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渠国
繁体版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远遁匈奴

    奉秦王之命司马错率领的右路军攻下楚国的郢都后,接到秘令,立即率领十万大军按原路悉数撤出。留下白起全面接管楚地城池,以杀神之威震慑楚人的反抗之心。秦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沿泾水河道逆流而上,在黄土大塬的塬边处进入泾水的支流流域,神秘的义渠国就座落在这里。

    秦人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前些年他们早就摸透了义渠人临水而居的现状。这次顺藤摸瓜,在义渠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绕到背后轻而易举拿下了雕令关,紧接兵分三路,火速突袭了义渠国的瓦当渠、莲花池和南塬的三座屯兵的大营。

    义渠国三十年无战事,义渠人过惯了太平祥和的好日子,成天喝酒玩乐,军纪涣散。这一天他们正在军营里休息。猛然间,被突如其来的秦军围个水泄不通,这阵势让所有的人顿时乱了手脚。此时,他们的头领恰巧外出狩猎了。

    一时间,义渠军群龙无首,有人血气方刚想奋起反抗,也有人贪生怕死想举手投降。然而正当有人带头起事时,秦军迅速地围上来,万箭齐发射杀了闹事者,杀鸡给猴看以儆效尤。转瞬之间,所有的义渠人被眼前的累累尸骨给镇住了。谁也不愿意做无用的抵抗,纷纷缴械投降了。

    由渠虽然年迈行动不便,但内心仍然强撑着义渠国的百年基业,数年如一日,仍然不遗余力地坚守在王城。得到秦军来犯的消息,也在他的预料之中,放眼天下秦国强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一统天下势在必得,早晚会有这一天,只不过比他想象中来的还要早。他立即下令义渠军护送王城的子民及家眷迅速向北撤离,留下八千义渠军殊死坚守,以阻挡秦军的进攻,拖延时间好让城中的百姓撤离。同时也为郁郅、高奴等地的军民,留出足够的时间备战撤离。

    由渠自知义渠人的军队有限,抵挡不了秦军的猛烈强攻,更不能拿鸡蛋碰石头。义渠人要想活命,只有一条路,必须火速向北撤离。他断定秦军断然不会越过赵国的地盘,孤军深入北方的草原腹地,那里有实力不可小觑的匈奴人,秦军注定不会冒这个险。只要义渠人在那里能站稳脚根,保存实力,日后就可东山再起,收复失地。

    因此,由渠命令郁郅城的邹兆民撤往河套地区;张焱撤到朔方之后,可行使王权向赵国和匈奴求助,寻求政治庇护和军事援助。

    由渠指挥军兵依靠王城坚固的城墙苦苦支撑了三天三夜,本以为可以阻挡秦军北上。然而秦军早已探明义渠人是半游牧半农业的戎国,大多数人随季节迁移牧场,人口居住分散。秦军先发制人解决了义渠王城附近的大部分正规军队后,多点开花分成了许多小分队四处搜寻捉拿义渠人。

    秦人居心叵测,四处散布义渠骇逝世的消息。当苦苦坚守的由渠得到义渠骇的死汛,犹如晴天里的一个霹雳,让他一下子就没有了顽抗的底气。紧接着郁郅城失守,秦军已经切断了他们北逃的后路。眼下,城中粮草严重不足,军兵折损大半,一味地坚守在义渠王城显然已经没有意义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由渠自知已经山穷水尽,与城中剩余的军兵挥泪告别,让他们换上百姓的衣服赶紧出城四散逃命去。

    由渠和甘姑端坐于王宫的大殿之上,他们视死如归,为义渠国最后仅剩的一点尊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战前,由渠多次派人护送甘姑北撤,可是她执意不走,要留下来陪由渠战至最后一刻,甚至还幻想着有人会领兵回来救他们。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没有等来一兵一卒,却见城中粮草消耗殆尽,原来一切都是梦幻,海市蜃楼一样。

    在他们心灰意冷彻底绝望之后,趁着秦军未攻入王宫之前,由渠下令点燃了整座王宫。将自己亲手开创的义渠盛世及义渠国几百年所创造的辉煌成就,付之一烛,他们誓死要与王城共存亡。

    秦军继续沿着环江一路北上,攻克郁郅城,拿下高奴城,占领了洛水流域,直逼河套之地。同样在洛水以南游牧的大荔戎闻风丧胆,不战而降。

    秦国大军就此止步不前安营扎寨了。正如由渠预料的那样,秦军若是继续向北行进,他们将处于赵国、匈奴、绵诸戎和彭卢戎的合围之中,只好在此休整几日,以待时变。

    张焱、邹兆民、扈三从等人率领逃亡的军民在义渠国仅剩的朔方、河套一带落脚。他们一路奔逃胆战心惊,唯恐秦军继续追击而来,于是命人寻找浅水滩,准备渡过黄河天险,据河而守。

    张焱欲向赵国和匈奴求救,并打算花重金向赵国和匈奴借兵,以赶走秦军。他突破重重艰险,不远千里亲自去邯郸向赵王求救,然而赵孝成王生性胆怯,早已被秦军打怕了,见也不见一面就给回绝了。

    张焱无奈之下,又去向匈奴人求救。匈奴的大草原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敞开了博大的胸怀,非常热情地接纳义渠人。匈奴的可汗、右贤王、谷蠡王等无一例外都拒绝了义渠人的搬兵请求。原因非常现实,匈奴本来人口稀少,军队有限。匈奴的军队一旦南下,后方空虚,赵军就会乘虚而入,偷袭匈奴人的领地,岂不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匈奴可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断然不敢草率行事。如今的中原大地诸候混战,礼崩乐坏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匈奴人只想置身世外,图强发展,绝不会趟洪水。

    虽说匈奴人不愿出兵援救义渠国,但匈奴人与义渠人同为游牧民族渊源极深,患难见真情,匈奴人非常慷慨地接受义渠国的子民,并按人口的多少划分给草场,让他们安居乐业,放牧牲畜,繁衍生息。

    为了让义渠人完全融入匈奴民族,杜绝日后相互勾结,犯上作乱,匈奴可汗将义渠人分割为三部,分别并入楼烦王、右贤王和谷蠡王所部。

    张焱看到义渠人复国无望,如今走头无路,只能接受匈奴可汗的安排。好在自己的妻儿都救出来了,他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其中有两个是义渠骇的孩子。前些年,王叔担心义渠骇回来带走孩子,所以就谎称夭折了。真没想到在张焱这里已经长大,快要成人了。没有王权的加持累赘,决意让他们做个普通人,隐姓埋名将儿子及族人改姓公孙氏,并在每年祭祀时为后世子孙讲述义渠国的故事。

    义渠国兵败惨遭灭国,昔日的盟友西戎各国无一人来救,离义渠国最近的乌氏戎不但不救,反而献出城池和金银财宝,举族向秦军投降。乌氏戎人甘作马前卒,主动请缨为秦军向导,以荡平西戎各国。

    朐衍戎、彭卢戎、绵诸戎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戎国,不能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反而各自为阵,纷纷独立。岂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待他们的将是殊途同归的命运。

    秦军攻占义渠国领地后,紧接着发兵踏平西戎各国,置官属设立北地郡管辖。至此秦国的西北部再无戎狄作乱,秦王可以放开手脚,大展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