。

    然而就在他们刚行军到半路上的玉垒山时,却意外遭遇到了白马羌兵的主力部队。

    白马羌围攻汶江城,本想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城池大肆屠戮抢劫,哪知道这汶江城虽然是武帝时期才修建起来的一座新城,却异常坚固,且汶山郡官兵困守孤城,抱了必死的决心,让敌人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却毫无收益的羌人竟然打起了蜀锦的主意。

    蜀锦当时在大汉之外的不化之地是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物资,就算攻破汶江城,也大多是些不值钱的东西,若是能进入蜀郡,抢得一些蜀锦,却比在汶山城和汉兵干耗着强。

    被五光十色的蜀锦诱惑着的白马羌兵竟然绕过汶山城,直接向蜀郡杀来,虽然知道深入大汉腹地危险之至,但是富贵险中求,此时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玉垒山下,奔流咆哮的岷江被塘堰一分为二,变得不再肆虐,经过炎黄先民巧夺天工的分流而变成了低眉顺眼的仆役,不知疲倦地滋润灌溉着天府之国的万里沃野。

    然而,这份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所带来动人的生生不息却并不能掩盖大汉和白马羌人两军对垒时的肃杀和凉意。

    白马羌兵在突遇汉兵精锐时的尴尬和手足无措让一直如临大敌的秦正迎略微松了口气,这些蛮族骑兵仗着人多势众在进入大汉境内一路所向披靡,今天终于遇到盔明甲亮的大队汉兵严阵以待,这让几名在前头领路的羌兵首领心头不免惴惴。

    虽然两军人数相当,但汉兵排列整齐,阵内鸦雀无声,显然是平日里训练有素,羌兵虽然人高马大,但却东一群西一伙的,与汉兵比起来却明显像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秦正迎骑在马上,面露必胜的微笑。

    尽管羌兵全部都是骑兵,而汉兵除了少量冲锋部队外,基本上都是步兵,在兵种比较上汉兵明显吃了亏,但是两方现在对阵的地方并不是平原,而是玉垒山凹凸不平的山丘地带,骑兵不能大开大合地冲锋陷阵,反而是以步兵为主的汉军更加机动灵活。

    也正是这最关键的一点,让秦正迎对接下来的交锋有了必胜的把握。

    两军语言不通,也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殊死较量就在玉垒山下沟壑纵横的山丘间展开了。

    汉兵以逸待劳,只等着对方的骑兵稀稀拉拉地冲杀过来,再将敌人分割开各个击破。

    然而,就在秦正迎以为胜券在握时,场上的局面却并没有按他预想的那样发展下去。

    在一阵此起彼伏的呼哨声中,羌骑竟然像在平地上冲锋一样,虽然阵型并不齐整,但是前后左右相互照应,如虎入羊群,猛烈撞击着已经来不及做出其他反应的汉兵方阵。

    秦正迎见状大惊失色,他怎么也不会料到对方看似松散且无法在山地纵横驰骋的骑兵竟然像是生了翅膀,将骑兵的速度和冲击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己方原本灵活的步兵此刻却成了活靶子,任由敌人宰杀。

    原来白马羌人一直在丘陵山地间生活,不管是人还是马早就适应了如此复杂多变的地形,跑起来如履平地。

    秦正迎虽然略微知道一些白马羌人的习惯,但怎会料到对方能如此强悍灵动。

    本该全军覆没的汉兵在羌骑的横冲直撞下溃不成军,秦正迎指挥着身边孔武有力的近卫断后,舍了性命也要护卫着汉兵大部逃出这地狱一样的恐怖丘陵。

    幸亏程远志和吕健师徒也在军中,两人各自施展看家本领,接连刺杀数名已经杀红了眼的健壮羌兵,这才让得意洋洋的羌人铁骑有所震慑,不敢再穷追猛击了。

    撤退到山间密林中的汉兵经过好一阵重新集结整编,才又聚拢在了一起。

    只不过经过清点,五千人的部队只剩下了一半,其余的不是战死就是走失,可以说损失惨重。

    秦正迎一边组织残兵败将修建沟渠围栏等工事,期望借着林深树密的优势保存有生力量,一边派出快马疾驰成都,向郡守严河清求援,紧急调拨三四千骑兵疾速行军到玉垒山与自己的残部前后夹击,才能一雪前耻。

    羌人也知道在密林中骑兵无法发挥优势,索性便在山下驻扎了下来,等着山上的汉兵军粮耗尽不得已突围下山,到了那时就可以或擒或杀,将这支汉兵精锐彻底从人世间抹去。

    秦正迎身边还剩下不到一百人的骑兵,其余全都是步兵,冲下山去面对两倍于自己且在山地中通行无阻的羌兵无异于自寻死路,汉军别无他法,只能等待援兵。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另一件让秦正迎焦头烂额且束手无策的事情就是,押运粮草的队伍在撤退时被敌人冲散了,大部分粮草补给都落到了羌人的手里,汉兵随身携带的粮食也就够维持个两三天的了,三天之后若是成都的援兵未到,没有粮草军心涣散,就算己方不冲下山去,也就再多挺个一天半日,自然溃散瓦解。

    就在秦正迎苦候援军不至,而粮草即将告罄的危急关头,山下羌兵营寨中却突发起了一阵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