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渠国
繁体版

第一百零九章 纵兵攻秦

    这一日,王城的信使到来,信中言明:秦王早已病入膏肓,危在旦夕。现已传位于太子嬴荡,魏国早已按耐不住蠢蠢欲动的野心,联合齐国出兵二十万进攻函谷关,其目的是夺回多年前被秦国占领的安邑、宜阳等地。

    魏王遣使联络义渠国出兵秦国,东西两面夹击。义渠骇听闻喜上眉梢,义渠军刚刚消灭了林胡,声名远播,士气正盛,是出兵秦国的绝佳机会。他庆幸自己当初的英明决策,未让义渠大军返回各自驻地,此时正好派上用场。他再次为自己的未雨绸缪而自我陶醉。

    王叔要求义渠骇速归王城商议军国大事。可此时的他手握重兵,心想王叔多年不再过问朝政,一切杀伐都由他决断。为什么还要回归王城再做商议呢?岂不是多此一举?若是错失了进攻秦国的绝佳机会,岂不可惜?

    眼下,义渠军有三万多,再加上高奴城和雕令关的驻军足有五万,沿着洛水南下,快马加鞭一日急行军便可抵达秦国的耀州防线。一旦攻破耀州,关中平原就暴露在义渠军的眼前,拿下泾阳城轻而易举,咸阳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想到这里他似乎已下定决心出兵秦国,心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套精心的谋划。

    当天夜里,义渠骇再次下榻“三棵柳”歇脚。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他又触景生情,芈月那飘飘长发,婀娜的身姿,妩媚的眼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他情不自禁地来到区水之滨,登上后山,追寻着芈月的影子。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反反复复地思考,满脑子都是对芈月的思念,更加坚定了他出兵秦国的决心。

    义渠骇命张焱亲率3000人马火速赶回王城筹备粮草,并向王叔言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接着命令义渠大军向咸阳进发。此时,踌躇满志的义渠骇就像着了魔、中了邪一样,满脑子都是对芈月近乎疯狂的思念之情,谁的劝阻都无济于事?张焱实在无法,就火速赶回王城,向王叔禀明一切,希望能将事态加以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少出兵秦国,对义渠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张焱报知于由渠,他大发雷霆,这些年他觉得义渠骇处事沉稳、果敢,可以放手放心让他大胆去干。真没想到他竟然擅作主张,对秦用兵。如此一来,他精心谋划了二十多年国泰民安、休养生息的局面,要被这混小子打破了。

    由渠写信就是为了让义渠骇将大军平安带回王城,不可任性而为,静观秦国,再做计议。可是他竟然草率出兵秦国,日后秦王嬴荡若是出兵寻仇报复,义渠囯的百年基业危矣!此时的由渠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焦躁不安,让张焱尽快备些粮草,随他火速追赶义渠大军,制止这次会给义渠国带来灭顶之灾的出兵。

    义渠骇始终不见张焱运送粮草到来,他已感觉到王叔不同意此次出兵,故而未发粮草,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三七二十一,速战速决先攻下耀州城给秦人一点颜色瞧瞧,日后便不再小瞧义渠囯,既使王叔来了也无话可说。

    数万义渠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如洪水猛兽一般从北、东、西三面同时进攻耀州城。顷刻间,耀州城墙上火光四起,厮杀一片,呼喊之声不绝于耳。义渠军发疯般的猛烈强攻,秦军倾全城之力奋起抵抗,两个时辰之后,秦军的火硝、垒石逐渐打光了,义渠军踩着尸体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墙。

    两军的战斗一度白热化,相继出现了实力差别。原来秦军主力用于对魏军作战,疏于耀州兵力部署,全城军民加起来不足一万人,面对数倍于己的义渠军,战至最后兵源不足,又因夜黑摸不清义渠军的虚实。秦军迟迟不见援军到来,只能弃城而逃。

    义渠军全面占领耀州城,义渠骇下令稍作休整,准备南下进攻栎阳和泾阳。

    秦王嬴荡继位后任命嬴华和司马错为左右丞相,全力辅佐,处理朝政以及对外用兵。

    函谷关魏军来犯,司马错亲率大军迎敌,嬴华留守王宫,以防秦王逝世引起宫内动荡,并随时准备秦王后事。在此紧要关头,张仪奉命出使燕国,说服燕王出兵攻打齐国,牵制齐军对函谷关的进攻。只要齐国撤军,只剩魏国一家孤军奋战,秦军十拿九稳,完全有能力将其击溃。

    泾阳守将嬴壮听闻义渠骇率军来犯,他非常吃惊,曾经那个不谙世事的义渠骇,竟然胆敢引兵来犯我大秦。此事可谓天下奇闻,其中必有缘故。此时,他奉秦王之命率兵驰援耀州,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半路上遇见败逃的秦兵,获悉义渠军已攻占耀州城。顿时他的援救已失去意义,如此看来义渠军的实力不可小觑,冒然进攻必遭围攻,当务之急宜图缓兵之计,等待栎阳城的援军到来,合兵一处,共同商议夺回耀州之策。

    于是嬴壮派人前来邀约,明日耀州城外十里处与义渠王见面详谈。

    义渠骇觉得本来就是旧相识,两军交战前礼节性的谈判必不可少,便欣然应允了。

    第二天,朗朗天空之下,两军整齐列队,嬴壮与义渠骇各领一名马前卒,威风凛凛立于阵前。

    “义渠王一向可好?今日之见,士别三日,让人刮目相看呀!”嬴壮说。

    “壮公子,别来无恙!客气了。”义渠骇回道。

    “秦国与义渠百年邦交,世代友好,今日为何又要领兵来犯?”

    “我义渠囯如今兵强马壮,富甲一方,此次出兵乃扬我国威,让中原诸侯国从此不再小瞧!”

    “出兵征伐,此等国家大事,并非扬名炫富这么简单,真若那样岂不成了儿戏吗?其中必有大阴谋?”

    此次出兵原本就是率性而为,义渠骇一时无话搪塞,便直言叫哮:“壮公子,实不相瞒,我在秦国为质多年,与芈王妃相互暧昧,产生情愫。今日前来攻取咸阳城,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嬴壮听后差点笑出声来,然故作镇定。心想这个义渠骇一点也没变,还是那个年少轻狂的纨绔子弟,随即使出一肚子坏水,添油加醋地说:“义渠王果然是个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世上绝无仅有的好男人。芈王妃若是听闻此事,定会感激涕零,托付终身了。”

    “壮公子,果然通情达理,成全本王的美意。”

    “不过,我父王尚在,芈王妃的去留还得她自己做主,在下有心成全,却不知别人的心向往何处?还需您亲自去问。”

    嬴壮心怀不轨,想到他的兄长已继承秦王之位,他的母后(惠文后)早就看不惯这个飞扬跋扈的芈王妃,在后宫里斗得水火不容,一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父王去世后,他定要配合母后想方设法,将她赶出王宫,以绝后宫之乱。

    眼下,义渠大军压境,义渠骇就在眼前。此时设计于她,是借刀杀人的绝佳机会,必然会置她于死地,绝了她的念想,然后赶出王宫。

    他们早就等着这一天,想到这里,嬴壮说:“只要义渠大军退出秦国,您的一切要求,我们都可以答应。不信的话,我马上可以带你进宫面见我王,让他定夺!”

    义渠骇突然一怔,赢壮看似顺着他的意愿来,但两军交战之际,请他入秦宫面谈,这不是请君入瓮,骗他上钩吗?”

    于是豪横地说:“壮公子,真会开玩笑,拿我义渠骇当三岁小儿戏?你若真有诚意,就让羋月来耀州城见我,否则我身后的数万义渠军可不答应,别在这里浪费口舌了,耽误我军攻城掠地。”

    言罢,义渠骇的手臂在空中一挥,身后的义渠军刀剑出鞘,呐喊之声不绝于耳,惊天动地。

    嬴壮见义渠骇的态度如此坚决,不愿让步,立即陪着笑脸说:“义渠王,稍安勿躁,只要你就此罢兵。我军后撤十里,让贵军安营扎寨,芈王妃立马来见,不知您可否愿意?”

    义渠骇爽快地答应:“那好吧!就依你所说。”

    秦军果然后撤,义渠军步步为营,敌退我进,驻扎营寨,两军相望对峙。

    由渠携粮草匆忙赶来,让他万分吃惊,义渠军竟然攻占了耀州城。现在他无论如何责备义渠骇都已于事无补?侵略秦国已成事实。在诸侯混战的年代,战争历来就没有对与错,一直都是强者之言,胜者为王。

    由渠非常耐心细致地为义渠骇分析利弊:“此处远离义渠国本土又因桥山相隔,占领此地易攻难守,若是秦国各地的兵马合围过来,义渠军就很难全身而退。”

    义渠骇有桩心事未了,心中很不情愿又怎么肯轻易退兵?盘算着想方设法要见芈月一面。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此时的芈月,在咸阳城听闻义渠骇为她领兵来犯秦国,她悲喜交加,喜的是当初为了替秦王分忧而利诱义渠骇,她的一番虚与委蛇的言辞,竟然打动了年少多情的义渠王,在王宫的争斗中为她酬得一枚棋子;悲的是他率兵来犯,惹怒秦王,日后必会出兵征伐而惹祸上身。此举让她在秦王那里得不到半点封赏,断了她所有的念想,使她的处境更加艰难。如今的老秦王已经昏聩糊涂了,在别人的恶意怂恿下,临终前会不会将她赶出王宫,会不会赐死她?想来想去,所有的结局都没有什么好果子?

    芈月亲眼所见,嬴壮向秦王不怀好意地禀告,她一怒之下索性就豁出去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她当初情不得已而承诺,该来的总会来,她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天,可没想到来得如此快。义渠军兵临城下,她只有大胆地承认一切,向秦王认罪忏悔,祈求原谅。一人做事一人当,只要义渠军撤走,解了咸阳之危,她可以兑现自己的承诺,大不了跟义渠骇一走了之。

    可是,她还有三个儿子,就这样不清不楚地跟别人走了,会被秦人指着脊梁骨骂,日后让他们如何在秦国抬头做人,如何谋得个好前程。想到这里,她顾虑太多,举步维艰,不知该如何面对?

    一面是让她左右犯难,不得不去面对的义渠骇。她只要跨出这一步,什么样的后果?他想都不敢想;另一面赢壮像个催命鬼似的催她去见义渠骇,好让义渠军撤出秦国。她每次见到嬴壮,气不打一处来,堂堂七尺男儿不去前线领兵打仗,谋求退兵之策,却来这里欺侮她一个女流之辈,算什么本事?

    大将军嬴华看出了芈月的窘境,斥退了嬴壮说:“芈王妃莫怕,我陪你到泾阳城走一遭,邀义渠骇来见。有我在谁也甭想伤你半根毫毛!”芈月心领神会,笑逐颜开,只能如此了。

    义渠骇的心事未了,无论如何也不愿轻易退兵?找借口与秦壮有约,不能马上撤兵而拖延时间。

    不久之后,秦使送来口信,只要义渠军退出秦国,芈王妃如约来见义渠骇。

    王叔听闻奉劝义渠骇:“孩子,这世上没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只有血脉相连的亲情”,他心中明白,王叔督促他退兵势在必行,见芈月一面也不枉费此次劳师动众而来。他再次被情爱冲昏了头脑,想也没想就领一骑人马来见芈月。

    当他快马来到泾阳城时,城门紧闭,周围鸦雀无声。义渠骇一阵大呼小叫,嬴华和芈月骤然立于城门之上,看到他嬴华突然大声呵斥:“大胆狂徒义渠骇,胆敢领兵来犯我大秦,你就不怕我大秦的铁骑,日后踏平义渠国吗?”

    义渠骇顿觉胆寒,马上低声下气地说:“大将军莫怒,我们都是昔日故交。今日前来,只为见芈王妃一面,我有话要对她说,请将军成全!速速打开城门放我进来。”

    嬴华不想放他入城,因刁难芈王妃,将他扣留而激怒义渠军。于是果断地说:“有什么话就在这里说吧?看看你的身后和左右,你有什么资格与芈王妃面谈?”

    义渠骇回过头看到他的身后全是秦军,将他这一骑人马围得水泄不通。城门之上,秦兵刀枪在手,弓箭满弦。这阵势让义渠骇不由得一哆嗦,说:“芈王妃一向可好?我马上撤兵,请您多保重!”

    芈月脸拉黑了说:“好,什么好?我都快被你给活活气死了,你领兵来犯,让我何以安身?谅你年轻气盛不懂事,火速退去,免得刀兵相加而伤了和气。

    义渠骇见芈月没有了昔日的柔情细语,完全换了一副嘴脸跟他说话,心一下子就凉了大半截,说:“王妃为何变得如此冷漠无情?我们昔日的情谊呢?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芈月缓缓地答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终有溺水替沧海,再无相思寄巫山。”

    义渠骇情未了,不死心,还想纠缠。怎料他身后的秦军刀剑敲击盾牌之声响彻云霄,呐喊之声不绝于耳,“纠纠老秦,共赴国难……”

    他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地后撤。远处的义渠大军及时赶来接应,嬴华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而引起恶战,命令秦军腾出一条道,让义渠人离开。

    义渠骇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由渠在耀州城外广设虚假营帐,迷惑秦军,不敢轻易来攻。其实大军早已撤出耀州城,接应义渠骇之后,立即散开,分三路大军从不同的道路,分别撤回义渠国。这场师出无名的攻秦之战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回去之后,由渠心神不安,他想不明白秦国的芈王妃到底有何魅惑之术?能让义渠骇义无反顾地倾举国之兵,贸然攻秦,其中必有缘故。为了义渠国的百年基业着想,他不能熟视无睹,一定要想方设法弄个明白。

    芈月与义渠骇的事被别人歪曲事实,传闻沸沸扬扬。生命垂危的嬴驷听到之后,勃然大怒,病情急剧加重。

    张仪临危受命,出使燕国恰巧归来。他带着秦国的五车财货远赴燕国,笼络燕国众臣,鼓动他们说服燕昭王与秦王结盟,出兵伐齐,迫使齐国军队回撤救援,从而减缓函谷关的军事压力。

    张仪不达目的,不择手段,果然高明。燕昭王欣然应允,但作为两国结盟的佐证,必须互遣王公子嗣做人质,以彰显盟友之诚意。

    张仪带着燕昭王的条件和要求回到了秦国。生命垂危的嬴驷见到他的那一刻,呜咽着说不出一句话,只是挣扎着用手指指点点。

    秦王嬴荡立即心领神会,马上装腔作势说:“父王,我虽为秦王,但作为长兄不忍心让任何一个臣弟去燕国为质,但王命难违,应以两国邦交为重。张仪一向与芈王妃亲近,就让她和嬴稷代劳吧!”

    此时的嬴驷已经神志不清,根本就没有反应。嬴荡借坡下驴便颁旨:芈王妃携公子嬴稷远赴燕国为质,若没有燕昭王的恩准不得擅自返回秦国。

    芈月接旨后欲哭无泪,她没有得到一个王妃应有的待遇和封赏,心有不甘。嬴华奉命来传旨,出于同情告诉她:“这是老秦王和张仪的有意安排,你认命吧!不过你放心只要我嬴华在,秦国的朝堂之上有任何风吹草动,我都会记着你们母子。”

    嬴华走后,芈月又去找张仪商量对策。见她到来,张仪明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无计可施。更何况,此时的他已不再是秦国丞相,秦王故意冷落,疏远他,如今成了赋闲之人。芈月是他带到秦国的,又怎么会加害于她呢?于是宽慰说:“芈王妃切莫悲催,没有选择的道路,往往是最好的出路!远离秦宫这个事非之地,你的生活会更加自由和幸福!”

    芈月似懂非懂,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张仪。他无奈地说:“一朝君王一朝臣,人要有自知之明,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时候了,是他该离开秦国的时候了,否则死无葬身之地。”张仪心中万般惆怅。

    芈月急忙说:“先生,莫要着急离去!我这一生与您同呼吸,共命运,您的大恩大德,我永世难忘!”

    “王妃切莫如此,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在老生看来秦国经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国势日渐强盛,将来必会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任何时候,何等艰难困境中切莫舍弃秦国。眼下教育好稷公子,他是你人生翻盘的最大资本。”张仪说。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王命催促,芈月依依不舍,惜别了张仪携嬴稷前往燕国做人质。

    芈月母子顺利抵达燕国,燕昭王命乐毅为将,如约出兵讨伐齐国。秦国函谷关的战事,瞬息万变,司马错集中优势兵力将魏军击败。魏军惨败之后,退至少梁城龟缩不出。从此,不敢贸然攻秦。

    随后,张仪也离开了秦国。这个让他叱咤风云,纵横20年的秦国再也与他无缘。张仪将毕生所学全部倾注在这里。想当初,他师从鬼谷子,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是秦王大胆接纳了他,委以重任。秦国的不断强盛,成就了他所有的梦想。如今他已年迈,秦国又立新君,功成名就之后,该全身而退了。此生所有的丰功伟绩让世人去评说,于他而言,此生无憾。

    张仪离开的那天,满朝的文武百官仅嬴华一人前来为他送行,张仪颇为感动。临别之际嘱托嬴华切莫忘却在燕国为质的芈月母子,在大秦国运跌宕起伏的关键时刻,必有重用。嬴华默许,与张仪各自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