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迷殇
繁体版

第四十四回 排众议故剑情深 破天罡天意难违(六)

    四个年轻人一起上路游历,虽然霜儿和张望之之间有着一层一捅即透却又不能操之过急的隔阂,却并不能淹没他们在青山绿水间所播撒的极具青春脉动的欢笑。

    赵长信尽管在长安和蜀郡两地之间往返过一次,但那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此番故地重游,更有了一种游吟浪子归家的唏嘘和感慨。

    至于其余三位,都是从来没到过这西南险峻秀拔之地的外乡人,岭南岭北气象迥异的大千变幻让他们心旷神怡。

    阿摩丽久居塞外,虽然曾经在长安城蹉跎过几年的青春岁月,但也只限于刀光剑影中心不在焉的走马观花,哪能真正体会得到大汉壮丽江山的精髓。

    几个人反正也没有什么急事,一路慢条斯理地游玩打趣,倒也是几年沧桑经历过后难求的片刻安宁和享受。

    随着进入蜀郡,一派宁静祥和、鸡犬相闻的田园风景更是让人如醉如痴,几乎忘了大汉险恶宫廷和边地纷争所带来的恬噪不安。

    临邛赵家宅院内,赵全友的兴趣爱好从三年前的种花养草发展到了现在的浇菜喂鸡,倒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了,而是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种平实静谧的乡野生活,同时也是让自己更加充实,省得老惦记那个在外从军不知道现在到底过得怎么样的儿子。

    陡然间见到眉目间依稀还存有一丝当年稚气的赵长信,赵全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皮肤黝黑变得更加健壮的赵长信开口叫道“阿翁”,他才意识到宝贝儿子终于回来了。

    听到赵长信讲起在云中郡和匈奴铁骑的拼杀鏖战、在极北之地经历的大漠风沙和极寒气候以及在西域遇到的诡异离奇的教派之争,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赵全友对儿子在军中经历的危险程度的想象。

    看到儿子经历了这么多九死一生的考验,不仅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大汉,还被当今天子也就是当年那个刘玉亭晋升为朝中侍郎,虽然职衔不高,但却足以光耀赵家门楣了。

    赵全友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感念上苍有眼,一直在护佑着这个当年的顽劣少年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成年汉子。

    阿摩丽和儿子之间特殊的关系并没有在赵家引起轩然大波,赵全友半生走南闯北,又是在京城中和三教九流打惯了交道,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只要儿子高兴,将来为赵家开枝散叶,对于未来的儿媳是不是大汉子民他并不以为意。

    见到阿翁虽然因为思念自己所致,两鬓又多了不少白头发,但看着他精神还算可以,想必乡野闲适的生活十分适合养人,赵长信也踏实了不少。

    自从赵长信为避祸而匆匆离开蜀郡之后,太守夫人虽然泼辣跋扈,但是私闯府邸打伤自家兄弟的那名胆大妄为的凶徒已经逃匿,她也是只有干瞪眼的份了。

    有几次,太守夫人想派人来寻赵全友的晦气,可是一来这件事归根结底是自家兄弟不占理,二来,程远志师徒在暗中保护,又委托郡尉秦正迎代为在郡守处转圜,最后此事只能是不了了之了。

    程远志师徒和赵全友为伴,不是今日登高远眺喝茶聊天,就是明日相约野钓纵情山水,日子在四平八稳地慢慢行进中又不失原汁原味的乐趣。

    只是几个人来得不巧,前几天临郡汶山郡突然发来紧急文书,请求蜀郡派兵支援。

    原来汶山在武帝时立郡,就在蜀郡的西北方向,两郡毗邻,而在汶山郡西面紧挨着的就是白马羌人活跃的地带。

    白马羌是羌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游牧为主,民风彪悍,目睹大汉境内男耕女织,繁华富庶,垂涎之下总想不劳而获。

    只是大汉兵威强盛,与大汉相比白马羌人自身人口稀少,自然不敢触怒天威,只能是在边境上小偷小摸,经常进行小规模的劫掠以获取大汉的粮食和丝帛。

    汶山郡虽然驻守的大汉官兵不多,但对付这种零星骚扰却是足够了,再加上现在大汉的经营重心放在了西域,更是将全副精力用在与匈奴夺霸争雄上了,所以,这西南边陲的小打小闹,大汉也只是尽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等着将来天下大定后,再来收拾这群自不量力的白马羌人。

    然而大汉自从昭帝龙驭归天后,一直到宣帝即位这半年多的时间,一直处于顶层政权动荡混乱的非常时期,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去考虑抵御外辱。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白马羌人竟然花了一年多的准备时间,纠结族中壮年男子直至数千人,浩浩荡荡杀进大汉境内,准备趁机彻底洗劫一番大汉的丰饶物资。

    汶山郡守兵有限,抵挡不住抱成一团的勇猛羌兵,直到汶江城岌岌可危,才想起向蜀郡求发救兵。

    蜀郡一直一来就是大汉西南的第一要郡,治所成都城更是驻扎了万余精兵专门用于防卫西南大汉疆域安全的重中之重,这些精兵的最高统帅便是蜀郡都尉秦正迎。

    郡守严河清只是一介书生,接到汶山急报早慌了神,幸好秦正迎年轻时久历战事,保家卫国正是他分内之事,不慌不忙点齐五千兵将,准备好辎重补给后,即将开赴汶山。

    其余五千余精兵仍然驻守成都,作为征羌后备。

    虽然秦正迎是军旅出身,但讨伐征战毕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这些年在西南边陲养尊处优,当年的勃发英姿多少是有些荒废了。

    程远志是形同秦正迎恩师的名将程不识的公子,就算不暗兵法要务,多多少少也可以在军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虽然有着阿翁禁止程氏后人再通过戎马征战获取荣华富贵的训示,但为了报答这些年秦正迎无微不至的照拂,同时也想在迟暮之年体会一把当年阿翁纵横沙场的快意,程远志还是和吕健两人陪着秦正迎,一起开赴汶山。

    赵长信本来想亲手将程家祖传兵书交给师祖后,与师祖师傅以及阿翁阿母团聚几日就向长江水路开拔,继续下一段旅程,但在知道程远志师徒两人从戎军旅后,竟然勾起了他嗜战的馋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