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榆儿盼
繁体版

第一章 梦梁府

    这一路上和很多渴望获得生的希望的人们一样,宋安一家三人一路北上,历经艰难困苦,翻山越岭,忍受着饥饿与疲倦,跌跌撞撞千万里路,终于来到理想的天堂——梦梁府。

    这里是距离京城最近的城市,人称第二皇城,又称为皇家后花园。所以,这里是很多皇族、达官贵族休闲娱乐和生活的地方。梦梁府占地面积八千多公里,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座城池组成,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的大城市。皇城作为只有皇亲国戚进入的中心城区,由外围门、内部门、宫殿、机构、崇文苑和十三阁组成。内城里,除了有朝廷高官贵族的私家府邸以外,还有各种庙观,其中,闻名天下的大相国寺便在其中。城中分布着朝廷的各大重要机构,例如御史台、马军衙、尚书省、太常寺、审计院等都在其中。

    这里各行各业分门别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如果想要和朋友们聚会或宴请贵客可以到专门的大酒楼,酒楼中专门配备着不同材质的器具,目的是专门提供给不同身份的人使用。这些酒楼中的琼浆玉露也是非常出名的,比如玉楼的“玉液”,仁和楼的“琼浆”,高阳店的“流霞”“清风”“玉髓”都是非常受人追捧的酒饮。对于平民百姓则可以到大街上那些挂着小招牌的饭铺吃食。

    爱美的夫人小姐们如果想要购买敷面的润肤品、做美甲的凤仙花液汁、画眉的香墨等化妆品就可以到专门的化妆品专卖店去看一看。喜欢洗浴的男人们还可以到“香水行”走一走。看那个门庭若市挂了把壶在门口的地方就是这里公共洗浴堂了。在这里可以为客人提供梳头、刮脸、修脚等服务。还有专门的揩背人,专门为客人负责搓澡。梦梁府有一个奇葩的大老爷,他一身钟爱于去香水行。每天一早上,大老爷一定要进行小洗面(俗称洗脸),然后再进行大洗面(主要清洗部位是脸和肩部)。洗面结束后,就开始洗脚。每隔一日,大老爷便会来进行一次小澡浴,洗浴一次需要用三斛水。每隔两日,大老爷就会来进行大澡浴,每次需要五斛水。这位大老爷天天都需要在水的滋润下才能生活。

    这里也有让人休闲玩乐的茶房,喜欢看球表演的人就可以去黄尖嘴蹴球茶坊,喜欢听书讲史的人则可以去嘉会门茶坊,士大夫们会友会到大街车儿茶肆。花茶坊则是专门提供非君子之流的暗地。这里还有“招呼一声”便能吃上美食的“外卖”行业。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各种美味的小吃和点心,其中曹婆肉饼,王楼梅花包子在这里最出名。市民娱乐的中心叫瓦舍勾栏,里面设置有酒肆、看铺、摊铺,还有专门供人观看艺人表演杂剧、滑稽戏、歌舞等节目的场所。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专门为人提供各方面技术人才以及杂务工的“行老”。同时,还有专门的女性中介服务人“牙嫂”。所以在这里,人可以通过行老或是牙嫂雇到厨娘、婢女、歌姬、杂役、郎中等。这些家政服务中介,之所以能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源,其背后当然是一个更大的利益网络。

    在高度发达的梦梁府里,我们看不到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唯一的差异也许就是时间和空间之间的距离。

    宋安带着两个孩子最后在梦梁府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庄落了脚。时间好像又回到了很多年前,那时的自己就是这样带着老母亲来到了榆树村拥有了自己的家。如今,母亲不在了,自己要和两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在这里建立属于自己的第二个家,从此开始为新的生活而奔波了。

    宋安在南山脚下一个木炭老板那里谋得了一份差事。他需要从早干到晚,一整天做烧炭的工作。即使这样,他获得的银两也只够一家三口填饱肚子。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宋安已经长成了一个高挑的年轻小伙,而宋小榆也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可是,两个孩子依然穿着曾经的破衣烂衫。为了给娃们买布匹做衣裳,宋安需要想办法烧出更多的炭,并把炭卖给更多的客人。

    这个天越来越冷了,城里需要木炭的人应该会越来越多。于是,宋安主动请缨要到城里卖炭去,而炭老板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他便要求宋安每天送两趟炭进城,为此宋安不得不起早贪黑。

    这一天,天还未亮,宋安和宋福便顶着寒风,拉着一牛车的木炭进了城。宋安将自己的鞋子脱给了宋福,而他自己便将宋福穿破的鞋子重新修整了一下,再用几块烂布把鞋子牢牢地包裹起来,这样一双“全新”的鞋便出炉了。

    远方的天际露出了一条白色的腰带,沉睡的城市在打更人的一慢四快的节奏中渐渐苏醒了过来。此时已经到五更天了,很多早铺已经开门准备迎接客人。刚进城耳边便传来老板招揽客人的吆喝声:“面汤,面汤,面汤了!”这里的“面汤”可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能让人吃的食物,而是专门供那些一路风尘仆仆而来的外地商人们洗脸用的热水。当然“脚汤”便是专门供人洗脚的热水了。宋安从来不会在这些“汤店”门口停留半步,对于他而言,拿到当天的工钱,吃上一顿饱饭才是最大的愿望。

    城里有一个专门供人购买木炭的地方,这里汇集了四面八方的卖炭翁。这个季节正是木炭需求旺盛的时刻,很多拉碳车刚到就会被人洗劫而空。但对于那些初来匝道的小供应商们就会更加困难。因为大客户们都被有势力的人垄断了,普通的小供应商即使有最好的木炭也卖不出一个好价钱。到最后便只有一些来市场买炭的散客,他们既出不了高价购买,又不会一次性要了一整车的木炭。所以,有的卖炭翁就会游街叫卖。如果运气好,刚好遇到一个缺炭的大客户,兴许还能卖出比市场更高的价格。也许走完好几条街,也无人问津,为此有的卖炭翁只好降低价格来抛售,而一些人就会趁此机会捡个大便宜。

    宋安看着满满一车的木炭,开始发了愁。今日真是出师不利,木炭一个也没有卖出去,虽然有几个老板过来询问,但是给的价实在太低,有的直接把价砍到市场价的一半。没有办法,他只好选择游街的方式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将一整车的木炭都卖掉。

    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洒大地,万物也纷纷从沉寂的夜晚中苏醒过来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勃勃。一时间,街市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周围叫卖声四起,讨价还价的场面比比皆是,好一个热闹非凡的场景。迫于形势下,宋安只好改道走人稍微少的地方。辗转走来,最后他们赶着牛车来到一条人烟更加稀少的胡同里。深邃而僻静地小巷中响起一阵牛蹄嘚嘚嘚敲击地面的脆亮之声和宋安叫卖木炭的声音。

    “爹,我们这样卖木炭,什么时候才能卖出去?”宋福问。

    “再等等,一定能卖出去的。”宋安安慰道。

    牛车继续打着轮子往前行驶。当他们转角准备去到下一个胡同时,突然侧面泼来一盆冰冷的臭水,正好倾泻在宋福的身上。冷水湿透了本就单薄的衣裳,又顺流直下钻进了身体里。宋福顿时就打了一个冷颤。门前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妇人,她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宋安赶紧过来帮宋福拧衣服上的水,可惜水已经把他的全身都湿透了,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怎么拧也不会干的。他担心娃这样穿会害了病,于是便向站在门口的那位妇人说:“这位大姐,能不能借一块破布给我,我给娃擦擦。”那妇人因为刚才的事便不好意思推辞,只好硬着头皮进屋拿布去了。在妇人进屋领取毛巾的时间里,宋福已经接连打了四五个响亮的喷嚏。

    妇人来到杂物间,从一堆废弃的布块中,拾起了一块灰色的麻布,想了想却又放下,然后拿起那块她平时用来擦夜壶便桶的烂布便重新回到后门口。拿到布后,宋安赶紧给宋福里里外外都擦拭一遍,就在他把宋福脖颈后面的衣服掀起来准备将布块塞进其后背做垫背的时候,宋福背后的那块黑色的胎记一下子让站在门口的妇人突然愣住了,一时间她陷入了沉思。她深深地记得,就在那个位置,同样的胎记,自己的儿子身上也有一个。妇人上下仔细地打量着面前这个瘦弱的青年,如果我儿还在,应该也和他差不多大了吧,她想。

    车轮扭转,牛蹄踏地,宋安扬鞭准备打道回府。此时,妇人突然如梦初醒。

    “哎……”妇人叫住了他们。“你们的木炭怎么卖?”

    宋安一听妇人主动来问木炭,便马上笑迎着回答道:“大姐,你看给多少钱合适?如果你能买下整车木炭,我们还可以再便宜一点。”

    妇人见面前这位卖炭翁也是一个老实人,便说:“那就按比市场价少十文的价给我们吧。那你们把木炭都搬进来吧。”说着,她便将后门都敞开了。

    宋安一听乐坏了,连连点头表示同意。一整车木炭就这样“轻松”地卖完了,他简直开心得像一个孩子,除去炭老板的木炭成本价和利润,自己的工钱也比平时多一倍,这样自己就有余钱给两个孩子置办一身合适的衣裳。

    站在旁边的妇人一直盯着宋福上下打量着。

    “喂,小孩,过来。”妇人突然对宋福说。

    宋福马上放下手中的木炭,遵从地走了过去。

    “给,这是木炭的钱。”妇人说着便将一袋银钱递了过来。宋福赶紧双手捧着伸过去接住。不料,妇人却一把将他的手抓住不放。她痴痴地望着面前这个男孩。宋福本能地将手快速地缩了回来,他内心就像有千万只毛虫爬过,十分不舒服。

    木炭搬运结束,宋安和宋福驱着牛车离开了。妇人却趴在门口傻傻地遥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能忘怀。

    宋小榆将温水倒入掺杂少许白面的黑面中,首先迅速搅拌成疙瘩状,然后用手轻柔形成一个微软的面团,盖上一块用温水浸泡过的布后进行大概半个时辰的醒面过程。在醒面的过程中,宋小榆便开始准备馅料。她将黑桃剥壳捣碎,又将春天挖的竹笋泡发后丢进沸水中煮熟,然后捞起过凉水,最后切成丁。她用适量的盐腌制着馅料,这时面也差不多醒好了。面团需要先搓成粗条状,然后均匀地切成小面团。随便拿一个小面团揉搓成圆球形状再用掌根压扁,之后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厚薄适度的面饼,这个时候便可以开始包馅了。馅料需要放在靠面饼的一侧边缘,这样包馅才不会露出了。等所有面饼都包完后,这时就开始烧火开始煎。宋小榆向锅里放了一块带肥肉的猪皮,随着锅温上升猪皮上的猪油便熬了出来。一个个“胜肉夹”便在这浓香的猪油中煎出诱人的金黄。

    门外传来车轮“嘎吱嘎吱”轮转的声音时,她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跑出去迎接自己的家人,盼望与等待之后,这是她每天最盼望和幸福的时刻。

    自从在这南山脚下安家后,宋小榆便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活,做饭砍柴缝补洗衣,挑粪种地,摘桑养蚕,只要是一个农村妇人能做的一切家务活她样样都在行,在她的及笄之年已经早早地掌握了这些生活之道。在这个美好的年纪她本应该像其他女孩一样带金钗穿霓裳,但却接受了“木枝当头钗,麻衣做衣裳”简单质朴的生活状态。在她眼里,鸟语花香,山川河流,温润的土地,和悦的细风,还有两个劳作的身影,便是她的全世界。她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怀揣着丝毫不减的生活热情,慢慢地成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