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回巢
繁体版

第四章 账本

    作业本有点泛黄,杨正毅看着这个作业本,露出了回忆的表情。

    这是自己在区里读高中的时候,发的作业本。

    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款式了,也已经过去了十好几年。

    打开这个作业本,杨正毅才发现这是个账本,上面记录了一笔笔这次群体养猪,每家每户出了多少钱。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叫做新堰的村子,在这里,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去了沿海一带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老人的儿女、孩子的父母,一年若是能够回来一两次,便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幸福。

    那可不可以不去沿海打工呢?

    可能不太行!

    这个村子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种庄稼是养不活一家人的。

    杨正毅记得无比的清楚,小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亩半的土地,要养家里五口人。

    收成的粮食不到半年就吃完了,只能够靠买。

    可在农村赚钱又难,拿什么买呢?

    别看杨正毅的父亲是村里的支书,却是个贫困户。

    这个贫困户还是当时白石是个乡的时候,由那时候的乡高官了解情况以后,亲自放的一个名额。

    家里的条件真正有所改变是杨正毅在北京读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

    工资好,待遇高,过年的时候还会给父母发放慰问金。

    往后的杨正毅勤奋工作、追求上进,工资一年一年的开始往上涨,便寄钱给家里修了平房。

    即便是现在村里有平房的,也并不多。

    能够修平房的家庭都是去沿海打工,赚钱回来修的。

    留在家里的人都非常的羡慕,他们能够有钱修建新房,置办新的家具。

    每次从外面打工回来的人,总是吹嘘他们在外面的所见所闻。

    沿海有多大、多好、工资又有多高。

    村里留守的人,也对外面有着无限的憧憬。

    杨正毅的母亲也曾想过跟着村里的人外出打工,没有走成的原因自然是杨正毅的父亲极力反对。

    说母亲一个连重庆主城都没有去过的人,还去沿海打工,被人卖了都还要帮着别人数钱。

    事实上是那些回来的人讲了很多独自在外打工的女人,跟着别的男人跑了,抛夫弃子的故事,父亲才会担心的。

    父亲很害怕母亲也会这样,便一直不允许。

    母亲一直是个善良温柔的人,她不可能会这么做,而那些人讲的事情也只是极少数。

    同样如此,男人出外打工,家里的女人也会害怕他会跟外面的女人跑了。

    也就造成了村子里,年轻夫妻和结婚很多年的夫妻会共同外出打工,留着孩子在家里给老人照顾。

    留守儿童就是这么来的。

    说到底,还是因为家乡贫穷。

    如果在自己的家乡有一份工作可以让一家人过得下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在外面受人白眼呢?

    在这个账本上最多的一笔数额是十万块钱,最少的只有三千块钱。

    最多的是父亲出的,少的是长泽家出的。

    长泽拿得最少是怎么回事儿,杨正毅能够明白。

    长泽父亲过世得早,母亲身体还不好,他职中没有读完便去了东莞。

    在东莞一个电子厂做了几年,前年回来的,修了平房,不过只是个毛坯房,没有装修,勉强能够住人进去。

    没有再外出的原因是他母亲病得有些特殊,需要有人照顾着,这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就留在了家里,跟着人当小工,一百五一天。

    会有人想,一百五天价格不低啊,一个月就是四千五,和外面打工的工资差不了多少吧!

    其实差了很多。

    这也能够算是一笔账,也很容易算清楚。

    按照一个月三十天来算的话,确实一天一百五,三十天就是四千五。

    不过要考虑天气因素,下雨天是不会有人去做泥瓦匠的活儿。

    还要考虑是不是有人愿意带你,不是每天都有活儿的,指不定你在家里一个月,也被叫不到几次,这还是大家知道长泽家里的困难,愿意每次出工都会喊上他,年纪大的一些村里人还会主动让着他。

    长泽快二十二岁了,小的时候总是跟在杨正毅的屁股后面,流着鼻涕喊着正毅哥。

    每次上山去捡材的时候,长泽都会自己捡好了帮杨正毅一起捡。

    长泽最擅长的就是爬树,很高的松树,他双腿夹着树杆,很快就能够爬到顶。

    这次自己父亲过世,他在帮忙用簸箕添饭,不大个小伙子,精气神都有,就是没老婆。

    去年回来的时候,杨正毅还和父亲谈过这个事情儿,说要是村里,即便不是村里,这十里八乡的有适合长泽的姑娘,就给他介绍一个。

    父亲当时叹息着说,比他小的在上大学的,眼光也高,和他同龄的要么在外面打工要么就结婚了,比他大的,离过婚的,只怕他也看不上。

    杨正毅虽然觉得父亲说的有些不对,可也明白这属于话糙理不糙。

    农村的思维虽然也在有所转变,你也不能够指望着一下子大家的思想就通透了。

    杨正毅看完上面的账,合上了本子。

    母亲见看着自己翻完,说道:“这些钱你爸本来是打算自己掏钱还给村里的人的,你也知道在这个村里,大家伙都不富裕。出了这么多钱,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如今你爸走了,大家伙儿肯定也不好意思再上门要这笔钱,我给你这个账,是想要让你自己考虑要怎么做。”

    杨正毅明白母亲的意思,大家伙儿不要,自己作为父亲的儿子,不能够不还。

    生儿育女一辈子是为了什么?

    除了骨肉亲情,自然还是想要老了以后有所依靠。

    杨正毅能够理解,就像他能够理解父母一直希望自己和侨安再生一个,生个儿子最好一样。

    倒不是说他们对安安这个孙女不好,他们也非常的疼爱安安,只是他们不希望自己这一脉的就这样断绝了。

    杨正毅接受了这么多年教育以后,肯定会觉得生儿生女都一样,甚至会觉得生女孩要更好一些,可父母的思想错了吗?

    没错,他们真的没错。

    要是家里没有一个男娃儿,等安安以后嫁人了,杨家这一脉也算是彻底断了。

    所以杨正毅理解他们,只是生活真的压力很大的。

    有安安了他就没有想过要再生一个,即便他们已经说过这个问题很多次了,包括侨安的父母也提过这个。

    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自己要还车贷、房贷,还有处理安安的教育问题,自己拿什么去养第二个孩子?

    去年父亲谈起这个问题说的一句话,杨正毅至今都能记得一字不差。

    他说,当初我和你妈生你和你大姐的时候,家里都快要揭不开锅了,还是不是把你们拉扯大了,你们是比别人缺了什么了吗?

    杨正毅也在深思,是这个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还是我们这代人的问题,什么都要去比较,却忽略了孩子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