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
繁体版

第四章 三年

    陈余走在路上,没了干粮难免饥肠辘辘。偶尔在雪地看到野兽的脚印就是陈余看到最好的消息,全靠它们果腹了。陈余走了很久,见过很多村庄,一幅袅袅炊烟美如画的盛景和外公所说的不一样啊。

    他决定多走走,一次陈余决定向一个村子走去。村里的人见到他先是吓了一跳随后匆匆向村中心走去。当他还未进村,一个道士突的出现在生前。

    道士呵道:“大胆贱民,谁允许你私自走动,你监籍哪里?”

    看到如此场景,陈余当然是脚底抹油,赶快溜了。道士骂骂咧咧追了半天,许是胖了点,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让陈余得以跑脱。此后,陈余每每接近一个村庄都是小心谨慎的通过观察陈余渐渐弄清了大致形式。

    陈国,现在盛行道官,道官有碟谱,只要成为道官,那就是妥妥的官身,高人二等,比那些武将更高一等,最下的就是平民。道官的地位高,得益于陈国的“左国师”张长林,一手丹法造诣颇高,其中延寿丹更是本陈明宗列为皇室贡品,禁止外流。

    当然,陈国还有“右国师”,陈国把佛教奉为国教,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佛教的影子。曾有僧人傲然道:“江南四万八千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诗中可见,这佛教是到了何种鼎盛程度。

    右国师法号普渡,在陈国每有大变动,必然有他的影子。八年前,普渡大师向明皇进言,说要让佛门弟子下驻于村,保护地方百姓的安全。明皇应允,大夸佛门大义,见此左国师同样表明态度,让道官们驻进基层。因此,从地方到中央基本上都有了佛道二门的影响。

    表面是保护,实则在进八年的推进中,基层百姓早已经被把持了。就连生个孩子都要向当地驻守的道官和法师申请,得到允许后方可生育,否则视为谋逆。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生下的孩子。八年来,整个陈国出生的孩子急剧下降,不到以往一年出生的孩子多。

    佛门一直在宣扬因果,大乘佛法和灭欲论,仿佛少生孩子也没什么不好,减轻了负担。每天烧三炷香,去向道官求一道保平安的符,乐得安宁。清晨,法师会为村民集体念诵佛经,精神抖擞的村民对法师的敬仰可不低于道官老爷。

    为了不让不法分子破坏祥和的环境,明皇下令:凡陈国百姓,就地登册,外出和流动必须得到当地道观和法师的允许,流动着由道官负责陪同保护平安。

    因此,陈余孤身一人到一个村庄,那必然是不法分子。当然有的地方尚未有道官和法师入驻,陈国太大了。道官和法师人不够。再说极大多数道官和法师都不愿意去苦寒的乡下。因此,道官和法师的在大量招人。

    招人的方式是有入驻的道官和法师考研,看的是机缘。因此道官和法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多数人的命运。地位才会那么超然。

    招来的道官和法师经过培训,赐予一部分符篆和佛经,继续往更偏远的地方铺展开去。陈国,快遍布道观和寺庙了。

    陈余逃脱后,往更偏远的地方跑。最终遇到一个尚未有道官入驻的村落——马落塘。这里民生淳朴,当陈余表现出自己是和商队跑商,在土匪手里逃出来后。村民收留了他,陈余便在此,安稳了下来。大约四个月后,当地的保长将道官和法师迎了进来,入驻马落塘。

    两者都很年轻,二十多岁的样子。但那股傲然的气势冲煞整个村庄。一听是官身,全村人都视若上宾,在法师和道官展露本领后更是奉若神明。

    虽然,道官和法师确实有真本领,但陈余总觉着不对劲。在洪谷读父亲带回去的书中,有一本杂书说道:天地间有种叫炁的东西,充斥着所有空间,每一个角落。有大能引得炁入体,证得长生路。炁有灵,有灵无灵众生都能受到它的滋养,因此众生叫它灵炁,再后来便叫做灵气。

    灵气混杂无序,人的身体就像漏网,灵气穿孔而过,于人体很难产生影响。因此人们会想办法把灵气留在体内,让灵气滋养肉身,使生命得到升华。只是这个过程是极难极难的。灵气不仅仅储存于生灵中,也可以储存于物中,再以特殊的方式引导释放,这便是符。符分多种,道士常给村民用的就是一种符,木水属性的符,对修复损伤,唤醒生机有效果。

    灵气也分属性,不同属性的灵气基础的效果不一样。不同比例混合的灵气也效果迥然,就如炒菜的调味料,多寡调众口,因需而变。除了灵气外,天地间有势存在,有灵众生携裹灵气顺势而行,求长生,证真我。

    在落马塘的道士像乍富者,每天像十字巡查领地,在村里逛来逛去,炫耀挂在腰间的符咒,美其名曰寻找有缘人,也不怕被人套麻袋。法师则不然,除了早晚诵经,人们很少见到他出道藏斋。

    每一个村落的中心位子,只要是道士和法师进驻了,必然有这么一个建筑,名字也是统一的,在整个陈国皆是如此。渐渐地,陈余和道士搭上话,道士叫李良,陈余叫他李道长。在两年多时间里,陈余没少孝敬李道长,林间的各类野味可算是吃了个遍。倒是没见着那个叫惠安的和尚几次。但陈余知道,这和尚喝酒吃肉样样不落。

    渐渐的陈余被认定为有缘人,在上元节过后,陈余即将前往城里进修,去道修院进行学习。道修院,是道士培养后备力量的地方。只有两个地方可以给人启蒙,一个是道修院,一个是讲经堂。一个由道门遴选有缘人进入学习,让人有机会成为高高在上的道官,即使没成为道官也是为自己镀了一成金,成为官场炙手可热的角色;讲经堂则不一样,允许所有人听讲经人讲经,若能在讲经的过程中顿悟,那你就成为佛门入室弟子了,可谓一步天堂。很多人不明不白的成为佛门中人,说是顿悟,自己也不知道顿悟了啥,但只要进入寺庙修行后,无一不是身怀某种特别之处,经过修行,无论什么样的性格都会成熟稳重很多。那一句句“阿弥陀佛”仿佛有无穷的魔力。

    上元节,偏远的小村落照常庆祝,祭拜道家的东方帝君,佛家也渐渐有流传说过去佛也是这天的生,渐渐的除了东方太乙救苦天尊需要祭拜外,有民众开始祭拜佛家的‘过去佛’——燃灯古佛。祭拜不是简简单单的上一炷香,而是要进行法会祭拜。因此都会邀请入驻的道士和法师主持法会,李道长派头是很好的,穿戴好道服道冠,站在祭坛上在线香和黄纸燃烧的薰香中,一篇表文读完投于炉子中,“呔”叱一声表文无火自然,跪拜着的村民见到此景无不更加佩服李道长、更加信仰太乙救苦天尊了,都希望能成为李道长的有缘人。

    轮到法师上场,话不多说,就一句“阿弥陀佛”。然后谁家有不舒服的,中年和尚以手抚其顶,念一段经文,就见好转。因此,法师虽然话不多,总在寺庙里不出来,却获得民众更多的拥戴。因此,已经有人家开始为过去佛立长生牌了。

    祭典没了往日的热闹,似乎给民众带来了更多实际的好处。家家户户神龛上除了自家的祖宗,多了几个供奉的人而已。

    陈余对于祭典只是好奇而已,在书里的有更精彩的世界,只是他还没见到而已。他也知道,这是简单的手段就可以实现的术法而已。但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不识字才行”,因此对道士的崇拜,他表现得十分狗腿,这一点李道长也很受用。李道长选他作有缘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

    祭典过后,李道长对陈余说:“你小子运气好啊,陈钟鸣大道官,也就是张国师的大弟子将在余杭布道,随机从整个陈国南疆一遍选取了一千名有缘人,而你就是其中一个,因此你不在黔阳城的道院进修了,直接去余杭城了,那可是陈国南部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了。小子,你命好啊,我都还没出过黔州呢。”

    陈余一脸错愕,这不符合他的预期。一下子接近这么高地位的人可不是好事,陈余这样认为。一下子远离洪谷太远,他也没做好心里准备。不过看到李道长这高兴的模样,陈余安敢扫兴,马上表现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口中忙道:“多谢李道长栽培、多谢李道长栽培。”这话本不该说,没听人说过的陈余怎么会这种官话呢?李道长很是受用,没发现其中的端倪。倒是觉得自己这个有缘人很上道啊。自己推荐有缘人,道远会奖励,还得到这小子的恭维,确实不错。

    说道:“你小子好好跟着大道官好好学,也许下次我见到你也要叫你一声‘道侍’大人了。我在黔阳城布道院进修的三年,也就得了一个道童的头衔,很多人啊,连这个头衔都得不到,嘿嘿,道侍大人,哈哈哈哈哈......”

    上元节刚过两日,黔阳城来人了,一名负剑道士,一队重甲骑兵,总共10人。当初道藏院修好,李道长他们入驻的时候都没有这种阵仗,可见道官一脉对道官这次开院的重视,连一些从来没有入门的有缘人都是郑重对待。

    骑着高头大马,在村民的目送中远去。陈余无来来想起来书中所说的那些,状元郎走马观花的美事,可从未在外边听到读书人这个说法啊。怪也!

    飞鸟归林去,山气日西斜。陈余自是带着越来越多的疑惑行在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