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榆儿盼
繁体版

第四章 先生到来

    最近,有一个读书人来石头村开私塾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可惜,私塾开了这么久,却未见一个学生报到。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在这一带生活的老百姓中绝大多数从父辈那时起就未读过书识过字,更别说上私塾了。而且,从老一辈的人记事开始,这里就不曾有过“私塾”这种高雅的殿堂。人们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一直过着简单而平淡的日子。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之中,一直认为,通过读书来考取功名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未来。况且,在农村,百姓们都是靠手吃饭,哪有家庭有资本白白供养一个读书人呢。所以,当人们听说从外乡来了一个进士开办了一所私塾时,他们一点也不激动,反而非常平静。不过有一点必须得说,就是自从进士先生来到石头村后,人们就又多了一个茶余饭后调侃的谈资。大家对这位“进士先生”为何来这穷山僻壤的地方办私塾有很大的兴趣。有人猜测,进士先生可能曾经在朝廷中谋取过一官半职,后来因为犯了错,被罢免官职,最后流落到这里。也有人猜想,说,这位进士先生其实是一个江湖骗子,就想通过这种冠冕堂皇的方式来骗取普通老百姓的钱财。还有人说,这位进士先生有可能是一个有志气有才华的隐士,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故意逃到这里来过田园生活的。大家对此众说纷纭,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直到现在,大家只知道他姓伍,名修远,湖北吴城县人。

    此刻,这位姓伍的先生,正站在空荡荡地私塾门口,眺望着远山发愁呢。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宁愿让自己的孩子整天在外面野着,也不愿送孩子过来上学?

    为了鼓励这里的百姓都送孩子来上学,伍修远决定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去跟大家做思想工作。这不,天还未亮他就收拾行囊出发了。经过一整天的苦口婆心地交流沟通,还是没有一户人家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上学。伍修远心情十分郁闷,他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榆树村内河西边的一户人家的院门口。一整天都在说话,人早已口干舌燥。他正犹豫要不要进去讨口水喝时,耳边突然传来一声:“你是谁?”

    伍修远抬头一看,院门里站着一个小女孩,她头上梳着两个俏皮可爱的辫子,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自己看了又看。当他正准备开口说话之时,宋安正好从山上干活回来。

    “榆儿……”

    “爹爹。”

    宋小榆见宋安回来了,赶紧跑过去接住宋安手上的锄头,矮小的个扛着一把粗大的锄头歪歪斜斜地走进了院子。

    “请问你是……”宋安问站在院门口的伍修远。伍修远赶紧双手抱实,向对方行了一个拱手礼。

    “老先生,您好。小生伍修远,刚才路过此地,感到有一些口渴,想向您讨一口水喝。”

    “你就是石头村那个开私塾的伍先生吧?”宋安问。

    “正是在下。”伍修远说着再次向宋安行了一个礼。

    “伍先生,不必多礼。快请进。”

    伍修远跟随宋安走进了院子,跨进了这间简陋的茅草屋里。他接过宋安递来的一大碗水,咕嘟咕嘟几口便都喝光了。

    “先生,再来一碗。”

    “好的,劳驾了,老先生。”

    说着,宋安又用瓜瓢给伍修远盛满了一碗水。只见听他咕嘟几声,水又喝光了。

    “先生,再来一碗。”

    “够了,已经够了。”

    宋安见对方连连摆手,便将手里盛满水的瓜瓢又放回到水缸中。而此刻,站在门口左侧昏暗面的宋小榆正悄悄地注视着面前发生的一切。

    “先生,今日为何到榆树村来了?”宋安问。

    伍修远看了看面前这位朴实的老者,深深地叹出一口气,说:“老先生,不瞒您说,我今日是特意为私塾招学生的事而来的。”

    “那您招到了吗?”

    伍修远惭愧地摇摇头。宋安看到对方的难处,便不好意思再多问了。

    “老先生,您知道,这里的人为什么不愿意让孩子上私塾吗?”

    “哎,伍先生有所不知。在这里生活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更别说上私塾了。而且大家都是农民,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需要劳动才有饭吃,哪有人家有资本白白供养一个读书人呢。你说是不是?”

    宋安的话,让伍修远意识到,读书这件事不能只是自己一厢情愿,从开始他就没有了解当地人们的真实想法。此刻,他内心是失望的!

    “我可以上私塾吗?”宋小榆走出来说。她的话令伍修远感到十分地意外,而作为父亲的宋安听到这话之后,整个人都僵在了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爹爹,我可以上私塾吗?”宋小榆走过来拉着宋安的手,用渴望地眼神望着他。

    “榆儿,女娃是不能上私塾的。”宋安赶紧解释道。

    “爹爹,为什么女娃就不能上私塾?古代就有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她们都是读过书有才华的女子。”

    “榆儿,别胡说,别胡说。”女儿的说,让宋安感到不安。

    而伍修远听到这一席话,却被吓了一跳。这哪里像一个五岁小孩该讲的话?简直像个大人似的。

    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怎么能轻易破呢?但是这么小的孩子,该如何向她解释呢?宋安正苦思冥想该如何向女儿解释这个问题。这时,坐在旁边的伍修远开口说话了。

    “小姑娘,这些话是谁跟你讲的?”

    “是庙里的老乞丐。他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和以前的事,我们都叫他‘乞丐先生’。我们不仅听过很多故事,还会认字呢?”

    伍修远一听,兴致马上就来了,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本书,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的一个字问:“这个字念什么?”

    “家。”

    “这个字念什么?”

    “王。”

    “那这个字呢?”

    “河。”

    “哎呦,了不得,原来你认识了这么多字啦。这些,也是那个‘乞丐先生’教你的吗?”

    “嗯。”宋小榆连连点头。

    “哎呦,老先生,这可了不得啊。”伍修远转过身对宋安说,“您女儿不仅伶俐乖巧,而且还天资聪明。”

    而此刻的宋安看见女儿的表现,惊讶之外,内心更加的忐忑不安。

    “小姑娘,那你想不想到私塾来念书啊?”伍修远问。

    “想!”宋小榆口气坚定地回答道!

    “那你说说,你为什么想过上私塾?”

    “我也要认字,我也要读书,我还要考取功名,将来带我爹爹到大城市里去过好日子。”

    “好!”伍修远顿时,拍手叫好。

    但是,这话却吓坏了宋安,赶紧说:“伍先生,使不得啊,使不得。我们家是女娃,不适合去念书。况且,我们这个家,你也看到了……”

    “先生,你可以让汤饼、芸豆、二虎哥哥和牛夕哥哥,还有巧儿姐姐一起去上私塾吗?”宋小榆突然问道。

    “当然可以了!”伍修远爽快地回答道!

    “那我现在就去告诉他们去。”宋小榆说完,马上就屁颠屁颠地跑出去了,她要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看着女儿跑开的身影,宋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对伍修远说:“伍先生,小女上学的事,我,暂时先不考虑了……”

    “老先生,我知道自古以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男人的事,跟女人没有任何关系,我也尊重您的决定。但,可否听在下一言……”伍修远说,他见宋安沉默不语,于是便继续说,“我来咱们这里也有一段时间了,我观察到,我们这里的人都很质朴。虽然并不富裕,但是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干活,一天一天地过着日子。老先生,您每天从早到晚地忙活,难道不也是希望日子越来越好吗?”

    伍修远停顿了片刻,然后继续说:“老先生,我父亲和您一样,一辈子都是农人,种了一辈子的地。您应该清楚,咱们种地的老百姓,一直是靠老天吃饭的。遇到天好,每一年还能有一些收成。要是遇到洪涝或是干旱灾害,我们就得甘愿挨饿。再加上这些年,打仗,官府征粮,百姓的生活更是难过。对于我们这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而言,就算是干一辈子的活也没有办法变。”

    宋安安静地听着伍修远说,此刻他的内心,开始起了一些波澜。他慢慢地坐了下来,不知道该说什么。

    “老先生,我承认历史告诉我们‘女人无才便是德’,这个社会赋予了她们特殊的身份,她们需要在家劳作,需要负责照顾家庭。可是,如今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城里面做生意,干买卖的很多人都是女人。她们的能力超强,一点也不比男人差。一个女人如果可以通过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未来即便是您不在她身边,她们也可以很好的照顾自己。不是吗?难得您愿意自己的孩子未来一辈子守在这片土地里,过着和您一样清贫的日子?让孩子们多读书,让他们识字,让他们明白事理,让他们改变命运!”

    最后一句话,重重地击打在宋安的心房。

    是啊,谁愿意自己的孩子一生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呢。作为父亲,宋安也希望自己孩子未来可以过上好日子。可是作为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没有家世,没有才能,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命运呢?如果有机会,他是多么希望可以帮助女儿走向更好的未来啊。可是,面前这个读书人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会是一个明智地选择吗?万一,走错了这一步,这不是毁了孩子的一生吗?……

    “老先生,您看这样行不行,让我教您孩子多识几个字,未来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出远门也能认路。您女儿如此聪明伶俐,应该能学得很快。”

    面前这个读书人说得如此诚恳,要不让小榆去试一试?万一不行,就立马让她回来……

    “先生,您看我的这个家……”宋安说着,用目光扫视着面前这个落魄的家。

    “老先生,您放心,我不收学费。”伍修远说。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