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回巢
繁体版

第三章 传承

    父亲在多年前就说过,他死后一定要完整的下葬,千万别给他火化了。

    每个地方人死以后下葬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是天葬、有的是地埋,还有的是撒在祖国的山川河流。

    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应该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去尊重这个地方风俗习惯和死者生前的遗愿。

    不是说进行道德绑架,就应该火葬不占地方。

    死者为大,我国土地暂时也并没有稀缺到这个地步。

    如果将来真的有需要,那也可以将坟迁到规定的地方去。

    其实农村的坟,在三四代以后,就很少有人去管理了。

    父亲埋的地方并不算远,风水先生找了一个风水好的地方,也就是名叫瓦厂堡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呈现阶田形状,寓意着步步高升。

    杨正毅是正儿八经的名牌大学毕业的,怎么会不知道这是封建迷信。

    可这是上一辈人都认同的事情,他不能够去说这是不对的,同时也是让为了让自己心安。

    若是将来他死以后,他可以允许自己被自己的后代火化,装入骨灰盒送入陵园。

    这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待国家发达到一定的程度,人们的思想观念才会彻底发生改变。

    前提是,要多读书。

    两会上提出的从九年义务教育上升到十二年,杨正毅是举双手赞成的。

    至于会不会通过,上头是怎么想的,他们肯定也有自己的考量,杨正毅这个门外汉不懂,也就不便于去评价。

    ......

    这是父亲上山后的第三天早上,这段时间来的人都散了,只剩下自己一家人。

    桌子上的四菜一汤是母亲做的,母亲这几天有点精神不振,不过做饭的活儿她还都承担了下来。

    杨正毅自然不能让母亲一个人做,也让侨安去帮了一些小忙。

    母亲和侨安将饭端上了桌子,母亲看着客厅,对着杨正毅有些生气说道;“你快去喊你爸吃饭,一天天的,吃个饭还老是要人喊。”

    杨正毅看着母亲,母亲也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的生气的表情消失,出现的是茫然和不知所措。

    仅仅过了一会儿,母亲便对着他们声音低沉的说道:“吃饭吧!”

    母亲大口大口的刨着饭,眼泪大颗大颗的顺着脸颊落入碗中。

    侨安看了杨正毅一眼,杨正毅轻轻的摇头,而安安也好像被气氛感染了,盯着给自己一个人准备的不锈钢碗出神。

    桌上多了一碗热腾腾的饭,很快变得冰凉。

    这顿饭,谁也没有添饭,杨正毅也只是将多出来的这碗饭在吃完自己的这碗以后,倒入自己的碗中安静的吃着。

    吃过饭后,母亲起身打算去洗碗。

    侨安立刻抢先一步,将吃过的饭碗端起来说道:“妈,我来洗吧!”

    母亲点头说了一句好,又坐下了。

    在上山那天,都会揭开灵柩最后看一眼下葬的亲人,大姐和母亲一直哭一直哭,哭成了个泪人,杨正毅看着父亲那张已经变得乌青的脸,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母亲回来以后就一直不说话,有些时候还咳嗽,每顿饭连半碗都吃不了,杨正毅看着母亲的模样也不知道该去如何安慰。

    当侨安洗完碗,从厨房出来以后,杨正毅便对着母亲说道:“妈,昨天晚上我和侨安商量了一下,想要您跟着我们一起去北京生活,您看行吗?”

    母亲听到这话后,问道:“我去北京做什么?”

    杨正毅回答道:“爸走了,您一个人在家我们也不怎么放心。您去北京的话,安安上幼儿园就有人接送她了。老是麻烦安安的外公外婆,也不怎么好。”

    母亲听完后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不去。,

    杨正毅追问道:“妈,您为什么不愿意跟我们去北京啊!”

    母亲回答道:“你们在北京生活本来就很辛苦,我去了不是给你们增添负担嘛!我去了北京,身边连个认识的人,我就在老家好了。”

    母亲顿了顿,看了一下放在香案上父亲的照片说道:“再说,你爸也要有个人守着。”

    杨正毅想要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候,侨安朝着杨正毅摇了摇头。

    杨正毅只能够先暂时停下来,过段时间再做母亲的思想工作。

    母亲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起身朝着里屋走去,很快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布包和一个作业本。

    母亲将作业本和布包递给杨正毅,杨正毅疑惑的接过来,布包沉甸甸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打开布包一看,杨正毅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竟然是一堆银壳子,还有老爷的军功章。

    杨正毅的爷爷是名抗战老兵,参加过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建国以后还去过抗美援朝,曾任职中国人们解放军某部队的一个排长。

    拿过无数的奖章,还在抗美援朝获得了一个二等功的奖状。

    却也曾犯下一个大错。

    抗美援朝战争活着回来以后,由于家里的情况不乐观,爷爷的母亲,也就是曾祖母因为手一直颤抖,无法养活爷爷的两个弟弟。

    那个病在农村叫做鸡爪疯,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病的学名叫帕金森。

    曾祖母是一个裁缝,就靠着缝缝补补赚点钱补贴家用,爷爷的两个弟弟,也就是二公和幺公在当时年龄都非常的小,无法做工。

    曾祖母就找人给爷爷写信,寄到了他们部队。

    爷爷收到信以后,知晓了家里的情况,立即就扛着枪回来了。

    这便是爷爷犯下的错误,扛着枪回来了,在当时可以说是逃兵的。

    爷爷被部队抓了回去,当地政府送材料到爷爷的部队,爷爷所在的部队领导了解到爷爷家里的实际情况,再加上爷爷在抗战和抗美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便做出了决定,允许他回家,只是和部队再没有了牵连。

    爷爷后来做了上门女婿,也是为什么村子的其他人都王,杨正毅他们家姓杨的缘故。

    晚年的爷爷时而清醒时而癫狂,癫狂的时候就喜欢到处闲逛,要有人看着他。

    清醒的时候就坐在火炕旁边静坐着,什么话都不说,有一次还将自己的军功章和二等功的奖状都丢进了火炕里面。

    杨正毅那时候便知道,爷爷肯定无比遗憾当年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部队。

    爷爷死后,这些奖章杨正毅以为都不见了,没有想到被母亲从火炕里捡起来收着,保存到了现在,如今给到了自己。

    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传承吧!

    (我爷爷的故事,未经过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