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横吹霜色刀
繁体版

第三章 一对母女

    来时急,走时更急,原先的食物业已吃完,幸好船上装着大米,众人吃些白米饭算是填饱了肚子。

    “船到嘉鱼之时务必上岸备些酒菜,两世为人万不可再吝啬了。”玉财放下碗筷对伙计家全嘱咐道。

    “少爷放心,交于小的便是。”家全点头道。

    “凌爷,船到嘉鱼时我想去岸上一趟。”船老大叫过一个伙计替下自己后走上甲板对坤叔说道。

    “但去无妨。”坤叔同意道。

    “凌爷就不问问小的为何要上岸吗?”船老大见坤叔答应的如此干脆,连忙问道。

    “你即要去,自有道理,来,拿着……”坤叔知道众伙计一连十多天都在船上,应用之物必然有缺,便掏出两块大洋递给了船老大。

    “不敢不敢……小的身边有钱。”船老大连忙推辞道。

    “拿着吧,我等也算是同生共死一回了,你若不接着凌某如何心安。”坤叔不由分说将大洋塞进了船老大的口袋。

    风向一变,帆船顿时慢下来不少,帆手们不停地左拉右扯又劳作了近两个时辰,申时三刻,一干人终于抵达嘉鱼,前帆手一扯帆角,船头朝左一偏,帆船徐徐往岸边靠来……

    “凌爷快看……码头上头全是人,都挤到水里了!”船头的一个伙计忽然大叫道。

    “这便如何是好?”坤叔大步来到船头,举目一看,码头上果然黑压压一片全是人,不少人还站进了水里,见有船来,拼命挥舞起双手,喊叫之声撕心裂肺,饱经世故的坤叔一时也没了主张。

    “看来武昌沦陷的消息已传到这里了……坤叔,靠岸还是不靠岸,快拿个主意吧。”身后的船老大见大船离岸边越来越近,忍不住催道。

    “就是靠岸也带不走这么多人啊,怕是连我们自己也得搭进去。”玉财无奈道。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杨明轩不忍再看,转过身来悲愤欲绝。

    “有心成佛,无力回天……掉头吧!”坤叔情知仅凭他们这一条船无异于杯水车薪,一咬牙对船老大吩咐道。

    “看来今晚咱们还得是白饭……阿坤无能,尔等跟着受苦了。”船过嘉鱼,进到船舱的坤叔看了看空空如也的灶台,苦笑一声对众人抱歉道。

    “再行大半个时辰便可到鹿溪,那里也是个百年古镇,或可寻到些应用之物。”船老大在这一带常来常往,坐下之后说道。

    “那就晚点做饭,到了鹿溪再说。”坤叔吩咐道。

    “只怕是到了鹿溪天色已晚,商户们都已关门了。”玉财也曾到过几次鹿溪,镇中情形尚有记忆,担心道。

    “我去吩咐伙计们加把力气,争取早点赶到地方。”船老大起身朝外走去。

    众伙计又是一番劳作,掌灯时分,大船终于到达鹿溪,远远望去,上百年的古镇上只见着稀稀落落几处亮光……

    “往日此刻已是万家灯火,短短几日竟萧条至此……凌爷,咱还靠岸吗?”船老大心中打鼓,看向坤叔问道。

    “停过去吧,天色已晚,权当在此过夜了。”坤叔回道。

    “不会再有那么多人了吧?”大船缓缓朝岸边靠来,想到在嘉鱼见到的情景,玉财走到船头向岸上看了看,喃喃自语道。

    “落帆、落帆……谨慎些,看清楚了再停过去。”船老大同样也是心有余悸,连忙对伙计们喊道。

    半柱香后,大船接近岸边,岸上景物已清晰可见,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大小小十几个码头上竟然空无一人,众人长舒一气,放心朝岸边靠来。

    大船停在了西头最上游的一座码头上,跳板放下,玉财和家全各背着一只竹篓走下船舷急急朝镇里行去。

    进到镇中,大街之上全然没了往日的喧闹,两边的店铺大多关着门,稀稀拉拉只见着两三个行人,玉财找到镇子东头那家临江酒家,幸好还开着门……

    “掌柜的,还有酒菜吗?”玉财走进店里问道。

    “有倒是有,不太新鲜了,前两天剩下的,二位要是不嫌弃就凑合着用点吧,鬼子祸害到了汉口,镇子上差不多人全跑光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汉迎上来回道。

    “您老咋没走呢?”玉财问道。

    “一大早把晚辈们送走了,我一把年纪不想走,老太婆也舍不得丢了这份家业,这么大个酒楼总不能扔下吧。”大爷搓了搓两手对玉财说道。

    “明儿还是去西边躲躲吧,鬼子个个都是无常,杀人不眨眼啊”玉财劝道。

    “我二弟在后山烧炭,鬼子来了我就上他那,好歹离家近些,多少能照应着点。”老伯告诉玉财道。

    “您老还是小心些.......来,领我看看你这都有些啥吃的。”玉财转过话头,放下背篓朝后厨走来。

    “都在这了,看中什么告诉老汉,我替你们端出来热热。”老伯过来揭开一只大锅盖,又指了指旁边的橱柜对玉财说道。

    “咸鱼我们全带走,这刀熏肉也要了,地上的这些莲藕、冬瓜、山药帮我装筐里,锅里的肘子也帮我们包起来……这只锅里是什么?”玉财点完眼前的几样食材过后又看向旁边冒着热气的铁锅向老汉问道。

    “两只卤鸭、两只卤鹅,一副猪场、四只猪耳朵。”老伯回道。

    “都要了……包起来。”玉财忙道。

    “点这么多能吃得下吗?”老汉诧异道。

    “码头那边还有人,十多个呢。”玉财解释道。

    “行,不过这些卤菜刚下锅,还没入味,我这是四十年的老卤汤,得熬足火候才好起锅,二位不着急的话就在店里等着,有半柱香的功夫就成,如何?”老头看向两人问道。

    “那我们一会再过来……老伯,镇东的那家杂货铺还有人吗?”玉财不想在店里干等着,向老汉问道。

    “有,下午我还见到过洪老四。”老伯点头道。

    “少爷,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杂货铺。”家全扭头对玉财打了个招呼,转身朝外走来。

    寻到杂货铺,门半掩着,探头一瞅,屋里亮着灯,一个干瘪的老汉正在吃着晚饭……

    “老伯好……我买点东西。”家全跨进屋子招呼道。

    “小哥要啥?”老汉连忙放下碗筷起身问道。

    “盐巴、陈醋、酱油、灯油、……老姜、蒜头、干辣椒都替我拿点。”家全指着几样应用之物告诉老汉道。

    “您稍等!”老汉弯腰忙活起来。

    “这还有枝江烧春呢……来十斤。”解开旁边的一只酒坛,闻了闻,又对老伯吩咐道。

    “带酒壶没?”老汉忙问。

    “没带,”家全摇了摇头。

    “店里有,送你一只。”临睡觉还接了桩大买卖,老汉一高兴,大方道。

    “谢谢老伯!再拿两袋烟丝吧……洋火也拿五盒。”家全心中有数,又多买了几样东西。

    “一块半大洋。”老汉拨了拨算盘,抬头道。

    “您老拿好。”家全递过钱,将所买之物装进背篓,起身出了杂货铺。

    “小哥,包子还有吗?”路过一家包子铺,一个伙计正在收摊,连忙上前问道。

    “有,要几只?”伙计止住手,问道。

    “全要了,麻烦你给包起来。”船上人多,船工们食量又大,下次靠岸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家全索性多买些,背篓是装不下了,家全只好将包子拎在了手里。

    离开包子铺,天已大黑下,农历九月初五的日子,天上只挂着一丝月牙,街上又没什么灯火,稀稀拉拉几户人家的窗户透着些许光亮,幸好还能看清道路,家全正走着,忽然觉着身后有些异样,回头一看,一只小身影正跟着自己,见他停住,小身影也止住了脚步,家全只当是那家孩子顽皮,没在意,背着竹篓接着往揽江阁走来,一迈腿,那小身影又跟了上来。

    “谁家的的孩子……黑灯瞎火还不回屋?”家全心道。

    脚下加了些力道,三步并作两步不回到了先前的那家酒楼,抬腿迈进门里,玉财正在往背篓里装着卤食……

    “钱给了吗?”家全跨进大门问道。

    “给过了,赶紧回船,坤叔该等急了。”玉财提起背篓对家全催道。

    走在前面的家全刚迈出大门,猛地愣住,先前的那个小身影正站在门口呢,借着屋里的灯光,这回算是看清楚了,是个小女娃子,看上去也就三四岁,一双大眼正盯着他们看着,嘴里咬着自己的小手指,穿戴还算齐整,只是有点脏兮兮的,像是好几天都没换过,身子和脑袋一般粗细,头发倒是不少,扎着两只小辫,左边的那只小辫显然是散了,快立冬的时节穿的还是单衣,脚穿一双花布鞋,眼睛一双大而无光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看着。

    “老伯,您老出来看看,这是谁家的娃子,黑灯瞎火在你门口站着呢。”家全回身对老掌柜的喊道。

    “咦......不认识啊!老朽我在这条街上住了快三十年了,没见过这女娃。”老伯上前仔细看了看说道。

    “伢儿,你是从哪来的啊?你家大人呢?”家全低下身子问道。

    女娃不说话,

    “你家大人呢?”家全两手比划了一番又问道。

    女娃还是没说话,只是盯着他们。

    “你家大人呢?爹爹、妈妈.......?”玉财也凑上前帮着比划。

    这回像是听懂了,小手朝东头一指。

    “回家吧,去你爹爹、妈妈那里……”玉财接着比划,冲女袜挥了挥手。

    “该不会是个哑巴吧?不对,哑巴听不见,这女娃明明听得见啊”玉财寻思道。

    “像是下江逃难过来的,兵荒马乱的,如何是好?”老伯在身后嘀咕道。

    玉财和家全两人也开始犯难了,不管不问吧,黑灯瞎火的大街上也看不到其他人,就此离开实在是于心不忍。

    “既是逃难过来的一定会有大人带着,少爷,你再问问……谁带她来到鹿溪的。”家全脑子一激灵,对玉财说道。

    “伢儿……谁……带你……你……跟谁……来到这里的?走……带我们去找你爹妈……”玉财又上前比划了半天。

    女娃使劲点了点头,转身朝东跑去,边跑边回头,生怕玉财没跟过来,玉财和家全连忙跟上,沿着大街走了小半里地,女娃朝左一拐,进了左手边的一个弄子,又行了几丈路,往右一拐,来到了一栋祠堂门前,女娃停下了脚步,弄子里漆黑一片,也看不清有什么,家全掏出洋火,擦着一看,心里顿时一凉,一个妇人蜷着身子躺在那,声旁搁着一个包袱……

    “娘.....娘......”女孩蹲下开始喊那妇人,家全手一抖,原来是洋火烧到头了,赶忙又擦一根……

    “还带着身子呢”玉财这回也看清了,是个孕妇,挺着个肚子躺在门前的石鼓后头。

    那妇人听到女娃喊叫,也没抬头,手在空中划着,想是要拉住那女娃。

    “娘.....娘.......”女娃把小手递过去让那妇人抓着,妇人还是没动,只是抓着女娃。

    “大姐......大姐......能说话句吗?”家全俯下身子喊道。

    妇人听见有生人在近前想要坐起来,左手拄地动了好几下也没能直起身子。

    “再擦根洋火”玉财在后面叫道。

    火柴再次点燃,玉财上前扶着那妇人坐起,看了看面容,脸如刀削不说且毫无血色,定然是好几天没吃上东西了。

    玉财和家全对视一眼,知道是摊上事了。

    “少爷,你……你看这事........?”家全吞吞吐吐的问道。

    “你问我我哪知道,你有主意没?”玉财反问道。

    “即遇上了便是天意,要不就让她们去船上吧,好歹等这妇人养好身子再作打算。”家全建议道。

    “这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得问过二姑夫和坤叔才行。”玉财道。

    “行,你快去快回,我在这守着。”家全忙道。

    玉财转身快步朝码头行去,家全放下背篓找了些引火之物,点了堆篝火,祠堂门口一下子亮堂起来,又从布袋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那女娃“吃吧,娃子”女娃接过包子自己没吃,小手扯下一片递到了她娘嘴边,妇人像是闻到了包子香味,抬起头睁开了双眼,借着火堆看了看眼前的情形,迟疑片刻,开始咬那片递到嘴边的包子。

    “伢儿,你也吃。”家全见那女娃没有动嘴,连忙催道。

    娘俩果真是许久没吃东西了,两个包子很快进到肚中。

    “慢点吃……这边还有,多着呢。”家全又拿出五六个包子递到娘俩手里。

    “娘!你今天...昨天...都没吃包子了,你吃……”女娃将自己手里的包子全都塞进她娘怀中,小嘴一个劲催道。

    见着为娘,女娃的话多了起来,旁边的家全一听,果然不是本地人,像是江西口音,愈发肯定这娘俩应是逃难过来的了。

    那头玉财一路小跑着到了停船之处,坤叔正在码头的石阶上朝镇子这头张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