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渠国
繁体版

第一百四十三章 受降仪式

    没多久,楚国的使臣突然造访甘泉宫。芈月非常吃惊,仔细一想熊横定是派人入秦,以促成秦楚联姻之事。芈月左右为难,秦赵大战,秦王以雷霆手段处决了赵国的40万降卒,进一步逼迫赵王臣服乞降,然而正是赵王犹豫不决,无人援助而心生妥协之际。楚国在这个节骨眼上,遣使来说两国联姻之事,秦王当时诸事缠身难以抉择,才避而不见把这球踢向了芈月这里,让她先应承下来日后再做处理。

    芈月悉知秦王之意也不好回避,只好拉了义渠骇一起来会见楚国使臣。

    “拜见芈太后,愿您福寿万年!”楚国使臣说完,随即又瞟见坐在芈月身旁的义渠骇,接着问候道:“义渠王安好,我代表楚王向二位问好!”

    芈月先开口说道:“楚使客气了,我也是楚人亲上加亲,又何必客套这些礼数呢?着实见外了,还请你向楚王转告我们的问候。”

    楚使立马转变了口吻说:“我此次入秦并非客套来的,是为我王提亲而来,但愿能早日促成秦楚联姻之事。”

    “唉!楚使是为这事而来,可能要让你失望了。”芈月说话间看向了身旁坐着的义渠骇说道:“楚王后宫佳丽三千,也不缺一个秦女,我看这事就不必如此劳心费神了!”

    听到这话,楚使有点犯怵,马上转向义渠骇哀求道:“义渠王殿下,上次是您出使楚国极力促成秦楚联姻之事,可不能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呀!”

    看到义渠骇面露赧色,芈月赶紧帮他解围道:“哦,我一时糊涂竟然忘了义渠君出使楚国之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是奉秦王之命,义渠君才出使楚国,至于出使楚国的真实目的,我一概不知。”

    义渠骇明知芈月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刁难楚使便默不作声。芈月赶紧接过话题说:“按照楚使的意思是秦王有意与楚国联姻。”

    楚使赶紧附和道:“正是,借您的吉言早日促成两国联姻,以成全我王大婚之心愿。”

    芈月马上说:“既然是秦王之意,那你不去找秦王说,何必又来甘泉宫讨扰我呢?”

    楚使自知说错了话,急忙解释说:“我来甘泉宫之前已经去过秦宫了,但秦王不在,未能讨到秦王的口谕。在下知道您是楚人,故而前来拜访,乞求能行个方便,不妥之处请您多担待。”

    芈月顺水推舟,立马说道:“那好吧!既然未见秦王,这事就容我们商议之后再做决策。秦王这些时日忙于接受赵国割地议和,像两国联姻这种小事,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日后自有安排。”

    楚使知趣地拜别,退了出来。在秦赵议和之际,秦王起初的态度非常强硬,不肯做半点让步,逼迫赵王主动请降,以割让土地和城池达到议和目的。秦王的如意算盘不限于眼下得到的长平和临汾之地,赵国已经战败就无须再征战,接下来兵不血刃便可得到赵国更多的土地和城池。

    楚使此时来秦为楚王提亲,显然来的不是时候,时机不对秦王自然不予理会。他只能就此作罢,日后从长计议。

    楚使走后,义渠骇大惑不解,问道:“秦国明明有意与楚国联姻,为何不能爽快答应反而有意为难?”

    芈月大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知道什么叫欲擒故纵吗?吊着熊横的胃口,越是他得不到的东西,就会千方百计想得到,以后就会倍加珍惜。我要是就这样轻而易举应承下来,往后熊横就把秦国不当一回事儿。我这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呀!对于秦楚联姻,秦王日后还有更大的战略意图,天机不可泄露,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义渠骇恍然大悟,刚才欢天喜地的表情,立即变得皮笑肉不笑,异常尴尬。由感而发他和芈月之间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今他们已是奔四的人,形同夫妻还有了孩子,但芈月碍于秦国的王权富贵和秦人世俗的眼光,至始至终都不愿嫁给他。他们之间的关系偷偷摸摸见不得光,只能躲在甘泉宫里做个萍水夫妻。他想到这里心中升腾起无名的怒火,但不知对谁说?或许在弱者的世界里只有臣服,屈从…

    秦国胜了,胜利者的姿态本应更加高傲,但秦王心有余悸,秦国连年四处征战,国力消耗巨大,积贫积弱必将成为国之大患,因此,秦王有意停战,让军队休整,让子民发展经济,生产粮食。于是秦王欣然同意请降议和。

    赵国败了,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以来,赵国史无前例最惨的败绩,将永载史册成为教育后人的典故。

    过了几日,秦王派人来甘泉宫邀请芈月参加赵国的受降仪式。芈月知道秦王有意与他分享秦国胜利的喜悦,难得他的一片孝心,但自己的身孕越发明显,行动更加不便,倘若去了咸阳就等于将她和义渠骇的丑事公诸于天下。万不得已只能以身体有恙为由,派遣义渠骇代为参加。

    于是,义渠骇精心准备前去咸阳见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收拾停当后带着随从启程上路。他来到咸阳城在街市的酒楼用餐,亲眼看到各诸候国的王公、使臣受秦王之邀前来参加仪式,观礼。他意外听到各国使臣一旦提及秦王就闻风丧胆,如同惊弓之鸟草木皆兵,把秦军说得神乎其神。

    义渠骇摇摇头不以为然,正当他转身要离开之时,“义渠君,请留步!”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叫他。随即有个人走了过来,他仔细一瞧正是上次来过甘泉宫的楚使。

    “义渠君别来无恙!我们又见面了!”楚使说。

    “再次见面,真是幸会,幸会!”义渠骇客套一句就要离开。楚使却抢先一步拦住了去路,说:“义渠君莫要急着走,请您借一步说话!我王有要事相告。”

    义渠骇听到是熊横之意找他,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无论是什么事?最起码要听他把话说完。随后,他们来到一个雅间坐定,边吃酒边说话。

    “您是我王多年的故交老友,临行前再三叮嘱到了秦国有难事就找您帮忙,必能成事”楚使说。

    “感谢楚王对在下的信任,我徒有义渠君的虚名,但手中无兵无权,纵使有助你之心,奈何无能为力呀?”

    “义渠王过谦了!我先说说眼下的局势吧!其实这些诸候国的公使很不情愿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不约而同来咸阳看赵王出丑,或许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铁骨铮铮的现实是赵国兵败,而且败得一塌糊涂。一时半会,赵王无法组织起强大的军队进行有效地反抗。因此,各诸候国迫于秦王的威严,为了免遭战乱和自保又不得不来参与。长平之战让秦军的虎狼之师声名远播,从此天下诸候胆战心惊,夙夜难寐。正是这一点彻底惊醒了沉睡中楚王,他一改往常,勤于朝政,正密谋与赵人联手共抗强秦,义渠君可否愿意参加,我王说了事成之后咱们三家分秦,如何?”

    义渠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向贪图享乐的熊横竟然有如此惊天之谋,真是罕见呀!他急忙示意楚使小点声并说:“此处鱼龙混杂耳目众多,小心走露了风声惹上祸端,你也无须多言我心中自有打算。以后再见面,就当作不认识。”

    楚使欲言又止,还想挽留,义渠骇已摔门而去。

    这一日,秦王作为受降的东道主,端坐于大殿上的主位,居高临下傲视众人,各国的贵宾依次分坐于两侧。义渠骇惊奇地发现,秦王故意将前来受降的赵王及众臣的席位安排在大殿之外,以羞辱赵王。仪式上秦王一言不发,逼迫赵王主动献媚,请降议和。只见赵王战战兢兢地走上前说:“赵国长平之战惨败,今日特来请降,望秦王感念天下苍生予以恩准。秦王依然不动声色,直到赵王亲自送上签好的请降书和标有割让城池的地图,方才缓缓道出“恩准”二字。

    赵王万般无奈入秦请降,到了咸阳这一切由不得他,只能忍辱负重。场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说三道四,赵王一人面对众人的指责又不得不曲意奉迎,跪拜谢恩。

    “感恩秦王宽宏大量,赵国的万千子民永远感激不尽,自此奉若神明,日日焚香叩拜!”

    秦王闻言这才看向赵王,恩威并施说道:“给赵王赐座!各位来宾,满饮此樽,共同见证赵王此番入秦请降议和的诚意。”

    秦王和赵王同为一国之君,秦王是胜利者高高在上,无尚荣光。赵王作为战败国,屈膝请降,就必须承担战争所带来的一切后果。事出有因,赵王看到铁血无情的秦王屠杀了40万赵国降卒,心生恐惧,担心秦军杀红了眼,锐不可挡,而赵军被吓破了胆,无力抵抗。秦军转瞬之间攻下临汾,直取邯郸,赵国便要亡了,所以主动请降议和乃上上之策,这也是缓兵之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邯郸不破,赵国不亡,尚存一线生机来日方长,赵国起死回生还可东山再起。

    义渠骇想想这些赵王所承受的屈辱,又能算得了什么?

    回到时甘泉宫,义渠骇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亲身亲历秦赵两国的军事较量,感触颇多。他不敢想象真若有那么一天,义渠国独自面对一个军事强大的诸侯国,又该怎么办?战则不胜,劳命伤财;不战或可有一线生机,免遭战火,万千子民之幸也!他的内心升腾起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为了义渠国的子孙后代,他必须早谋划,早打算,寻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