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召唤之嬴秦复国
繁体版

第35章杨赐教子,大功告成见太尉

    刘宏听闻张让所说之后便点了点头说道:“就听让父的,传朕的旨意,改幽州刺史刘虞为宗正,入洛阳当值,封幽州别驾秦璋为征北大将军,渔阳侯,领幽州刺史,渔阳郡太守秦珏为镇北大将军,广阳县侯,封秦羿为平寇将军,逐鹿县侯,领右北平太守,封秦魔为荡寇将军,封刘备为平原令,准其名入宗册,赐皇弟封号,其余有功之臣均由幽州刺史秦璋自行定夺。”

    记下刘宏说的话后小黄门连忙递给张让,张让查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刘宏说道:“陛下,旨意已拟好,您看派何人前往幽州呢?”

    刘宏闻言摆了摆手说道:“这点小事让父自行解决便好,如果没有事朕就回宫了。”

    张让闻言连忙直起身喊道:“陛下旨意,众臣可有事要启奏,无事退朝。”

    张让看了看文武百官,见没人说话就继续开口说道:“陛下有旨,散朝。”随即张让扶起龙椅上的刘宏往后殿去了,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看着刘宏走远了才互相扶着起来,结伴而走,此时袁隗看着还立在原地的杨赐哼了一声就走了出去,一旁走过来一个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男人走到杨赐一旁,一边扶着杨赐转过身往殿外走去一边对杨赐问道:“父亲今日为何要与袁次阳多多计较?儿相信就算没有父亲,妹夫他一定会大有成就的。”

    杨赐听见自己儿子所说后摇了摇头说道:“彪儿你不懂,如今陛下宠信张让为首等宦官,大大小小的事情均让张让做,你没看到陛下今日早朝居然询问张让该怎么做,然后又放任其和何进在这惑乱朝纲,你别看他们两个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汉,他们实际上就是为了拉拢伯仁到他们的党羽,现在的大汉正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我怕我百年之后你无法接替我跟他们相斗,你虽然现在是卫尉,但还是没有与他们抗衡的能力,所以我弘农杨氏要立足朝堂,必须靠你妹夫,所以为父哪怕恶了袁氏,也要留一条出路,记住彪儿,日后无论如何以你妹夫和外甥为准,如果与陛下之间做抉择,我希望你选择伯仁而非陛下。”

    这被叫作彪儿的男人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儿知晓了,那父亲是否让伯仁和阿妹以及羿儿回到帝都见见父亲,毕竟他们也离开帝都前往幽州好几年了,父亲嘴上说不想他们,但儿知道您还是想见见自己的外孙。”这名男子名叫杨彪,也就是日后因“鸡肋”而死的杨修之父。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茂才。其后征拜为议郎,参与续写《东观汉记》。任京兆尹时,揭发黄门令王甫的贪赃行为,使其被定罪诛杀。累任侍中、五官中郎将、卫尉等职。汉献帝时,遍历三公之职。权臣董卓意图迁都时,杨彪据理力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曹操挟献帝定都许县后,将杨彪下狱,获释后又任太常。他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魏建立后,拒绝出任太尉,改光禄大夫,待以客礼。黄初六年(225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其著作现仅存《答曹公书》一篇。

    杨赐闻言虽有些心动但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不了,如今乌桓刚退,再加上伯仁还是正使,所以还是不让他们前来了,至于羿儿,孩子大了天高任鸟飞,让他跟随在伯仁身边好好学习吧。”随即停下脚步看向天空喃喃自语道:“继安兄,你拥有一个好儿子和孙子啊,当年如果跟你一样狠下心来离开帝都去往幽州,或许今日不会看见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令老夫寒心的事了,哎~,陛下你糊涂啊。”说完便任由杨彪扶着自己出了宫门后与杨彪一同上了马车,唉声叹气后就回府了。

    与此同时,十常侍之首张让府邸中。

    长孙晟、鲜于银二人坐于客厅之内等候着人,期间有不少的瓜果蔬品应有尽有,此时鲜于银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便对长孙晟问道:“长孙大人,现在都何时了,为何不听闻半点音讯?真不知秦公子怎么想的,竟然要我等来找一介阉人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

    其实鲜于银确实恨秦羿,毕竟是秦羿让自己出丑了,但鲜于银被他敢于上战场杀敌的英雄豪气所感染,所以心中的怨恨也少了不少,但面子上还是挂不过去,此番之所以答应与长孙晟一同前往京都,就是因为给自己和秦羿一个台阶下,自己知道长孙家、范家、徐怀所在的徐家、蓟县守将蒙骜的蒙家都是秦璋的亲信,所以他想通过长孙晟的关系来缓和自己和秦羿之间的恩怨,但来到洛阳后,原以为会拜访老太尉杨赐,谁知道长孙晟先带自己来到十常侍之首张让府邸,并把此次带来的一半金银财宝都送与张让,一半让他给刘宏,如今这么长时间,没有半点音讯,所以让鲜于银感觉来错地方了。

    长孙晟一边喝着茶一边对着一旁急得上窜下跳的鲜于银说道:“鲜于将军不要着急,朝会时间会很慢,毕竟陛下有很多事务要处理,所以张让回来晚了也正常。”

    鲜于银闻言刚想说什么,只听外边传来一声尖细声喊道:“让父回府了。”

    长孙晟听闻此言放下手中茶与鲜于银连忙站起身来朝外望去,只见张让慢慢走了过来,长孙晟见到张让连忙走了过去搀着张让到首位上坐着,然后替他捶捶肩问道:“张大人,不知小臣所托之事您办的怎么样了?”

    张让对长孙晟的识趣非常满意,开口说道:“你所托杂家的事杂家已经办好了,现在陛下旨意已下,不过杂家不能给你,因为现在没人知道你是委托杂家替你们说好话的,所以到时候杂家会派一名亲信过去传达陛下的旨意,你们就静候消息吧。”

    长孙晟还好,形色不露与表面淡淡的点了点头,而鲜于银不一样了,一脸高兴的模样,就差跪下磕头了,此时长孙晟开口说道:“那就有劳张大人了,等回到幽州,在下一定会与秦大人说张大人对我等二人的照顾,那时候肯定会再有孝敬的东西给予大人。”

    张让闻言满意点了点头“嗯”了一声继续说道:“你回去告诉秦璋,就说此次杂家帮了他大忙,让他不要忘记杂家的好,一定要与杂家多亲近亲近,杂家日后少不了他的好处。”

    长孙晟连忙开口说一定一定,这才让张让又堆起笑脸,随即开口说道:“如果没有旁事,杂家就不留二位在杂家府邸了,还请二位自便。”

    长孙晟和鲜于银连忙起身对着张让拱手告辞后就退了出去,走出张让府邸后,鲜于银对着张府的牌匾呸了一声骂道:“呸,什么东西,要不是你是陛下亲信,就凭你一介阉人也想让我们巴结你,你在做梦,等此事完了之后再与你好好算一账。”

    长孙晟一旁闻言笑了笑说道:“鲜于将军莫要如此,日后秦大人要想立足中原各州,还是不得不靠张让这些阉党,但这些阉党只强于一时,非强于一世,在下料定长则十年,短则五年,阉党比灭。”

    鲜于银闻言只能无奈叹了一口气说道:“希望真如长孙大人所言吧,总之我不想再跟这些阉党有任何瓜葛了。”随后继续问道:“此时我们回幽州还是去见见太尉府见老太尉?”

    长孙晟闻言开口说道:“去一趟太尉府吧,毕竟老大人一生为汉室操劳,又是秦大人之岳父和夫人之父,我们总该去拜访一下。”

    鲜于银闻言点了点头,便与长孙晟前往太尉府走去。