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世迷殇
繁体版

第三十七回 失先机骄奢淫逸 贪女色一错再错(五)

    “以后如再有人献媚进谄,当如此例。大王不仅要明示下人,也要洁身自好,否则将来身陷万劫不复之地,别怪我邓某人没提醒过你。”邓少通看也不看已经呆若木鸡的刘贺,抬腿跨过焦老三的尸身就往书房外走去。

    在书房门外,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停下脚步,然而片刻之后竟然无奈地摇了摇头,大步流星融入了昌邑王府无边无际的黑暗夜色中。

    与此同时,大司马府中也是静悄悄黑沉沉的,书房中的灯火虽然被风吹得忽明忽暗,但在这万籁俱寂的黑夜中尤为显眼。

    “史少府这一路辛苦了,以你看来这昌邑王是否是个明君呢?还是果真如京城中的传言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色中饿鬼?”霍光面色和蔼,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明君?我看不像,色中饿鬼倒是名副其实。”史乐成虽然脸有风尘之色,但作为迎驾朝使中的首领,白天陪着刘贺忙着应承诸多礼仪之后,也顾不得回家休息,连夜被大司马召到府邸中商议要事。

    “少年自古多风流,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贪恋女色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不知道在其他方面,他的行为举止可还算是与帝位匹配呢?”霍光面上的和蔼之色越来越亲切,仿佛在探听一个好久不见的孩子是否正在健康成长。

    “请恕下官冒昧。虽然相处时日不长,但我看昌邑王除了在女色方面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外,其他方面并无所长。连几个家奴属下都约束不住,其庸碌无为由此可见一斑。”

    听了史乐成对昌邑王的初步印象后,霍光陷入了沉思。

    这昌邑王对比在京城中流传的风言以及林孝如给自己提供的信息简直是分毫不差,只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浑浑噩噩的年轻藩王是如何设计出一连串巧夺天工甚至到现在自己仍然无法洞悉的惊天计谋来荣登天下至尊宝座的。

    难道昌邑王是故弄玄虚,装出一副昏庸无道、碌碌无为的样子来麻痹世人,或者是他手下另有高人为他指点迷津。

    想到这里,霍光猛然记起那个向自己进献仙丹口舌伶俐的邓少通。

    “依史少府观察,随昌邑王进京的侍从中可有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吗?”霍光在迷思中忍不住发问。

    “都是一帮乌合之众,只知道阿谀谄媚、为祸一方的市井之徒。但是下官也派人混进他们之中打听过了,昌邑王手下确实有两个能人,一个叫邓少通,以前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贴身侍卫,一个叫做刘宝,身份来历谁都不清楚。此二人是昌邑王的左膀右臂,被极为看重并赋予了生杀大权,那些下人家奴见了这两个人比见了昌邑王还要心惊胆战。只是不知道什么缘故,这两人并没在昌邑王进京的随从队伍中。”史乐成并不敢忽略掉任何细节,他知道大司马看似也是颇为忌惮这位即将要君临天下的新君主的。

    “果然是他!”霍光下意识地咕哝了一声,转而他想起刘宝这个名字,“刘宝?又一个刘氏子弟?这个名字似曾在哪里听到过,难道是昌邑王的亲属吗?”

    “这个下官还真是无从得知,大司马若是心有疑虑,明日唤来宗正刘德,查一查宗室名录,自然水落石出了。”

    “好了,夜已经深了,你也忙碌了一整天,快快回家安寝吧,”霍光得知了许多新的信息,他要一个人静静地盘桓一下,看看下一步要做出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深不可测的新天子,然而就当他目送史乐成即将步出书房时,猛然间还想起了一个事,“且慢,我府中的侍婢依柳怎么样了?”

    “下官不敢专擅,将她寄养在扶风县远房亲戚的家中,正等着大司马示下呢。”史乐成一拍脑门,显然他忙得晕晕乎乎的,也早忘了这个女子的存在。

    霍光举起右手在自己的脖颈上狠狠地做了个横切的手势之后,便拖着老迈的步伐步入书房中的内室。

    史乐成眼望忽忽悠悠的烛光中霍光决然冷酷的背影,心中一紧,赶忙在“下官明白”的仓促告别声中逃离这片无边无际的黑暗禁地。

    在刘贺临朝听政的第一天,霍光便当着文武众官的面呈上了自己告老辞官的奏折。

    刘贺再昏庸无能,心里也清楚这是老权臣在玩弄欲擒故纵的把戏,温言嘉勉后当然不允。

    在朝会过后,刘贺忐忑不安地在宣室殿的书房中迫不得已要第一次单独面对这位在朝中说一不二的三世重臣,虽然已经登基即位,成为了拥有无上生杀大权的天子,但是他心中对霍光的忌惮畏惧并不亚于前几天晚上那次在邓少通暴怒之下所催生出来的不知所措。

    “陛下初莅汉祚,百废待兴,老臣原该簇拥在陛下麾下,尽全力振兴大汉社稷。只是老臣年事已高,又哀痛先帝骤然龙驭归天,常常夜不能寐,老眼昏花,怕误了家国大事,所以才有了卸甲归田、还政于天子的祁念,还望陛下玉成老臣的美事。”霍光一脸老迈迟钝的样子,以往犀利无比的眼神也被或有意或无意地遮隐得暗淡无光,简直就像是一个市井坊间等待着在一日三餐中到达平凡生命终点的默默无闻的普通老者。

    “大司马言过其实了,谁不知道现在大汉的谷粟满仓、国泰民安全都出自于大司马一手调配掌控之下,若是没了大司马为朕保驾护航、遮风挡雨,朕的江山可就要乱成一盘散沙了。”刘贺见到霍光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原先紧紧巴巴的心虽然放松下来不少,但是世间关于大司马在朝中震慑天下的威仪以及邓少通私底下的再三叮嘱还是让这位新天子不敢大意。

    “陛下过奖了。对了,听说陛下此行从昌邑国所带来的侍从属臣甚多,想来各个都是安邦治国的能人吧?前些日子陛下还在昌邑国封地为王的时候,曾经差遣过一个使臣前来进奉仙丹,那人老臣没记错应该是叫做邓少通吧?我看这个人口齿伶俐、落落大方,应该是一个能够辅佐陛下治理天下的良臣。与其让老臣还霸占着朝中高位尸位素餐,陛下倒不如提拔重用诸如邓少通这样的人才,大汉江山则必定稳固无虞了。”霍光并不理会刘贺干巴巴的奉承,反而比刚才更加和蔼更加由衷地赞叹起了刘贺御人有方,身边卧虎藏龙、人才济济,同时他眯缝的眼睛中一双眼珠却动也不动盯着刘贺,在耐心观察着这位新天子脸上的表情。

    这些话可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刘贺听到霍光提起自己所携带的侍从都是些安邦治国的人才时,一张厚脸皮也禁不住发起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