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守一观

    对于陈余来说,爬山真不轻松。了然则不一样,每到一处山巅总会举目四望,都是山山水水,陈余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

    文心沉寂下来后,不见了动静。那种让了然奇异的感觉再没出现,了然走得慢大多是因为想看看陈余给的那种奇异感觉会不会再出现。当然,堪舆南疆的地形也是他这次来到目的之一。

    两走走停停快接近黔州时,发生了变化。

    不知了然从哪里拿出来一个罗盘一样的东西,散发出淡淡光晕。不一会一团光束急速而来没入罗盘中,罗盘中顿时光芒大作,浮空出现一段文字。

    莲花台变,速至。

    了然,不复之前的清风云淡。取出一道金符,驱动咒语,金符开始缓缓燃烧,待金符燃烧殆尽,陈余和了然已不再原地。

    一座破烂的道观面前,陈余和了然出现在这里。

    了然只道:“安静待在观里,不要乱跑。”整个人就不见了,陈余只隐约感到脚下大地隐隐颤动。

    刚经历了一次长距离传送的陈余,只觉得天旋地转。强忍着不适往道观里,道观里供奉的竟是喜笑颜开的弥勒佛。陈余没管那么多,将头枕在蒲团上就昏昏睡去。

    再醒来时,已是深夜。

    了然和尚还没回来,大地稳稳当当的,不见颤动。走出门,月光如水,但此方的天空更显朦胧,观里的一草一木都极其梦幻,陈余想着向后院走去。

    后院就一口井,陈余好奇的走过去,水平如镜。水中映出的月竟是比天上月更加明亮,奇了怪耶。一阵风拂来,水面荡漾,水中月似被揉散。

    了然和尚出现在井旁,随之出现的还有一个道人。了然和道人形成两个明显对比,此时着白色僧袍,纤尘不染;道人着青灰道袍,不修边幅。

    陈余赶忙躬身执道家礼向二人问好。

    了然看着陈余执道家礼没说什么,邋遢道人说道:“这小子怎么回事,我可没听说有两个人来。”

    了然道:“这是陈钟鸣开设道院的一有缘人,都一年多了,尚未引气入体,倒是写得一手好字,加上和我佛有缘,我便把他带来这修行,顺便抄一下经文。”

    邋遢道人道:“抄经文?你可知那经文不是那么好抄的,他连引气入体都做不到,抄出来的能起作用么?”

    “这次国师特批了一批土灵石,用它融入墨里就够了,要是他能引气入体,贫僧也不会带他来了。此地变动频发,你我可没有时间去抄经文,再说你我那点鬼画符的功底抄出来的经文能用?”

    道人默认了和尚的说法,回屋休息去了。道观不大,但两三个房间是有的。

    次日,了然和尚下厨做了饭,荤素皆有。和尚做饭陈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山鸡野兔算什么鬼。

    桌上的饭菜一大半是进了道人肚中的,道人身材偏瘦矮陈余半个头,却不想这么能吃。

    饭毕,道人和了然和尚各自从屋内拿出一本书给陈余。道人拿出的叫《道德经》、了然拿的是《金刚经》。陈余正疑惑这两本经书有什么特殊之处时,道人叫陈余翻开看看。

    经书里的字陈余都认识,但书写的方式和一般的形式不一样。每一个字都是连笔而成,通篇看起来像一个个符篆。看着书上的字,仿佛是催眠的魔咒,一股昏昏欲睡的感觉席卷而来。

    了然喝到:“阿弥陀佛!”陈余方回醒过来。

    陈余看相这本看起来破旧的《道德经》满是震撼,都比得上梦中见到的那个一声呵散漫天邪气的儒生手里拿着的书了。

    了然道:“无垢,这是你道家弟子,你何至于此。”

    无垢道人风轻云淡地说道:“现在他是你了然大师的弟子,小心无大错,你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随你吧,我佛家不比你重视此地吗?我观察他这么久,要是有问题我敢带进这里?”了然似有点恼怒。

    “小子,这本经书你先拿着,先练字,能一气呵成了再尝试抄。”说完了然和尚将那本薄薄的金刚经扔给了陈余,转身消失不见,不知去了何处。

    笔墨纸张是无垢提供的,陈余只能安心在后院抄书了。纵是鬼画符,也有成形的时候。经过一月的联系,陈余终是能把每个字符都临摹下来。

    对于陈余能快速进入状态,了然和尚和无垢道人都喜闻乐见。若陈余能把经文完整的抄写下来,两人就能解放了。

    灵石的基础是窍石,虽称呼为窍石,里面布满孔窍,确实肉眼不可见的。即使你将灵石碾成粉末,其中的灵气也不会轻易逸散出来。

    符咒,大多是需要灵气作为动力来驱动的。只是所需的灵气不一样,种类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亦是不一样。

    了然和尚和无垢道人给的经书,每一字符都可以看作一个符咒,而所有的字符组合在一起又是一套巨大的阵法。本来抄写这套经文需要能引气入体可以修炼的冉来抄写,在抄写的同时将灵气注入字符中方能起到效果。但那样的话,修士还怎么修行啊。

    再加上两本书不能轻易外传,加上天下人对文字的轻视。很少能找到抄书的人了。陈余恰逢其会,被了然多方面巧合下抓了壮丁。

    只不过陈余因不能引气入体,更不知道运用灵气。了然和尚只能用土灵石的粉末加入书写的墨中,代替人为输入灵气。当然,粉碎灵石陈余现在是做不到的,了然和尚将处理好的土灵石粉混入墨中,陈余在两人的关注下开始抄书。

    一抄书,陈余进入了奇妙的境界,忘我。在陈余的的,一个个经文入拓碑一般成形。当陈余抄完一页,被无垢老道叫停了。

    无垢拿起那一页经文,默念口诀,渐渐的经书上散发出淡淡的紫光,整页经文悬浮在半空中,端是奇妙不已。

    “真的行,你小子还真有点用。”无垢将喜悦之情付诸于行动之中,搂着陈余的肩使劲摇了一下,坐着的陈余被摇了一个趔趄。

    了然和尚自是欢喜,但风轻云淡,冲着陈余笑笑已是破天荒。自从观察不出陈余有什么奇异之处后,了然对陈余一直都是不怎么管的,除了检查陈余的临摹的状况,没主动管过陈余。

    陈余曾试探性的问了然关于经书的事得到的只是一句:“自己悟去,毫无慧根的评价。”

    看来经书重要程度不低。

    有了开始,接下来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第一本《道德经》抄完,第一本《金刚经》抄完。无垢和了然将抄完的经书第一时间拿走。待再回来时,二者脸上的喜悦分外明显。

    了然和尚有时间去田间地里拾捣,陈余偶尔回和了然和尚去地里耕种,了然亦是话不多说。了然对待每一棵秧苗都是认认真真的,像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陈余不寒而栗,自己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

    无垢道人也开始带着那土狗到处游,陈余有时候会跟着道人出去,但道人脚程很快,陈余总是跟丢。幸好那狗不算无情,总会来给陈余引路。跟随道人四处游走,这方小小的天地渐渐印在陈余心中。

    道人走路的时候亦是修行,道人赶路的步伐飘忽,却极大降低了自身消耗,借用了天地间的灵气为辅。陈余慢慢模仿道人的步调,渐渐的得其形,却始终得不到其神。

    一日,当陈余气喘吁吁跑到山顶,道人正四处观望。口中却一直念叨一篇不知是啥的东西,大致是:

    凭风轻身上树梢,借地滚滚石上猫,穿身小气有点淘,扶我得上云九霄。

    陈余不知所以却是牢牢记下了,短短几句,越嚼越有点意思。陈余突然反应过来,这是老道那身法的口诀。借助风的力量和大地的力量来修炼这身法。

    陈余恼的是,自己还不能引气入体,只能模仿,尽可能的用形来借势。这步伐陈余越来越熟练,渐渐的像喝水吃饭般自然。道人见陈余坚持这么久,却是连气都感应不到。不由可惜得直摇头。多勤勉的一个小子。

    陈余的主要功能还是抄书。道人跳脱,但待陈余不错,和尚淡然,但自从陈余抄的书起作用了,对陈余也有点好颜色。

    前前后后,五遍经书抄完。陈余已经在脑子里记下来每一个字符。不用看书也能抄写,但陈余还是坚持抄书。他不想在二人面前表现太多。

    了然带来的土灵石用完了,陈余便失去了工具人的作用。但五遍经书够用好久了,但陈余不知道这经书用哪去了。不过大致猜到了,整个守一观及周围的地势,是一个巨大的封印。那些经文大概是用作封印吧。

    数过三伏天,知了的声音渐渐消匿。

    是也夜陈余躺在床上,回嚼两部经书。当想起那部《金刚经》时,陈余脑海里好像出现一些儿时的记忆。

    记忆中,总有和尚出现,化缘,等和尚走后又是大人们对和尚的议论纷纷。但记忆中的场景不像是洪谷,陈余记得很清楚自己是在洪谷长大的,毋庸置疑。两三岁的记忆,陈余都记得清清楚楚。难道是自己又开始淡忘洪谷了吗?

    不解其意,少年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