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繁体版

第256章 得偿所愿

    朱元璋祖孙三人都面色凝重。

    他们并没有怀疑陈景恪的话,火绳铳、燧发铳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定装金属弹和机关铳的原理,他们也能听得懂。

    至于蒸汽机……温差发动机都能有,现在再出现一个蒸汽发动机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极西诸国真的将这些东西研究出来……

    蒸汽机驱动的战舰、战车,各种先进的火铳火炮机关铳……

    面对这样的钢铁洪流,大明几无还手的余地。

    这时,他们不禁浮想起陈景恪方才讲的话:

    国家是一定区域内的人群,为了应对自然环境和同类竞争形成的组织。

    朱雄英叹道:“当年我们的祖先面对着重重竞争,今日的我们也是一样啊。”

    陈景恪说道:“大明面对的竞争,比历朝历代都更加严峻。”

    “在同类竞争中,我们面临着极西诸国的追赶。”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们即将面临小冰河期。”

    “还要面对晋陕高原、河套平原,大面积荒漠化的极端恶劣局面。”

    “所以,留给大明的时间也不多了,我们必须要尽快提高生产力。”

    “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外敌,和必然会到来的恶劣天气。”

    朱雄英已经彻底被说服,朱标也有些意动。

    但朱元璋却依然面带疑虑,放纵百姓自由,与他的认知完全相反。

    即便知道陈景恪的话是对的,可还是难以做出决定。

    陈景恪也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进一步解释:

    “陛下,百姓逐步获得人权和朝廷中央集权,两件事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结果。”

    朱元璋大为意外:“哦,怎么说?”

    陈景恪说道:“先秦时期,天子与诸侯王与贵族共治天下。”

    “天子并不直接管理百姓,而是由贵族代为管理。”

    “百姓向贵族效忠并交税,贵族再将税收按照比例上交天子。”

    “有句话说的好,谁掌握了人,谁就掌握了权力。”

    “当时的百姓掌握在贵族手里,所以他们可以和中央相抗衡。”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更多粮食被生产出来,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更多的人口,开垦出了更多的土地。”

    “中央将这些多余出来的人口和土地,直接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不再交给贵族代为管理。”

    “说白了,中央绕过贵族,直接掌握了人口。”

    “这也就意味着,中央权力的增强。”

    “但中央要如何管理这些百姓呢?于是编户齐民制度就出现了。”

    “以前没有户籍、没有姓名,什么都没有的最底层百姓,第一次获得了官面上的身份。”

    “朝廷既然将他们纳为‘民’的范畴,自然要在法律上给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从这时候起,百姓成为了真正的‘百姓’,初步获得了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

    “这也为秦国后续改革,并推行军功爵制,奠定了基础。”

    “到了两汉隋唐时期,世家豪强力量强大,他们圈养了无数的百姓。”

    “糜竺嫁妹的时候,陪嫁的奴仆就有三千。”

    “他还只是商人,真正的世家豪强掌握的人口只会更多。”

    “两晋时期可以说是世家政治的巅峰,每一家士族都圈养着数以十万计的百姓。”

    “祖逖在没有东晋朝廷支持的情况下北伐,靠的就是家族底蕴。”

    “他从家族圈养的百姓里,抽调数千青壮作为班底,才有了北伐的壮举。”

    “被士族圈养的百姓就是士族的奴仆,生生世世无法脱离。”

    “而掌握着人口的士族,又可以反过来威胁朝廷……”

    “隋文帝雄才大略,知道这种情况的弊端,就立法将士族藏匿的人口收归国有……”

    “但他依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奴籍。”

    “这个问题在唐朝依然普遍存在,良籍才是归属国家管理的百姓,贱籍默认是世家的奴仆。”

    “到了宋朝,这个问题才得到彻底解决。”

    “宋朝废除了良籍和贱籍制度,采用了城郭户和乡村户两种制度。”

    “但不论是城郭户还是乡村户,都是直接归属朝廷管辖的‘民’,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

    “官宦大户人家雇佣奴仆,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蓄奴,而是签订契约的雇工。”

    “契约结束,雇佣关系也就结束了,奴仆就可以恢复自由。”

    “而直接掌握了所有百姓的宋朝朝廷,再一次完成了中央权力的增强。”

    陈景恪略微喘了口气,才继续说道:

    “先秦时期,天子和百姓携手,与贵族相争。”

    “天子的权威进一步增强,百姓获得了一定的权利。”

    “两汉隋唐时期,天子和百姓携手,与世家豪强相争。”

    “天子权威再次增强,百姓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到了宋朝时期,贵族、世家豪强全部消失,朝廷在名义上掌握了所有的人口。”

    “天子权威达到历史新高,而百姓也终于成为法律中承认的‘民’。”

    “所以,中央集权促进了人权的发展,而人权的完善又反过来强化了中央集权。”

    朱元璋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说白了,天子拉拢百姓斗败了贵族、豪强,百姓向天子效忠换取了人权。

    这个交换非常的合理。

    从这個角度来看,中央集权和人权的发展,确实是相辅相成的。

    这时,朱标突然说道:“天子当代天行道。”

    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陈景恪曾经以另外一个角度解释过:

    权贵官僚行人道,掠夺百姓财富壮大自身,最终导致国家崩溃。

    朝廷应该代天行道,限制富人的财富,问富人多收税,然后用这些税去补贴百姓。

    还说什么,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云云。

    想到这里,朱元璋叹道:“以前咱对你‘代天行道’的理论,始终无法认同,今日才明白其中深意。”

    “天子的责任是国泰民安,百姓的祈求也是国泰民安。”

    “只有天子和百姓齐心,才能对抗权贵官僚实现国泰民安。”

    陈景恪也有些意外,他都快把这一茬给忘了。

    没想到,几年前随口忽悠老朱的话,竟然在这个时候照应上了。

    完全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陛下英明,百姓的力量强大又弱小。”

    “强大之处在于,一旦凝聚在一处,可改天换地。”

    “弱小之处在于,大多数时候他们就是一盘散沙。”

    “天子拥有大义名分,天然可以凝聚万民之力。”

    “只有天子和万民齐心,才能实现国泰民安的宏愿。”

    “但是有些人始终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宋朝皇室。”

    “世家消失后,官僚士绅群体应运而生,他们代替天子牧守一方。”

    “然而这个群体慢慢的又步上了前辈的后尘,上欺君下压民。”

    “宋室竟然不想着和百姓一起,限制官僚士绅的权力,竟然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宋朝立国短短几十年,土地兼并就超过了前朝一百多年历史。”

    “士大夫占有国家大多数的土地,逼迫的百姓流离失所。”

    “为了解决流民问题,宋朝君臣又酿出了冗兵的恶果,最终为宋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确非明智之举。”

    朱标插话道:“虽然人权日渐完善,但对百姓的解绑也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以对中央集权有利的方式进行。”

    “宋朝时期虽然人口流动频繁,但朝廷也一直在遏制这种行为。”

    “大明就算是要为百姓减轻负担,也不能随意而行。”

    陈景恪心中一喜,你这样想就说明已经接受人权这个概念了,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这是必然的,无限制的自由反而会导致国家的混乱。”

    “大明也不可能给予百姓随意流动的自由,但也不能逆潮流而行,完全不允许百姓流动。”

    “陛下编写了《大诰》,允许百姓持《大诰》告御状。”

    “然而以现在律法对人口流动的限制,百姓连家门都出不去,又怎么告御状?”

    一方面鼓励告御状,却又一方面严格限制百姓流动,这不是闹笑话吗。

    百姓拿着大诰跪在家门口,你朱皇帝在应天皇宫能看到是咋地?

    朱元璋表情那叫一个尴尬:“失策,这是咱有欠考虑。”

    陈景恪假装什么都没看到,继续说道:

    “财富兼并无法逆转,只能遏制。”

    “大明以后必然会出现大批失地百姓,他们会聚集到各大城市谋生。”

    “这不是朝廷律法所能限制的住的。”

    “不让他们离开家乡去谋生,就是逼着他们造反。”

    “要么他们就只能卖身给士绅大户,从此脱离朝廷,成为大户的奴仆。”

    “而大户掌握了人口,就能反过来掣肘朝廷。”

    “但如果朝廷不限制流民,任由他们聚集而无所事事。”

    “正如陛下所担心的那样,必然会带来种种问题。”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袖,您必须要提前预见到这个问题,并及早布局解决。”

    说完,他长出一口气。

    说了这么多,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终于将话题绕回到了最初。

    朱元璋眉头紧皱,说道:“用工商业来承接失地百姓,此法真的可行吗?”

    陈景恪没有直接说行不行,而是说道:“以我的智慧,只能想到这种解决办法。”

    朱标却出声说道:“如果景恪计划里的帝国体系能搭建完成,工商业必然会大兴。”

    “承接一部分失地农民,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朱元璋依然心存担忧:“作坊都是大商人兴建,百姓前去做工,岂不就受制于大商人。”

    “掌握了大量青壮的大商人,不就可以效仿前朝权贵豪族,要挟朝廷了吗?”

    原来你是在担心这个。

    陈景恪反而感觉轻松了不少,说道:

    “不一样,前朝百姓委身于权贵豪族的同时,相当于失去了‘民’的身份。”

    “也就是说,在国家的户籍系统里,没有了他这个人。”

    “他以及他的家人,都不再接受法律的保护。”

    “他们的生死荣辱,全看主人的心情。”

    “当朝廷律法不再保护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只能生生世世效忠自己的主人。”

    “而我大明百姓去作坊做工,是以雇工的身份加入的。”

    “不论他去哪一家作坊做工,都是大明的子民,享受大明律法的保护。”

    “能当正常的‘民’,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奴呢?”

    朱元璋不禁点头,这话他非常认同。

    能当人,谁有愿意去当牲畜呢。

    陈景恪继续说道:“但前提是,朝廷必须要保护百姓的利益。”

    “当他们被雇主欺负的时候,朝廷能为他们伸张正义。”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就会心向朝廷,而不会听雇主的。”

    “这就是我建议设立雇工保障制度的原因。”

    朱元璋顿时就懂了。

    正如当年天子与民齐心协力,共同对抗贵族、世家豪强一般。

    现在天子和民一起,对抗官僚士绅和大商人阶层。

    说的更直白一点,天子想要大权独揽,就必须要给民好处,以获得百姓支持。

    这个好处就体现在,保护民的利益。

    陈景恪继续说道:“想要限制大商人的办法非常多,别的不说,就一个税收就能将他们拿捏的死死的。”

    “税务稽查司可不是吃素的啊。”

    税务稽查司那可真的是臭名卓著啊。

    从成立那天开始就被天下人唾弃,每天都有无数奏疏弹劾它。

    也就是朱元璋意志坚定,又大权独揽,换个皇帝早就扛不住将它给撤了。

    但税务稽查司的战果也确实很大,为朝廷揪出了一大批偷税漏税之人。

    一大批地主、豪商被抄家,让国库白得了一笔意外之财。

    最大的作用还是震慑了地主和豪强阶层,让他们不敢再肆意偷税漏税。

    表面看大明的耕地没有增加,但实际征收上来的税额却增加了。

    以前大户会勾结地方官吏,将赋税转嫁给百姓。

    有了税务稽查司盯着,他们不敢再这么明目张胆,只能咬着牙自己交税。

    变相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朱元璋再次叹道:“税务稽查司,原来你从那个时候,就已经算到今天了。”

    “罢了罢了,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

    终于得到想要的结果,陈景恪大喜:“陛下英明。”

    朱元璋没有理他,对朱标说道:“标儿,你带人制定一套雇工保障法出来。”

    “再帮咱想想,如何在不影响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放宽对百姓人身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